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07 20:55:35瀏覽1612|回應0|推薦0 | |
▲靜思晨語 頭目髓腦 悉施於人 ◎證嚴上人 佛陀教育弟子的方式,不只以口說法,同時更以身作則教化眾人。 佛陀為實踐慈悲救苦之心,而倒駕慈航,他過去生常以身體布施,例如「割肉餵鷹」、「投身飼虎」等,都是很感人的事。經典中記載:「頭目髓腦悉施人」,亦是佛陀累生累世,捨身命、為眾生的「身教」。而現代人則有捐眼角膜或內臟以作為器官移植。 今日科學、醫術發達,救人的機會也增加了,若能發心捐血、捐器官、捐骨髓……立願救人,即是以菩薩心無畏施,行菩薩道。(摘錄) ▲社論 用慈悲撫慰蒼生 用智慧擁抱生命 有人問方會禪師:「雪路漫漫,如何化導?」 方會禪師答:「霧鎖千山秀,迤邐問行人。」 這則襌宗公案,看似打啞迷,實則含深義。襌師的應機與智慧,就在一問一答間顯露無遺。 研究這則公案的人,或許因根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體悟。但可以肯定的是,襌師借此問答,要告訴我們一個理念與信仰,那就是:千山之秀,那怕霧鎖;欣賞風光之美,不怕路遙。 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並不總是春光明媚,也不總是一帆風順。人生的旅程,總難免有淒風苦雨際遇,也不免有雪路漫漫時候。但是「人身難得今已得」,淒風苦雨並不會影響生命的價值,雪路漫漫也不會降低人性的尊嚴,千山的秀麗當然更不會因霧鎖而失色。相反的,生命的價值可以因雪路漫漫而愈挫彌堅;千山的秀麗可能因煙雨而愈顯出眾。因此,雪路漫漫有何懼,霧鎖千山豈可憂,只要我們對生命的價值敢肯定,對人性的尊嚴肯認同,則人生的沿途風光,必然美不勝收。 「肯定生命的價值,認同人性的尊嚴」,是「慈濟」從事濟貧教富的理念依據。因為我們肯定生命的價值,所以我們不放棄任何「濟世活人」的機會;因為我們認同人性的尊嚴,所以我們勇於承擔「化成天下」的責任。 最近慈濟全力推動「骨髓捐贈」活動,也積極進行「國際賑災」勸募,基本理念就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認同。不僅在國內,就是在海外,慈濟人的理念也是一致的,精神還是貫通的。 慈濟美國分會義診中心啟用了,這個免費服務低收人病患的義診中心,號召了八十餘位醫師、四十餘位護士、近三百位志工,不分國籍與民族、不分性別與膚色,義務輪班為拔除低收入病患的病痛而付出,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愛,只有在堅持「尊重生命,莊嚴人性」的信仰下,才能做出如此令人感動的貢獻。 美國如此,加拿大、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非洲、歐洲、中南美洲等,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也都如此。他們都不畏「雪路漫漫」,也不懼「霧鎖千山」。只要心懷慈悲,方向正確,心無染著,就會有「蓬萊定不遠,正要一颿風」的感覺,也才會有「俯仰兩青空,舟行明鏡中」的境界。 維摩詰經說:「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正知正見相當重要,人之所以有邪見,是因為不能「深入緣起」,因緣果報是佛陀的教化,也是正知正見的來源。「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人身難得今已得,我們豈能深入寶山空手而回。 唐朝的名士李翱問惟儼襌師:「如何是道?」 襌師以手指上下說:「領會了嗎?」 李翱說:「還沒有領會。」 惟儼襌師說:「雲在天,水在瓶。」 是的,「雲在青天水在瓶」,各盡本性,各安本分,清澈明朗。陶淵明詩亦云:「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多麼朗爽無私的大愛,這就是慈濟人的理念,也是慈濟人的作為。只要能用慈悲之心撫慰蒼生,用智慧之愛擁抱生命,則千山競秀,又何在乎風風雨雨。 慈濟月刊325期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