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塊與磚塊
2007/07/18 21:09:48瀏覽291|回應0|推薦2

▲靜思晨語

金塊與磚塊

 
◎證嚴上人
 
磚頭當然不如金塊,但是,金塊鎖在保險箱內一點都不能發揮作用;而磚塊卻能建造出救人的醫院、教育的學府……,成就有意義的事業。

人,若將自己的身軀當作金塊珍藏,則如同永遠都封閉在保險箱中,少有作用;若將財物換成金鍊子掛在身上,則日夜出門都會提心吊膽,怕遭人偷搶,沒有一點安全感。這是將身軀、物質視為寶物而生煩惱。

稀奇珍品藏在身上是一種累贅,同樣的道理,一個人若太保護自己的身軀,則任何事都不敢去做。倒不如將金塊換成磚塊!(摘錄)

萬物並生方是美

 
印度聖哲甘地曾經指出,當今世界有七種東西可以毀滅自己,也可以毀滅別人,更可以毀滅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和整個世界。

這七種東西是:第一、沒有道德觀念的政治;第二、沒有責任感的享受;第三、不勞而獲的財富;第四、沒有是非觀念的知識;第五、不道德的生意;第六、沒有人性的科學;第七、沒有犧牲的崇拜。

甘地的這番話並非無的放矢;甘地的這番話是有感而發。但他並不是消極的指責,而是積極的提倡。他提倡的是「道德」、是「責任」、、是「勤勞」、是「是非觀念」、是「人性」、是「服務與奉獻」。

台灣,曾經被嘲譏為「貪婪之島」,也之曾被指責為「賭博之城」,現在又被評定為「犀牛的終結者」。這樣的評語,我們豈能忍受!能不反省?

「貪瞋癡」,人之三毒,戒貪、戒瞋、戒癡是佛教徒安身立命的基礎,千百年來,佛教講究的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不僅在於人類,慈悲也應及於一切蠢動含靈。保護動物、愛護動物,一直是正信佛教徒謹守的本分,這就是為什麼佛教徒戒殺生的原因。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多麼開闊的人生觀!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本是中國人長久以來所具有,可惜現在一念無明、一念之貪,使得這種「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廓然情懷蒙塵;也使得美麗之島的台灣蒙塵,實在令人浩嘆,也令生活在台灣的民眾汗顏。

願雲禪師戒肉食詩云:「千百年來盤裏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人們往往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不惜殺戮眾生,這種「我肉眾生肉」的殘忍,就是世上刀兵劫的禍根,所以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只要屠門沒有動物哀嚎之聲,世上刀兵之劫應應能平息,人們如果連「非我族類」的動物都不忍殘屠,豈會進行同類相殘的悲劇呢?

「尊重生命」是人性,也是道德;是責任,也是黑白分明的是非觀念。我們固然要尊重人類的生命,也應尊重一切蠢動含靈的生命。因為「眾生平等」,生命的本質並沒有高下,天地之大,眾生皆有生存之權,人類要生
存,其他動物也要生存,生命的尊嚴是一樣的,生存的權利也是一樣的,何苦這樣「弱肉強食」呢?

天地之間要能百花齊放、萬物爭鳴,才算美麗,如果僅為人類的一己之私,或僅為少數人的口腹之慾而滅絕萬物,人類在這世界上豈非太寂寞。

法國偉大哲學家與文學家梭羅,曾經講過一句名言:「簡單的生活,高度的思考。」簡單的生活才能體會萬物共生之美,高度的思考才能悟出人性的光輝。台灣的富裕已舉世聞名,但台灣的人性文化似乎每況愈下。該是佛教徒起帶頭作用,發揮影響力的時候了,「釣者負魚,魚何負於釣?獵者負獸,獸何負於獵?」該是大家覺醒與深思的時候了。 

 慈濟月刊313

 慈濟全球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099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