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理圓、事圓、人圓
2007/06/12 07:58:39瀏覽1496|回應0|推薦2

▲靜思晨語

 

理圓、事圓、人圓

 

◎證嚴上人  

 

處理事情,感情要蘊藏在理智中;人與人相處,則要把感情表現在理智上。

 

理性與感性須互相配合,不衝突執著,方能以自性之清淨,通達於諸法事相,做到理圓、事圓、人也圓。

 

然而,現今社會以「功利」為重,追求私慾,一般人不知惜情尚義,總以自我為中心,少為大眾著想。在工作上,計較得失利弊,不肯多為社會服務;在生活中,爭論人我是非,不願與人群和睦相處。如此雙方互相排斥,怎麼能熱心工作,建立感情呢?

 

吾人應當以理性的智慧,付出良能;以覺性的情義,彼此感恩,自然能歡喜自在,不受煩惱所困擾。(摘錄) 

 

▲社論

 

做個歡喜菩薩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奇人奇事亦多,以大陸賑災因緣,得識年近古稀某君。此君雖年近七十,但望之如四十許人,風度翩翩,容光煥發,若非有人道破,任人都不相信已是七十老翁矣!

 

如此奇人,不免好奇,請益養生之道。答曰:「此不傳之秘,不為外人道也。」經再三懇求,且該君受慈濟賑災義舉感動,慨然傳授「三保、四樂」。既得「法寶」,不敢自珍,願與諸方大德與所有慈濟人共享。

 

養生之道無他,存乎修心養性而已,心性恬淡自適,行為動靜一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永保歡喜之心,履踐「身之三保,心之四樂」,能如此,豈患年華之易逝,而老之將至矣!

 

「三保」者,就是保護、保健與保養,這是針對養身而言。人之大患在於有身,但人之所以為人,也在於有身,我們的身體雖然是臭皮囊一具,可是人的良知良能,亦有賴此臭皮囊發揮,苟無此身,一切歸於寂滅,遑論修心養性了。

 

因此,欲使此身發揮良知良能之人生功用,必先擁有正常無恙、健康活潑、生機勃勃之身體,所以「保護」此身至為重要,騎機車戴安全帽,開車繫安全帶,不做無謂之冒險,不至難測之險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保護我們擁有的身體列為第一要務。

 

擁有此身體後,必須使其健康,故「保健」就成為第二要務。健康的身體,要靠平常的運動,也要靠正常良好生活習慣,例如喝酒傷肝,抽菸傷肺,吃檳榔傷口,淫逸傷神,賭博身心俱傷,都應戒除,運動加良好生活習慣就是保健良方。

 

身體健康後還要懂得保養,保養必須由內而外,絕非靠護膚乳或保養霜可以做。保養除了須攝取適量的營養外,常保身心愉快至為重要。煩惱最傷身,一夕白髮的故事,史有明文;心情愉快,每天歡歡喜喜,就是最佳的保養劑,有人說慈濟委員看起來,永遠是那樣年輕有氣質,這是因為我們每天都擦了「慈濟面霜」。什麼是「慈濟面霜」呢?就是慈善布施的那股歡喜心。

 

有了「三保」還要加「四樂」。「四樂」就是生活要「知足常樂」,做人要「助人為樂」,工作要「苦中作樂」,情趣要「自得其樂」。貪瞋癡是人生三毒,知足才能戒貪,而少慾才能知足,知足就可常樂,常樂就是生命的活泉。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是人性、是佛性,也是天性;解人疾苦,救人災難,是順乎天、應乎人、力行佛道之事,何況助人為快樂之本,結好緣、種善因、心情自然愉快,心情愉快自然能常保青春。

 

此外,每個人都能發揮良能,要發揮良能當然就必須工作,而工作必然有甘、有苦、有順、有逆,但不論是甘苦或順逆,如果能有「苦中作樂」的認知與作為,自然能化苦為甘,轉逆為順。

 

最後是休閒生活,應「自得其樂」,那怕是練書法、學繪畫、嗜茶藝、習花道、登山健行,只要是正常和有益身心的休閒生活,都能自得其樂,就能從中體認淡泊明志的真義。

 

這是養生之道的「三保」與「四樂」,如能從中受用,就能做個歡喜菩薩了。 

 

慈濟月刊309

 

慈濟全球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02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