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藏經玄義講記(11)
2010/02/27 07:49:31瀏覽532|回應0|推薦1

地藏經玄義講記(11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故立此體為迷悟根源。方顯大士恆沙界內,散影分形,生死海中,隨機引導。】

  此是說明青蓮法師為何不用實相,而用不思議性識做為本經的教體。他所講的並不違背實相。不思議性識,還是事實真相。雖然說法不同,義理依然無別。

  地藏菩薩是自己。不但地藏菩薩是自己,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皆是自己。「法外無心,心外無法」,心即是自性。「唯心所現」。地藏菩薩是唯心所現,阿彌陀佛亦是唯心所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無一不是唯心所現。一切眾生界是唯識所變,諸佛菩薩又何嘗不是唯識所變?諸佛菩薩無量無邊,顯示出性德不可思議。地藏菩薩是我們性德哪一分變現的?孝親尊師。從孝親尊師變現出地藏王菩薩,從大慈大悲變現出觀世音菩薩,從理性智慧變現出文殊菩薩,從大願篤行變現出普賢菩薩,皆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萬法皆無。諸佛菩薩、一切眾生之整體,才是我們完美的自性。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完美的本來面目是一個整體,不是部分,我們要從此處去認知。

  「散影分形」,是講與一切眾生的感應道交,何方有感菩薩就有應。現前一切眾生把孝親尊師忘掉,是無人啟發教導。是故唯有教學,使人人明白道理,發揮本有的愛心,方能解決一切社會問題。佛法教育,是尋根的教育。找到根本,方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家。這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教育,在此教育之中,我們真正得到「不生不死」。最根本的生死問題,得到了真正的解決。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大聲疾呼:「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中國的大乘佛法與儒家孔孟之學」。他真正有學問、有見地、有智慧。

  現在許多人誤會佛法是宗教。宗教與宗教就會對立,產生排斥,彼此不能相容,眾生真實的利益就被損害,機緣被破壞,非常可惜!而實際上,佛法是多元文化的教學。多元文化如何能統一。統一是從根統一,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不二,同異是一。每個族群的文化,都有它的真善美慧,可供大眾欣賞,發揚光大。同不礙異,異不礙同。此正是《華嚴經》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用四無礙的觀念來融合多元文化,展現的境界則是美不勝收。

  「隨機引導」,目的只有一個,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隨類化身,隨機說法。」破迷開悟要靠教學,是故講經說法決定不能中斷。

【正欲顯此不生滅法性之體,祇在生滅無明妄想之中。】

  「不生滅法性之體」,即是自己的真心本性,宇宙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依此「體」而生。自性在哪裡?自性就在「生滅無明妄想」之中,我們要從此處去觀察。不生不滅的真如本性,它與生滅和合在一起。不了解此事實真相,就是凡夫,隨業流轉。明白事實真相,覺悟了,就是佛菩薩。《楞嚴經》講得很詳細,也講得很深刻。哪些不生不滅?六根根性不生不滅。六根之根性乃佛性,我們容易見到。不容易見到的,是我們四大色身的法性,也是不生不滅。生滅的是法相,不生滅的是法性,法性與法相永遠和合在一起,從未分離。若能辨別清楚,就是佛菩薩,不能辨別即是凡夫。

【南嶽云: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

  這四句話是南嶽大師說的。以上是講「迷悟根源。」

  (三)菩薩本識

【言菩薩本識者。】

  「菩薩」,此處專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本識」,也就是地藏菩薩的存心,菩薩如何用心。

【在菩薩心,名為般若。】

  菩薩之心充滿智慧,完全覺悟、究竟圓滿明白了宇宙人生之真相。在綸貫,玄義前面的序文裡就講的很清楚。第一段說「法性的根源」,第二段講「法界的緣起」,第三段講「佛法的根源」,第四段講「六道的由來」,最後一段講「本經的緣起」,說得很詳細。所以菩薩的存心是智慧,菩薩用心是慈悲。

【闡提不斷性德之善,遇緣善發。佛亦不斷性惡,同惡而化。】

  「闡提」是梵語,即無善念、無善心、無善行、無善根,無惡不作之人。如是之人,性德之善依然沒有斷除,可惜沒有遇到緣,無人施教。如是之人與佛無緣,如佛在世時之城東老母,佛不度無緣之人。由此觀之,可知與眾生結緣之重要,不論善緣、惡緣,有緣就行。當然結善緣比結惡緣好。結緣而不著相,即是法緣,心地清淨,沒有污染。就相而言,善惡都不執著,善緣、惡緣都是法緣。若有執著,善緣、惡緣都會有果報,果報很可怕。法緣是清淨心,將來果報就是度化眾生時,眾生歡喜接受,因有法緣故。

  「闡提不斷性德之善」,是故諸佛菩薩看到惡人也是諸佛如來。我們看不到惡人之善,佛能看到,佛看到其六根根性清淨無染,當然是善!惡人之惡從何來的?從痴迷而來。痴迷是假的,自性沒有痴迷,此事只有諸佛菩薩看得清楚。是故諸佛菩薩對於造作極惡的眾生,依然是那樣慈悲、那樣照顧,道理在此。

  「佛亦不斷性惡,同惡而化。」前句是講惡之極端,此句是講是善之極端。說了兩個極端,中間自可了解。佛若度惡眾生,就要現惡相,就要將菩提轉變成煩惱。佛到三惡道去,也要現貪瞋痴;若不現貪瞋痴,三惡道眾生就不能度化。佛的貪瞋痴是示現,如果真的染上貪瞋痴,墮惡道就無法出來了。佛菩薩在惡道可以來去自由,要貪,貪就現前,不要貪,貪就立刻斷除。現前我們的貪瞋痴如同長了根,拔不掉。佛的貪瞋痴是隨意示現,說有就有,說無就無。此即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與無住是一不是二。佛菩薩生貪瞋痴,就能到惡道度眾生;雖生貪瞋痴,而又不住貪瞋痴,住的依然是一真法界,無有污染。

  「同惡而化」,佛到六道來示現,是同惡而化。六道是染污的,佛也要示現染污才能來。佛是染而不染,而實際上,我們也是染而不染。我們迷而不覺;佛是覺而不迷。是故佛自在,我們不自在。

【今地藏大士,了達闡提等修惡之事,全體即是性惡之理。邊邪無非中道。五逆當處解脫。】

  普現色身,遊化諸趣。

【點此迷源,令知平等。正憑此本識,而起諸大化。】

  佛菩薩不責備惡人,而是永遠不變的關懷、照顧和幫助。修惡之事,「有事」,事當然「有理」。理乃「性惡」之理。性豈有善惡?講性善、性惡,是指習性,不是本性。一念自性即本性,本性沒有善惡。「習性」就是阿賴耶,它含藏著無量劫薰習的種子。佛菩薩轉煩惱成菩提,只是做了一個轉變而已。佛菩薩善於用性惡度一切惡道眾生。由此觀之,有煩惱習氣也並非壞事,悟了由惡變成善,迷了由善變成惡,關鍵都在迷悟之間。覺悟之後,邊見、邪見都是中道。

  「五逆當處解脫」,「五逆」是墮阿鼻地獄,一念覺悟就解脫。《觀無量壽佛經》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墮阿鼻大地獄之罪。臨終遇善知識開導,知己之過,誠心誠意懺悔,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當即往生,是「五逆當處解脫」之明證!由此可知,臨終懺悔求往生,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普現色身,遊化諸趣」,「諸趣」,就是指六道。地藏大士在六道無處不現身,現身「點此迷源,令知平等」。此是地藏菩薩現身說法的總方向、總綱領、總目標。我們學佛,接觸廣大的眾生,也要學菩薩「點此迷源,令知平等」。「平等」是法界、是根源,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有此認知方是真平等。此處的眾生是廣義的,虛空法界所有一切形相都是眾生。

  十法界的業因非常複雜,雖複雜也有其頭緒,及輕重之因素。佛心平等,菩薩心是六度,辟支佛是十二因緣,阿羅漢是四諦,天人是十善、慈悲喜捨,人心是五戒十善,畜生是愚痴,餓鬼是慳貪,地獄是瞋恚。「令知平等」,就是令一切眾生皆成佛。「點此迷源,令知平等」,就是一切皆成佛,不可思議。菩薩「正憑此本識,而起諸大化。」「化」是教化眾生,大行教化眾生之事,我們亦應常存此心、常用此心。

>>>續載中

  (《地藏經玄義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12.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Vol. 265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380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