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6)七、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2009/09/10 08:55:54瀏覽768|回應0|推薦0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6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6) 

淨空法師1993/8講於美國舊金山大覺蓮社 講記組恭敬整理

 

七、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興」是發。「演」是表演,「辯」是言教,就是講經說法;不但有言教,而且要有身教。「授法眼」,授是傳授,法是方法,眼是比喻,使他明白方法,懂得道理。「杜惡趣」,杜是防止、防範,惡趣是惡道。「善門」,淺而言之,就是人天善法。

一切眾生迷惑顛倒,還沉淪在五欲六塵之中,我們要發大慈悲心,愍念有情眾生,把淨土法門介紹給他。慈悲憐憫必須要有具體的表現,這個表現是真正熱心去推動,盡心盡力把它當作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來做。

「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這是教學的方式。講經說法不一定是在講台上,而是隨時隨地遇到人,就想方法將佛法介紹給他。他完全不能接受時,你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他慢慢知道了,以後他見你也會喊你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方法很多。

譬如,學佛的人心情愉快、身體健康,這是一般大眾非常羨慕的。你要是真正健康快樂,他一定會請教你:「你為什麼生活得這麼愉快?」你就告訴他:「念佛。」念佛就能達到真正健康快樂,你能說出一番道理,他聽了歡喜,這是機會教育。所以,「演」是指我們日常生活幸福、美滿、快樂,這是佛教育的一塊好招牌。人家一看歡喜,就會嚮往、羨慕,想來學習。

如何不墮惡道?不造惡業自然就不墮惡道。如果你跟某些人講出三界、成佛作祖,他聽了害怕;但是你講來生再做人,做一個大富大貴的人,他聽了很高興,遇到這樣的人,你就教給他人天善門。如果是志向廣大的人,知三界苦,知天上福報雖大,壽命雖長,但總有一天會死,所以希望超越三界,你就教他超越三界的方法,這是大善門。

實在講,任何一個法門,要想在一生當中成就,唯有念佛法門,這是我學佛四十多年的體驗。所以,念佛法門確實殊勝,能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家,這是至善之門,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對眾生與對自己沒有兩樣,這實實在在就是大乘佛法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於一切眾生一視同仁,只要他肯接受,我們總要全心全力幫助他。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VOL.112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33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