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31 10:11:44瀏覽216|回應0|推薦0 | |
念佛成佛 —— 淨空法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中重要開示 選粹 丁、修心 一、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動一個念頭(善念、惡念)都不清淨。可是善念、惡念,想不動,它偏要動!佛教我們方法——想念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三善道沒有,三惡道也沒有,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以一念止一切妄念,念佛方法方便在此,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也在此。確確實實能破妄想,破執著。破妄想是破「所知障」,破執著是破「煩惱障」。這句名號功德,真的這麼大! 我們要達到跟佛、菩薩同樣的境界,內心清淨,清淨到極處,還是抓住這一句佛號才行。這句佛號是「清淨句」。清淨句是天親菩薩在《往生論》上說的。念念都是這句「阿彌陀佛」,心清淨,所有一切妄想、邪知邪見都不能進入。 淨土是清淨心變現出來的。什麼人的心清淨?是自己的清淨心,自己的真性變現出來的。我們從這一部經仔細觀察、體會,阿彌陀佛在因地修清淨心,果地上成就清淨國土,又接引十方身心清淨的眾生。這個原則他決定不能變更。因此我們曉得,極樂世界的眾生,無論依報、正報都是清淨的,沒有染濁的,我們才能信得過。修淨土的人,什麼條件往生?經上講得很清楚,無論賢愚,無論老少,無論凡聖,只要你心清淨,就能往生。 整個佛法,無量的經論,無量的法門,修的都是清淨心。心地絲毫染著都沒有,就成佛。 二、真正發菩提心的人,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都是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會把世間一切人與事放在心上;.......心裏真正對世間五欲六塵一切法,確實沒有絲毫掛念。念念都是彌陀本願功德、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一種人念佛,是專念。 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根所對的境界都染不上,你的心清淨,五欲六塵就跟你絕緣了。雖然天天接觸它,而不染著,這就高明。 對於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還有留戀,這就是迷,不能往生。覺悟的心,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確實放下了,這樣的人才能往生。迷人不願意離開六道輪迴,覺悟的人不願意再輪迴六道。從無量劫到今天,生生世世,實在沒有意思。 我把財、色、名、利捨一捨,忍一忍,咬緊牙根也不過是幾十年,成了佛之後得大自在,得永恆的快樂,是值得的。 經上講出家,是指「心出家」。身不出家無所謂,不在形式,心要出家。什麼是「出家」?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絕對不沾染,這就出了。 三、一生在世間沒有第二個念頭,只有一個念頭——去見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現在還沒去,沒法子離開這裏,暫住在這個世界。......過兩天我就要走了。何必與人爭這個爭那個?什麼也不必爭了。所以,現實的環境就是修清淨心的環境。你對我好,我也不喜歡,我心清淨;你對我不好,我也不煩惱,我還是清淨。心淨則土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在此地修清淨心。我一天到晚沒有別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清淨心就在許多不清淨的環境裏修。如果你會修行,那個地方不是道場?處處都是道場。你要找個好道場,很容易找。說實話,你要找個清淨道場,自己心不清淨,到那裡去找?找不到清淨的。別人不清淨,我清淨,我就跟他相處,他也可以跟我相處。他計較,我不計較;他爭執,我不爭執。他天天罵我,我天天念「阿彌陀佛」。彼此相安無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清淨心念佛,句句相應,那真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今天佛號不相應,是因為心不清淨,所以大家要認真努力去做。煩惱、污染、垢穢,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只要把這個控制住了,惡行就不會有了,才能達到「心淨則佛土淨」。這是往生的保證書。 我們求生西方淨土,必要修清淨心,要修至善之心,則決定往生。為什麼要念這一句佛號?是把我們的妄想雜念念掉,把我們的清淨心念出來,目的在此。「心淨則土淨」,這樣才能感應道交,往生才有把握。 淨業要怎樣修?「心淨則土淨」。心不清淨不能往生。身不清淨不要緊,不礙事,往生不是身去,是心去。但是我要告訴各位:身清淨,心不一定清淨;心清淨,身一定清淨。為什麼?依報隨著正報轉,那有不清淨的道理!心要怎樣才清淨?有妄想就不清淨,不想阿彌陀佛就全是妄想,如何能清淨? 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境界就清淨。「心淨則土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真正的條件。念佛念得再多,不見得能往生。......心裏還有人我是非,還有貪、瞋、癡、慢,這種人不能往生。真正往生的是「心地清淨」;心地清淨的人,早晚十念都決定往生。 我們今天講淨化世間,從那裡做起?必須從淨化自心做起。現在大家提倡人間淨土,淨化人心,有沒有辦法做到?為什麼做不到?原因是我希望你們淨化,我自己沒有淨化;而不知道這樁事情要從本身做起,而不是從外境做起。一個人心清淨,一個人的淨土現前;大家心清淨,共業的淨土現前。所以一定要從本身做起,從自心做起,才是正確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自性「一念淨心」所現的法界;只要我們念到「一念淨心」,一發願,十念一念都決定往生,道理就在此。 蕅益大師說:「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大師沒有說「持名之多少」,可見品位與多少不相干,與深淺有關係。深淺就是你心地清淨的深度是多少;心愈清淨,品位愈高。 四、彌陀建立的國土,名號稱「極樂世界」。因為那個世界不但苦果沒有,苦的因緣也沒有;不但眾生之苦事沒有,連惡惱之名也沒有。所以是清淨到極處的一個境界。我們想不想往生?真正想往生,就要修清淨心,把所有一切妄想、執著、雜念都放下,這樣才對。 你在世出世間法裏都不牽掛,心就自在。必須離一切妄想,離一切執著,離一切分別,離一切憂慮,離一切牽掛,即證得清淨平等覺。這一切要是不肯捨離,那是自己找苦吃。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都是假的。什麼是真的?清淨心是真的。清淨心不但能生智慧,清淨心還能生福德。佛法常講「福慧雙修」,修福、修慧都在清淨心中。清淨心裏有無量的智慧,有無量的福德。 凡是不善的,不要去聽,不要去看,不要去想,我們的心才能得清淨。我們要想阿彌陀佛本願功德,我們要念彌陀名號,念四個字也好,念六個字也好,其他的不要再去念。念這句佛號是「正念」、「正語」,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想四十八願本願功得,這是「正思維」。人家對我們有什麼冤屈,不要去辯論,不要去想。因為想一遍就又造一次惡業,何必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要不執著就沒有事。老實念佛要緊! 古人是用五年的時間修根本智,我怕你五年等不及,不得已說三年,能不能再少?再少恐怕不能成就。你必須忍耐三年,三年中專修清淨心。什麼都不要看,也不要聽,報紙、雜誌、電視、廣播都不要接觸,念這本《無量壽經》也不要求解,專修清淨心,心地清淨,煩惱就沒有了。 五、真正到一切不執著,解脫自在,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得到真正的快樂。在內心裏確實沒有分別、執著。可是跟大眾在一起,隨著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著眾生的執著而執著。如是隨緣而不變,恒順眾生,隨喜功德。 永嘉大師跟六祖對答的時候,六祖問他:「你還有分別嗎?」永嘉說:「分別亦非意。」這分別不是意,這個答覆高明。我們今天分別是意識;永嘉分別不是意識,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裏沒有分別,是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不是他自己有分別;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沒有執著。所以說「分別亦非意」。他們的心真正清淨,在一切境界裏不失清淨心。雖然跟眾生和光同塵時,也有分別,也有執著,實際是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是一個真正見性的人。 六、古人講「人生在世,有如過客」,像是來旅行的,從這裏經過就要走的。這樣看法是真的。既然是來旅遊,不是在這裏長住,有什麼值得計較,有什麼值得認真?認真、計較就是執著,執著就是錯誤;......自知是過客,就快快樂樂、自自在在的觀光旅遊,這多舒服。何必打妄想,何必樣樣執著?跟自己過不去,造作罪業,多不值得。 須知人生在世只是過客,此地不是我們的家鄉。我們在這裏既是作客,何必認真計較?不多時日就走了,要用這樣的態度處世。在此世間一樣都得不到,沒有一樣是自己的。所以,擺在面前的,可以享用,也會覺得非常愉快;千萬不可據為己有,否則就錯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諸法無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真正覺悟,這是事實真相。 七、佛在經上常說:「財為五家共有。」你以為是你的,不要搞錯了。貪財的人,妖魔鬼怪會顯神通,跟你開開玩笑,把錢財給你看看,看幾天他又拿走了,你又落空了。這種情形在臺灣,你看股票大去大跌,幾年前賺了很多,現在空空的。你動這個妄念,魔就會跟你開玩笑,來捉弄你。就是瞧不起你,不尊重你。心地清淨,不但諸佛菩薩護念,妖魔鬼怪也尊重你,不敢跟你開玩笑。 八、宗門從無住、無相、無念下手,教下從無知、無得下手。宗派很多,但都修的是清淨心。「有相、有得」心不清淨;「有念」,心也不清淨;「有知」,心也不清淨。必須把這些都去掉,就是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心就清淨了。清淨心是真性,清淨心是佛性,就是自性。自性起用才能成就,才能開悟,才能證果。你說多重要。 真正會修的人是自己修,不看別人。看別人,心裏生煩惱,就有意見;有意見,心就不平,就不清淨。到什麼時候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心就清淨了。對於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雖然明瞭,但是心裏不執著。說得通俗一點,絕對不把這些事放在心裏,心裏什麼都沒有。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心是空的。到那時候,就得清淨心,往生才有把握。 六祖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無相。「無相」不是說沒有外面的現象,而是心裏不執著一切相。所以,無相不是無外面的相,是無心裏的一切妄想、執著。 學佛只要自己持戒,別人持不持戒,一律不管,一律把別人看作最極清淨之人。我們的心清淨才能得定,這是諸位同修必須知道的。故知佛法的戒律,無論是小乘戒或菩薩戒,全是戒自己的,絕對不戒別人。小乘戒獨善其身;大乘戒是入眾,就是跟大眾相處,我應該要遵守些什麼,而不要求別人。這是佛家戒律,跟世間法律規章不相同的地方。世間法畢竟是有漏法,佛法是無漏法。 佛法是處處省察自己,才能得清淨心,才能得真正的禪定。只問自己有沒有敬別人,別人敬不敬我不能放在心上,心就定了,心就得清淨。 心裏不執著,就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心裏什麼都沒有,那會是什麼樣子?心裏充滿了光明智慧,與諸佛、菩薩就相去不遠,這樣才相應。 九、清淨心就是覺心,清淨心就是正知正見。我們修行的功夫如何,自己要常常反省、檢點、檢查一下功夫得不得力,修行有沒有進步。我們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淨,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減少?果然逐漸減少,心地清淨,這就是功夫得力,這是好境界。絕對不是每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拜多少拜佛。那些沒有什麼大用處。如果心裏還是有很多妄念,還是貪、瞋、癡、慢,就一點用處都沒有。 念佛人功夫深淺,就是檢點自己的心清不清淨。如果你的心,今年比去年清淨,這就是念佛功夫得力了;這個月比上個月又清淨了一些,你的功夫就更得力了;如果發現今天比昨天清淨多了,那你成佛不遠了。 十、教大家念經,無非是把妄念念掉,把煩惱念掉,把一切分別、執著念掉,恢復到自性清淨。清淨心裏自然就生智慧。智慧現前,講的就不是別人的經了;是自己心性智慧自然流露出來,跟釋迦牟尼佛相應、相契合的經。這個不一樣。 佛所說無量無邊的經典,全都是清淨心裏自然流露出來的。我們心清淨了,跟佛心是一樣的。一切經就像是我自性裏流出來的一樣,怎麼會不懂,怎麼會不明了呢?所以古人講;「一經通,一切經通。」 佛法的修學,就是恢復自性清淨心,把我們自性清淨心上的障礙、污染去掉而已。眾生與佛的差別,就是眾生現在的心有污染,佛、菩薩的心是清淨的。 『究竟明瞭』才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跟大勢至菩薩一樣,從初發心,一直到究竟成佛,一句佛號念到底。他究竟明瞭這一句佛號,我們為什麼不能明瞭,因為我們對它起了分別執著,以為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尊佛的名字是「阿彌陀佛」。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自己真如本性的德號,極樂世界的導師也是這個名字。他的名字跟我們的性德是完全一樣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念自己的性德,也念西方淨土的導師,「自他不二」,這才明了。 心裏不能再放拉拉雜雜的東西。經題上講得很清楚:「清淨、平等、覺」。心裡還有一物就不清淨,還有高下就不平等;不清淨、不平等就是迷惑顛倒,就是不覺,修行的秘訣就在經題上。 十一、我們說的感應,是妄想少了,煩惱少了,分別少了。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智慧增長,快快樂樂,這是感應;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最殊勝的感應。從此以後,心清淨,身清淨,百病不生,而且不死,這是現在得的感應,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去的時候也不生病,想坐著走也行,想站著走也行。 不老實念,不專心念,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這樣念佛沒有用處。要用清淨心念,真誠心念,大慈大悲心念,感應就不可思議。 真正念佛人以至誠心,清淨心念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四十里範圍之內惡鬼惡神都不敢接近。這是你自己身心清淨,阿彌陀佛和諸佛、菩薩威神加持,鬼神不能接近。 十二、不看別人,只看自己,心就定下來。定才能生智慧。說別人的過失,永遠得不到定,你的損失太大了。你念佛,看別人的過失,你決定不能得一心不亂。不但一心不亂得不到,標準再發低一點,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功夫成片得不到,往生沒有指望,損失就太大了。六祖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是寶貴的教訓,決定不能忘記。 凡夫最大的毛病是看這個人不是,看那個人也不如法,把自己的清淨心全盤破壞。不要說一生不能成就,就是生生世世都難以成就。凡是以為自己是,別人不是,這就是罪根。只要根在,所有一切的罪業全從根裏發出來。只見他人過,不見自己過,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一闡提」。一闡提是梵語,意思是無善根。怎樣沒有善根?不知道自己過失。知道自己過失的人,他的心是覺悟的。所以,知道自己的過失就是覺悟,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是為真修。 自以為持戒很了不起,別人都不如我,他們都破戒,將來要墮落。起了這個分別、妄想、煩惱,雖然持戒,就不清淨。六祖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要記住。還見到世間的過失,表示心不清淨,戒也不清淨。 功德不離三學(戒、定、慧),離開三學就沒有功德。持戒若不能得定,持戒即成福德,不是功德。持戒若得定,戒有功,定有德。因此,真正修學的人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如果常常看到別人的過失,充其量是有一點福德,功德就沒有了。六祖在《壇經》裡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什麼不見他人過?見他人的過就是自己的過,自己又起分別,又起執著,又打妄想,定沒有了。你的心清淨,心是定的,那裡有分別、妄想、執著?所以,菩提道上,只有自己一個人是凡夫,是學生;除我之外,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是諸佛、菩薩,我都要恭敬、稱讚、供養,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學,這是真修。常常看到別人的不是,那就是自己沒有認真修學。 我們今天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那過人討厭,是自己煩惱起現行,與外面境界不相干。真正修行人,就要在此處下功夫,一有這個現象,立刻迴光返照 —— 過在自己,不在外境。.......惠能大師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見到別人過,馬上反省——過在自己,絕對不在別人。斷惡修善,才是真正修行人。老實念佛的人就是如此,必須要念到不見他人過,才算老實。 見到善,想想自己有沒有?若沒有,趕快向他學習;見到惡,想想自己有沒有?如果有,立刻改過自新。所以,這個大社會的善人、惡人,對修行人而言,都是善知識,都是善友。 十三、凡夫起心動念執著身是我,這個見解叫「身見」。佛說這個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如果身是我,身死了我不也死了!誰去投胎,誰去往生?即使六道輪迴,也不是這個身去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這個身去往生。所以,身確實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所以,我在六道輪迴裏捨身、受身,就像穿衣服、脫衣服一樣。「身見」把身當作我,是錯誤的見解。 菩薩起心動念不想自己,想一切眾生。沒有「我」,沒有「我所」,念念想眾生,念念想佛法。沒有念頭則已,有念頭就想如何利益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如何把佛法發揚光大,普度眾生。「我」與「我所」不須斷,自然就沒有了。「無染清淨心」不須修,自然就現前了。 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要平等。你只要這樣做下去,就是菩提心現前。久而久之,把「我」忘掉了,就漸入佳境。今天菩提心為什麼發不出來?即是起心動念先想到「我」,我的利益,我的好處,因此菩提心永遠發不出來。為什麼不把念頭轉過來,起心動念的時候,想一切眾生?今天這些眾生這麼苦,生一個弘揚佛法的念頭,幫助一切眾生,這是真正發菩提心。 在這個世間,不但「我所」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也是假的。連身都不可得,那裡還有「我所有」?你真能把這個放下,你的信心才真清淨,你的願心才真懇切。對於求生淨土,就有決定性的幫助,有真實的利益。 忘掉「我」,沒有「我」;「我所有的」當然更沒有了,更不放在心裏。我所有的財產,我所有的眷屬,我所有的榮譽,我所有的利益,凡是我所有的,附屬於我的,當然更放下了。能把「我」、「我所」捨離,你的念就正,心就誠了。 有「我」,附帶的就有「我所」,我所有的。這是六道輪迴的根本,障礙修行證果,道理就在此。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應當放下,就證須陀洹果。像《無量壽經》是究竟一乘圓教,若能信受奉行,所證的就是初信位的菩薩果位,就證得位不退。......「我」、「我所」害得我們生生世世生死輪迴,障礙我們道業的成就。古大德、真正覺悟的人,都把這個捨得乾乾淨淨。 十四、學佛的人,要緊的是修清淨心。心地真正清淨了,你的光明是金色的,金色金光。心地清淨,魔就不能犯。本身具足功德、福慧,再有諸佛護念,威神加持,你在菩薩道上一定一帆風順。這是求佛保佑、求佛加持的不二法門。 現在社會很不好,妖魔鬼怪非常多,常常有奇奇怪怪的事發生。要怎樣才能保平安?家裏有這一部經典,家裏供養阿彌陀佛聖像,或是供西方三聖像;你對淨土法門,對於經、對於法深信不疑,妖魔鬼怪自然回避。你雖有供養,但是還有懷疑,妖魔鬼怪不怕你。家裡供養的聖像,須有真實的修持才有感應。若一念心清淨,立即感應道交。家裡供養佛像靈不靈,是看你的心誠不誠。「誠」不是普通的誠,你要真信佛,真信法,這就靈。 心地稍不清淨,魔鬼就附身,因為跟他相應。妖魔鬼怪的心不清淨,人心不清淨,他就很容易招惹附在身上。如果你是真正的念佛人,這些妖魔鬼怪不但不敢來惹,反而對你很尊敬。即使他不來保護你,也躲得遠遠的,不敢惹你,因為你是念佛人。念佛人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一切護法善神保佑,這是一定的道理。 愈是真有修行的人,愈是平易、平常,看不出一點點特殊的地方。凡是言行反常,奇奇怪怪的,都有問題。每天見鬼、見神或者感應瑞相,自認為很了不起的,都有問題。 十五、我們要做好事,雖做好事還是無事,這就對了。無事不是說我什麼事不要做,那是自了漢。大乘菩薩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怎麼說「無作」?心裏若無其事,一念不生,這是「無作」。怎麼說「作」?為大眾服務,盡心盡力,精進不懈,手腳勤快,謂之「作」。 世間稍微做了一點工作,就很疲倦,很勞累,因為心不清淨。心要是清淨,再多的工作量也不累。他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所以他不累。他身在作,心裏沒有作,就好像機器在作一樣。......所以,你的心要是真正清淨,就不疲、不厭、不倦。 十六、蕅益大師在《要解》裏講得好:「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往生的基本條件是真信、真願,決定沒有懷疑,沒有夾雜。信願有這麼大的能力嗎?有!《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是智慧、德能。般若智慧萬德萬能。)所以信心的標準,是《金剛經》上的標準,不是普通的。自以為很相信,這話不可靠。 《金剛經》上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你們不要以為已經是信佛了靠不住的。為什麼?那個地方股票一誘惑,都跑去了;佛早就丟掉、忘掉了。名利一誘惑就變心了,這樣的信是水上浮萍,隨風飄蕩,沒有根,不是真信。沒有真正理解,佛法只懂一點皮毛,不能算真懂;真正懂了,他就會真信,他就會真行。 念佛人天天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因為信不真,願不切,念不一,念不專。為什麼要聽經?聽經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清楚之後,我們的信心堅定,信心清淨,求生的意念堅定了;這句佛號絕定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人就必定往生,必定是一生成佛。 十七、清淨心能生智慧,清淨心對外面的究竟去作用就是智慧;清淨心對自己是福德,是享福。真正的福報是身心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執著。這個快樂才是真正的享受,只要信願持名,就能得到。 心到真正清淨就生智慧。智慧不是外面來的,是你本有的;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德能,無量無邊的才藝。正如六祖大師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是你自性裏本來具足的。 即使是家親家眷屬、親戚朋友都不可牽掛,乃至自己的事也不牽掛。所有一切憂慮、世出世法一切牽掛都放下。因為那些憂慮、牽掛解決不了問題。.....什麼能解決問題?「心地清淨,智慧現前」,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以清淨心應付外面的境界,心地清淨到相當的程度,即是照見,智慧就現前。不怕你沒有辯才。因為辯才是性德,智慧也是性德,性德流露。 十八、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性德現前,確實有求必應。心裏動一個念頭,沒有一樣不圓滿。樣樣都放下,樣樣都圓滿。那不是修德,是性德顯露。修德是會用得盡的,性德不需要修,是自然的,用不盡。 因此,真修行人,要從心地上去用功夫,要使性德分分向外透露,受用就自在,所以能不退成佛。我們在這世間,性德能透少分,你的功夫就不退轉,往生當然沒有問題。 十九、我們常聽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好像在日常生活中,不見得是真的。為什麼?有人天天求,求不應。是不是這話有問題?這話實在沒有問題,確實有求必應。不應的原因是你所求的,不如理,不如法。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就有求必應了。「理」就是清淨心;「法」就是大乘佛法。我心地清淨,依照大乘佛法求。沒有一樣沒有感應,真的是有求必應。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經文詞句,句句肯定!這是講有緣眾生遇到這一部經典,能歡喜受持,依教奉行。『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淨土法門殊勝,不可思議,依照這個法門修學,真的有求必應。你不相信,就當面錯過。這要怪自己,不能怪佛、菩薩。佛、菩薩對得起我們,是我們不相信、不願受持,是我們對不起佛、菩薩。 二十、心清淨,莊嚴國土。迴向偈裏「莊嚴佛淨土」,用什麼莊嚴?香花不能莊嚴,幢幡不能莊嚴,那都是假的。清淨心莊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條件如是。.....在往生的時候,那一念非常可貴。就好像我們開保險櫃對號碼鎖一樣,一下對中了就打開,那就相應;在臨終那一刹那,一下相應,就得往生。因為臨命終那一念,我們沒有把握會不會相應,會不會清淨,所以平時要訓練。訓練到平時也清淨,這個人就有把握。 若是聰明人,現在就要放下,愈早愈好。我們把貪心沖淡,愈淡愈好,到臨終時愈能放下。預備的功夫不能不早做。古德常講:「練兵千日,用兵一朝。」我們用在往生,就是臨終最後一念。現在天天努力,就是訓練、練兵,就希望在這一刹那勝利,把無始劫的妄想習氣戰勝。平時辛苦勤修,就為臨終時心不顛倒,正念分明,求生淨土。 一旦選擇了這個法門,一生決定不改。我就一句彌陀念到底,天天想阿彌陀佛,想彌陀本願功德,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久了,印象深刻,臨終一念還是想著,那就成功了。往生的道理在此地。 二一、心清淨的時候,就看到諸佛。諸佛在哪裡?大地眾生本來成佛,有情眾生本來成佛,無情眾生也本來成佛,本來就是佛。這個時候才發現,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悉睹無量諸佛』。見佛就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如本性就是清淨法身,就是圓滿的佛果。見一切有情眾生,看到的是「佛性」;見一切無情眾生,見到的是「法性」,見性不著相。 二二、佛法的修學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許蠟等。從那裡修學起?從斷煩惱學起,也就是從格物學起。......很多老太太、老公公念佛往生了。他們沒有發這個心,他們也不懂得,怎麼能往生?表面上看他們雖然不懂,確實他們物也格了,知也致了,意也誠了。因為他們對於世間所有一切欲望都捨了,一心一意只想阿彌陀佛,只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身心世界都沒有他們的事,物欲豈不是格得乾乾淨淨!一心一意只想往生,只想阿彌陀佛,這是大智慧。 也許有同修要問:我們看到很多老太太,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也沒聽過經,老實念佛,居然往生了。這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她們修成了嗎?她們都修成了。老實念佛就都修成了。......四念處是看破。她們雖然不懂四念處,但是她們看破了。她們覺得這世界沒有意思,她們沒有留戀,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她們放下一切,老實念佛。這三科十二道品,她們以一句佛號圓修了,圓修圓證。 我們千萬不要瞧不起這些老公公、老太太,往往他們修持的功夫比我們得力,比我們殊勝。他們契入一心境界,我們入不了這種境界。原因在那裡?他們什麼都不管,都放下,他們的心清淨。弘法利生的人還不如他們。 臺灣 林看治居士所寫的《念佛感應見聞記》,你看多少人土裏土氣的,沒有人瞧得起,他們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裏什麼事都沒有。鬼神恭敬他們,諸佛護念他們。我們自以為很了不起,諸佛、菩薩不護念我們,鬼神瞧不起我們,我們不能跟他們相比,他們是上等盡形壽。我們果然明白了,這一句佛號念一生,一直念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果然這樣念,無量劫來的業障習氣,都會消除。所以能自在往生,沒有病苦,預知時至。 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的人,我們的確要尊敬他,不能輕視。即使他這一生再愚癡,甚至造作再重的業障,都不敢輕視,可能他往生在我之前。 淨土法門之所以為一切諸佛讚歎,即是攝受眾生的範圍無比廣大。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只要能信,能發願,能老實念這句佛號,沒有一個不往生。.....因此我們不能輕視造作罪業的人,不要看我們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說不定他將來往生的品位還在我們之上。他一念回心,功德就無量無邊。 二三、宋朝的 瑩珂法師不守清規,破戒造作罪業。但他有一個好處,深信因果報應,想想自己所作所為必墮地獄,就大生恐怖,請教同參道友有沒有救。同參道友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痛哭流涕,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他把寮房關起來,不睡覺,不吃飯,不喝水,一句佛號念到底。他拼命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好好的修行,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 瑩珂法師向佛要求說;「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誘惑,這十年又不曉得要造多少罪業。十年壽命我不要了,現在就跟你走。」佛也就點頭同意說:「那我三天以後來接你。」他把寮房門打開,興高采烈地向全寺大眾宣佈:「三天之後佛來接引我往生。」寺裏的人都認為他發神經,這樣一個惡人,怎麼可能三天往生?好在三天的時間不長,大家等著瞧。到了第三天,他洗了澡,換了新衣服,要求大眾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經念完了,佛號再念了十幾聲,他就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我現在要跟他去了。」說完,他就走了。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