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
蓮池讚
蓮池海會 彌陀如來 觀音勢至坐蓮臺
大誓弘開 普願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往生咒
南無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哆夜 哆地夜他
阿彌利都婆毗 阿彌利哆悉耽婆毗
阿彌利哆毗迦蘭諦 阿彌利哆毗迦蘭哆
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隸 莎婆訶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
發大誓願第六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一、國無惡道願;二、不墮惡趣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三、身悉金色願;四、三十二相願;五、身無差別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六、宿命通願;七、天眼通願;八、天耳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九、他心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徧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十、神足通願;十一、徧供諸佛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十二、定成正覺願;)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十三、光明無量願;十四、觸光安樂願;)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十五、壽命無量願;十六、聲聞無數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十七、諸佛稱嘆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八、十念必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密,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十九、聞名發心願;二十、臨終接引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二、國無女人願;二十三、厭女轉男願;二十四、蓮華化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五、天人禮敬願二十六、聞名得福願;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二十八、國無不善願;二十九、住正定聚願;三十、樂如漏盡願;三十一、不貪計身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二、那羅延身願;三十三、光明慧辯願;三十四、善談法要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五、一生補處願;三十六、教化隨意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七、衣食自至願;三十八、應念受供願;)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三十九、莊嚴無盡願;)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無量色樹願;四十一、樹現佛剎願;)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覩]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二、徹照十方願;)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三、寶香普熏願;)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四、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四十六、獲陀羅尼願;四十七、聞名得忍願;四十八、現證不退願。)
無 量 義 經 偈頌
1.序曲
宇宙無涯 生死剎那 新新生滅 無需驚訝 萬古長空 似真還假
蝸角虛名 人生何價 仔細觀想 靜心思量 飄泊的生命 幻無常
今日海角 明日天涯 不論天上天下 不管星辰微沙
不論寒冬炎夏 不管綠葉紅花 不論旭日東升 不管落日晚霞 不論朝夕漲落
不管化萬物變 仔細觀想 靜心思量 飄泊的生命 幻無常 今日海角 明日天涯 宇宙無涯 生死剎那 新新生滅 無需驚訝
2.德行品
法身大士 慈悲菩薩 其心禪寂 常在三昧 恬安淡泊 無為無欲 顛倒亂想 不復得入 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 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 悉現在前 得大智慧 通達諸法 曉了分別 性相真實 有無長短 明現顯白 無礙辯才 常轉法輪 微渧先墮 以淹欲塵 扇解脫風 除世熱惱 致法清涼 用灑無明 洪注大乘 潤漬眾生 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 普令一切 發菩提心 無量大悲 救苦眾生
是諸眾生真善知識 是諸眾生大良福田 是諸眾生不請之師 是諸眾生安穩樂處 救處護處大依止處 處處為眾作大導師 能為生盲作眼目 為顛狂慌亂作正念
大醫王 分別病相 曉了藥性 隨病授藥 大船師 運載群生 渡生死河 置涅槃岸 大醫王 分別病相 曉了藥性 隨病授藥 大船師 運載群生 渡生死河 置涅槃岸
能捨一切諸難捨 財寶妻子及國城 於法內外無所恃 頭目髓腦悉施人
奉持諸佛清淨戒 乃至生命不毀傷 若人刀杖來加害 惡口罵辱終不瞋
歷劫挫身不倦惰 晝夜攝心常住禪 遍學一切眾道法 智慧深入眾生根
於如來地 堅固不動 安住願力 廣淨佛國
3.說法品第二
有一法門無量義 疾令菩薩成菩提 自本來今最真諦 萬物性相本空寂
只因眾生虛妄計 六趣輪迴苦難離 佛陀宣說第一義 普令一切復無疑
所發慈悲明不虛 諸眾菩薩應修習 一聞能持一切法 令諸眾生得大益
斯經譬如一種子 百千萬億從它生 千億種子復又生 展轉乃至無盡量
一法能生無量義 無量義者一法生 一句一偈能得聞 百千萬億能通達
菩薩安住於實相 所發慈悲明不虛 於眾生所能拔苦 苦既拔已復說法
令諸眾生受快樂 三世諸佛共守護 無有眾魔道得入 一切邪見難敗壞
無常無我與空苦 諸法四相不思議 法性法相本空寂 不出不沒不來去
甚深無上大乘義 真大慈悲信不虛 以是因緣成菩提 安樂人文多利益
習性不同眾生欲 種種說法方便力 開權顯實應根機 心佛眾生無差異
法譬如水能洗垢 若井若池若江河 溪渠大海悉能洗 洗垢法水亦如是
水性是一水各異 法性如是無差別 水雖不同俱能洗 洗淨煩惱滌習氣
佛轉法輪四真諦 諸法本來是空寂
代謝不住 念念生滅 文辭是一 眾收解異 法性無差 眾生四相
文理真正 尊無過上 一生無量 無量一生 佛法廣演 眾生普應
如是甚深 無上大乘 菩薩當修 無量義經
4.十功德品第三
無量義經佛宅來 去到一切眾生心 住諸菩薩所行處 十大功德潤蒼生
第一功德難思議 道元功德由信起 是經能令諸菩薩 未發心者能發心
無有慈心起慈心 好殺戮者起悲心 嫉妒者起隨喜心 愛著者起能捨心
慳貪者起布施心 憍慢者起持戒心 瞋盛者起忍辱心 懈怠者起精進心
散亂者起禪定心 愚癡者起智慧心 未能度者起度心 十惡者起十善心
造作者起無為心 退轉者起不退心 有漏者起無漏心 煩惱者起除滅心
第二功德難思議 一法能生百千義 百千義中復又生 如是展轉至無量
一理能徹萬理徹 一法能攝萬花攝 一言半句勤誦習 通達無量微妙理
第三功德難思議 自再度人顯願力 雖有煩惱無煩惱 雖有生死無畏懼
百八重病常相纏 悲憫眾生不顧己 譬如船師身有病 若有堅舟猶度人
第四功德不思議 諸菩薩急於一身 雖未自度能度他 與諸菩薩為道侶
譬如國王新王子 稚小國事難領理 但為臣民所宗敬 王后愛重常共語
第五功德難思議 持誦書寫刻不離 剎那恆持長相應 眾生信服得歡喜
雖未逺離凡夫事 猶能示現大菩提 譬如龍子生七日 即能興雲與降雨
第六功德不思議 生死煩惱盡遠離 能斷一切苦與厄 與佛如來無差異
雖未得住不動地 慧能斷惑能攝理 譬如王子雖稚小 能理國事號群寮
第七功德不思議 六波羅蜜顯神奇 愛灑人間大悲意 令諸眾苦皆得離
無生法忍斷煩惱 隨緣度化登七地 譬如猛將除王怨 怨既滅已王歡喜
第八功德不思議 種種方便令發心 信心既發令勇猛 守之不動令堅定
若人不信有罪福 以經奉行令信服 堅固戒忍行檀度 無上菩堤淨國土
第九功德難思議 願力得登善慧地 辯才無礙得清淨 宿業重障一時滅
次第莊嚴波羅蜜 入大總持精進力 極苦眾生令解脫 善滿十方遍各地
如法修行得道果 第十功德難思議 凡夫地時弘誓願 厚集善根益一切
洪潤枯涸演法義 眾生有病法藥醫 慈被眾生恩澤潤 道跡漸登法雲地
5.終曲
生命終究會逝去 人生相距有別離 千年古松見老去 依然不畏風和雨
生命中蘊涵著無限善意 一法中醞讓了無量神奇 是毅力創造奇蹟 是信仰產生勇氣 恆持剎那 把握大愛的情義 喜捨潤漬蒼生 慧命燈燈相續
慈悲是宇宙生生不息的秘密 心存善念就會有不同結局
大慈大悲無量義 靜寂清澄如琉璃 守之不動起敬意 必令廣行閻浮堤
佛說四十二章經
後漢摩騰、竺法蘭共譯
經序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第一章 出家證果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第二章 斷欲絕求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第三章 割愛去貪
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第四章 善惡並明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婬。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第五章 轉重令輕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第六章 忍惡無瞋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第七章 惡還本身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第八章 塵唾自汙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已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第九章 返本會道
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第十章 喜施獲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第十一章 施飯轉勝
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
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第十三章 問道宿命
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佛言: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第十四章 請問善大
沙門問佛:何者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第十五章 請問力明
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
第十六章 捨愛得道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捨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第十七章 明來暗謝
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釐,失之須臾。
第十九章 假真並觀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有自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第二十一章 名聲喪本
佛言:人隨情欲,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
第二十二章 財色招苦
佛言: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獄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第二十五章 欲火燒身
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第二十六章 天魔嬈佛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第二十七章 無著得道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第二十八章 意馬莫縱
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第二十九章 正觀敵色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想其老者為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第三十章 欲火遠離
佛言: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滅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佛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挂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第三十四章 處中得道
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對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
第三十五章 垢淨明存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第三十六章 展轉獲勝
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佛言: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滅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第三十九章 教誨無差
佛言: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第四十二章 達世知幻
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籸素之服,如敝帕。視大千界,如一訶子。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帕。視佛道,如眼前華。視禪定,如須彌柱。視涅槃,如晝夕寤。視倒正,如六龍舞。視平等,如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
流通分
諸大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十七助道品
三十七助道品
四念處: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四正勤:已生惡令速斷 未生惡令不生 未生善令速生 已生善令增長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 念如意足 進如意足 慧如意足
五根: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五力:信力 精進力 念力 定力 慧力
七菩提分又名七覺支:擇法菩提分 精進菩提分 喜菩提分 輕安菩提分 念菩提分 定菩提分 捨菩提分
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正念、正定
《四念處》
【觀身不淨】
人生在世幾十年 何必斤斤來計較 了解自我入經藏 天堂地獄在瞬間
九孔常流不淨物 色身猶為載道器 身懷寶藏不相識 轉污染為清淨身
【觀受是苦】
人生嘆苦苦何在 親身入苦去感受 用心來觀受是苦 才能了解何謂苦
浮生如夢可成真 苦樂憂欣總是幻 情與無情同有受 無不在於感受中
【觀心無常】
心念所生稱為生 心念執著就是住 反恩為仇稱為異 善念滅除就是滅
觀心無常有四相 專一心思來觀察 了解人性入經藏 生住異滅在其中
【觀法無我】
有色無色皆是法 眾生皆為法所困 六根六塵蔽真心 莫使無明驢亂意
磨磚焉能做明鏡 自家寶藏善珍攝 透徹宇宙萬物理 觀法無我唯心造
《四正勤》
恆持剎那四正勤 勤須不偏道乃行 一勤已生惡念斷 二勤未生惡不生
三勤未生善令生 四勤已生善令增 正能破邪力萬均 勤可助道展鵬程
害人之心不能有 知罪肯懺可重生 行善之念不可無 從來善道在助人
無緣大慈平等愛 同體大悲智慧心 紅塵自古苦偏多 四勤拂拭莫染塵
《四如意足》
欲念進慧四如意 具足圓滿道業立 欲如意足貴發願 願大志堅菩提現
念如意足在誠正 誠正信實道可證 進如意足當正勤 拔苦予樂重力行
慧如意足濟蒼生 慈悲喜捨放長情 四如意足繫一心 心淨一切國土淨
煩惱一念動三千 三千一念由心牽 毫釐之差謬千里 體解大道無量義
《五根五力》
【信根(力)】
信為道源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根 正確信仰根必在 稍有偏差誤前程
無相之相是實相 無所求心是道心 信解行證不偏離 成佛之道方可期
【精進根(力)】
我修行是我所得 你用心是你所得 行玆在玆一念心 把握時間正道行
凡夫地到佛境界 努力精進不停歇 有信更要求精進 用心用心再用心
【念根(力)】
一切舉動一念心 治心守意於未萌 度人先從救心起 培養一份仁德心
一念含融三千界 守住最初一念心 萬法皆出於一念 多向正道念力行
【定根(力)】
專一心思求正道 心不散亂就是定 念玆行玆戒定慧 堅固一念初發心
挑柴運水無非道 行住坐臥皆是禪 若將佛法生活化 歷歷昭然心目間
【慧根(力)】
智為分明知解心 世間色法分得清 慧光遍徹天與地 平等大愛眾生心
人人與佛皆平等 佛在自心不遠求 智慧根源四念處 處處當念福慧修
《七覺支》
【擇法覺支】
觀察諸法用智慧 選擇教法來修行 大乘三法善抉擇 上求佛道化眾生
學佛要求於內心 分辨是真或是偽 學習佛陀大悲心 修得七覺正道行
【精進覺支】
心若專一無雜念 力行正道不間歇 名利地位都虛幻 善能覺了修道法
有情眾生煩惱多 情難斷而愛難捨 四無量心無間斷 分分秒秒精進中
【喜覺支】
有理有道是真法 心得善法生歡喜 為佛教而為眾生 終此生而志不忘
慈濟精神古來有 復古佛陀再世時 親身力行佛真理 體悟真法得歡喜
【輕安覺支】
有形無形都煩惱 起心動念也煩惱 患得患失來罣礙 千頭萬緒總煩惱
心專意解除煩惱 心若能定則輕安 斷除諸見煩惱時 上乘佛界沒煩惱
【捨覺支】
日常生活執著心 捨離所見念著境 心病還需心藥解 把握現在是道心
人生猶如走繩索 甘願來做歡喜受 看得開來想得遠 專心一意向前行
【定覺支】
心住一境不散亂 歡喜自在心能定 諸禪不生煩惱念 禪在生活日用間
慈濟世界感恩心 愛為天下眾生生 全力奉獻無所求 堅定心意道中行
【念覺支】
一念之心動三千 起心動念剎那間 相入於心想生思 慈濟世界為眾生
但願眾生得離苦 大愛包容地球村 把握因緣種福田 修成正果在眼前
但願眾生得離苦 大愛包容地球村 把握因緣種福田 修成正果在眼前
《八正道》
【正見】
心正行正修行人 修行要修無漏道 心境佛境合為一 真空妙有無上道
一勤天下無難事 貢高我慢煩惱生 苦集滅道四諦法 真正寧靜是涅槃
【正思惟】
四諦十二因緣法 三無漏學戒定慧 用心力行聞思修 累積福緣與慧業
人在六道中受苦 反覆輪迴無明起 如是因緣如是果 日常生活正思惟
【正語】
最易造業因是口 開口動舌都是業 遠離虛妄不實語 缺角杯子視為圓
心存道念智慧生 最終目標是修行 一句戲言種因果 無漏智慧攝口業
【正業】
修身養性來學佛 培養耐心與耐性 心正念正見解正 無漏智慧修攝身
道業常在正道中 斷除一切邪妄行 回復清淨的本性 娑婆世界好修行
【正命】
修學佛法要正命 守本分抱歡喜心 有緣感觸求真理 回歸本性見實相
學佛要去妄回真 一理通則萬理徹 出自內心本分事 正命慧命自然現
【正精進】
戒中修定定成慧 專心一意在成佛 道心不可來間斷 發心力行有恆心
禪在日常生活中 走入眾生群中去 一勤天下無難事 守志奉道正精進
【正念】
多散眾生數息觀 多貪眾生不淨觀 多瞋眾生慈悲觀 愚癡眾生因緣觀
多障眾生念佛觀 基礎在於戒定慧 請轉逆緣為善緣 行玆在玆有正念
【正定】
攝諸心念正定法 心不移動能靜定 心靜定則道能通 正信才能夠正定
萬法本來無所住 正住真空道理中 動靜皆寂為賢相 正確修行菩薩道
慈濟世界感恩心 愛為天下眾生生 但願眾生得離苦
大愛包容地球村 大愛包容地球村 大愛包容地球村
大眾聽法這念心就稱之為菩提心,保持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頓悟自心,直了成佛」、「千年暗室,一燈即破」這是最高的境界。假使這念心沒有達到「千年暗室,一燈即破」,不妨礙要修三十七助道品,三十七助道品各別一個個修,就是各別對治一個個的煩惱。
佛言。人有二十難。
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
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
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
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
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天地遼闊蘊萬物 善惡苦樂隨心造 春來花紅秋映月 夏熱冬寒實難堪
人生苦短貴知覺 國土危脆念無常 難行能行立宏願 調伏人生種種難
人身難得佛法聞 柔和忍辱是妙方 發心立願六度行 慇勤精進道非難
一勤天下無難事 心靜行正戒定慧 天地含藏微妙法 體解大道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貧窮布施第一難 隨業受生輪迴轉 困頓橫逆迢迢難
布施助人多方法 慳吝未除最貧乏 心中有愛貧亦富 貧窮布施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富貴學道第二難 凡夫易被名利牽 貢高只因權勢顯
榮華總是三更夢 富貴如同九月霜 謙和好禮心有愛 富貴學道也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棄命必死第三難 紅塵難忍生別離 貪生畏死人之常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得慧命在人間 悲智力行菩薩道 棄命必死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得睹佛經第四難 昔時文字誠難覓 讀經無心如不見
修行處世如調弦 自古佛道重實踐 體解佛心正精進 得睹佛經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生值佛世第五難 殊勝因緣值佛世 聞法不行亦枉然
難得人身今已得 勤養慧命聚資糧 佛心己心行正道 生值佛世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忍色忍欲第六難 欲海無邊千尺浪 貪婪色欲心煎熬
財色名利欲難忍 不念無常毀前程 知足常樂不貪戀 忍色忍欲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見好不求第七難 人生大患在貪婪 庸碌一生心難安
精進棄除身外欲 心中寧靜能致遠 清淨佛心最輕安 見好不求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被辱不瞋第八難 凡夫總是愛顏面 受欺受辱憤難填
轉化心念從心起 培養不瞋胸襟寬 一忍天下無難事 被辱不瞋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有勢不臨第九難 執著權勢向高攀 趨炎附勢不勝寒
淡薄名利心最富 不凡人生心自閒 有時常念無時苦 有勢不臨就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觸事無心第十難 天下原來本無事 心中常因計較煩
前腳落定後腳放 悟得真空始是閒 恆持心淨能輕安 觸事無心也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廣學博究十一難 專心學習本已難 深入探究難上難
博究學問如登山 有心還要恆心伴 慧海無涯學是岸 廣學博究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除滅我慢十二難 凌薄短見自誇張 稻穗低頭是飽滿
尊人謙己天地寬 去除貢高與驕慢 日常生活持正念 除滅我慢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不輕未學十三難 待人謙和如種田 插秧後退是向前
聖人猶能畏後生 丈夫豈可輕少年 三人行裡我師焉 不輕未學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心行平等十四難 天生我才必有用 自古行行出狀元
生命原來本同源 何必區分貴與賤 怨親一如無分別 心行平等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不說是非十五難 綺語兩舌皆禍患 祥和人間畏言讒
修行舉止言談間 莫隨好惡論長短 揚善隱惡棄偏見 不說是非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會善知識十六難 良師益友善知識 普遍天地眾生間
開闊胸襟敞心田 世間聲音皆良言 縮小自己棄成見 會善知識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見性學道十七難 邯鄲學步迷本性 薰習懈怠失道心
人人本皆具佛性 恆持清淨一念心 把握當下勤精進 見性學道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隨化度人十八難 眾生剛強難調教 規過勸善萬般難
眾生度盡證菩提 菩薩歡喜化人間 精誠所至金石開 隨化度人有何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睹境不動十九難 道心不堅隨境轉 千經萬論也狂然
志玄虛漠心清澄 守之不動賢聖道 節制貪慾正心念 睹境不動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善解方便二十難 會事啟理方便法 舉手投足是妙方
萬法唯心重善解 隨機逗教方便法 不變隨緣圓事理 善解方便就不難
佛示人生二十難 有心對治就不難 佛心師志慈濟路 攜手相伴如因緣
常念此身非我有 慧命長養不退轉 恆持剎那戒定慧 調伏人生種種難
慈濟路上會佛法 心靜行正念慮定 身行心念不退轉 妙語如蓮不妄言
真善美德身口意 會善知識並不難 菩薩心地如淨土 人間淨土在身旁
身體力行菩薩道 堅固道心事無難 人生那有二十難 人生那有二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