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03 15:00:03瀏覽2160|回應11|推薦26 | |
聯合報專訪》高市選戰 陳學聖:藍營唯一能拿綠票 (前言:民國87年高雄市長選舉藍營吳敦義輸給綠營謝長廷四千五百多票,民國91年黃俊英輸給謝長廷二萬四千多票,民國93年連戰輸給陳水扁十萬一千多票,連續三次大型選舉,綠營在高雄市的基本盤日益擴大愈趨鞏固。面對此一艱困情勢,藍營勢必要能吸引中間選民,以及對綠營失望的選民,才有再度獲得支持重新執政的一絲機會...) 2006.4.3
國民黨籍前立委陳學聖宣佈參選高雄市長,被外界戲稱「藍皮綠骨」的他指出:「在高雄只靠藍營的票是不可能贏的,我是藍營中唯一可以拿下綠營選票的參選人。」 能爭取到綠的票是一種光榮 陳學聖在2004年立委選戰失利之後,南下高雄並將戶口遷到綠營的大本營-旗津,顯見陳學聖想拿下綠營選票的態勢。 陳學聖說,搬去高雄,選高雄市長,是因為「希望能融合南北觀點,替南部多講點話。」他說,他立委選舉失利之後,就陸續有朋友勸他去南部重新出發,朋友說他的個性是非黑白分明比較適合南部文化。他到了高雄,發現與原先的想像差很多,他說,現在媒體都是北部語言在解讀南部語言,北部觀點看南部觀點,所以他想用在地的聲音、觀點,替南部說話。 「南部綠大藍小,即使藍也是淺藍,高雄的選票以中間和淺綠居多,我覺得我可以爭取到綠的票是一種光榮,藍的如果因為我拿到綠的票而排斥我,藍的會選不上。」陳學聖分析高雄選情,「我過去被人家誤會的可以在這邊得到澄清,我對政黨很真誠,問政很務實,我的個性和問政風格在這裡可以被接受。」 面對外界質疑是「藍皮綠骨」而在上次立委選舉失利的陳學聖忍不住澄清,「這是選舉過程中的一種攻擊。我藍在從來沒離開過國民黨,綠在哪裡沒人說得出來。」他說:「上次隱忍,這次我會正面反擊,找人來幫我背書。」陳學聖開玩笑說,能幫他背書的人太多了,馬英九、朱立倫都行。 空降V.S.在地 黃俊英該入閣 笑稱自己是空降高雄的陳學聖也知道,高雄不是場易與的選戰,他自評,黨內初選他最主要的對手就是黃昭順和黃俊英。 面對黃昭順,陳學聖說空降的優勢就是沒包袱,劣勢就是當地人會質疑他是過客,但是到高雄之後,他發現高雄的力量在改變,高雄人逐漸在覺醒,有一種要變的期待。至於過客的質疑,陳學聖說,這個就得深耕,所以他寧可在高雄多拜訪人,發揮他之前當記者多傾聽的本事,勤走基層,也不願上電視call in節目曝光。 至於另一個嫻熟市政的強勁對手黃俊英,陳學聖說,「黃俊英的學經歷留在地方可惜了,他應該代表南部入閣發聲。」 陳學聖說,黃俊英現在面臨世代交替和年紀的問題,所以打著只選一任的旗幟,這樣的策略其實不夠好。陳學聖建議,以黃俊英年紀入閣剛好,可以代表南部發聲,和高雄市長呼應配合,這樣正好可以建立南北、中央地方的良好溝通。 落籍旗津 高雄改變他 「搬去高雄之後,連體質都改變。」陳學聖大笑說,現在回台北都會不適應感冒,搬去高雄之後,拜訪時間不能喬太近,手機也得保持隨時暢通,因為高雄人隨時都可能跟你聊起天來,任何場合都可能打電話給你。陳學聖說,「高雄外表是都市,卻有農村感情」。 「我從服裝開始徹底解放,以前在台北都要打領帶,到了高雄不用領帶了。」陳學聖說,以前看高雄,也是台北觀點,以為高雄和台北是個相似的都市,在高雄住定之後才發現,大家相處是依靠感情,跟台北的冷漠不同。 陳學聖指出,當初南下選擇居住地時,不少人建議他住高雄市高級社區,可是他在思考之後,決定要去旗津落籍,因為高雄是個海洋都市,他想徹底了解在地人的想法和看法,所以決定去靠海的旗津住。 「我一直以為高雄是個海洋都市,其實不是,高雄人對海很陌生。」陳學聖自嘲,他為了來高雄還跑去學開船,結果發現高雄人跟海很陌生,他不客氣的批評,民進黨說高雄要港市合一,只是動口說說而已。他說,他要拉近海洋和高雄市民的生活。
談到高捷問題,陳學聖不客氣的說,「從中央開始就是個錯誤的決策。」他直言,根本就不該蓋捷運,應該要發展公車系統,等到培養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習慣,再蓋捷運。 高捷就算解決安全問題之後,他後面面對的營運問題更嚴重,他舉台北捷運為例子,「台北捷運是台北縣市合起來5.600萬人撐起來,高雄只有150萬人,怎麼撐?」 陳學聖說,高捷確定完安全無虞後,是一定要蓋,最大的問題是會拖垮整個市庫,安全問題是信心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高捷以後要怎麼辦?他一定活不下來。」 要解決營運問題,陳學聖建議,取法台北經驗,應該要搭配公車,也就是捷運公車化,發展公車網路。他計畫,發展棋盤格式公車系統,同時規劃簡易公車專用道,改變市民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習慣。 另一方面,要提升高雄吸納能力,高雄的人口一直維持150萬人,沒有成長,沒有群聚效果出現,搭乘捷運和公車的人口沒有增加,這樣才能解決高捷後續的經營問題。 陳學聖說,發展高雄應該要「政治鬆綁」。他計畫,利用高雄先天的空港資源,地理位置,天候等優勢可以發展國際會議產業,帶動高雄經濟起飛。 他也建議,中央放手讓高雄自主經營,中央和地方應該是合作夥伴關係,建立區域政府,讓經營高雄就像經營國家一樣,就像經營新加坡一樣。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