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2 12:32:38瀏覽1814|回應2|推薦3 | |
臺北市議員潘懷宗接獲桃園市陳姓小姐陳情:今年9月底在某藥局購買某知名大廠的「米精」寶寶副食品,10月開封後發現在泡製的過程當中都會出現黑色的顆粒無法溶解,一開始不以為意,以為是穀物尚未磨碎造成,後來仔細觀察居然發現整罐米精分佈許多黑色顆粒。陳小姐立即與該公司聯繫,想確認品質是否有問題,其客服人員說明:黑色顆粒應該是製作過程高溫烘培產生的焦黑鍋巴為正常現象,但仍會派員回收檢驗。該公司隔日再寄送一罐同樣的產品,但是陳小姐一打開,仍然發現再送來的米精內還是有許多焦黑顆粒存在。陳小姐說自己先前已經餵了孩子約三星期有黑顆粒的米精,而且小孩有出現紅疹的現象,還自行帶孩子到醫院看醫生治療。陳小姐質疑:製作過程產生的焦黑鍋巴,難道真的對嬰兒完全無害?也因為該廠營業登記地在臺北市,陳小姐才會向潘懷宗議員投訴。 潘懷宗議員接獲陳情後立即派助理到臺北市的賣場購買該項產品,開封後亦發現有黑色顆粒,表示市面上該項產品內可能都含有焦黑鍋巴。 潘懷宗議員指出:澱粉類食品其實最怕高溫燒。 潘懷宗議員認為:「米精」主原料要是胚芽米粉,成分為碳水化合物,產生燒焦現象表示碳水化合物碳化成碳粒子,其碳化過程所需要的溫度很高,因此從烘焙過程底部到上方的溫度梯度內就有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該公司如何保證「米精」產品在高溫烘焙下不會產生丙烯醯胺?如果不是高溫碳化造成的焦黑碳粒子,那黑色的顆粒難道是加工過程的汙染?市售嬰兒副食品內有焦黑的物質也實在令民眾無法接受。 廠商回覆潘懷宗議員:國內外相關業界製作米精產品,都會經過這樣的高溫處理,食品衛生法中也沒有明文規定「丙烯醯胺」項目的檢驗及標準,希望政府能制定相關法條規範,才能讓廠商有遵從的標準。因此潘懷宗議員希望政府食品衛生單位,能重視市面上穀類產品高溫製作過程可能產生致癌物質的問題,並希望對於產品檢驗標準能提高。臺灣近年努力鼓吹生育,卻對嬰兒食品標準如此寬鬆,讓許多家長擔心受怕。民以食為天,如果政府連最基本吃的安全都無法把關,要民眾怎麼敢生育下一代? 針對本案,潘懷宗議員要求北市消保官及衛生局介入調查,請該廠商儘速提出「米精」產品是否含有「丙烯醯胺」的檢驗報告,以及產品內有焦黑顆粒在生產過程中是否有疏失?並要求衛生局能對於市面上嬰幼兒的相關食品加強檢驗與管理。 潘懷宗議員為尊重廠商辛苦經營商譽,所有公告文字與產品外觀都不會公佈廠牌名稱,如媒體朋友擅自公佈廠商名稱,有涉及法律問題請自行負責。本案件也將交給消保官及衛生局介入進行調查,希望能消除購買民眾的疑慮及確保食用者的健康。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