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規劃台北防災地圖,建立社區防災意識
2009/11/16 17:21:05瀏覽2188|回應0|推薦1

台北市長答應:將防災地圖放入民政局福袋中發放


規劃台北防災地圖,

建立社區防災意識

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八八水災造成南部地區的重大損害,親身走過一遭的人,更能體會大自然的無情與人類的渺小。經過這次重大風災後許多人開始擔心台北市的防洪、防災設施是否能因應類似的災害?事實上像莫拉克這樣帶來破紀錄的豪雨量恐怕不是任何人工手段所能預防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建立社區自我防災體系以及人民本身的防災意識。

防災地圖

而其他國家究竟如何建立起這些防災意識呢?台北市議員潘懷宗認為就在我們鄰近的日本,災害類型與我們類似,因此他們的作法應該值得我們借鏡。日本的市()公所,會在一戶人家剛遷入時就發給所謂防災避難地圖,而且地圖還不只一種,依據各地區可能發生災害之不同,還區分有土石流、水災、地震、火山等各種類型的防災地圖,這張地圖上清楚標示該地區之可能發生災害、災害發生的程度(如淹水深度、土石流可能區域、火山灰的範圍、震度幾級哪些建築物可能倒塌等);以及緊急避難地點、直昇機降落地點、物資集中地點等。對地區災害以及搶救資源的研究完整、詳盡的程度令人佩服(見圖一)。全日本的防災地圖,你只要上日本國土交通省的網站通通都查詢的到,[1]甚至相關網站上還教導、提供民眾如何繪製自己住家的避難地圖。

而在避難地圖上所標示的避難地點,都是地區內的公立學校,原來日本政府在蓋學校時就先設想將學校作為避難場所了,並且學校的建築物用的建材會特別考量到對應地震跟洪水撞擊力的強度,而學校的高度也會設計為方便讓民眾可以躲避洪水。反觀台北市究竟作為避難場所的學校是如何選定的?民政局與教育局卻互踢皮球,表示是對方要求指定的,沒有一個單位說得出指定該所學校的理由為何?教育局僅表示有作過相關風險評估,被指定之學校均位處於相對安全地區。市議員潘懷宗希望未來教育局在設置學校時,能將類似之風險評估納入設置考量中。

目前台北市雖也有相類似之防災地圖,但僅針對土石流一種災害。且僅在有土石流分佈且有保全住戶的地區才有繪製防災地圖(見表一),地圖的內容比起日本的避難地圖相對簡陋許多(見圖二)。甚至發放的管道也僅提供相關土石流潛在地區的保全住戶,印製的數量不多,民眾要索取也只能找當地的里長或里幹事索取,不然就只能自己去區公所或上產發局的網站下載電子檔,嚴格說來一般民眾根本不知道也拿不到這些防災地圖的。而產發局表示他們在相關保全住戶地區發送防災地圖時,有些民眾甚至質疑要是讓別人知道這邊有土石流,他們的房子要怎麼賣?但潘懷宗議員認為民眾的觀念是錯誤的,政府有義務讓民眾知道自己所居住的地區有哪些潛在威脅,市府應該對民眾多加教育,更不能只繪製部分地區的防災地圖,而應直接繪製全台北市各區的防災地圖。

依據「台北市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必須等到民國101年才能完成台北市的防災地圖。新的防災地圖雖然除土石流外還會增加水災、地震等,並表示依照台北市的449個里完成449幅,但以目前災害發生的情況來說三年的時間似乎有點長,況且倘若還是按照目前的發送模式,則根本沒有民眾會知道防災地圖這樣東西。因此潘議員要求未來台北市的防災地圖完成後,市府應大量印製放置於區公所與里辦公處,供民眾自行索取。如此才能幫助民眾,先期認知所居住地區的潛在災害,並充分瞭解一旦災害發生時該如何避難,如何尋求所需協助。

防災意識

前面所說的防災地圖只是災害發生時,可以協助我們的求生工具之一。但根本的解決之道,應是居民自身要有防災意識,而社區本身要有防災互助體系,這才是防災的治本之道。台北市議員潘懷宗看到市府針對如何落實社區防災營造的說明中,舉例了台北市文山區忠順里防災社區的執行計畫。市議員潘懷宗詳閱該計畫之內容,認為確實有助於落實社區居民之防災意識。但美中不足的是依據市府的計畫,每年只會找5個里來推動,並且只推行三年,也就是台北市僅有15個里會進行防災社區的計畫。那難道台北市其他434個里就沒有防災的需求了嗎?潘懷宗議員希望市府應該再多研究,看看有無適當方法,將這15個里作為種子社區,將防災社區的概念推廣到全台北市的各個社區。

目前台北市針對災害的演習可說相當的零星,主要是由產發局與消防局分頭舉辦,平均一年選定一個里或地區舉辦一場,[2]這樣的演習效果實在令人存疑。潘議員建議台北市何妨學學日本選定一天(例如921)作為防災日[3],每年的這一天進行全市的防災演練?不要如同本次921十週年紀念,只有在部分地區進行防災演練,應落實到各區各里都有自身之防災演習。如此才是真正落實全民之防災意識。

此外,教育局表示目前各地之安置學校(表二),僅有在汛期來臨時才會由區公所送安置物資至各校儲備。但市議員潘懷宗認為安置物資應該任何時候都存放在安置所內,如此才能在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提供給災民必須物資,否則哪天非汛期時發生災害、道路中斷時,災民豈不是要苦苦等候救援物資的送達?而且本次921十週年的學校防災演練,由於擔心各區救災資源不足,因此允許各校到今年年底前,分批演練。[4]但以今日災害之重大程度,同時多地區發生災害不正是我們要預防、要演練的嗎?分批演練豈不與實際狀況背道而馳?倘若全部單位、學校都在防災日這天共同演練,不是既省事又能真實模擬大型災害發生時的狀況嗎?因此市議員潘懷宗在此再次希望市長審慎評估選定一天做為台北市的防災日。

而斷橋問題在最近的風災中更是屢見不鮮,但台北市目前沒有一條橋樑有裝設斷橋預警系統。新工處表示北市橋樑每2年循環一次委由專業公司進行橋涵安全檢測工作,再據以進行必要之補強工程。且每年防汛期前後也委由顧問公司進行洪水沖力檢測,且已制訂封橋機制,河川水位到達警戒值即派員赴現場警戒,屆封橋水位即進行封橋程序。但潘懷宗議員認為人力畢竟不等於機器,有無辦法保證百分之百的做到封橋程序值得商榷,要是同時有斷橋預警系統與人力監控雙重預警,對於市民的安全豈不也增加了雙重保障。因此希望新工處能再審慎評估,安裝斷橋預警系統。

本次88水災另外透露出一個問題,部分軍隊在前往支援災區時,由於道路積水、中斷等原因,原訂行走的道路無法通行,被迫自行尋找替代道路前往支援,拖延了救援時間。這顯示出救援部隊對地區交通的認識不足,當地憲警、民防單位也未提供正確資訊給外地單位。因此在地的憲警、民防單位如何迅速找出替代道路,指揮支援部隊往正確的方向前往支援,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希望未來在相關演習中,市府能把類似問題納入演習項目中。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希望市長能加速防災地圖的進度,讓台北市民瞭解他們所居住的地區有哪些潛在災害,並且平時就可知道當災害發生時,可以前往哪些地區避難。另外對於社區防災意識的培養,應更深入基層。讓民眾在平時就有防災的觀念,才不會在遇到災難時慌了手腳。郝市長要是能確實落實台北市的防災政策,才是真正造福了台北市民。 



[1] http://www1.gsi.go.jp/geowww/disapotal/viewer/index.html

[2] 產發局:96年信義區泰和里、97年士林區溪山里、98年北投區秀山里,消防局:95年北投區大屯里、96年大安區臥龍街436巷、97年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50項、98年北投區貴子坑。

[3] 1923年的91發生了關東大地震,日本政府于1960年將每年91日定為“防災日”,每年的這一天,日本各地都要舉行防災演練。

[4] 截至目前為止(11/2)已執行過防災演練的學校計高中職54所、國中41所、國小120所,特殊學校3所,合計218所。完成率為76%(總數288所)。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an710&aid=350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