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涅槃經_第21片_台南同義宮_103/12/20
2014/12/31 23:45:38瀏覽485|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涅槃經_21_台南同義_103/12/20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永嘉大師證道歌、三寶都有再寄過來,因為上個禮拜不夠,希望各位都能夠拿回去送給親朋好友,那個對我們修道幫助很大。

我們講到33頁左面,第16行開始。

復次,譬如毒樹,根能殺人,枝幹莖節,皮葉花實,悉亦能殺。

善男子,二十五有(32頁左邊有說),受生之處,所受五陰,亦復如是,一切能殺。

譬如毒樹,根能殺人,枝幹莖節,皮葉花實,悉亦能殺】佛作比喻,樹有毒,全部都有毒。

二十五有】我們講了很多次了,各位有印象嘛?(有),就是三界,欲界有14個有,色界有7個有,無色界4個有,總共加起來25有,就是有因有果(有因果),有因果就被整個因果綁住了,所以一定就會在凡塵,所以我們比較容易記就是,天道有六欲天(6個),人道有四大部洲(4個),四惡道(地獄道、畜生道、惡鬼道、阿修羅,大部都列入善道,可是佛都列入惡道;共4個),所以欲界共有14個有。

色界有:初禪、大梵天、二禪、三禪、四禪,五淨居天、無想天,共7個。

無色界有: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共4個。

總共加起來二十五有(14+7+4=25)。佛都鼓勵我們超出二十五有,不要在二十五有裡面,因為這個是有因有果,一定被因果綁住離不開凡塵,所以我們都可以離開25有。

受生之處,所受五陰五陰:色受想行識

一切能殺我們在凡塵的生活不要蘊積五陰,五蘊我們不要蘊積色受想行識。

   色就是形相,形相我們不要住相,不要住相我們就不會蘊積在我們性分之中(性分之中就沒有),就已經不蘊積了。受想行識是精神(是我們精神層面),所以了解我們在生活的時候,一定要心都很坦然,心裡面沒事啦,有事就要趕快都把它解決掉。那全部都沒事,五蘊我們都不蘊了,那五蘊不蘊我們不會到凡塵來,那不會到凡塵我們就在我們本位(就在佛的本位),我們每一位都是佛,我們之所以沒有成佛,就是因為我們的知見不正確。眾生的知見我們不要,我們要佛的知見,那佛的知見是正知正見,完全都正確,那我們要怎麼樣到達佛的知見?就是我們都不要有念頭,我們都全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就是佛的知見,所以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不是沒有念,而是我們有很靈敏的知覺性,那個很靈敏的知覺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成佛就是這個在成的,我們找到了我們就是摸到根,摸到根成仙作佛,那你沒有摸到這個就瞎修行,再怎麼久都不會成道。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這個,很容易啦,我們萬緣都放下,那個是妄,然後妄盡了真舊顯,真顯出來就是我們佛性本體,就是這個真在成佛的,我們就可以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自己掌握。

   所以我們研究就是要了解說:「我從內心生出我可以成道、可以成佛」,不是希望,那個希望很渺茫,一定要自己從內心產生說:「啊!我可以,我已經找到了,我找到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這個就是成佛的本錢,那你能夠成佛就是找到這個。那你沒有找到的話,你說很努力在現象做,那個都是了了業障,都是跟眾生結緣,那個對我們能夠成道成佛可以說幫助不大,所以一定要了解,要抓到這個,不是很困難。

   然後我們在生活的時候就不要蘊積五蘊,你不要蘊積沒有原因把你推到凡塵來,我們現在因為蘊積,我們住相,然後我們在受想行識精神方面,我們沒有跟真理相符合,那沒有跟真理相符合就是已經有醞釀業,那業已經產生就有果報,一定要來了這一些我們所做的因緣,了掉以後就清了,可是重點就是在:「我們在了業的時候又造業」,了業都了不完了,原本我們只欠五角而已,又來欠一萬,五角還不清,還五角很容易,很容易還結果一欠卻愈欠愈多,多到後來就賴皮不要還了、不要管它,這個天地不會說你不要管因果就不見,不會不見,因果一定的道理,所以只要我們在因了解,我們不種,因不種果報沒有,所以解脫我們要自己努力。然後我們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我們在凡塵的妄要放下,妄沒有了,真才會出來」。所以佛對這個妄的定義:「在無常變化的都稱為妄」,我們凡塵所有一切都無常變化,所有一切都妄、都不真,真的就是佛性本體,那佛性本體又是沒有形相。

   所以後學都鼓勵,我們現在有印一本三寶,三寶後學只有講兩次,都在北部講的。因為後學講我們一般拿到的話,他會毀謗:「他說不是這樣,你講錯了」,那後學怕人家毀謗所以盡量不講,那現在大概機緣成熟,再不講的話沒機會可講了,像前不久,後學無緣無故的發燒到四十度,都不醒人事,那個時候假如沒有人家營救後學的話,後學就死翹翹了,後學在想說自己還沒講完怎麼可以死翹翹,所以後學也求生意志很強,而且後學也承諾要講維摩結經,後學說維摩結經是後學在講佛經裡面最難講的一部,所以要等到大家根基機緣都成熟了,才聽得懂,因為它的意境很高(維摩結講出來的意境很高),倘若我們不了解的話,上課歸上課,已經上完了,那意思懂嘛?說不知道也不承認,說知道也不敢承認,剛好在中間。

   所以我們大家先對真理部份能夠透徹知道以後再來講,那個時候就了解到真的整個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是非常高,因為維摩結是東方琉璃世界一個日密菩薩,他到我們娑婆世界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大轉法輪,本來後學在北部也講過維摩結經,也有錄音,很多前賢想說要聽,後學說不用,以後後學要在同義宮講,在同義宮講會更詳細,因為在北部講有一些當時的機緣都不成熟。所以假如說各位前賢,你遇到後學一直念一直念都不解說,那個就叫機緣不成熟啦,為什麼?因為後學解說也沒用,所以念過就好,有啊,後學有講過了!(哈),所以就會那個樣子。可是假如後學詳細解說就表示機緣成熟,大家聽懂,縱然你聽不懂你一直再聽,一定懂、絕對懂!所以我們就有經驗了,剛開始研究的時候,很多前賢就問老師:「我們這個班要研究多久,我都聽不懂,我們都很忙」。老師說:「你一個月不懂,兩個月;兩個月不懂,半年;半年不懂,一年」,終於會懂啦,我們都還沒到一年就說懂了懂了,比北部前賢還快,北部前賢都在吃醋說:後學都私心,你去南部都特別講,讓他們早一點認識,我們聽了差不多將近一年多,才聽懂,而且又很努力聽」,沒有像我們這邊一個禮拜才聽一次,北部不只這樣。

   所以是我們南部的環境比較單純,北部因為都會區比較複雜,所以我們心不容易清,心不清修道不容易,所以我們修道就是要愈單純的生活愈好修,你生活之中很單純了,修起道來就頭頭是道,所以很好修。所以鼓勵各位多拿三寶回去看,各位有拿了沒?(有),真的喔,你一看了以後你會知道說,以前都不是這樣講,所以三寶就在我們生活之中,不是說一定要在佛堂裡面一直磕頭才算,不是的!你生活就是三寶(佛法僧)。玄關竅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法,五字真經就是我們般若妙智慧;僧,合同就是我們跟真理都合了、同了,所行為出來都符合天理,那個叫合同;整個加起來三寶就在我們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三寶,是很親切的。

   所以這邊佛講二十五有,受生之處,所受的五陰,也是一樣,跟毒樹一樣,根可以殺人,枝幹莖節也可以殺人。

復次,迦葉,譬如糞穢多少俱臭,生亦如是,設壽八萬,下至十歲,俱亦受苦。

復次,迦葉,譬如嶮岸,上有草覆,於彼岸邊,多有甘露。若有食者,壽天千年,永除諸病,安隱快樂。凡夫愚人,貪其味故,不知其下有大深坑,即前欲取,不覺脚跌,墮坑而死。智者知已,捨離遠去。

【譬如糞穢多少俱臭】好像我們糞穢(大便),不管它是多、是少一樣都是臭,大便沒有香的,一定都是臭。有沒有人聞到大便香的?沒有啦,一定是臭的,你一直吃香的東西也都變臭。

【生亦如是】我們生出來也是這樣,就是沒有可以讚美的。

【設壽八萬,下至十歲,俱亦受苦】只要我們生在凡塵,不管你是很長壽到八萬四千歲或是只有十歲,全部都是在凡塵受苦,都是苦。所以我們了解,我們追求的長壽,假如各位看到年紀很大的在行動方面很不方便的話,你就會講我不要活的這麼老,活受罪啦!所以活的有意義要緊,我們在凡塵不求很長壽,要求活的非常有意思,這個活的很有價值,這個就要看我們怎麼樣的作為,我們要怎麼樣作為,要先了解真理,我們了解真理了,能夠從真理發揮,然後我們能夠自己本身行持,又可以引導別人,那這樣的人生就非常有意思。所以後學就講:「活一天為上天辦事一天,看要讓後學活多久,後學就為上天辦事多久」。本來後學宿命只有49歲,現在過年就72歲了,已經多了很多,所以沒有遺憾!

【譬如嶮岸】危險的岸邊。

【上有草覆,於彼岸邊】嶮岸有草覆蓋。

【多有甘露】岸邊有很多甘露,甘露可以治病。

【若有食者,壽天千年】你能夠吃到甘露的話,壽命就可以到一千歲。

【永除諸病】壽命那麼長,又沒有病,這個是大家最希望的。所以沒有病是大家所希望。

【凡夫愚人,貪其味故】我們凡夫貪到甘露的味道。

【不知其下有大深坑】不知道底下有深坑,一墮落下去會死掉的,粉身碎骨。

【即前欲取】要去採甘露。 

【不覺脚跌,墮坑而死】就跌落深坑裡面,下去就死掉了。

【智者知已,捨離遠去】有智慧的知道說採甘露很危險,摔下去會死掉的,所以他就不要,寧可不要。那個有壽命千年以及永除諸病都不要,就捨離了。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尚不欲受,天上妙食,況復人中。

凡夫之人,乃於地獄,吞噉鐵丸,況復人天,上妙餚饌而能不食。

迦葉,以如是譬及無量譬喻,當知是生,實為大苦。

迦葉,云何菩薩,觀於老苦,老者能為,嗽逆上氣,能壞勇力、憶念進持、盛年快樂、憍慢貢高、安隱自恣,能作背膢(盜匪對他部屬的稱呼)、怠懈懶墮,為他所輕。

【菩薩亦復如是,尚不欲受,天上妙食】菩薩也是這個樣子,菩薩也不願意去接受天上的妙食。我們凡塵吃的東西,吃的飽就好了,可是我們現在環境好,也一直在追求吃的很上等,那個菩薩祂要是很容易,那祂對這個都不用心,所以天上的妙食祂也不願意去追求。

【況復人中】何況在我們人之中。所以菩薩到我們凡塵來,祂的重點不是要追求凡塵的享受,而是要渡凡塵眾生能夠成佛,這個是祂的主要目的。所以菩薩到凡塵來,不會說苦,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環境,祂都甘之如飴,很高興的去接受,因為祂的愿就是要去渡化眾生,只要眾生能夠受祂渡化,祂就很高興,目的就只有這樣。

【凡夫之人,乃於地獄,吞噉鐵丸】我們凡夫就造了很多的罪,就受地獄的刑罰,然後吞噉(吃)鐵丸,好吃的不吃去吃鐵丸。

【況復人天,上妙餚饌,而能不食】我們人天所吃的東西,上妙的餚饌(非常好的、吃的東西),而能不不食(他怎麼會不吃呢)。

【以如是譬及無量譬喻,當知是生,實為大苦】佛就作一個結論,說這一些比喻非常多,有無量的比喻,當知這一些所說的,只要是我們人出生在凡塵都是苦,不管是有錢沒錢、有地位沒地位,都是要受苦。各位前賢,我們生在凡塵苦不苦?年輕的說苦的話,都是騙人。年歲大的說苦倒是真的,因為有實際的經歷。那年紀輕的都好奇心多,所以生活都還沒有吃到苦湯,所以他的苦味都還沒出來,所以講苦都是用想像,想像的苦,不是真的苦。可是年歲大了,經歷多了,那個真的就是苦,那個苦有時候都是說不出來,所以說的出來的苦都不苦,那個已經說不出來的苦才真的叫苦,那個苦都不講了,講出來也沒有人附和。

【云何菩薩,觀於老苦】老了。

【老者能為,嗽逆上氣】氣都不很通順,都是會有逆氣,會有很多的痰,這個很奇怪,不知道從哪裡生出來的,老了以後自然痰很多,年輕人沒有,年歲大了就有。不知道只有後學這樣,我們在坐年紀大的有沒有很多痰?多沒有喔,那可能是後學比較特殊,沒事痰很多,以為人老了都會有。

【能壞勇力】老了以後,很勇健的力道都破壞掉了。

【憶念進持、盛年快樂】那個時候就回憶,生活在回憶裡面,說以前年輕的時候,很有力氣、很快樂。

【憍慢貢高】這個大概年輕的都有,都是很驕傲,很瞧不起人,自己的志氣理想都很高。

【安隱自恣】因為生活都蠻如意,都可以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怠懈懶墮,為他所輕。】那一些老人家他的走路、他的所有行為,在年輕人看起來,他就是怠懈懶墮,所以被年輕人看輕。所以我們年記輕輕的時候,力道很足,然後看那一些老年人在走路,尤其坐車,看過老年人坐車,上車也很慢,下車也很慢,然後年輕人會想:你也快一點,你不要再裝了,快一點。不知道老年了已經沒辦法了,所以年歲大了,有一天年輕人也會老,老了時候就會了解,那個不是嬌柔造作,皮皮挫(台語),腳台不上去,那個都是真正的狀態,真的是生活在這一種狀態真的很不如意,很苦的,所以喔…實在不要老,不要經過這個階段,所以佛就講,我們那樣的動作都被年輕人瞧不起。

迦葉,譬如池水,蓮花滿中,開敷鮮榮,甚可愛樂,值天降雹,悉皆破壞,老亦如是,悉能破壞,盛壯好色。

【譬如池水,蓮花滿中】池水裡面種滿蓮花。

【開敷鮮榮,甚可愛樂】蓮花都開了,都很好看。

【值天降雹,悉皆破壞】就是降冰霜,都把蓮花開敷很可愛的破壞。

【老亦如是,悉能破壞,盛壯好色】年輕人那一種力道很強、形相很好看,一老了以後,這一些都不見了,都破壞掉了。

譬如國王,有一智臣,善知兵法,有敵國王,拒逆不順,王遣此臣,往討伐之,即便擒獲,將來詣王,老亦如是,擒獲壯色,將付死王。譬如折軸,無所復用,老亦如是,無所復用。

【譬如國王,有一智臣…,將來詣王】有一個智慧的大臣知道兵法,他能夠的鄰國的國王,鄰國的國王拒逆不順,然後王就派這一個智臣卻討伐,智臣就馬上抓到,把王抓來見國王。

【老亦如是,擒獲壯色】所以佛的比喻,說我們老也就是這樣,把我們那些年輕有力的、好看的,都把我們抓走。我們很少看到這種比喻,這種佛才想的出來,大概我們都想不出來。

【將付死王】把這一個不聽話的,付給死亡。

【譬如折軸,無所復用】軸,車軸,把車軸折斷了,車就不能走了,車就沒有用了。

【老亦如是,無所復用】不能用了。所以有時候看這一些現在很方便的宅急便,以往我們都要先到店裡面去看東西,然後才買回來,還要扛回來、拿回來,可是你現在你在家裡面,你打一通電話說我要買什麼東西,然後他就寄過來,請宅急便送過來,貨到了我付款,把東西送到門口,好不好?很好喔,都不用出門,東西就送到你家裡,省掉很多麻煩,後學說現在人真的很好命。前不久送洗衣精,一箱裡面有六桶,六桶宅急便送到後學門口,後學竟然要把它拿起來,不要說拿,後學光要提起來都提不起來,後學說這麼重啊,那宅急便他從一樓一直扛到二樓來,洗衣精六桶很重那他就很容易扛上來。若是換成後學的話,後學就說這個給你賺,讓你扛到二樓,這五百塊給你,後學不賺,後學拿上去腰會閃到,然後,後學就把整箱洗衣精拆開,然後一桶一桶分批拿進去,後學說這一桶後學拿就已經夠重了,宅急便他一箱六桶全部搬上來。宅急便他也是要賺錢,可是那個錢真的要看人賺,像後學LKK就絕對賺不來,要年輕人還要有氣力才賺得了那個錢。真的一樣米養百樣人,有的坐在辦公桌拿一枝筆,他就生活都不缺;有的做的骨頭都快歪了,才三餐可以吃飽;我們每一個人所造下來的因都不同,接受的果報也不一樣。所以後學可能大概也只能會講而已,要後學做別的做不來,不過講就夠好了。你看我們要聽到無上的成佛方法,就是很難聽到,後學是投入長時間,從13歲開始研究到現在71歲,有幾年啊,就一直在研究,所以後學就講的出來,後學就可以告訴你要怎麼成佛,你按照這樣去做絕對成。那我們假如沒有摸到根瞎修行,你修行了幾十年沒用,不會成,你看打拼成這樣還不成,所以我們只要抓到方法,你真的按照後學講的,後學那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經過三十年耶,三十年出來的結論只有那八個字,我們一般人說好笨!那八個字不要三個小時就會了,有時候也不用十分鐘就會了,可是後學就經過三十年,後天廟有十七年,然後求道以後後學就覺得一定可以找到答案,啊,竟然所有被後學問的點傳師、講師:「對不起!你問的問題我們不會!」就很失望,後學開始,再研究,在道場後學又研究13年,加起來剛好30年,30年後學說我了解了,我了解了啦!就是這樣:「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這樣啦!

   所以後學第一天來上課就講:「你坐著聽,兩個小時,後學就給你全部三十年的經驗」,有的前賢說哪有可能,我聽一個月、兩個月搞不好都還不能了解,後學說這個牽扯到根基,你看六祖兩個小時都不用坐,六祖就直接了解了。我們坐兩個小時聽,能夠了解那個上等根器,就是一點就通。那聽不懂也沒關係,你只要肯努力薰習,努力聽努力聽,一聽再聽,一定懂,一次不懂、十次、百次、千次、萬次一定懂,絕對懂,沒有不懂,再不懂就是我們藉口:「我就是不要成佛,就跟他說我聽不懂」。那你若想要成佛,就都會聽懂,絕對聽懂,而且絕對會做,哪不會做,很簡單的:「萬緣都放下,你什麼都不要想就可以了」,簡不簡單?肯不肯做?想不想成佛?對啊,只要我們肯做,你萬緣都放下,那個萬緣都是妄,不真,那你都放下,妄就盡了,真就顯,當真顯的時候,那個是我們靈敏的知覺性,那個就是我們佛性本體,那你這個佛性本體摸到了,就是這個在成佛,所以你自己從內心產生信心,我可以成佛,早晚,一定可以,這個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你假如沒有這樣的話,啊!要努力,真的要努力,趕快摸到我們佛性本體,才可以摸到根成仙作佛,那你沒有摸到瞎修行啦,再幾生幾世幾千萬世都不會成,沒有摸到根不會成佛,所以一定要摸到,當你摸到你會很親切,非常親切,你會法喜充滿,後學都講晚上蓋著棉被睡你都偷笑,有夠好的,要這樣才可以各位有沒有這樣?還是蓋著棉被唉聲嘆氣翻來覆去,因為這麼多事情我都做不完,交待我們做,喔!這麼多事情我辦不完。

   其實要了解到,假如說是這樣的話,那方法錯了、方法不對,你才會唉聲嘆氣,方法對的話你很高興,那個從心裡面產生的高興沒辦法形容,法喜充滿那個才真正的我們要追求,我們真的可以做到的,而且很簡單的又不是困難,要我們去挑那個擔子一百斤,大概不容易挑,我們在場大概沒有一個可以挑得起來。政府很好心,看後學沒有工作,就寄一張通知單叫後學去應徵工作,後學說好,政府這麼好心,後學就去應徵,你知道做什麼嘛?搬米!一袋有六十公斤,剛好一百台斤,後學說這個要我的命,後學若搬一天就馬上死翹翹,一包也搬不起來,所以那個不是後學吃的飯,所以沒辦法。

   所以適合自己的、怎麼樣去做才適合,那我們就去做、高高興興的去做,不要超過負荷,那個你賺得到吃不到,像現在科技新貴賺很多錢,可是都很累,所以有一些賺得到吃不到,真的不要把命都賣了,過勞死。所以後學都講我們日用不缺就可以,吃得穿得都有了,又有一個遮風避雨這樣就好了,那你所追求的就是要成仙作佛,那凡塵的東西就不要追,因為你追來到時候一口氣不來,你沒有一個東西可以帶得走。鑽石最寶貴了,帶得走嘛?也都是要還給別人,所以不要去追,沒用,我們不做守財奴,不要做守著倉庫,我們所有物質都一直採購進來非常多,我們就當一個守倉庫的職員,守著倉庫,一口氣不來的時候,好啦,就任你們去搬,沒有一個我帶得走。所以我們凡塵很多都不用我們去追的,都沒有意義,你追到了,到時候也沒用,所以我們要看得開,看得開以後,各位前賢,寫在臉上喔,你看得開臉都開了喔;你若看不開,業來都看得出來,啊你業很多,被業夾住。你看開了以後臉都開了,整個都春風,所有親朋好友看到你:「哎喲!你是做什麼,怎麼這麼好看,我要跟你學」,你看渡人就容易了,所以我們在凡塵只要是我們當人都是苦,尤其老了以後都是這樣。

如大富家,多有財寶,有賊若入其家,即能劫奪,悉令財空。

善男子,盛年好色,亦復如是,常為 老 賊之所劫奪。

譬如貧人,貪著上饍、細軟衣裳,雖復悕望,而不能得,老亦如是,雖有貪心,欲受富樂,五欲(感官的刺激)自恣,而不能得,如陸地龜,心常念水,人亦如是,既為衰老之所乾枯,心常憶念,壯時所受,五欲之樂。

【如大富家,多有財寶,有賊若入其家,即能劫奪,悉令財空】所以你家裡太富有了,你命都要失掉了,為什麼?把你殺掉,你那一些錢財全部就殺你的人拿走了。後學就講,沒錢的話,當有小偷強盜到你家裡面來,然後你就跟小偷強盜講:「哎呀!我白天很亮的時候找都找不到了,現在這麼黑暗你怎麼找得到啊」,就是沒有東西讓你偷,所以你還是不要偷了,你看有沒有很好生活,不用害怕小偷強盜。有錢了,假如我們剛好中刮刮樂有一百萬,小心你命都要沒有了,要失掉了,所以我們有錢有時候是災難,沒有錢就好生活。

【盛年好色,亦復如是】盛年的時候,形色很好看,很有力氣,也是這個樣子。

【常為 老 賊之所劫奪】再怎麼樣年輕,他都會老,這個老的時候,他那個青年很強壯很好看都不見了。

【貪著上饍】就是很好吃的東西。

【雖復悕望,而不能得】貧窮的人要吃好的、穿好的,雖然有希望,都得不到。

【老亦如是】我們老了,也是這樣。

【雖有貪心,欲受富樂】雖然還想享受凡塵的快樂。

【五欲(感官的刺激)自恣】五欲就是眼耳鼻舌身接受外面的刺激,叫做五欲。我們凡塵大部分都是為了這個五欲,追求也是五欲,造了很多的罪。

【而不能得】就沒辦法得到,因為老了沒力。

【如陸地龜,心常念水】如陸地的烏龜。烏龜心裡面常念著水。

【人亦如是,既為衰老之所乾枯,心常憶念,壯時所受,五欲之樂】佛作比喻,陸地的烏龜心常念著水,就好像我們人衰老了以後,心常念著壯年時候所受到的五欲之樂,就是我們身體感官的刺激。

如秋月所有蓮花,皆為一切之所樂見,及其萎黃,人所惡賤,盛年壯色,亦復如是,悉為一切之所愛樂,及其老至,眾所惡賤,譬如甘蔗,既被壓已,滓無復味。

【如秋月所有蓮花,皆為一切之所樂見】秋天的蓮花很好看。

【及其萎黃,人所惡賤】萎靡已經黃了,我們人就很討厭那一些已經枯黃的蓮花。

【盛年壯色,亦復如是,悉為一切之所愛樂】青年的時候,一切人都喜歡看。像我們現在看那一些電視劇、電影那一些主角,一定找年輕好看的來演,我們才會去看,因為我們都喜歡看,你假如找一些又醜陋又老的來演,就沒人要看一定虧錢,所以沒人願意拍片。

【及其老至,眾所惡賤】等到他老的時候大家都討厭,都賤惡他。

【譬如甘蔗,既被壓已,滓無復味】我們現在有榨甘蔗,甘蔗被壓出來以後,甘蔗渣沒有味道,我們還要嘛?不要了!

   後學已經在後天廟,有一個山東人在凡塵研究所有青草治病的藥方,然後他就告訴後學說,就是已經壓過或者我們咬過沒有甘蔗汁的甘蔗渣,然後我們把甘蔗渣拿到水泥地讓太陽曬乾,曬乾了以後,然後我們把甘蔗渣收集,再點燃甘蔗渣燃燒,燒完後變成甘蔗灰,然後用容器將甘蔗灰裝起來,你假如有受傷的時候,你用甘蔗灰敷上了,馬上止血,不要六個小時傷口就密合。所以當時山東人教後學的時候,山東人要後學自己使用看看,看效果好不好,那因為後學是在後天廟的廂房,那個時候後學就想,以前我們桌蓋都是八角形的,那個很佔地方,後學想說把它掉在牆壁,就拿著鋼釘用鐵鎚敲打,結果打到自己大拇指,大拇指肉都裂開,那後學剛好下午甘蔗灰裝好而已,晚上九點多後學就拿甘蔗灰來用,到清晨五點後學起來的時候,大拇指肉裂開都好了,整個肉裂開喔血一直流,甘蔗灰一敷上,馬上止血,然後到晚上睡覺,都一直抽搐著很痛,隔天早晨五點,好了,肉都合起來好了,結果後學一看大拇指怎麼黑黑的,甘蔗灰被肉包起來,到現在還在。所以為什麼後學講會有力道?就自己經歷的當然就會有力道。所以後學就會告訴人家使用,這個比雲南白藥還要好用,雲南白藥都還沒有這麼神奇喔。

   那在教我們使用甘蔗灰的時候跟我們講,說我們肉裡面的筋,斷了以後又會把你的筋給接起來,很好用的,那人要看到筋接起來不簡單,你可以到人家種筍子去實驗看看,筍子旁邊都有長出竹子的根,那你把根割斷,然後你用甘蔗灰敷上,然後土包起來,明天再去看,它的根又接起來,你看這麼神奇喔!我們都把甘蔗渣掃一掃去垃圾桶,哪會重視甘蔗渣,告訴人家使用,人家到笑到鼻孔來,我們好心的告訴他,真的很好用!他才就說好啦,好啦,你就留一些甘蔗灰給我!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再去找他的時候,他就說你那個真好用,已經用出效果。他說他喜歡養鴿子,然後在釘鴿房的時候不小心割到手指,他以往都用雲南白藥,想到後學說甘蔗灰那麼好,就使用甘蔗灰,就說比雲南白藥還好用,真的好的很快,六個小時就好了。然後還有另外一個,以前在建國啤酒廠上班,然後循著大酒糟的樓梯下樓梯時候,不小心跌傷被白鐵割到手,蠻長的傷口,他就用我們包藥的白色紙張包了一些甘蔗灰,然後他就真的馬上把它敷上,就止血了很快就好了,你看我們瞧不起的東西竟然這麼好用,後學是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講甘蔗,後學才想到這個,這個是隨順因緣。

壯年盛色,亦復如是,既被老壓,無三種味,一出家味,二讀誦味,三坐禪味
既為衰老之所壞敗已,常讚壯時,所行事業,譬如燈炷,唯賴膏油,膏油既盡,
勢不久停。人亦如是,唯賴壯膏,壯膏既盡,衰老之炷,何得久停?

【壯年盛色,亦復如是,既被老壓,無三種味】就好像甘蔗汁都被壓走了。

【一出家味,二讀誦味,三坐禪味】佛就講我們老了以後就沒有三種現象,第一個你老了要出家修不成道,已經沒有氣力;第二個沒有讀誦味,老了沒有辦法來讀誦經典。所以我們當時在講多食有五罪:多睡多病多淫不能歌頌經典深著世間,都還不錯,都還記得!我們吃得很多,我們現在也都是一樣,有客人來,就叫客人多吃多吃,甲呼飽(台語)。

佛就講多食有五罪,第一個你吃多了一定想睡,多睡;第二個你吃多了毛病多,多病;第三個你吃多了營養多,都想男女關係,所以多淫;第四個就是講這個,不能歌誦經典;第五個就是我們吃的東西都是地生長,那我們深深的著於地,跟地結的緣很深,所以我們腳不離地。佛講假如我們吃的東西不是地生長的,我們可以飛,各位前賢想想看,什麼東西可以養生,那不是地所生長的?往後我們就可以飛了,不用買機票,我們自己飛。現在有科技人,發明菜不種在地上,種在屋子裡面,用水箱去培育,大概我們以後吃那個東西,那不要吃飯,因為飯也是地生長的,就會飛了,那不要尚未會飛就死翹翹了!

【既為衰老之所壞敗已,常讚壯時,所行事業】衰老了以後都會懷念年輕時候他所做的事情。

【譬如燈炷,唯賴膏油,膏油既盡,勢不久停】就是燈炷一定要有油讓它燃燒,然後油已經燒盡了,火就會停了,就不會再繼續燃燒。

【人亦如是,唯賴壯膏,壯膏既盡,衰老之炷,何得久停】佛作比喻都是我們人想不到的。說我們人也是賴著青年那個時候力道,假設青年力道都消失了,然後衰老了以後,就不得久留在凡塵了。

譬如枯河,不能利益,人及非人、飛鳥走獸,人亦如是,為老所枯,不能利益,
一切作業。

譬如河岸,臨險大樹,若遇暴風,必當顛墜。

人亦如是,臨老險岸,死風既至,勢不得住。

如車軸折,不任重載,老亦如是,不能諮受一切善法。

【譬如枯河,不能利益,人及非人】枯乾的河流沒辦法利益我們人以及非人。非人就這一些飛鳥走獸。

【人亦如是,為老所枯,不能利益,一切作業】老了以後,每樣都無法做,連工廠也都不要聘請你,所以要找工作就不好找。

【譬如河岸,臨險大樹,若遇暴風,必當顛墜】河岸的樹遇到暴風就會被水流走了。

【人亦如是,臨老險岸,死風既至,勢不得住】一定就接近死亡。

【如車軸折,不任重載】車軸就是中間那一根在轉的軸,一折斷了以後,車就沒用了。

【老亦如是,不能諮受一切善法】老也是這個樣,到老一切的善法都沒有辦法去行持。

譬如嬰兒,為人所輕,老亦如是,常為一切之所輕毀,以是譬及餘無量無邊譬喻,當知是老,實為大苦,是名菩薩行大乘大涅槃經,觀於老苦。

迦葉,云何菩薩,觀於病苦?所謂病者,能壞一切安隱樂事,譬如雹雨,傷壞穀苗,如人有怨,心常憂愁,而懷恐怖,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常畏病苦,心懷憂慼。

【譬如嬰兒,為人所輕,老亦如是,常為一切之所輕毀】人老了就好像嬰兒一樣,嬰兒都需要人家照顧、人家養育才會長大;那人若老了,就跟嬰兒一樣,都需要人家照顧。

【以是譬及餘無量無邊譬喻】佛就講這一些比喻。

【當知是老,實為大苦】老了就是大苦。

【云何菩薩,觀於病苦】這個換到病,講到病,生老病死,病苦。

【所謂病者,能壞一切安隱樂事】安隱樂事都被病破壞。

【譬如雹雨,傷壞穀苗,如人有怨,心常憂愁,而懷恐怖】若在下冰雹,叮叮咚咚打下來,穀苗都被打死了。那我們人若有怨,就心常憂愁,就懷著恐怖。

【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常畏病苦,心懷憂慼】我們眾生都是一樣,身體好好的都很高興,一有病了,都愁眉苦臉,那我們就沒辦法去摒除這一些病,因為佛就講我們四大(一大有101個病,四大有404個病),所以生病是我們人很正常的現象,就是我們人都一定會生病。那我們要了解,這個凡塵的真藥,真藥醫假病,真病沒藥醫,那各位前賢,真病是什麼?就是心病,我們心有病了,沒有辦法藥醫,真藥是醫假病。所以真病就要用佛法醫,佛法才有辦法醫,所以真藥都在醫假病。

   所以我們凡塵很多的現象,生的病來源,大部分都是從我們不小心的一些思想、不小心的一些行為,然後引起,我們都還不知不覺,怎麼來的,欸,我為什麼有這個病呢?不知不覺,其實你追究那個病的來源,它一定有那個因,那個因有時候是我們累世所造的,這一世呈現,遠因是累世,近因是我們現在飲食不謹慎,然後會合就呈現,病就現相。那我們有病就是要很勇敢的去面對它,然後我們就想盡辦法來治療這個病,因為法很重要,你選擇的法不是很正確的話,你傷害到你的身體了,病又沒有好;你選擇的法很高超的,沒有傷害身體,病又好了。所以這個法很重要,跟我們在日常的行為也很重要,你假如說時時刻刻都在行善,心也想善,你在想的方面都沒有負面,然後會有善知識來引導,引導你去治療的方法是一個最理想的,不會傷害到身體,又可以治病,病又好了身體又沒有損傷。

   所以有一些損傷到身體,可是病又沒好,那個是不怎麼理想。所以我們要了解,最重要還是要從心建立,你心先沒病,我們心有病是最糟糕,心已經沒病了,心沒病身體的病就容易治療。那你假如心裡有病,身體的病就不容易治療。所以了解先在心裡面健康,了解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那借我用的時候,我有身體,我趕快把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修證出來,那這個時候,這個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我還給天地,就無所謂,天地要拿回去就給你,本來就是你的嘛,還給你,那我已經可以把我不生不滅的佛性跟整個虛空融成一體,這個時候條條大路我都通理天,這個時候沒有身體沒關係,就不會很著重在身體。所以我們現在眾生看重身體的程度很高,看重佛性不管祂忽略的多,就因為這樣,佛說我們眾生顛倒,該看重的佛性我們看輕了,該看輕的身體我們看重了,所以縱然我們養的很健康,可是你造的業無量無邊,有沒有用?你這一生雖然過得還不錯,你再來呢?因為你造了很多業,要受的苦更多。

   我們了解,我不造業,尤其我們都已經素食了最好,不然假如我們看密勒日巴,他就講我們凡人多活一天,多造一天的罪。你看密勒日巴吃的那一些食物裡面有多少的生命,那你吃人一命還一命,你吃了一天你要還多少生多少世,都還不了的,所以多活一天,多造一天的業,按照密勒日巴他希望我們人趕快死掉,就不會造業了啊,所以造的業、造的罪,入地獄唯恐不深,受的罪唯恐不長,真的是很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凡人都只有著重現象,不看重我們沒有形相的佛性本體。

   那我們現在了解研究,身體早晚都要還給天地,早還晚還都要還,像永嘉大師證道歌,各位前賢,永嘉大師活到幾歲?39歲,你看是不是夭壽?很夭壽,39歲就走了,都不想渡人了,六祖還活到76歲。所以我們了解到,永嘉大師真的累生累世都在修,所以永嘉大師小孩子就在修道,玄覺禪師小時候就已經精通天台宗的止觀法門,智者大師所創立的天台宗止觀法門,各位有聽過止觀法門嘛?沒有啊,因為它很有名,天台宗推崇的就是止觀法門,止就是停止一些妄念,觀就是觀照我們為什麼在凡塵。所以止觀法門跟我們所研究的有一點相連貫相通。然後後來永嘉大師就是研究維摩結經,然後就發明心地,發現明瞭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很高興,很高興的時候六祖的徒弟玄徹去找他,永嘉大師跟玄徹就很談得來,玄徹要永嘉大師到曹溪見六祖,永嘉大師說玄徹你給我證明就好,玄徹說我人輕(就是不夠重),然後曹溪六祖是正法的繼承人,六祖可以為你證明。

   那因為後學就有講永嘉大師長得高大又英俊,六祖矮小又平凡,又坐在地上,那永嘉大師繞了三圈,愈看愈瞧不起,就震錫而立,六祖就講你修到三千功八百果,功果圓滿,為什麼你生大我慢?永嘉大師就講慢不慢不要研究,我這個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說我生死比較重要,可能永嘉大師自己也知道自己命不長,無常一直要來找我,先跟我講這個比較重要,然後六祖就對永嘉大師講,何不體取無生,了即無速,你看喔,八個字而已喔,一點就好了!

   體取無生,你找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把祂體取這個無生的本體,那你已經了掉了,就沒有快慢的問題,就這樣子而已,若是對我們講,我們會不會領悟?再講個十年我們也不知道。那個是永嘉大師累世修,已經都修的蠻圓滿了,所以一點就通,一點了以後,就講證道歌,證道歌裡面都是真理,那我們可以按照他講的,證悟者所說,你按照我這樣去做,你絕對成。

   這永嘉大師證道歌是後學在講六祖壇經的時候講的,那有道親寫成書面資料,前賢再寄給後學,後學看了以後才把它大量影印,要給所有道親看,就是我們要怎麼樣修道裡面都交待的蠻詳細,還有信心銘也一樣寄過來了,希望各位多拿,不要自己拿就好,也要拿回去給親朋好友,希望多拿,後面就有,下課要去後面看看,看有什麼寶貝就拿回去,放在那邊沒用,你要拿回去看才有用,我們都無限量供應,只要你拿我們就寄過來,那你假如沒拿,我們又要搬回去台北。以前謝謝您書面資料一堆放在這兒,看了很可惜,台北要拿都拿不到,後來又在搬回台北,你看都不知道寶耶!那麼好都不看,你自己看又給親朋好友看,這樣不是很好,那你都不看,就害我們又搬回去。不過要看的話,會再寄下來,像說張拙秀才悟道偈、如是我聞,沒有了又再寄下來了,都已經寄下來了,所以希望各位拿,沒有要記得拿,那也要記得要拿給親朋好友,才符合活佛老師說的要趕快宣揚性理心法,大家才可以都沾到我們活佛老師掌道盤的整個福份。

譬如有人,形貌端正,為王夫人,欲心所愛,遣信逼喚,與共交通(做愛),時王捕得,即便使人,挑其一目、截其一耳、斷一手足,是人爾時,形容改異,人所惡賤。

【譬如有人,形貌端正,為王夫人,欲心所愛】有一個人長得非常好看,被國王的夫人看到很喜歡他。

【遣信逼喚,與共交通】我們現在的交通是車在跑,你看到經典裡面的交通,各位前賢我們現在的言詞就是做愛,男女間的情事。

【時王捕得】這個時候國王就把他抓起來,說你膽子很大。

【即便使人,挑其一目、截其一耳、斷一手足】就命令部下把他的一個眼睛挑掉,又鋸掉一個耳朵,又斷掉一手一腳。各位前賢,這樣變成怎麼樣?欠一個眼睛、欠一個耳朵、欠一手一腳,這樣變成怎麼樣?有英俊嘛?英俊的起來嘛?

【是人爾時,形容改異,人所惡賤】很討厭很賤惡他。

善男子,人亦如是,先雖端嚴,耳目具足,既為病苦所纏逼已,則為眾人之所惡賤。

譬如芭蕉,竹葦騾,有子則死,人亦如是,有病則死。如轉輪王,主兵大臣,常在前導,王隨後行,如是諸眾,悉皆隨從,無捨離者,死轉輪王,亦復如是,常隨病臣,不相捨離。魚蟻蠡牛、商主病王,亦復如是,常為死眾之所隨逐。

【善男子,人亦如是,先雖端嚴,耳目具足,既為病苦所纏逼已,則為眾人之所惡賤】我們人也是這樣。雖然還沒生病的時候,很端正、很莊嚴好看,耳目都具足,既為病苦所纏逼已,這個我們若到大醫院加護病房看就有了,我們看到他們的形相我們會喜歡嘛?會說不要啦,以後我不要像這樣,早一點離開凡塵好。

【譬如芭蕉,竹葦騾,有子則死】芭蕉一生出來,那棵母樹就死掉了。竹葦騾,有子就死了。

【人亦如是,有病則死】有病就會死。

【如轉輪王,主兵大臣,常在前導,王隨後行,如是諸眾,悉皆隨從,無捨離者】轉輪王,主兵大臣在前面引導,然後轉輪王在後面跟上來。如是諸眾,悉皆隨從,無捨離者,全部都跟著。

【死轉輪王,亦復如是,常隨病臣,不相捨離】那個死也一樣,找到我們了,常隨病臣不相捨離,生病的死都跟著,所以有病趕快治不要死,病跟死都會連在一起。

【魚蟻蠡牛、商主病王,亦復如是,常為死眾之所隨逐】魚蟻蠡牛,商主病王都一樣,不時都被死眾都隨逐著。

迦葉,病因緣者,所謂苦惱愁憂,悲嘆身心不安,或為怨賊之所逼害,破壞浮囊,撥撤橋梁,亦能劫奪,正念根本,復能破壞,盛壯好色、力勢安樂,除捨慚愧,能為身心,焦熱熾然,以是等喻,觀於病苦。

病因緣(為什麼會生病?),所謂苦惱愁憂,所以我們有苦惱了,然後有憂愁了,然後有悲嘆了,這個時候身心不安,各位前賢有沒有苦惱憂愁?(有),都有啊,那不好耶!病在後面跟著喔,所以不要苦惱憂愁。

   苦惱要找原因,為什麼苦惱,是不是賺不到錢在苦嘛?有夠用就好了,有三餐可以吃、有衣服可以穿就好了,沒錢沒關係,沒錢 上天會眷顧我們,為什麼?因為你沒錢,所以你認修道;你若有錢你就不要修道,所以 上天非常眷顧我們,讓我們沒錢,好事耶!所以你若有錢、有社會地位,你坐不住耶,你若要坐在這裡,會說不好意思,我沒空,所以你看沒錢是不是很好?哈,卻不敢回應!所以要了解到,不要有苦惱憂愁,因為那個都是多餘的,苦惱憂愁又不會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要面對問題解決,也不要悲嘆,也不要怨,怨就是賊。後學都講,年歲也蠻大了,都有另一半,各位跟另一半相處有沒有怨產生?(有),所以相愛容易相處難,那個相處就不很容易了,為什麼?兩個生活不同,那不同的生活型態在一起就會有摩擦,那摩擦的開始就會有一點點怨,怨累積很多就變恨,怨恨;那我們要知道怨恨有毒,毒在身上就會生病了,所以病的由來就這樣。

   要知道你生活在怨恨之中,周遭親朋好友都離你遠去,不敢在你身邊,那你一直累積,要知道喔,這一生過了再來就變毒蛇!你看我們看到毒蛇是不是趕快避開?(是)跟我們現在有怨恨人家趕快避開,情形是一樣的喔!所以不要有怨恨,要知道剛開始一點點、一點點,後學都比喻很小的一件事,夫妻共用一條牙膏,太太說先生你要從後面擠牙膏,先生都從前面擠牙膏,啊,只要牙膏擠得出來就好,管它從前面或後面擠牙膏,對不對?所以最好就是個人各用一條牙膏,看你要怎麼擠牙膏隨你去使用,就沒有那個怨會產生,所以解決的方法自己就去想,都這樣會產生怨,那我怎麼來解決讓這個怨會消失,那你就再去買一條牙膏,你用這條牙膏,我用這一條牙膏,這樣一來怨就沒了,沒就好了,沒有怨就沒有恨,怨、恨連在一起,怨比較輕,恨比較重。那你怨久了,恨就很不甘願。

   所以後學以前就講,等到活老了然後死掉,就去買鞭炮來放,「喔!那個苦毒我的不在了,出頭天了高興了」,要了解,凡塵能夠當一家人都是有緣份,所以不管什麼緣我們都一定把它改成善緣,都是善緣,我要想喔:「生病的時候什麼人要照顧我?」就是家人要照顧我啊,所以我平常就要照顧家人,這是一定的因果道理。你平常都不照顧家人,你一生病,家人有時候就會藉口,剛好我有事沒空,你自己去醫院,你看就沒有人要照顧你。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因果定律我們要好好的愛護我們周遭親朋好友。

【破壞浮囊】浮囊就是救生圈,我們若要過大海、過河,是不是要有一個救生圈才不會沉下去,浮囊就是救生圈,那你把浮囊破壞你就沒辦法依賴,你就會下沉,就會死掉。

【撥撤橋梁】橋梁要讓人家能夠通過河流,那你把橋梁撥撤(就是破壞),那破壞橋樑我們就沒辦法過了。

【亦能劫奪,正念根本】這一些都劫奪我們正念根本。我們正念就是佛知佛見。

【復能破壞,盛壯好色】可以破壞我們年輕人的好看、有力。

【力勢安樂,除捨慚愧】可以破壞我們所有在凡塵認為很如意的這些生活,都被病破壞了。除捨慚愧,有慚愧的人就不怕病,為什麼?因為他能夠知道病因,病因都知道了,他生活在慚愧之中,那麼生活在慚愧之中都知道感恩,不會跟人家計較,這樣整個我們生活都不一樣了。慚愧可以給我們很大的生活安樂,生活帶來安樂就是慚愧,因為假如自己過的比較如意的話,我們不知不覺都會進入驕傲,那你有慚愧你就不會驕傲,你就想我既然已經出生在凡塵,我不是佛,那我有什麼地方驕傲,就沒有驕傲的本錢;那假如說已經可以修證到佛的程度,那麼就想:「有這麼多的眾生都還沒有得渡,都在苦海裡面沈溺,那我哪有驕傲的本錢,要趕快渡化眾生」,所以慚愧是我們生活之中要抱持的態度,是很正確的正念。

【能為身心,焦熱熾然,以是等喻,觀於病苦】病,早上生來的時候,我們就是焦熱熾然,就是好像水深火熱那個樣子,不能舒適的過生活,所以我們要正念的去觀我們這一些病痛,能夠消除這一些病痛,大部分都從我們自己不小心得來,苦惱憂愁這一些都是促成我們生病的主要因素,然後我們把這一些都消失了,沒有苦惱的因,因為我們在凡塵既然有身體有現相、可以修道最高興的,沒有苦惱。有身體了可以修道,十方諸佛人道修成,都從人修成的喔,佛都從人修成的,我們已經有人的身體可以修成,高不高興?(高興),就很高興,所以就沒有那個苦惱。

   那個苦惱就是,社會上人家都賺幾萬,那我才賺多少錢,都是那一些,所以很苦惱,不用去比那個,比說:我有三餐可以吃、我有地方可以睡覺、我有衣服可以穿,這樣就好了,再剩下來都是多餘的,那個都不用追,你追到也沒用。我們在凡塵要過的非常有意思,樂意的去幫助別人,你愈幫助別人你愈快樂,受幫助的人快樂沒有你幫助的人來的大,你能夠幫助人那個內心的快樂,真的走路三步併成兩步跳,看都看得出來很快樂的。

迦葉,云何菩薩,觀於死苦?所謂死者,能燒滅故。如火災起,能燒一切,唯除二禪,力不至故(初禪有火、水、風三災,二禪有水風二災,三禪有風災,四禪已無火水風三災)。

   講到死。色界初禪有火,二禪有水,三禪有風,到四禪全部都沒有了,水火風三災全部都沒有。所以我們努力修,這個是我們人努力修到四禪的程度,那修到四禪的程度不用呼吸、不用吃飯。可是我們不要啦,我們就直接到佛地,就不要走入那個…,我們修到四禪以後,我們又會想我要進入五淨居天,我就這樣就好了,那個快樂雖然很快樂,可是畢竟它只有短短幾萬年的時間,幾萬年在我們來講已經非常殊勝,可是在佛性來講,我們佛性是億萬年、永遠都在,所以看這個幾萬年很短暫,我們不要被這個幾萬年的引誘,這個很短暫,我們是永遠都在億萬年,萬萬年,已經到億了,現在更加到兆萬年。

死火亦爾,能燒一切,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勢不及故,如水災起,一切漂沒,唯除三禪,力不至故,死水亦爾,漂沒一切,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如風災起,能吹一切,悉令散滅,唯除四禪,力不至故,死風亦爾,悉能吹滅,一切所有,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死火亦爾,能燒一切,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死火可以燒掉一切。菩薩,菩提薩多,菩提就是覺,薩多就是有情,有情的眾生已經覺悟了,就叫菩薩,菩薩住在大乘大般涅槃。

【勢不及故】那個死就沒辦法到達大乘大般涅槃,到不了。所以我們只要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有的災難都到不了。

【如水災起,一切漂沒…大般涅槃】佛鼓勵我們住在大乘大般涅槃,大乘就是最上乘,就是都能夠成佛的,那大般涅槃就是已經進入不生不滅的狀態。所以張拙秀才悟道偈有講「涅槃生死等空華」,涅槃跟生死是平等,因為有生死才有涅槃,沒有生死,涅槃也就沒有,所以是平等都是空中的花,生死也是空中的花,涅槃也是空中的花,這邊加一個「大」、「般」,大般涅槃就已經超越兩邊對待,是一個絕對的,所以大涅槃或般涅槃全部都是已經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大就是摩訶,就是無量無邊的大,很寬廣。

【如風災起,能吹一切…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講的都是大乘大般涅槃。

迦葉白佛言,彼第四禪,以何因緣,風不能吹,水不能漂,火不能燒?

告迦葉,善男子,彼第四禪,內外過患,一切無故。

善男子,初禪過患,內有覺觀,外有火災。

二禪過患,內有歡喜,外有水災。

三禪過患,內有喘息,外有風災。

彼第四禪內外過患,一切悉無,是故諸災,不能及之。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安住大乘,大般涅槃,內外過患,一切皆盡,是故死王不能及之。

【彼第四禪,以何因緣,風不能吹,水不能漂,火不能燒】迦葉問佛,為什麼第四禪水火風沒辦法到。

【彼第四禪,內外過患,一切無故】內,內心;外,外面的所有過患,一切都沒有。

【初禪過患,內有覺觀,外有火災】我們身內有覺有觀,那個就是初禪,外面就有火災。

【二禪過患,內有歡喜,外有水災】就是我們內心有歡喜,外面就有水災。

【三禪過患,內有喘息,外有風災】都是我們內心裡面有覺觀、有歡喜、有喘息,那個已經就不平靜,不是到一個我們喜歡安住的地方。

【彼第四禪內外過患,一切悉無】全部都沒有。

【是故諸災,不能及之】所有災難都到不了。

【內外過患,一切皆盡】過患都沒有了。

【是故死王不能及之】死就不能到達安住大乘大般涅槃的菩薩。

復次,如金翅鳥,能噉能消,一切龍魚、金銀等寶,唯除金剛,不能令消。

善男子,死金翅鳥,亦復如是,能噉能消,一切眾生,唯不能消,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復次,譬如河岸,所有草木,大水瀑涱,悉隨漂流,入於大海,唯除楊柳,以其軟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悉皆隨流,入于死海,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如金翅鳥,能噉能消】金翅鳥能夠吃能夠消化。

【一切龍魚、金銀等寶,唯除金剛,不能令消】金翅鳥可以吃一切龍魚、金銀這個寶都可以消化,唯除金剛(金剛金翅鳥沒辦法消化)。金剛就是金中之鋼,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有研究過金剛經,所以金剛非常殊勝。

【死金翅鳥,亦復如是,能噉能消,一切眾生,唯不能消,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對於死,大乘大般涅槃都已經超越了。

【唯除楊柳,以其軟故】楊柳就是很柔軟。各位前賢,假如我們在傍晚、夜晚就不要到有楊柳的地方,因為有楊柳的地方,鬼會藉著楊柳出現,所以我們傍晚跟夜晚到河邊有楊柳的地方,都不是好事,我們盡量避免。

復次,如那羅延(天上力士之名,端正猛健,或梵天王之異名,那羅=翻為人,延=為生本,梵王是眾生之祖父,故云生本)悉能摧伏,一切力士,唯除大風。何以故?以無碍故,死那羅延,亦復如是,悉能摧伏,一切眾生,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梵王】梵王,印度他們修道希望修到大梵天,很奇怪我們都想回到無極理天,他們都想到大梵天,所以他們說我們人的出生地就是大梵天,跟我們理念不相同不一樣,我們說大梵天只不過在初禪的第一天而已(初禪有三天,大梵天是初禪的第三天)。

【死那羅延】就是要死的那個,我們要死,各位前賢我們要死的時候,誰來帶?(仙佛),我們不是說無常迅速嘛?無常來帶,無常有看到嘛?

譬如有人,於怨憎中,詐現親善,常相追逐,如影隨形,伺求其便,而欲殺之;彼怨謹慎,堅牢自備,故使是人,不能得殺。

善男子,死怨亦爾,常伺眾生,而欲殺之,唯不能殺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菩薩。何以故?以是菩薩,不放逸故。

【譬如有人,於怨憎中,詐現親善…,不能得殺】怨憎是假的,詐現親善來跟你很親熱,那個就是假的要表現給你看,然後一直就跟隨著你,如影隨形,一直要等到機會把你殺死,然後這一個他很謹慎,堅牢自備,就是那個人不能得殺。

【善男子,死怨亦爾…唯不能殺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菩薩】所以死不時都在伺候我們,伺候我們看看什麼時候可以把我們殺死,那假如我們能夠住於大乘大般涅槃,那死就沒有辦法了。

【何以故?以是菩薩,不放逸故】我們不放逸很重要。從我們的心念開始就是不放逸,我們用另外一個名詞叫做「不放肆」。

復次,譬如卒降金剛瀑雨,悉壞藥木、諸樹山林、土沙瓦石、金銀琉璃一切之物,唯不能壞,金剛真寶。

金剛(金中之鋼)可以破壞萬物,不被外物所破壞,所以金剛就比喻我們佛性,可以破壞我們所有妄想,不會被妄想所破壞,所以要知道我們佛性金剛的那一種寶貴跟作用,金中之鋼就好像很利的寶劍,煩惱來了,金剛把它剷除掉。

善男子,金剛死雨,亦復如是,悉能破壞,一切眾生,唯除金剛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復次,如金翅鳥,能噉諸龍,唯不能噉受三歸者(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善男子,死金翅鳥,亦復如是,能噉一切無量眾生,唯除菩薩住三定者。何謂三定?空、無相、無願(三定=三解脫門。

空=雖有不有,觀以成空解脫〔雖然是有,卻空幻不實在〕

無相=本無不無,觀以成無相解脫〔無既作有觀,有也可作無觀,這樣觀之既久,就可得証無相解脫〕。

無願=有無齊等觀,就是不着有的一邊,也不着無的一邊,所謂諸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一切無所作為,而一切無所不為。)

【善男子,金剛死雨…唯除金剛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所以佛都一直推崇大乘大般涅槃。

【唯不能噉受三歸者(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們了解,佛法僧都歸到我們伸上來,佛就是佛性本體,法就是般若妙智慧,僧就是我們行為,所以都在我們身上。

【三定=三解脫門】三定就是三解脫門,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

【空=雖有不有,觀以成空解脫〔雖然是有,卻空幻不實在〕】

我們了解凡塵雖然現在萬相都是有,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都不在了所以叫做空。

【無相=本無不無,觀以成無相解脫】本無就是本來沒有;不無就是有;本來沒有,現在有。

【所謂諸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個以往在北部的時候很多前賢都會問這個:「諸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什麼意思?這個「諸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就是我們已經修到程度到了、夠了,我們開始要了解萬法皆空,萬法都是空、都是變化、都是無常,萬法皆空,等到我們修証了,知道萬法都是從我們佛性生發,那麼這個時後,所有的法都是從佛性生發出來,所以就法住法位,萬法既然從佛性生發,我們就不要去破壞它,所以叫世間相常住;這個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一點相反,可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是我們開始修還沒有透徹了解真理之前要努力的,所有的相都是假的,然後我們修到已經知道了、啟發了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麼這個時候再回來看萬象萬事,這個時候的萬象萬事都是從佛性出來,那麼從佛性出來我們要不要破壞它?(不要),因為是從佛性出來就不要破壞它,所以就「即相見性」,你從那個相就看到性,因為都是佛性,所以了解「有性必現相」。

   假如相沒有性,那個相就消失、相就不見了,相都有性支撐著,像我們說這個講桌存在,因為物有物性,物性的存在支撐這個相存在,等到這個物性已經消失,這個講桌就不見了,因為到時候物性已經腐化,腐化的時候就沒辦法呈現講桌這個樣子,所以有性必現相,所以見相就是見性,這已經走入真理的世界,佛的世界就是這樣,不破壞萬相,但是不著於萬相。

   所以我們了解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已經修到我們已經到佛的領域那種狀態,所以我們現在要努力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的相都是假的,不要住相,不要住相我們才不會蘊積五蘊,不然色受想行識我們蘊積,我們想不來都不行,「我不要來,凡塵這麼苦」,不來都不行,為什麼?你蘊積了,你住相了,你住在所有的精神裡面,那蘊積五蘊一定要現相,那我們生活之中都不蘊積,不住相,不住在受想行識(五蘊沒有),五蘊沒有要出生的力道,就沒有力道把你推到凡塵來出生,所以這個是我們自己要努力的,你只要不醞釀五蘊你就不會在凡塵現相,只要你沒有三心,三世就攝受你不住。後學都一直講:不要過去心、不要未來心、不要有現在心,三心都沒有,三世攝受我們不住,我們六道輪迴都不用,好不好?很好,但是就是要我們自己做,我們有沒有三心我們自己知道,都一直想過去,過去心有了;都一直策劃未來,未來心有了;都一直把握現在,現在心有了;三世都把我們攝受住了,不六道輪迴也難啊!

【一切無所作為,而一切無所不為】一切無所作為,那個就是我們佛性的本體狀態。然後而一切無所不為,也是一樣佛性的本體狀態,無為而無所不為,就是都沒有在做,不起心動念,沒有企圖,就是這樣,沒有企圖可是我們了解到,祂只要落入該如何做的,祂絕對不拒絕,然後絕對去做。

◎剩下約4分發問

 :請問劉講師對於重病年紀又大的老父親,播放性理心法以及佛經給他聽會有幫助嗎?又有人建議說晚上氣場弱最好不要,怕又招來更多無形眾生,會更承受不住。

這個有一點大哉問,問的蠻重要,所以我們了解是在心,重點在心,假如說我們對一般年歲比較長的長輩,他已經沒有能力來接受新的觀念,可是我們要了解到我們的佛性是超越一些現象,所以你放這一些性理心法的內容給他聽,他的肉身雖然沒有辦法接受,可是他的佛性有辦法接受,那個就是種佛因,所以子女不要嫌麻煩,~那個都沒有用啦!那個就是心態問題了,你有這樣的觀念當然沒有用啊,你已經放棄了,那你假如說不放棄一直鼓勵,你要知道他的佛性會接受,那個佛性接受雖然現在沒有辦法顯現接受程度給你看,可是他的佛性的「性分裡面」已經有,那已經有佛因是最理想。

    所以我們要了解性分裡面沒有佛因,是最可憐、最貧窮,如果你性分裡面有佛因就是富有,就是人很快樂,所以我們了解到不要被氣場很弱、氣場很強影響,什麼地方氣場最強?墳墓啦!所以要知道那個都是我們人的觀念問題,那講氣場就已經落入第二個,第一個無極,你講的氣場、氣數就已經落入氣天的氣數裡面,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追求到最高程度的時候,都沒有這一些啦!沒有,什麼都沒有的,所以只要你的心是一心清淨,那你所做的就是氣場最強,你可以影響到人家的心,讓他的心產生動力那個是最重要啦!不可以說那個氣場這麼弱我都被它吸過去,我會比他先早死,比他早一點死才是好命,(哈哈)為什麼?你塵緣已了啦!我們都是塵緣未了所以才要受勞碌、受苦對嗎?塵緣已了,好還是不好?()所以早死早解脫(哈哈)

    所以要了解到不能有那一種心態,那是你自己的親人你還管他氣場弱氣場強,那你的心都有問題了,那個叫心病,心已經生病了(心病要用佛法醫治解開心結),要知道我們佛性是無量無邊很寬廣、很光明,所以各位要多拿性理心法的法寶,那個前賢很用心一直搬來桌子上都是滿滿的,各位拿回去聽下課!(台灣修道環境非常充足,我們要珍惜感恩)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合,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提供分享,感謝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992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