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涅槃經_第20片_台南同義宮_103/12/13
2014/12/23 15:25:43瀏覽574|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涅槃經_20_台南同義_103/12/13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手上信心銘、永嘉大師證道歌就是我們講六祖壇經的時候講的,已經大概五年前了,開始講的時候裡面有提到,我們講五個月的時候講到這個,現在又已經五年又三個月,大約五年前,有書面資料的話我們可以慢慢看,聽的話一下子就過去了。

我們講到31頁左面,第七行開始。

若能如是堅持,則為具足諸戒,菩薩受持,如是禁戒,作是願言,寧以此身,投於熾然深坑,終不毀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制禁戒

   從上面講下來,就是偷蘭遮(大障善道,大罪),捨墮(墮入地獄之罪),突吉羅(此微細小罪),菩薩於微小諸戒律中,護持堅固,心如金剛,視四重禁及突吉羅,等無差別。四重禁就是大罪,突吉羅小罪,都平等沒有差別,都一樣護持,若能這樣子護持的話,則為具足諸戒(所有的戒都已經俱足了),菩薩受持這樣的禁戒,然後就有作是願言,寧以此身,投於熾然(就是火熱)、深坑(就是很深很暗的溝坑),,終不毀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制定的禁戒戒律都不會毀犯。

   所以我們了解,菩薩受持,只要我們發心努力修持,我們都是菩薩(菩提薩埵),所以要知道那個菩薩不是說我們現在漸修的一直修到十地才算,我們眾生只要你發大心,自己要修也要渡化眾生,只要你有這個心你就是菩薩,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有情就是眾生,眾生就是有情,我們所有的眾生都叫有情,那有情的眾生都已經覺悟了,那叫菩薩。各位是不是菩薩?(是),有的都不敢回應,認為我還沒有,已經是喔!已經覺悟了,有情已經覺悟了就叫菩薩(菩提薩埵),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有情已經覺悟就稱為菩薩,所以我們都是菩薩,所以要自己告訴自己我就是佛、我就是菩薩,這樣的話,我們連想壞的念頭,一念都不會想,一想:「我是菩薩、我是佛,不可以、這不可以想」,所以對自己的期許就很高。

云何名為聖行,聖行者,佛及菩薩之所行。以何等故,名佛為聖人耶,如是等人,有聖法故,常觀諸法,性空寂故,以是義故,故名聖人。有聖戒,有聖定慧故,有七聖財,所謂精進慚愧,故名聖人。

【云何名為聖行】聖人之行。

【佛及菩薩之所行】我們都是佛、都是菩薩,我們要做就是這個菩薩行。

【如是等人,有聖法故】就是我們有聖法,可以成聖的方法,我們都有。

【常觀諸法,性空寂故】我們能夠來觀察所有的萬法,那所有的萬法性都空寂,就是進入我們佛性本體叫性空寂。

以是義故,故名聖人】各位前賢我們是不是聖人?(是),又不敢擔當了,講的太高了不敢擔當。

【有聖戒,有聖定慧故,有七聖財】有七法財,我們上個禮拜才講過,聞(我們能夠聽到最上乘佛法),信(我們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戒(我們有戒,就是不好的我們不會去做),定(我們從佛性本身產生的定),精進(朝著成道成佛的方向精進),捨(就是我們都可以給人,不管是無形、有形我們都可以捨),慚愧(就是我們落入凡塵當眾生,我們都慚愧,所以要知道我們有慚愧的心就不會驕傲,我們假如缺少慚愧,就會認為自己很了不起,那樣就驕傲了,往後要天上飛,所以我們慚愧就不會往後天上飛)。

復次,善男子,菩薩聖行者,觀察是身,從頭至足,其中唯有,髮毛爪齒,不淨垢穢,皮肉筋骨,脾腎心肺,肝膽腸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淚,肪膏腦膜,骨髓膿血,菩薩如是,專念觀時,誰有是我,我為屬誰,住在何處,誰屬於我,如此身者,不淨因緣,和合共成,云何而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視瞬喘息,悲泣喜笑,此中無主,誰使之爾。

【觀察是身】觀察我們的身體。

【從頭至足】從頭一直到腳。

【誰有是我】這個裡面哪一個是我。全部觀察我們的身體,從頭一直到腳,種種都不乾淨,髮毛爪齒,不淨垢穢(頭髮體毛指甲牙齒,都是很骯髒),皮肉筋骨,脾腎心肺,肝膽腸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淚,肪(脂肪)膏(肚子裡面都是膏)腦膜,骨髓膿血,都是這樣。

【菩薩如是,專念觀時,誰有是我】裡面哪一個是我,都不是我。所以要知道,身體全部都不是我,我就是佛、我就是菩薩。所以身體有現象的都很污穢。

【我為屬誰】我是屬於誰。

【住在何處,誰屬於我】各位前賢,我為屬誰,我們是屬於誰啊?各位都沒有想嗎?我是屬於誰?我就是佛啦,我們就是菩薩,這樣知道嘛!身體不是我,身體是骯髒的東西,這邊講出來全部都是骯髒的東西,這個不是屬於我。所以要了解,所有看得見都不是我。

   然後住在何處,我住在哪裡?各位前賢,我住在哪?基隆?所以這個我就是佛,我就是菩薩,這個我住在哪?(無所不在),所以要了解,整個虛空都是我,我住在整個虛空,這麼寬廣,不是說侷限在一個小小地地方,我住在何處,就住在整個虛空,無所不在,都是我。

誰屬於我,誰是我?佛性本體就是我,我就是佛性本體,我就是佛、我就是菩薩,敢不敢承擔啊?都不敢,都認為我還沒到,都不敢承擔,要了解我們要承擔,能夠承擔的話篤定,那篤定修道就簡單,我們不敢承擔的話,我們還把自己侷限在眾生裡面,我就是眾生,都侷限就很窄了。

【如此身者,不淨因緣,和合共成,云何而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視瞬喘息,悲泣喜笑,此中無主,誰使之爾】這就講這樣的身體不淨的因緣(都很骯髒),可是我們都很愛這個骯髒的身體,愛不愛?(愛),哈~愛才是正確啦,我們不愛就糟糕了,愛,愛所以才要把身體照顧的很健康,然後又穿的很端莊,化妝的很漂亮,就是因為愛才要這樣。

   那這一些不淨的因緣和合共成,合在一起才變成一個身體的我,云何而得(怎麼樣得到),坐起行住(我們坐著、起來行走帶著),屈伸俯仰(我們全身都在動),視瞬喘息(在看,瞬間之中我們在呼吸),悲泣喜笑(遇到事情有時候會傷悲、有時候很高興),此中無主(說我們這個身體裡面每一樣,所有有形有相的這些,沒有主人),誰使之爾(誰在主使身體),各位前賢,誰在指使?(佛性),就是佛性。

   所以我們身體水火風土都沒有知覺性,現在我們要知道,沒有知覺性的四大假合水火風土不會有動作,那我們現在讓水火風土都有動作,佛性沒有形相,佛性現在借著形相,可以讓佛性講話、可以聽、可以看、可以做事情,所以這個在指使我們身體所有動作的就是佛性,那個就是佛;本來我們若不起心動念,我們不當眾生,我們大家都是佛,那因為我們在凡塵被物質拐走,拐我們的精神都外放去追求這些物質,那我們追求物質我們的心就自私的心,就想擁有物質,那我們想擁有物質的話,那個心就已經住在物質裡面,這樣我們就有罣礙就有煩惱,有時候你要追求求不到就煩惱;那假如我們都在佛性裡面,我們佛性非常光明、非常灑脫,佛性都沒有這一些牽腸罣礙,全部都沒有,所以我們要很清晰的知道,水火風土的身體都沒有知覺性,那有辦法讓身體動作那個是佛性,所以佛性借著身體表現出來,那我們就要重視我們的佛性,不要重視我們這個有看到的身體,因為我們不重視佛性,佛性就退隱,因為你不重視佛性,佛性就要躲起來,躲起來就不見了,那我們就用身體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身體的觸摸感覺、意念胡思亂想在作主,所以讓六根作主的時候,我們就種很多業,業一種下來,我們就要再來六道輪迴來受苦,所以我們自找的。

   那我們若給佛性作主,佛性在作主就好像天地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都很自然,該來就來該去就去,不像我們現在的心,該來不讓它來,該去不讓它去,都在心裡面煩惱。所以我們若有在研究就知道怎麼樣生活,生活之中我們按照佛性來作主,我們就已經在佛的世界,在佛的世界我們都跟佛一樣,我們跟佛沒有兩樣,都一樣的,可是現在我們說我們是佛,我們不敢承擔,各位敢承擔嘛?你看不敢回應,就是不敢承擔啊!就想說不是啦!我是眾生,佛都是在很高的,所以高推聖境,自居卑屈,所以就這樣。

   那我們要先把自己培養:培養「我跟佛沒有兩樣,所以我跟佛一樣,我的作法也跟佛一樣」,這樣我們整個社會可以說變成蓮花邦,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都沒有苦了,都很快活,可是我們想一想要多久才會到達這個理想?要多久?我們來修要多久可以到達佛的程度?敢承擔,當下就是!你不敢承擔,千生萬世!這樣差別大不大?很大喔,敢承擔,當下,當下就進入佛世界;不敢承擔,經過一千生一千世,我們都還在當眾生,還在受苦拖磨。年輕的苦吃的比較少,凡塵不苦;年長大的,苦苦苦;所以年歲愈大苦湯喝的愈多,都不覺得凡塵有什麼好;若是年輕的就說凡塵不錯,帶著到處玩,現在活動團體很多,你參加了帶你到處去玩,很快樂,快不快樂?看我們的心,你認為快樂了,它就很快樂;你認為是很負擔,要去哪裡玩,回來都躺平了不能動(很累),這樣就不快樂了。

   所以我們了解,我們的佛性來指揮我們整個身體,所以我們要借假修真,身體是假的,我們有一天要還給大地水火風土,天地就是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這個不是我,我們不能賴皮,說我不要還給你,我用的很好,可不可以?一定要還,到時候你不還都不行,縱然很長壽活到一百二十歲,會不會死?(會),一定會死,所以就是還給天地了,那我去哪裡?我們身體還給天地了,那個我要去哪?所以我們就會講:「我就歸空」,歸於空,我們有心理準備沒有,棺材是裝死的喔,不是在裝年老的,死了就要裝在棺材,要燒也是要先裝在棺材,才把整個棺材拿去燒,所以棺材是在裝死的。年紀輕輕也會死,所以自己要有心裡準備,我不知道哪一天一口氣都不來了。

   所以以前說孔老夫子不敢收人家隔夜帖,後學說我們也一樣,我們收了,不知道明天爬的起來嘛!有一個人說你這樣還算久,還能到明天;他說我這一口氣出去,不知道還能不能拉回來,更短!可是我們大概都沒有這樣,會啦,一定會回來,這口氣一出去一定會回來,一呼就一吸,出去馬上回來。有一天它不回來就糟糕了,一出去了,好了不要回來了,哇,死翹翹了,歸空了。所以我們要『生前防死路,莫待死時後悔遲』,死了一口氣不來,啊!慢一點,我還沒修好,可以這樣商量嘛?大概沒辦法,到那個時候都沒得商量的,無常都很無情的,現在馬上就走,就一定要走了,所以不要貪戀凡塵。凡塵不好玩,尤其後學年歲比較大七十一歲,快七十二歲了,快要過年了,七十二歲要到了,後學都還記得自己是小孩子而已,都還在後天廟,現在馬上就快七十二歲了,後學都還不承認,都認為自己還是小孩子,蹦蹦跳跳!所以我們了解,什麼人使我們身體的水火風土可以活動?就是佛性。

復作是念,此身一切,悉無有我,唯有心風,因緣和合,示現種種,所作事業。此身如是不淨,假眾因緣和合共成,當於何處,而生貪欲?若被罵辱,復於何處,而生瞋恚?

【此身一切,悉無有我】這個身體裡面,沒有一個是我。

【唯有心風,因緣和合,示現種種,所作事業】只有心和風,這個因緣和合在一起,示現種種我們所做的事業。

【此身如是不淨】這個身體這麼樣的不乾淨,再怎麼洗都洗不乾淨,再怎麼搓還是有仙(台語,垢的意思),我們真的就要作仙,再怎麼搓還是有污垢,就是要當神仙。所以身上沒有我。

【假眾因緣和合共成】假就是借,借眾因緣和合共成,才有這個身體的我。

【當於何處,而生貪欲】是在什麼地方貪生出來。各位前賢,那個貪從哪裡生出來?從頭腦生出來?從胸前生出來?從腳生出來?從哪裡生出來?所以我們假如追究去找那個根源,到底你這個貪是從哪裡來,你找你真的會找不到貪從哪裡來,不知道這個貪從哪裡來。所以我們了解形成貪,是現象引誘現象,物質的現象然後來引誘我們這個身體的現象,我們身體的現象因為沒有研究道理,被外面物質引誘,所以就起心「貪」,我要!我要!貪不貪?(貪),想要不要擁有?想不想?不敢講了,想啊!大家都想要擁有。所以我們眾生是以擁有為快樂,可是修道是以空無為快樂,因為空了、無了都沒有負擔,都很逍遙自在。可是我們角度不同,我們若空無,煩惱:「哎喲,我不知道要去哪裡吃,我不知道要去哪兒睡,我要用不知道要去哪裡拿」,有沒有煩惱?(有),煩惱比快樂還多,很煩惱!

   可是我們看以往西元500年到1000年修禪宗的人,他們都不煩惱生活,他們沒得吃、沒得睡都不煩惱,只有煩惱沒有法可以修而已,所以那個時候修道的風氣很盛,大家都很認真在修,都踏破鐵鞋在找道訪道,所以那個時候,生死真的事大,吃飯事小。我們現在生死事小(一口不來而已),吃飯事大(看要怎麼吃,才能吃的很滿足),是不是觀念不一樣了?(對),都不一樣了,吃的再飽也會死啊;那想一想不然讓它餓,讓它餓肚子好不好?死都還沒到,現在馬上餓馬上痛苦(哈哈)。所以我們就是要中道,我們要中道,不要吃得太超過,也不要都沒得吃。剛好吃的七分飽,有得吃、夠了可以了,再超過就多食有五罪,各位還記得嘛?多食以後有五罪:多睡多病多婬不能歌頌經典深著世間。深著世間:我們吃的都是地上長出來的,我們一直吃一直吃,跟地上結的緣結的很深,所以腳不離地,所以我們現在的人沒辦法修到在天上飛。你若地上生長的東西你都不要吃,現在有一種都在室內種的菜,你都去吃那種菜,往後你就會飛了,因為你沒有跟地結緣,地的緣淺你飛就飛的起來,那你現在一直吃吃這麼多,都是地上生長出來的,跟地上結的緣很深,所以腳跟土地都結的緣很緊密,一定都要在地上走。往後我們吃少一點或者去找室內種的菜(沒有地上栽種的),吃了以後,往後你吃了沒有在地上栽種的東西,你就會飛了,會飛好不好?(好),若跟飛機相撞呢?(哈哈),因為我們身體比較柔弱,飛機比較堅硬,我們相撞都吃虧,所以還是地上走啦喔。

【若被罵辱,復於何處,而生瞋恚】各位前賢我們若被罵、被指指點點的時候,那個很生氣從哪裡生出來?好像不用去研究哪裡生出來喔,就很自然的跑出來,所以在修就是要去追究它的根源,到底被人家罵的時候,我哪個地方產生瞋恚,「很生氣的」從哪裡生出來。

   各位就可以想,眼睛先看到他的所有動作,然後心裡面就瞋恚,那到底從哪裡出來?所以在叫我們研究道理就是這樣:「知道身體是假的,在罵我們的那個人也是假的,講出來更是假的,那我們在話語裡面就氣的要死,那個生氣的是誰在生氣?(真的)「真的」在生氣,那都是假的我們怎麼氣的要死呢!我們是聰明、還是笨呢?(笨)很笨喔!那都是假的,為什麼我在假的裡面氣到臉紅脖子粗」。

如我此身三十六物

(外相:髮、毛、爪、齒、眵、淚、唾、唌、大、小便、垢、汗)

(外器: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

(內含十二: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

不淨臭穢,何處當有受罵辱者?若聞其罵,即便思惟,以何音聲而見罵耶,一一音聲(把聲分開),不能見罵,若一不能,眾多亦爾,以是義故,不應生瞋。

【如我此身三十六物】我們的身體三十六樣東西。

外相有十二:髮(頭髮)、毛(身體的毛,比較細)、爪(指甲)、齒(牙齒)、眵(眼屎)、淚(眼淚)、唾(口水在嘴巴中)、唌(口水流出來)、大、小便、垢(毛細孔流汗出來,又接觸到外面的灰塵就變垢)、汗(毛細孔裡面的汗),講的夠詳細喔,

外器(我們身體外面看得到的):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脂肪)、膏(肚子裡面都是膏)、腦(頭腦的腦)、膜(頭腦的膜)。

※皮膚我們都以為連在一起,只有一項,結果是兩樣,皮是皮,膚是膚喔。

內含十二(就是我們的內臟12個):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

   這樣總共36項。後學都講在印度有屍林(死掉以後他們沒有埋葬、也沒有火燒,就拖到一個樹林放著,讓野獸來吃,就是布施給野獸),他們就形成一個風氣,死掉就拖到屍林,他們也不會覺得這樣不好,我們中國都是入土為安,可是他們的風俗習慣就是也要讓野獸有得吃,我們在世的時候吃野獸,死掉要被野獸吃,這樣才能平衡,有沒有平衡?看我們誰要舉手,說好!往後我家裡的人死掉,我把他拖到樹林裡面,你就被人家罵死!所以我們沒有那個風氣,那他們因為有那個風氣,所以要修道的人都到屍林去觀察,那死掉之後拖去的時候,因死掉馬上拖去身體都還沒有什麼變化,那要修道的人就去看,一個星期七天身體會怎麼樣,我們人死掉七天整個身體會膨脹;然後又經過兩個禮拜,身體膨脹到撐破,血水就會流出來;接下來第三個禮拜,整個血水流乾了以後,萬蟲都在吃肉,蟲把皮跟肉都吃光,剩下骨頭;接下來經過一個多月,因為在野外風吹雨打日曬,骨頭被太陽曬到風化變灰,接著風來一吹,(身體)整個就不見了。所以他們實際的去那邊觀察。

   各位前賢,那我們在我們東方在修的就要用觀(叫做觀白骨,觀白骨),很多修道人都走不過男女的情關,就用觀白骨(說這個魔粉骷髏,女人很漂亮,皮膚都抹上一層粉,那你用觀的時候,一層的粉都不見了,只剩下白骨而已,這樣你就不會貪愛),那當我們在觀的時候有功效,現在出來現實社會,遇到這個很漂亮,那個白骨觀都無效,都被現實撒嬌一下就迷住了,所以沒效。那因為印度他們有實際去屍林這樣觀,所以功效就很顯著,若有女人來對你撒嬌,就會說:好好好,走開走開,臭得要死,若真的抹的很香,你也說臭臭的,走開走開。所以修起來很容易,因為實際有那個情形讓他看。  

   像東南亞大海嘯,三十萬人被海水刮走,因為海中央裂開,水都跑到海中央裡面,結果海水都退潮了,大家都下去玩,結果地又合起來的時候,又把那些水又激發出來,一下子激發出來的時候又馬上溢回來,在那邊玩的人都跑不開,絕對都死路一條,就死掉了,那在死在海裡,又大海不儲蓄死屍,大海一定把屍體趕到岸邊,大海不讓屍體住在海裡,除非屍體被魚吃掉,不然大海絕對把屍體趕到岸邊。所以第一天的時候,電視去攝影結果拍到全部屍體都膨脹到皮膚很光滑很漂亮,全部都很胖,可是太多了,三十萬人,後來政府就叫媒體不要播放,因為大家看了會害怕,就沒有播放。所以真的不能看人體的變化,你看人體的變化,你真的會很…哎喲,怎麼那麼髒,一個字「髒」。

   所以佛教觀身不淨,就是要我們去掉對身體的貪愛,可是我們生來就這個身體而已,你說不貪愛,不然要愛什麼?各位前賢,身體不愛,要愛什麼?(愛佛性),哈~我們真的會這樣嘛?肯嘛?身體不要,愛佛性,要跟身體商量:「說我現在已經不要跟親了,要跟佛性親」,要跟身體商量,然後慢慢地實際去做。

【不淨臭穢,何處當有受罵辱者】是在哪個地方被罵,是這些東西的哪個被罵。

【若聞其罵,即便思惟】我們若被人家罵,就要馬上想。

【以何音聲而見罵耶】是什麼聲音在罵我。

【一一音聲(把聲分開),不能見罵】就是把聲音分開,你把那些聲音分開,就沒有在罵了。

【若一不能,眾多亦爾】一個沒辦法罵我,很多也沒辦法罵我。

【以是義故,不應生瞋】這個原因,就是不應該我們生嗔恨心。

若他來打,亦應思惟,如是打者,從何而生?復作是念,因手刀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我今何緣,橫瞋於他?乃是我身,自招此咎,以我受是,五陰身故,有身有打,我若不忍,心則散亂,心若散亂,則失正念,若失正念,則不能觀善不善義,若不能觀,善不善義,則行惡法,惡法因緣,則墮地獄,畜生餓鬼。

若他來打,亦應思惟,如是打者,從何而生】這個打是從哪裡生出來,誰來打我。

【因手刀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有手、有刀、有棍子、有我的身體才叫做打。

【我今何緣,橫瞋於他】我現在是什麼緣,對他很生氣。

【乃是我身,自招此咎】就是我這個身體招來這個過錯,一定是我自己不好。

【以我受是,五陰身故】就是我有這個五陰身,所以才有辦法被人家打。

【我若不忍,心則散亂】我若不忍耐,我的心就散亂。

【心若散亂,則失正念】心若散亂的時候,正念就消失了。

【若失正念,則不能觀善不善義】如果喪失正念,就沒辦法來觀察是善、還是惡(不善)的義理,那個義理我都沒辦法觀察。

【若不能觀,善不善義,則行惡法】假如沒辦法去觀察善或是惡的義理,我就會做惡法。

【惡法因緣,則墮地獄,畜生餓鬼】有這個惡法,我做了,我就要墮入地獄,變畜生惡鬼。

菩薩作是觀已,得四念處,得四念處,則得住於,堪忍地中,住是地已,則能堪忍,貪欲恚癡,亦能堪忍,寒熱飢渴,蚊虻蚤虱,暴風惡觸,種種疾疫,惡口罵詈,撾打楚撻,身心苦惱,一切能忍,是故名為,住堪忍地。

菩薩作是觀已,得四念處】菩薩這樣觀察就得到四念處。

【得四念處,則得住於,堪忍地中】就有辦法住在堪忍地,堪忍地就是已經在菩薩的位階。

【住是地已,則能堪忍】就有辦法忍耐,堪就是能夠忍受,能夠忍受就叫堪,堪忍就是人家在污辱能夠忍耐。

貪欲恚癡,亦能堪忍】貪和生氣和癡(無明),都能夠堪忍。

【寒熱飢渴,蚊虻蚤虱】蚊子在叮、蚤子、蟑螂都有辦法忍受,冷熱、很渴都有辦法忍受。

【暴風惡觸】就是吹著很強的風勢,接觸到很惡的環境。

【種種疾疫】很多身體產生出來的病和外在的流行病。

【惡口罵詈】人家在罵。

【撾打楚撻】人家打我們。

【身心苦惱,一切能忍,是故名為,住堪忍地】我們光看這一些文字就會覺得很難做到,要做到這樣很不簡單。

迦葉白佛言,世尊,菩薩未得住不動地(第八地,菩薩位階共有十地,①歡喜地②離垢地③發光地④燄慧地⑤難勝地⑥現前地⑦遠行地⑧不動地⑨善慧地⑩法雲地),淨持戒時,頗有因緣,得破戒不。

佛言,善男子,菩薩未得住不動地,有因緣故,可得破戒。

迦葉言,唯然世尊,何者是耶?

迦葉白佛言迦葉就問佛。

【菩薩未得住不動地】不動地就是已經第八地,位階已經到第八地了。菩薩位階共有十地,①歡喜地②離垢地③發光地④燄慧地⑤難勝地⑥現前地⑦遠行地⑧不動地(不動就是不會退轉,所以菩薩修到第八的不動地,不管再怎麼艱苦都不會退回去,絕對會一直走菩薩道。所以到第八才比較穩定)⑨善慧地⑩法雲地。所以到第十地以後,就叫等覺(跟佛平等的覺),那再往前走就是妙覺(就是佛),所以等覺跟妙覺差一檻(差一點點)。

淨持戒時,頗有因緣,得破戒不】迦葉問佛,淨持戒的時候有沒有那種因緣會破戒?

【菩薩未得住不動地,有因緣故,可得破戒】還沒到第八的不動地,都還會再倒退。所以都不穩定。

【迦葉言,唯然世尊,何者是耶】迦葉又問,什麼情形之下,就會再破戒又會倒退。

佛告迦葉,若有菩薩,知以破戒因緣,則能令人,受持愛樂,大乘經典,又能令其,讀誦通利,書寫經卷,廣為他說,不退轉於阿耨菩提,為如是故,故得破戒。菩薩爾時,應作是念,我寧一劫,若減一劫,墮於阿鼻地獄,受此罪報,要令是人,不退轉於阿耨菩提。迦葉,以是因緣,菩薩得毀淨戒。

【佛告迦葉】佛就回答迦葉。

【受持愛樂】自利。

【讀誦通利】利人(利益別人)。

【書寫經卷,廣為他說】這是渡化眾生。

【不退轉於阿耨菩提】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爾時,應作是念,…,不退轉於阿耨菩提】就是要渡人使他能夠成道成佛,那我自己沒關係,我自己再受一劫的苦這樣沒關係,我墮入阿鼻地獄,受此罪報。

   所以要了解菩薩的心,寧願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別人。跟我們現在,喔!我渡人,三多四好,我渡很多喔,你渡人很多可是你都沒有教人家怎麼修!所以那個都不算啦!

各位有拿三寶嘛?(有),我們又再寄來了,上次上個禮拜120本分不夠,這次再寄200本過來,所以各位多拿,拿給親朋好友,有求道的才能給喔,沒有求道不能給!三寶這一本特殊,沒有求道的不要給他,有求道就給他。那你要了解到,你求道得了三寶,是得到什麼樣的三寶,這一本有詳細交待,看了以後你就會知道:哎喲!我怎麼都沒聽過;哎喲!怎麼不早一點講;後學有早一點講,你就沒有早一點聽到!後學很早就講了,28年前就講了。都已經講那麼久了,所以你看要等機緣,要有機緣你才能夠拿得到、聽得到,沒有機緣、你沒有來這邊,你看你就得不到。這麼好,道很殊勝,我們都只知道道很殊勝、道很寶貴,殊勝、寶貴那在哪裡?就很殊勝、很寶貴啊,在哪裡?不會講,所以你要把內容講出來。你看了才知道,喔!原來有這麼殊勝、有這麼寶貴。那個修的再怎麼好,你修到活菩薩,你沒有經過我們活佛老師授記,上天一概不承認,所以你看這個有多殊勝,很好的喔!那因為後學在後天廟十七年才會知道這個,知道說以前要修七代的大法師,不是七代的普通人,是你已經當大法師七代,才為你授記,那你授記就成佛了。

   那我們現在是沾到上天大開普渡的福份,我們可以先授記,然後才來修,那現在授記了你有成佛的資格,看你要不要?你要的話,你按照裡面所講的去做,你就成仙作佛;你不要的話,你就流浪凡塵啊;有沒有自由?很自由喔!自由啊,就看你要不要成佛,你自己決定啊!那假如我們沒有明白告訴人家怎麼修,那個真的你想成都成不了,修了千生萬世都成不了。所以就是要了解到,你真的要有那個機緣,那我們要知道我們累世都有行善,善已經生根,善根成熟你遇到善知識告訴你,怎麼做怎麼成佛,明確的告訴你,所以你從內心相信:「我可以成佛成道,時間早晚,絕對可以!」你看這個多重要!

   那後學都講你帶人求道沒有告訴他怎麼修、怎麼成道成佛,你不負責任,你那個都不算渡人,因為你把人家帶到半路,帶進門以後你就不管了啊,你看我們是不是這樣?把他帶進來,哎喲,我帶他去求道,然後我渡幾個了,記在簿子上面然後一直算,有沒有用?沒用,一個也沒成。所以要了解到,你要負責任,你渡他就是要他成佛,那你要告訴他怎麼成,那個才重要;不能說你渡了就不管了,那個不算渡啦。所以很多道親對後學講:「你都沒有渡人」,後學說:「對啊!後學都沒有渡人,沒有渡人去跪在佛前點道」,有啦,後學有渡幾個而已,可是那個都不算,他們都還沒成佛,所以都不算。可是後學投入生命在渡人,你看我們這麼多道親都求道,哪一個有信心可以說:「我可以成」,哪一個有辦法,都沒有啊,那也沒人教啊,所以我們真的喔…我們所有道親的善因緣都不足,所以就沒有善知識來教導,沒有教我們怎麼做、怎麼修。

   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要有祖先德性的庇蔭、我們自己本身累世行善,你才能夠接近性理心法,那你接近以後又要看你的心相不相信,「你相信的去做,你就可以成道成佛,絕對、可以!

   那你半存半亡,上士求道,勤而行之;中士求道,若存若亡;下士求道,大笑之。老子說:「不笑,不足以為道」,假如他不笑,不知道這個道這麼寶貴,就是因為他在笑,才知道這個道寶貴。所以他沒有笑,表示這個道跟他一樣,就是那麼的不值錢;那他笑了,啊那個有夠笨!所以我們現在的凡人,看我們在修道,說這些人有夠笨,可以享受的都不要,都要去受苦。各位前賢我們在修道會不會苦?不會嘛!所以只要我們內心快樂,這個苦樂都是主觀的認定,沒有客觀的標準。客觀,你說那個很快樂,可是他的內心很痛苦;那你說他的生活很痛苦,可是他內心很快樂。所以我們要知道,那個苦跟樂都在我們心裡面。你若走對路、做對了,再怎麼痛苦你都覺得很有價值,所以你很快樂;那如果你賺了很多錢,不過你的心地不好,好像那個餿水油,賺了好幾億,他快樂嗎?指指點點,好像過街老鼠大家罵,他快樂的起來嗎?絕對快樂不起來,錢是很多沒錯啦,沒用!

   所以我們在凡塵要論這個價值,我們認定的價值,不是錢的價值,是我們人的價值,你這個人值不值得,你都在幫助人家,你這個人很有價值,你的人格很高;那你若都在害人,賺那個黑心錢,你錢再怎麼多的也沒用,你再來還就還不完!所以要了解喔!

   各位前賢若看永嘉大師證道歌那本,後學說自己在小孩子的時候,種甘蔗去秤重,有夠笨,牛拖著載了一整車的甘蔗,很大的一牛車,然後很重,牛就走的很慢,趕牛的人就拿了一條皮鞭來鞭打牛,牛就又走快一點。後學就講,牛體積很大、力量很大,現在我們當牛的就聰明一點,人若拿皮鞭打牛,牛就一腳踢過去,看人厲害還是牛厲害?人若皮鞭一打下來,牛一腳踢過去,人能夠承受的了被牛踢一腳嘛?人就會被踢走。所以你看牛被鞭打又走快一點,很可憐喔,所以就是要了解到,牛為什麼那個樣子,忍受被人家鞭打還要拖快一點?就是還債,牛在還債,所以牛含著眼淚就又在拖,那等到老了拖不動了,被賣去殺掉;你看一樣喔,要殺牛的人很嬌小,牛體積很龐大,那牛怎麼不把人踢走,就甘願被殺,流眼淚被殺;所以要了解,那個都在還債。那欠的比較多,所以轉世當牛來還債比較快;轉世當雞一隻雞約兩百元,那你若欠人家一千元,看要轉世當雞幾次;一直轉世一直轉世,殺了又轉世,殺了又轉世,還不完。那如果轉世當豬,一隻豬約三、四千元,現在價錢比較好,現在有還的比較多,所以你若轉世豬一次,就還了三、四千元。

   各位前賢這樣好不好?(不好),不好啊,還是人比較好,因為十方諸佛人道修成,人可以成佛,畜生沒辦法。所以畜生都是要來還債,我們現在凡塵詐騙一大堆,不用高興啦,你若要還債,你就還的一把鼻涕一把淚。天地之間沒有說那麼好的,你都用騙的,都不用付出勞力去賺,沒有那個事,都要還的。你去偷、去騙、去拐,很高興我有錢花,不用努力去賺錢!不用高興,等你要還債的時候,你就一把鼻涕一把淚,環境就自然形成這樣你去還、還債。所以我們在凡塵就是要光明正大,都是光明正大這樣生活,這樣我們自己也高興,然後跟我們接近的人也高興,就是要這樣啊,後學看自己寫的,這個就後學講的,人家去把它寫出來,後學看了也很感動,還會說這個也很會講,自己在臭美。

   迦葉因為以後要接道盤,所以要把裡面的內容詳細了解透徹,所以不了解就問佛,佛就會回答。

【迦葉,以是因緣,菩薩得毀淨戒】所以菩薩在渡人,要他成就的時候,那個因緣,菩薩可以毀掉那個淨戒。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攝取護持,如是之人,令不退轉,菩提之心,為是毀戒,若墮阿鼻地獄,無有是處。

文殊菩薩就用旁觀者的角度來講,說菩薩要護持這種人,讓他不退轉無上菩提,這一種心已經是最好了,假如因為這樣毀戒,而墮入阿鼻地獄,是不對的。文殊菩薩就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講。

爾時,佛讚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我念往昔,於閻浮提,作大國王,名曰仙預,愛念敬重,大乘經典,其心純善,無有粗惡、嫉妬慳悋,口常宣說,愛語善語,身常攝護,貧窮孤獨,布施精進,無有休廢,時世無佛,聲聞緣覺,我於爾時,愛樂大乘,方等經典,十二年中,事婆羅門,供給所須,過十二年,施安已訖,即作是言,師等今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婆羅門言,大王,菩提之性,是無所有,大乘經典,亦復如是。大王云何乃欲令人同於虛空?

【爾時,佛讚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說】這時候,佛就對文殊菩薩講,很好,就像你講的這樣,沒錯。

【時世無佛】那個時候世間沒有佛。

【事婆羅門】就是仙預國王奉侍婆羅門,婆羅門就是修道者,他們整個宗族都在修道。

【婆羅門言,大王,…同於虛空】婆羅門就對國王講,說這個菩提之性是無所有,什麼都沒有,那大乘經典也是這樣,它叫我們追求,追求到後面什麼都沒有啦。所以各位就是要了解,「什麼都沒有」才會都在,那「你都有」就會不見。因為什麼都沒有,它不會消失,空不會沒有;可是有就會滅,只要落入現相大概都一百年就不見,一百年最久,就不見了。那你沒有,它不會不見,永遠都在。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什麼都沒有,那個才真的是我們要追求的。

善男子,我於爾時,心重大乘,聞婆羅門,誹謗方等,聞已即時,斷其命根。

善男子,以是因緣,從是已來,不墮地獄。

善男子,擁護攝持,大乘經典,乃有如是,無量勢力。

復次,迦葉,又有聖行,所謂四聖諦,苦集滅道。

迦葉,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長相;滅者寂滅相;道者大乘相。

復次,苦者現相;集者轉相;滅者除相;道者能除相。

復次,苦者有三相:苦苦相、行苦相、壞苦相;

我於爾時,心重大乘,聞婆羅門,誹謗方等,聞已即時,斷其命根】國王心重大乘,聽到婆羅門在毀謗方等(就是毀謗大乘經典),那聽到以後,馬上就把那一個婆羅門殺死了。

【善男子,以是因緣,從是已來,不墮地獄】他說那個時候雖然殺死人,可是他為了要維護大乘經典,所以沒有墮入地獄。

【善男子,擁護攝持,大乘經典,乃有如是,無量勢力】所以要擁護這個上乘佛法,就有這麼大的勢力,這麼大的力量。

【復次,迦葉,又有聖行,所謂四聖諦,苦集滅道】苦集滅道就是四聖諦。

【苦者逼迫相;集者轉相】苦就是逼迫相,集者能生長相。所以這個苦集滅道都先說果報,然後才講原因。苦我們受苦,為什麼會受苦,就是逼迫;集,是什麼原因,就是我們集了很多會受苦的因,然後才去受苦。所以先講果報,會受苦;然後再講原因,集。集就是能生長,那你現在生活之中,一直累積業因,業因累積很多之後,那你就要來現相受苦。

【滅者寂滅相】就是如如不動滅掉所有煩惱,也是先講果報。

【道者大乘相】就是要修持的大乘相,你修持了才能夠到達寂滅。到達寂滅就是已經回到佛性本體回來。

【苦者現相】苦就顯象那個形相很難過讓我們看到。

【集者轉相】所以轉相才會現相,集就是累積原因。

【滅者除相】就是除掉所有形相。

【道者能除相】所以修道才能進到滅,能夠除掉所有形相,才真的可以除掉相。

【苦者有三相:苦苦相、行苦相、壞苦相;集者,二十五有】

集者,二十五有;(有=有因有果,故名曰有,總說是三界,

◎欲界=六欲天,①四天王天②忉利天③夜摩天④兜率天⑤樂變化天⑥他化自在天;

四大部洲,①東勝神州,人民平均壽命五百歲②西牛賀州,人民平均壽命二百五十歲③南贍部洲,人民平均壽命一百歲④北瞿蘆州,人民平均壽命一千歲;

四惡趣,①畜生道②地獄道③餓鬼道④阿修羅道,欲界共十四有

◎色界=①初禪②大梵天③二禪④三禪⑤四禪⑥五淨居天⑦無想天,色界共七有。

◎無色界=①空無邊處地②識無邊處地③無所有處地④非想非非想處地,無色界共四有。14有加7有加4有,共計25有)

滅者,滅二十五有;道者,修戒定慧。

【①四天王天②忉利天】這兩個都是地居天。

【③夜摩天】依空而住了,在空間。

【⑥他化自在天】魔王摩醯首羅天就在第六個他化自在天的管轄,我們欲界所有眾生都在魔王管轄之下,很容易著魔,因為我們都魔子魔孫,很容易就著魔,所以我們就要有自覺,自覺就可以脫離魔的管轄。

【③南贍部洲,人民平均壽命一百歲】我們在住的地方,所以我們都夭壽,很短命。

【④北瞿蘆州,人民平均壽命一千歲】最長一千歲。當我們壽命一千歲的時候,幾歲要結婚,好了,我們沒有在那個環境,不要去研究。

【大梵天】印度修道者都追求要到大梵天,很奇怪;我們都要回無極理天;他們都要追求到大梵天,在色界而已。

復次,有漏法者有二種,有因有果;無漏法者,亦有二種,有因有果。

有漏果者,是則名苦;有漏因者,則名為集;無漏果者,則名為滅;無漏因者,則名為道。

復次,八相名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如是能生八苦法者,是名為集;無有如是八法之處,是名為滅;十力(在27項有解說)

四無所畏(分佛和菩薩二種:(1)佛,①一切智無所畏,師子吼,無怖心②漏盡無所畏,斷盡一切煩惱③說障道無所畏,障害佛道之法④說盡苦道無所畏,無怖心;(2)菩薩,①總持不忘,說法無畏②盡知法藥及眾生根性欲之心,說法無畏③善能問答,說法無畏④能斷物疑,說法無畏,能斷眾生之疑。

三念處(或名三念住①眾生信佛,佛亦不生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智②眾生不信佛,佛亦不生憂惱,常安住於正念正智③同時一類信,一類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歡喜語憂戚,常安住於正命正智,佛之大悲,攝化眾生,常住於此三種之念)、大悲,是名為道。

【三念處】我們平常比較少看到三念處。這個三念處都是講佛。

善男子,生者出相,所謂五種:一者初出,二者至終,三者增長,四者出胎,五者種類生。

何等為老,老有二種:一念念老,二終身老。復有二種:一增長老,二滅壞老,是名為老。

云何為病?病謂四大毒蛇互不調適,亦有二種:一者身病,二者心病。有病有五:一者因水,二者因風,三者因熱,四者雜病,五者客病。客病有四:一者非分強作,二者忘誤墮落,三者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著。心病亦有四種:一者踊躍,二者恐怖,三者憂愁,四者愚癡。

復次,身心之病,凡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業報,二者不得遠離惡對,三者時節代謝,生如是等因緣、名字、受分別。病因緣者,風等諸病;名字者,心悶肺脹、上氣嗽逆、心驚下痢;受分別者,頭痛、目痛、手、足等痛,是名為病。

何等為死?死者捨所受身。捨所受身,亦有二種:一、命盡死,二、外緣死。命盡死者亦有三種:一者命盡非是福盡,二者福盡非是命盡,三者福命俱盡。外緣死者亦有三種:一者非分自害死,二者橫為他死,三者俱死。又有三種死:一放逸死,二破戒死,三壞命根死。

【死者捨所受身】我們的身體都丟捨掉了。

【外緣死者亦有三種】要作佛也是很艱苦,要說的這麼詳細。

何等名為放逸死?若有誹謗大乘,方等般若波羅蜜,是名放逸死。

何等名為破戒死耶?毀犯去來、現在諸佛所制禁戒,是名破戒死。

何等名為壞命根死?捨五陰身,是名壞命根死。如是名曰死,為大苦。

何等名為愛別離苦?所愛之物,破壞離散。所愛之物破壞離散亦有二種:一者人中五陰壞,二者天中五陰壞。如是人天所愛、五陰分別校計有無量種,是名愛別離苦。

何等名為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所不愛者而共聚集亦有三種,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如是三趣分別校計有無量種,如是則名,怨憎會苦。

何等名為求不得苦?求不得苦亦有二種:一者所悕望處求不能得,二者多用功力不得果報,如是則名,求不得苦。

等名為五盛陰苦?五盛陰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是故名為,五盛陰苦。

迦葉,生之根本凡有如是,七種之苦,老苦乃至五盛陰苦。

迦葉,夫衰老者,非一切有,佛及諸天一向定無;人中不定,或有或無。

迦葉,三界受身,無不有生,老不必定,是故一切,生為根本。

迦葉,世間眾生,顛倒覆心,貪著生相、厭患老死;菩薩不爾,觀於初生,已見過患。

【所不愛者而共聚集】這大概是婆婆與媳婦。

【夫衰老者,非一切有,佛及諸天一向定無】衰老並不是一切都有,佛跟諸天一定沒有的。

【人中不定】人則不一定,你若修到四禪,五淨居天就沒有老、沒有衰老。

【三界受身,無不有生,老不必定,是故一切,生為根本】三界就是受生,一定都有生;那老就不一定,生為根本。

【世間眾生,顛倒覆心,貪著生相】我們都顛倒把心蓋起來。我們貪著那個生。

【菩薩不爾,觀於初生,已見過患】菩薩不是這樣,菩薩看到初生生出來,嬰兒時候,就已經看到以後他會老、他會死。太快喔,生出來就看到,一輩子都還沒過,菩薩就看到了。

迦葉,如有女人,入於他舍,是女端正,顏貌美麗,以好瓔珞,莊嚴其身,

主人見已,即便問言:『汝字何等?繫屬於誰?』

女人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天。』

主人問言:『汝所至處,為何所作?』

女天答言:『我所至處,能與種種,金銀琉璃、頗梨真珠、珊瑚虎珀、車璩馬瑙、象馬車乘、奴婢僕使。』

主人聞已,心生歡喜,踊躍無量:『我今福德,故令汝來至我舍宅。』即便燒香散花,供養恭敬禮拜。

復於門外,更見一女,其形醜陋,衣裳弊壞,多諸垢膩,皮膚皴(裂開)裂,其色艾白。見已問言:『汝字何等?繫屬於誰?』

女人答言:『我字黑闇。』

復問何故,名為黑闇?

女人答言:『我所行處,能令其家,所有財寶,一切衰耗。』

主人聞已,即持利刀,作如是言:『汝若不去,當斷汝命。』

女人答言:『汝甚愚癡,無有智慧。』

主人問言:『何故名我癡無智慧?』

女人答言:『汝家中者,即是我姊,我常與姊進止共俱。汝若驅我,亦當驅姊。』

主人還入問功德天:『外有一女,云是汝妹,實為是不?』

德天言:『實是我妹,我與此妹行住共俱,未曾相離。隨所住處,我常作好、彼常作惡,我作利益、彼作衰損。若愛我者亦應愛彼;若見恭敬亦應敬彼。』

主人即言:『若有如是,好惡事者,我皆不用,各隨意去。』

是時二女,便共相將,還其所止。

爾時主人,見其還去,心生歡喜,踊躍無量。

如有女人,入於他舍,是女端正,顏貌美麗,以好瓔珞,莊嚴其身】這女人很端正又很漂亮,又有掛飾寶貝,莊嚴其身。

汝字何等,繫屬於誰】主人看到,就問你叫做什麼名字,你已經嫁給什麼人?

我身即是,功德大天】說我的身體就是功德大天。

汝所至處,為何所作】你去到什麼地方,你在做什麼事情。

我所至處,能與種種,…、奴婢僕使】什麼都有,我若去,就可以給他這些東西。

主人聞已,心生歡喜,踊躍無量】喔,這麼好!

我今福德,故令汝來至我舍宅】我的福德這麼大,才讓你來到我家。

復於門外,更見一女】又在門外面看到一位女人。

其形醜陋,衣裳弊壞,多諸垢膩】全身很髒髒兮兮,皮膚都裂開了。

見已問言,汝字何等,繫屬於誰】你叫做什麼名字,什麼人的太太。

女人答言,我字黑闇】我叫做黑暗。

復問何故,名為黑闇】又再問你為什麼叫做黑暗。

我所行處,能令其家,所有財寶,一切衰耗】我若去到他的地方,他所有的財寶都消耗掉。

主人聞已,即持利刀,作如是言,汝若不去,當斷汝命】趕快走,你不趕快走我就把你殺死。

女人答言,汝甚愚癡,無有智慧】說你實在很笨沒有智慧。

汝家中者,即是我姊】說你家裡面那個就是我姊姊。

我常與姊進止共俱】我都跟我姊姊一同出入,姊姊去哪裡我就跟著去那裡。

汝若驅我,亦當驅姊】你若趕我走,也同樣趕走我姊姊。

主人還入問功德天】主人就進去裡面問她的姊姊。

外有一女,云是汝妹,實為是不】實在是你妹妹?

實是我妹,我與此妹行住共俱,未曾相離】實在是我妹妹。我去哪裡我妹妹都跟我在一起,都沒有離開過。

隨所住處,我常作好、彼常作惡】我都做好,她都做壞的。

若愛我者亦應愛彼】你愛我,就一定要愛她。

若見恭敬亦應敬彼】你若恭敬我,就也要一定恭敬她。

若有如是,好惡事者,我皆不用,各隨意去】若這一樣,我兩個都不要。

是時二女,便共相將,還其所止】兩個女人就都出去了。

爾時主人,見其還去,心生歡喜,踊躍無量】兩個女人都已經出去了,就很高興。本來都沒事情,自己找事情。這就是告訴我們,不要高興,所以不要去買彩卷,你買彩卷中獎了,你高興的要死,結果後面一堆人都想要你那些錢,你的命就沒保障,會被人家害死,是不是好跟壞都在一起?(對),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好跟壞都連在一起,你要好,一定壞的也要接納。

是時二女,復共相隨,至一貧家。貧人見已,心生歡喜,即請之言:『從今已往,願汝二人,常住我家。』

功德天言:『我等先已,為他所驅,汝復何緣,俱請我住?』

貧人答言:『汝今念我,我以汝故,復當敬彼。是故俱請,令住我家。』

是時二女,復共相隨,至一貧家】這兩個女人,相牽相隨來到一個很貧窮的人家。

從今已往,願汝二人,常住我家】以後你們兩個都住在我家。

我等先已,為他所驅,汝復何緣,俱請我住】我被人家趕出來,你是什麼原因要請我們兩個人住下來。

汝今念我,我以汝故,復當敬彼。是故俱請,令住我家】因為我要你這個功德天,那因為你妹妹都跟你在一起,所以我也就要尊敬她。

迦葉,菩薩亦復如是,不願生天,以生當有老病死故,以是俱棄,曾無受心。

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過患,是故貪受生、死二法。

菩薩亦復如是,不願生天,以生當有老病死故,以是俱棄,曾無受心】所以說菩薩也是這樣,不願意生在天堂,所以生在世間凡塵生下來就會老、生病、死掉,所以都把這一些都棄掉,曾無受心(就是沒有那個接受的心,不曾受生、也不曾受老、也不曾受病、也不曾受死)。

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過患,是故貪受生、死二法】我們眾生都不知道,都很無明,很愚癡,不知道有這個會老、會生病、會死的這些過患(患難),所以我們都貪受生死二法,都喜歡生在凡塵。

復次,迦葉,如婆羅門,幼稚童子,為飢所逼,見人糞中,有菴邏果,即便取之。有智見已,呵責之言:『汝婆羅門,種姓清淨,何故取是,糞中穢菓?』

童子聞已,赮然有愧,即答之言:『我實不食,為欲洗淨,還棄捨之。』

智者語言:『汝大愚癡,若還棄者,本不應取。』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於此生分,不受不捨,如彼智者呵責童子;

凡夫之人,欣生惡死,如彼童子取菓還棄。

何故取是,糞中穢菓】你把菓子的籽吃進肚子裡面,那排出來的糞便也一樣有菓子的籽在,糞中菓子的籽都完好如初。

童子聞已,赮然有愧】這個婆羅門的童子,聽到有智者在罵他,就赮然有愧。

我實不食,為欲洗淨,還棄捨之】我實在沒有想要吃,我要把種籽洗乾淨,再把它丟掉。怎麼樣?撿來把它洗乾淨再把它丟掉,怎麼樣?(多此一舉)。

智者語言:汝大愚癡,若還棄者,本不應取】有智慧的人就跟童子講,你若要丟棄掉,你就不要去撿來洗,本來就不要撿起來就好。那這樣童子的智商比較低喔,撿起來洗乾淨在丟棄掉。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於此生分,不受不捨】所以佛就講菩薩就是這樣,在我們凡塵生下來,不管菩薩是乘愿而來還是被業力推來,已經來了,菩薩就是不捨掉,可是菩薩在生活的時候,菩薩也不受(就是不接受所有的外境,就是老病死菩薩全部都不接受,叫做一切不受),以前我們曾講過一切不受,就是我們應付事情,應付完之後就好,都把它拋開,不要讓它進入心裡面,就一切不受。這樣一來我們在凡塵,雖然身體在凡塵,可是心已經是菩薩、已經是是佛了。

凡夫之人,欣生惡死,如彼童子取菓還棄】我們凡夫就生就很高興,死就很討厭,好像童子在糞便當中去撿那個我們吃進肚子裡面而排便出來的籽,童子撿起來洗乾淨又丟棄掉。

復次,迦葉,譬如有人,四衢道頭,器盛滿食,色香味具,而欲賣之。有人遠來,飢虛羸乏,見其飯食,色香味具,即指問言:『此是何物?』

食主答言:『此是上食,色香味具。若食此食,得色得力,能除飢渴,得見諸天,唯有一患,所謂命終。』

是人聞已,即作是念:『我今不用,色力見天,亦不用死。』

即作是言:『食是食已,命終者,汝今何為,於此賣之?』

食主答言:『有智之人,終不肯買;唯有愚人,不知是事,多與我價,貪而食之。』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不願生天、得色得力,見於諸天。何以故?以其不免,諸苦惱故。凡夫愚癡,隨有生處,皆悉貪愛,以其不見,老病死故。

【四衢道頭】就是大街頭。

【器盛滿食,色香味具,而欲賣之】好像在賣便當一樣,色香味都具備。

【有人遠來,飢虛羸乏】就是肚子已經很餓、很累。

【食主答言】賣的人就回答。

【若食此食,得色得力】你若吃下去,你的氣色就很好。

我今不用,色力見天,亦不用死】我不要色力,也不要死。

食是食已,若命終者,汝今何為,於此賣之】說這樣吃下去命會不見,那你現在怎麼在這邊賣呢。

智之人,終不肯買】有智慧的人都不肯買,表示買的人都沒有智慧,這一定生意不好,人家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稱自己的西瓜很甜;若人家來跟你買西瓜,你說你的西瓜不甜。那買的人真的沒智慧。

【唯有愚人,不知是事,多與我價,貪而食之】愚人(沒智慧的人)不知道這個事,多一些錢給我,就買去吃。

【菩薩亦復如是,不願生天、得色得力】菩薩不要那個好看。

【以其不免,諸苦惱故】若死了就苦惱,就不講那個苦惱。

【凡夫愚癡,隨有生處,皆悉貪愛,以其不見,老病死故】所以我們凡夫愚癡,隨有生,看生在什麼地方,每樣都貪、每樣都愛,都不知道會老、會死、會生病,我們現在就在凡塵,一定會老、一定會死、也一定會生病,沒辦法嘛!隨順因緣無罣礙,各位有沒有拿「張拙秀才悟道偈」?可能有一些晚一點來聽的沒有拿到,若沒有,我們再寄過來,好像沒有了喔,有時候我們很努力拿過來,可是我們這邊都不努力拿回去看、回去聽。

因為說還有很多問題,就留給大家發問問題。

◎剩下約24提問題

 問: 有前賢請問劉講師在大學首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與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有提到「明明佛敕曹溪是」這個明明德與明明佛之涵義是有什麼不同?請劉講師慈悲解說謝謝!

:那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那個是我們儒家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大學之道就是學大之道,我們人得一叫做「大」,學大,大就是摩訶、就是很寬廣,所以我們人都要學這個大,人都要學這個一,所以知得一萬事畢,我們知道一的話萬事萬相都畢業了,所以那個一就很重要,學大就是道,那底下在明明德,那個第一個明就是努力修啦!第二個明連在底下的德,明德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明」就是修我們的佛性本體。

    所以我們了解說大學,學大是要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你學到你的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在新民,那你以往都是舊民那你要當新民,新民就是要改頭換面,就是你知道你的不生不滅的佛性以後,明瞭、明德以後你就是要改頭換面要新民,所以我們了解很多的翻譯本都在解說親民,所以那個心為重要,你先自己改過自己先能夠明德,明德以後然後親民就是要渡化所有眾生,親民以後要止於至善,那個至善跟那個明德是一樣的,可是那個至善是比較經過修持了以後,明德是比較屬於本來的名稱,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就是我們已經修證以後到達的那個狀態。

    然後那個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玄覺禪師他就講拜訪了六祖了以後,因為後學在(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都有詳細解說,永嘉他還沒有見六祖之前他就講怎麼樣的修道方式,著重都是在戒律,那個還沒有見六祖之前講的那些話後學都有寄過來這邊,所以他講明明,就已經了解六祖所傳的就已經是了,那為什麼我們一般人都不肯相信,所以我們要了解玄覺禪師他是長得很高大很英俊,然後玄徹帶他去見六祖的時候,六祖很矮小又長得很普通又坐在地上,然後那個玄覺一看很瞧不起六祖,他繞了三圈,繞了三圈以後修道不是有禪杖嗎?他就用禪杖很威武的形式,然後六祖就講話了說:你修到三千威儀八百果都已經修得很圓滿,為何生大我慢?玄覺一聽哎喲這個人怎麼這麼兇?玄覺就講慢不慢不要研究啦!這個是凡塵事,生死事大這個生死的事情比較重要,你要趕快跟我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說那個無常馬上就要來捉我了,因為玄覺他到39歲就歸空,歸空的年代跟六祖一樣在西元714,跟六祖同一年歸空,可是六祖76歲玄覺才39歲同一年歸空啦!

   所以見六祖的時候他那個時候很驕傲,等到六祖一講話的時候唉呦這個人怎麼這麼厲害,我又沒有寫在臉上他怎麼知道我修到三千功八百果功果滿,真的生大我慢瞧人不起啊!這個就是最大的毛病,然後六祖就跟他說:『體取無生,了即無速』說你在說生死事大你為什麼不找那個「體」,那個體(佛性本體)祂有生沒有滅沒有死,體啦!你生死事大你進入體就沒有生跟死,你看(永嘉大師)修到一聽到八個字就了解了啦!那八個字就進入到很深的境界,他說『體取無生,了即無速』,六祖跟他說:『如是、如是』這樣而已啦!他還蠻現實,!我已經知道了我要回家了,哈哈~六祖說:不留一宿,哈哈~好啦!我留一晚,所以這個就是『一宿覺』這個就是玄覺大師的一宿覺,因為他累世修從小就修智者大師的止觀,止觀法門他就修得很好,然後又研讀維摩詰經喔!讓他明心見性,所以他就已經修得很好,然後六祖的徒弟玄徹去找他跟他談天,以前都會訪道看看哪裡有修行者修持的好都會互相聊天,聊天都會說道殊勝的程度。

    以前修道風氣都很興盛,西元500年到西元1000年那個中間,我們中國修道風氣很興盛,所以現在「五燈會元跟景德傳燈錄」全部記載那個時候的修道故事,全部都是禪宗的修持方法都沒有講話啦!都是用身體語言,比如說你要去訪道然後到那個寺廟,到那個寺廟的時候請問住持請你跟我講,道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我要去別處,那個主持都不理他,等一下看看,啊這個不會,好吧我再去找別人就走出去,走出去時候主持就說闍梨闍梨就是軌範師、阿闍梨那個音,就是我們所說的修道人,修道人就想這裡只有我而已,就回頭看那個主持,主持跟他說是什麼?各位前賢如果是這樣情形我們會嗎? (哈哈),我們去訪道問人家不回答然後走出來,就講一句話闍梨,回頭說是什麼?這樣我們知道是什麼嗎?這樣就是在指點你說道就是這樣,這樣會了嗎?後學看像我們叫了十次都還不會,就是在講回應這個是誰?

   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我們要追求的道啦!你看以前追求的道就是這樣,有奧妙嗎?後學在看說這個跟我叫一百次後學都不知道在講什麼?真的就是那個樣子。

   然後有一個公案就是什麼是道?(劉講師比一個手指頭),叫做一指禪(G)有沒有?()什麼是道G)這樣在怎麼看也是手指頭,後來他是說他出這個手指頭出來(G)是誰看到的?什麼人去看?就是那個看的人那一個知覺性啦!那一個就是道了啦!

   所以後學說這個如果沒有解說你比個一百年G)也不知道在比什麼?再怎麼看也是手指頭,以往的那一些禪宗還有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悟道有沒有?接著下去都沒有解說,是怎麼悟道?我們常常也學著去看明星,有啦!只要下雨以後天空非常清晰會看到星星,可是我們一直看都沒有體悟到道是什麼?所以說那一種方式都是要我們領悟啦!領悟說我們看到天上的星星,有看到星星誰在看?是不是佛性?嘿啊不用看六年啦!我們看六分鐘大概就好了。

   然後大梵天王供養釋迦牟尼佛,佛拿那朵花在拈,人天百萬大家都在看著花一直在拈一直拈,!人天百萬莫知所措釋迦牟尼佛都沒講話大家都不知道在做什麼?

   做孩子戲一直在那裏拈花,迦葉破顏微笑有沒有?! 迦葉說啊!就是這樣啊!佛把那一朵花代表凡塵所有的一切啦!一切顯現在你的前面,是什麼人看到?是不是我們的佛性?所以迦葉啊!就是這個啦!所以佛才說: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吾有正法眼藏,佛說我的正法藏在眼睛我們有求道大家都知道,藏在眼睛有沒有?()真的藏在眼睛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你教內找不到啦!所以『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乾洞庭湖。』筆尖蘸乾洞庭湖要找佛法找不到,用洞庭湖當成墨水來寫,寫得非常多的書你去看找不到佛法,這樣知道嗎?有奧妙嗎?這麼簡單,有簡單嗎?看到那個就是了,喔就是很簡單。

   所以我們要了解玄覺禪師他一受到六祖一點化,他就寫這一本證道歌,後學就把它解說,在北部講兩堂課才四個小時,在我們這邊講九堂課啦!夠不夠久?()因為我們那個時候才上課聽五個月,後學來講課的時候大家都反映說聽不懂、聽不懂,還跟活佛老師說:老師啊這個課要研究多久我們都聽不懂耶,老師說:你一個月聽不懂兩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有沒有?()到後來五個月的時候就很多前賢說:雖然聽不懂,可是知道很好,就坐著聽,然後八個月時後有前賢說我聽懂了,我聽懂了,所以要了解這個都是要薰習啦!你一次聽不懂二次三次....你聽久一點絕對聽得懂,意思就跑出來,你聽懂了以後再拿以前的來看,啊講的怎麼都是一樣,以前就這樣講了以前為什麼聽不懂?所以那個就是我們自己的根基不夠,所以一定要薰習,你聽久了絕對懂啦!沒有那個不懂的。

    後學就說尤其那一本三寶,從你求道到現在沒有人這樣解說,沒有聽過人家這樣的解說你看了才知道殊聖,就會發覺哇!這個道這麼殊聖這麼好,都在三寶裡面真的性理真傳,道的寶貴殊聖都把它解說出來,可是都沒有人講,我們活佛老師說:都沒有人講,所以後學說後學講了人家會毀謗,會說壞話,後學怕毀謗的人下阿鼻地獄所以後學不說,後學不說引起人家毀謗啊,可是你有機緣看到是你的福氣,你如果沒有來上課你就拿不到,你就沒辦法拿到沒辦法看到。

    所以要了解這個機緣很重要,就是我們善因緣不足善知識少,沒有善知識指導所以我們就走了很多冤枉路啊!你如果遇到善知識跟你教導你就知道怎麼去走?怎麼去做?就很容易了,所我們了解那個玄覺他見了曹溪路就是見了六祖了以後,他所作的、所領悟了解的就是進入了解已經進入到大學之道是一樣的。

    請問劉講師佛性的一呼一吸是怎樣的運作方式,是佛性主宰還是業力主宰?請劉講師慈悲解說謝謝!

:哈哈~要呼吸就交給頭腦中樞神經去主宰就好了,不用去主宰,所以要了解到那個呼吸假如說要做「數息法」,做數息法是我們心思很亂的時候可以做數息法,就是呼吸的方法,那你選擇一個看要作出息的時候算,還是入息的時候算,一個方法就好不能兩個都做喔,那你假如說是選擇吸你吸進來的時候然後開始算,12345不要硬撐,到你已經不行了你就呼出去,呼出去就停止了,然後再吸進來再算12345不行了你就再放出去,再吸進來了再算.....做久了你會發現說那個時間他會愈來愈長,可以算到十可以算到二十呼吸愈來愈長,這樣我們的肺活量愈來愈大那個呼吸,不要說佛性去控制啦!讓它自然就好了。

   有前賢問三度空間是什麼?五度空間是什麼?請劉講師慈悲解說謝謝!

:那個三度空間就是我們現在有很多畫出來的畫,然後你近距離看就會看到那個平面,它不同意思、不同景象那個三度空間,那五度空間大部分在講我們這個空間裡面,它有佛菩薩、它有氣天神仙、它有凶神惡煞、它有魑魅魍魎、還有我們眾生都在這個空間,都在這個空間居住啦!那個講五度空間,那講三度空間大部分都在講3D!三度空間知道嗎?我們有沒有看過佛像?那佛像看起來ㄟ怎麼畫成這樣?不是我們一般看到的佛像,可是你定神看的時候它呈現的哎!竟然很多佛像裡面只有一尊而已,有沒有看過那一種3D佛像?有喔!,那個叫3D就是三度空間,就是我們這個空間裡面它又有另外我們看不見的空間。

   :請問敷坐而坐是無非法如何解釋?因正念是嗎?

:金剛經的敷坐而坐那個是要把金剛經第一分整個意思都知道,它的重點在於沒有我相、沒有法相,可是那個敷坐而坐是要我們屏除非法相,那個 敷坐而坐表示說它是平等性,佛沒有說要讓弟子們鋪好座位讓祂去坐,佛祂自己鋪然後坐下來,那個就是我們在金剛經裡面講的無我相、無法相和那個無非法相,沒有非法,就是要努力修道的意思,所以這個又比較抽象,因為我們一般都在有形有相從文字就可以直接知道,可是那個不是從文字知道的,而是從它的整個意境,你都已經沒有「我」又沒有「法」,現在怕我們落入「頑空」所以那個敷坐而坐的意思是佛要告訴眾生不可以頑空啦!是實實在在的實相可是佛沒有這樣說,如果你沒有體會那個敷坐而坐就是「離開非法相」進入「實相」,就是這個意思啦!這樣聽懂了嗎?各位前賢這樣聽懂嗎?懂不懂意思?就是我們在凡塵要離開相不住相對不對?離開法、離開我、離開非法,所以我們沒有我相、沒有非法相就可以修到究竟啦!就已經很高了。

     可是我們最怕離開相以後我們「住空」住在空裡面,為什們有的人會自殺?就是他住在空的裡面,說什麼都沒有了,等於說他整個希望都沒有了叫一了百了我們有沒有聽過一了百了他認為說我這一下子什麼都沒有了,要知道說不是這樣,你一了不能百了啦!那是你逃避啦!不能逃避的,所以我們要了解不能走入空,頑空是很糟糕的,所以佛講:『寧可著有如須彌,不得著空如芥子許』那芥子就是菜籽,我們有種菜就知道菜籽很小對嘛!你著空如菜籽你沒救了啦!

   所以那個敷坐而坐就是離開非法相,就是走入實相走入實相知道嗎?走入實相就是我們佛性本體那個不生不滅那一個實相,你要進入(實像),不是走入頑空,你走入空危險啦!所以這個沒有非法相,非法就是空,沒有非法就是沒有頑空啦!我們的空都是佛性啊!不是頑空是真空啦!就是這樣。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提供分享,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978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