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恭錄自釋迦牟尼佛歷年法會慈悲借竅訓整理摘錄:佛法
2019/01/31 17:00:31瀏覽841|回應0|推薦0

恭錄自釋迦牟尼佛歷年法會慈悲借竅訓整理摘錄:佛法

 

何謂法?

法不代表真理

法也不代表路

法是你走在這條道路當中

所必須俱備的一些方法

因人 因事 因物 而有所不同

 

各種法門不是為自己而開

而是為眾生而開

 

各種法門不是為成就自己

而是為了成就眾生

不是為砥礪自己
而是為了救眾生

 

若沒有眾生 那佛法有何用?

若沒有佛法 眾生就受苦了

眾生就永遠變成眾生

 

用佛法來救渡眾生

道理就這麼簡單

 

佛法存在就是因為有眾生

普天之下眾生這麼多

所以更需要佛法

 

 

 

恭錄自劉芳村講師解說【維摩詰經】課程 整理摘錄:

經文:𨚫以法語人

所以先救那個飢渴,然後再用佛法告訴人,語人就是告訴人

 

『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所以我們就是要用成佛的方法。

 

各位前賢要怎麼成佛?哇!沒采(台語)後學講這麼久,要明心見性才能夠見性成佛。

 

所以我們都要知道,一定要明心見性。各位都明心見性了沒?(還沒)哈哈哈!還不錯有人回應,後學在想說有錄音錄下來,哇!都沒有人在聽嘛!只有人在講而已啊!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平常都沒有這樣的在問自己,我們自己到底有沒有「真的在修道?」

 

我們問一問自己有沒有在修道?

 

都已經這麼久了,沾到修道的名,是這麼久了,到底有沒有真的在修道?

有沒有進入修道的軌道?

 

各位前賢有沒有啊!有沒有? 有沒有進入修道的軌道?(有)有,這個信心十足啦!所以這個就成佛有餘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這種心。

 

後學昨天才講說我們要有七法財,後學上次要下課的時候不是少掉一個嗎?各位都還記得嗎?

 

後學就想說啊!真的就是「慚愧」,就是少掉一個慚愧,這個可能就是給後學一個提示啦!

 

平常沒有低心下氣,所以自己要覺得慚愧。那我們要了解到法性,就是佛性裡面這七種就是我們的財產,後學再複習一下:

 

第一個就是「聞」:聞就是聽,聽,真理,然後讓我們能夠去了解、去遵循、去做、去達到。這個「聞」很重要。

 

不要去聞那一些凡塵事,那一些凡塵事我們學不完的,我們要學自己佛性的事,所以要專注「聞」我們佛性裡面的真理。【真理就是佛性,佛性就是真理

 

所以我們要聞我們的佛性。第一個我們有「聞」了就有法財,有法財就富有,跟外面的錢財不關係的,所以我們就要瞭解第一個「聞」。

 

第二個就是「信」:這個信就是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去相信外面,外面那個沒關係啦!相信自己最重要,相信自己的真心佛性。

 

活菩薩就是我們那個真心佛性作的,只要你相信佛性你就可以做仙佛菩薩,所以這個信就是我們第二個法財。

 

第三個就是「戒」:戒律,因為我們落入凡塵有形象,有形象外面的造化容易引誘,那我們不知不覺就被它誘惑了;那誘惑以後我們就造罪、就要受苦、就迷失了。

 

所以這個戒律就是把所有的誘惑,能夠阻斷、隔絕,所以很重要的那個「戒」,第三個就是「戒」就是我們的法財,我們有戒佛性裡面就富有了,這個「戒」很重要的。

 

第四個就是「定」:這個定是從我們本性所發揮出來,因為我們平常自己不知道不生不滅佛性,所以就沒有定力啦!因為心沒有「止處」沒有止的地方,心沒有停止的地方?我們就沒有定力。

 

那我們現在心有「所屬」已經歸到不生不滅的本體,所以就有定力。知止而後有定,就是有定力,定力就是我們法性裡面的財產,這個最富有的,所以我們要有定力。

 

 

第五個就是「精進」:這個精進很重要,這個凡塵事要能夠精進才能夠成功,那我們聖賢事更超越凡塵事,所以一定要精進。

 

各位前賢要了解這個精進,並不是在外表形象啦!而是在我們內心。只要我們二六時鐘都在觀照,這個就是「正精進」就是正確的精進。

 

只要我們觀照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精進。這樣了解嗎?一定要【觀照】,不要被外面引誘,看電視啊!上網啦!那個都外面的啦!

 

我們精神外放了一定當眾生,一定要把它收回來,我們觀照,觀照收回來就當聖賢仙佛,所以這個我們很容易去做。

 

第六個就是「捨」:捨就是布施啦!我們不捨然後我們才會很多煩惱,那假如說我們都能夠捨掉的話,煩惱都沒有了。

 

你看釋迦摩尼佛都已經成佛了,祂連佛的果位都不要,祂不要佛的果位,因為祂捨掉,所以那個名稱離不開祂,假如說祂不捨就變眾生了。

 

所以我們都要捨,都全部捨掉,能夠捨才能夠得,得到自己真心佛性,你不捨就不能得啦!所以一定要捨。身都不是我們的,身外物更不是,所以一定要捨把它捨掉。

 

第七個就是「慚愧」: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我們落入凡塵就是有業,有這個罪業才落入凡塵,所以我們很慚愧不知道真理,造了很多業要慚愧;然後我們有慚愧了就不會驕傲。

 

不然我們在凡塵

有一點所得

有一點成就

有一點財產

有一點地位

不知不覺那個驕氣,驕傲就顯現出來,我們不知道的,自然有。

 

我們有個慚愧的法財,那個驕傲就冒不出來,它沒辦法出來,所以我們要有慚愧,那個是我們法性裡面的財產。

所以這個七法財:聞、信、戒、定、精進、捨、慚愧。各位要記得很牢,我們先記下來,然後去做才有一個目標,才知道怎麼做啦!不然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樣去做?所以先救飢渴,然後再以佛法告訴人。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前賢分享我們轉貼的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前賢分享我們轉貼的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前賢分享我們轉貼的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前賢分享我們轉貼的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前賢分享我們轉貼的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2447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