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24 22:21:22瀏覽631|回應0|推薦0 | |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讀書會_第3片_台南同義宮_99/10/16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到第三章安民章。各位有沒有把道德經帶回去啊?(有),那有沒有把道德經帶來啊?道德經在我們身上,我們時時刻刻都保有祂。我們講到「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第三章安民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要了解,我們在凡塵所有萬象都虛幻不實在的,假如我們太看重外相(太看重外面這些貴重的東西),相對的,我們對自己的佛性本體就會看輕,這樣就本末倒置,我們要看重我們佛性本體,然後要看輕外面所有的形相、所有的一切我們都看輕,這樣我們的追求方向才是正確。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可欲就是我們心裡面想要,「我們心想要」可以說是造業的最大原因。要了解,造化都引誘我們,要我們去擁有這些實在有的東西,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變化無常,會引起我們想要;假如我們不見可欲,那我們就不會造業,所以我們業的由來就是見到可欲(就是想要),想要才會造業,造了業就是要受苦。所以從我們心裡面產生:「凡塵的所有一切都虛幻不實在,我們在日用生活之中,不缺就可以,我們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這樣就可以了」,所以「可欲」我們就可以摒除,那我們的六識就不會產生亂(心裡面就不會亂),明心,明就是我們自己本身。 「是以聖人之治」 各位前賢,誰是聖人?聖人是誰?聖人是誰?(佛性,孔子…答案不一)。各位前賢,聖人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的真心佛性就是聖人。這樣知道嘛?都不敢承認嘛?會想說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還不是聖人,可是我們只要把佛性啟發了,按照佛性來做,祂就是聖人,所以聖人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樣知道了嘛!聖人是誰?(佛性),就是我們自己,就是要承認、要承擔,不要推到外面去,外面沒有,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就是聖人,我們一定要啟發,各位啟發了沒有?(啟發了),已經一年了,都要啟發,祂就是聖人,所以聖人就是祂。我們要了解,以聖人角度,然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前面,「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我們從我們的聖人出發,「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是不是都很容易!所以我們從我們自己本身出發,然後不崇尚假名相,這樣我們心就很篤定,不用跟外面的人去爭,那自然我們也不貴難得之貨,因為最可貴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有比祂更可貴了,所以我們不貴難得之貨,外面的貨物都是借我們用的,我們一口氣不來都帶不走的,所以不要去爭那些難得之貨,我們有難得之貨我們的心就不安。假如我們有幾克拉了鑽石,各位前賢,我們心會不會很平安?(不會),一定會不知道該往哪裡藏,會怕人家來偷來搶,甚至於我們命都保不住,為什麼?因為難得之貨,那個太難得了,大家都想要,所以我們命都保不住。 所以後學都講,當我們在家裡的時候,小偷進來了,你跟小偷說:「你要什麼東西,你就搬去;你不要就留下給我用」,這樣會不會產生生命危險?(不會),很篤定,所以我們就不用裝鐵門也不用裝鐵窗,用鐵窗鐵門做什麼?(關自己),監牢獄裡面就是要鐵門鐵窗,用來關囚犯,因為犯罪才要關在裡面,結果我們自己打造鐵門鐵窗,然後自己關自己,所以小偷也很聰明,若這一家防備的很好,有鐵門有鐵窗,裡面一定有可貴的東西,所以進去偷一定有;假如你連門窗也都沒,門也沒關、窗戶也都開著,這就不用進去,這裡裡面什麼都沒有,是不是很安全?(是)。所以在凡塵我們生活重心要自己擬定,我們追求的方向就是「惟求作佛,不求餘物」,那些使我們罣礙的東西我們不追求,各位前賢追不追求?(不追求),真的嘛?所以只要生活上日用不缺,各位前賢要記得:『日用不缺』就可以了,不用追求那些難得之貨。 所以上次後學才講,有一個人去刮傷人家進口車的引擎蓋,然後車主要他賠三十萬,那個人後來自殺死掉了。過程中,因為他已經自殺一次,被家屬救起來,所以家屬去跟車主要求能不能夠賠少一點,不要那麼多,三十萬他們實在是拿不,結果車主就不允許,三十萬就是要三十萬,那他第二次自殺的時候,家屬已經來不及救,就死掉了。各位前賢,他為什麼要去刮傷人家的車?嫉妒,我們每個人內心裡面都會有嫉妒,你怎麼那麼有錢,我怎麼這麼窮,有沒有?還在考慮啊!我們不說「嫉妒」,我們有沒有羨慕別人?(有),羨慕的背後是什麼?嫉妒。所以我們在羨慕別人的時候,那個背後就是嫉妒,嫉妒是看不見的。他就是看不得別人好,我這麼窮、你卻那麼有錢,買進口出來開,所以他就把車子刮傷,你看這個心態是不是不正?(是),我們要學著「慈悲喜捨」第三個「喜(隨喜)」,我們時常開法會,仙佛來借竅都會講「隨喜功德是無邊」,別人得到好處我們要高興,不要嫉妒,這個蠻難做到,因為我們深根蒂固的習性都會冒出來,都會眼紅,會不會?(會),就是會眼紅。 所以我們要了解,假如說車主不貴難得之貨,就是車主說「沒關係,這個車子是要代替我們腳行路用的,只有刮傷而已,車還會跑,縱然車都沒有也沒關係」,你看這樣心胸就很寬廣,就不會去害死一個人了。那他貴難得之貨啊,所以各位前賢,我們也都一樣,我們在社會生活辛辛苦苦儲蓄,累積一些錢買了一部車,這個車子一買回來我們重不重視?(重視),很重視,尤其是先生買的話,他照顧車子的程度一定比照顧太太還要來得慇勤,還要來得努力,車子照顧的都不能有一點閃失,那太太的話就沒關係。所以我們就是本末倒置,車子是代替我們的腳(代替我們行路用的而已),我們現在沒有車子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叫計程車或是搭大眾運輸工具,這樣就可以,一樣是走路。假如我們時時刻刻都有運動,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所以最重要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一定要照顧祂,讓祂都能夠恢復到很光明、很圓滿。我們照顧佛性的心思可以說都不夠,那照顧身體倒是很專注,投入很多心神以及金錢,一直照顧身體一直補,有沒有?(有),這個很正確的,借假修真,身體要照顧好,可是不要過頭了,養生要剛好就好,我們很努力一直照顧會不會死掉?(會),終究是照顧不來的,身體還是忘恩負義,我們身體都照顧的這麼好,但身體說要死就死掉,有沒有忘恩負義?所以我們養生剛好就好,重點一定要放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要讓祂有一點瑕疵。我們要知道,佛性不光明我們一定是在六道輪迴,沒辦法回歸本位,成不了聖人,我們要成聖人一定要光明、一定要圓滿,在凡塵做事做人都要圓滿,各位有沒有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很圓滿?都不敢回應喔,一定都會有缺欠,不然的話我們都坐在供桌上,若很圓滿的話,我們都已經坐在供桌上,就是因為都還沒有圓滿,所以坐在眾生的位置。眾生的位置好不好坐?眾生的位置不好坐啊?那什麼位置好坐?眾生的位置是最好坐的,眾緣積聚顯現的生相,這個位置是最容易的。 可是我們要了解,我們有一個來源(根源),我們剛才唱那個善歌,說我們離開家鄉已經六萬年了,各位離開多久了?只有六萬年嘛?六萬年是一個元會的一半,一個元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我們就是一個元會的一半,那我們只有經過一個元會嘛?可能不止,我們看佛經的話,都會講從無始以來(沒有開始一直到現在);假如我們開法會遇到南極仙翁來借竅,祂會講「自我成道以來,地球已經混沌七次了」,就是有七次的十二萬九千六百年,那我們難道七次都沒有來到凡塵嘛?這樣幾年了?恐怕還不止七次,因為無始(沒有開始的時候)。所以在凡塵流浪畢竟很苦,苦不苦?(苦),只要落入形相都是苦,天氣熱就是熱、冷就是冷。 各位前賢,我們現在這邊很熱,台北很冷,在台北已經都穿夾克穿外套了,那在這邊都還穿短袖,天氣真的是兩個世界,愈往北就愈冷,冷到後學的基隆還下雨,然後很冷要穿外套,不然就感冒,可是愈往南,衣服就愈脫,然後就穿短袖。一落入現相,冷就要跟著冷,熱就要跟著熱,我們都不能選擇,會不會跟上天說「拜託一下,不要這麼熱」,那後學在北部就說「拜託一下,不要這麼冷」,可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實現,所以我們一落入現相就是要適應環境,一定要去接受,然後一天還要三餐,各位有沒有吃三餐?我們都有吃三餐,分段而食(段食)。假如一進入到佛教,正式的遵守佛規,過午不食,只有早餐跟中餐,超過一點以後就不能吃了,遵守戒律「超過下午一點以後就不能再吃東西」,現在我們看一看在修佛教的佛教徒有沒有過午不食?(沒有),怎麼都知道沒有?釋迦牟尼佛制定這個戒律,他說不是修無益之苦,因為我們吃東西進到我們體內以後,會轉換成養分,養分會轉換成我們心(心猿意馬),那個心就會按耐不住,所以一到青春年歲的時候會怎麼樣?就很難修了,所以佛制定那個戒律就是要從根源,讓我們能夠清心寡慾,不產生欲望。 所以「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不見可欲」很重要。看現在很多炸雞排,走過攤子的旁邊味道很香,香不香?(不香),不香啊?鼻子壞掉了啊!所以那個叫做引誘,在北部賺錢比較容易,口袋剛好有錢就去買來吃,吃了以後發胖很快,因為那些都是進口的比較多,且都有打生長激素,當我們一吃進去身體裡面,生長激素就在身體裡面發揮作用,所以就一直生長,然後一個人就變兩個人大,就變得很胖,那個都超過我們心臟的負荷,胖的人真的不是福,我們看到很胖的人我們有什麼感覺?負擔很大,還是苗條一點比較好,比較靈活,一很胖了以後,我們連要彎腰下來都彎不下來,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可以彎腰下來嘛?(可以),多棒!身體很健康很棒,我們不貪口腹之慾,也不跟畜生之類的結惡緣,這個是很理想,又能夠使我們的心清淨,心一清淨我們就容易回到佛性本體回來。所以我們在修持的道路上,自己要認知、要知道:「不要貪吃,不要跟那些畜生結惡緣」,結惡緣我們吃牠就要還牠,我們生生世世都在輪迴之中,沒有了的時候。 我們在凡塵知道:「既然落入形相,就要受到現相的約束、現相的左右」,我們就努力的使自己能夠恢復到本位(就是當聖人),當聖人以後我們要在凡塵渡化眾生,就可以示現來渡化眾生;我們假如要到別的佛世界、別的地方去渡化眾生又可以去,我們現在都在南贍部洲,別的地方我們都去不了,我們被侷限在這個地方,所以生活都不寬廣,在怎麼寬廣也只有地球(太陽系),現在要發展到太空去生活,那要花費很大的經費,那也不很實際,最好就是我們能夠修證到本性了,成仙作佛千百億化身,又身到所有的佛世界,不管是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南方寶佛世界,我們都可以去,這些都超越我們太陽系,所以我們的知覺性都沒有很寬廣,所以平常生活的時候就會喜歡跟人計較,各位在生活之中喜不喜歡跟人計較?我們在研究真理的時候,會了解不要跟人計較,可是當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計不計較?是很計較,所以要學著比要實在,認知比較實際,真正的知道了就要去做,知行能夠合一,「知道凡塵不值得計較,真正的就不計較」,心能夠培養得很寬廣。 所以講到「是以聖人之治」,聖人怎麼樣來治理我們日常生活行為,聖人之治就是要「虛其心」,即把我們的心全部都讓它能夠虛(就是空虛),全部都空了。所以後學講顏回,顏回就是把心空到什麼都沒有,所以這個「虛其心」就是我們之前研究的萬緣放下,萬緣全部都放下,那個心真的就是虛了,已經都全部空虛了,空虛到極點了,真的什麼都沒有了,那個萬緣都放下了,這個時候一念不生,所以妄都盡了,恢復到真。 我們對顏回的了解就是「克己復禮」,克服自己的脾氣毛病、克服自己的所有願望、克服自己的所有意念,全部克服,克服了以後,恢復到禮(禮就是佛性本體),克己復禮,已經恢復到佛性本體,就是天性,整個都跟天性相符合,所以顏回成就讓我們學習。我們能夠在生活之中去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我們一樣跟顏回當聖人,各位有沒有想當聖人的心?因為我們最究竟的就是恢復到我們的本位(就是每一位都是佛、都是聖人),我們都恢復到本位了就不用在凡塵受苦,剛才我們就講「凡落入現相,就一定受苦」,縱然再怎麼有錢、怎麼享受,一定是受苦,不可能說很悶熱的天氣都躲在冷氣房裡面,畢竟還是要出來,出來就很熱,那你也要接受天地之間的熱,天地之間的變化我們都要去接受,所以我們就講「煎熬」,我們在凡塵受煎熬。有福報的人就感受比較淺一點,假如我們出生在比較不富裕的家庭,就會感受很深。各位有沒有感受很深?有沒有受到煎熬的生活?(有),有啊!我們用煎熬兩個字可以說日子很難過;假如說日子過得很快,那個表示過得很如意,各位的日子好不好過?好過,好過就要努力修道,因為很快一生就過了,一轉眼百年我們一生就過去了。所以我們回想我們現在都有一點年歲了,我們回想怎麼走過來的?是怎麼樣走到現在這個年紀?有沒有這樣想過?怎麼走過來的?值不值得?我們走過得道路,所作所為,我們認為值不值得?還再檢視回想一下,值不值得! 我們要了解上天大開普渡,我們都能夠得道、求道,非常值得!這麼殊勝的道,我們已經得到,就是要努力的來修證,這樣才不枉費!不然道很殊勝,有沒有聽過道很殊勝?(有),那有沒有研究殊勝在哪裡?殊勝在使我們能夠成仙作佛。我們要了解,道的殊勝是講不完的,可是最直接在我們身上,就是能夠讓我們自己去體會「我們可以成仙作佛」,各位有把握了沒有?(有),有了啊?有就是要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了沒?不敢承擔,見性了沒?(見性了),我們都會懷疑「我有嘛?」要了解,要當下承擔,我們都不敢承擔,所以我們才會有一些「猶豫不決、模稜兩可」,那些情形出現。假如我們都能夠承擔,我們了解,當下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不要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三心四相我們跟佛沒有兩樣。我們都一直在講「不要有三心的話,就沒有四相」,沒有三心四相我們整個佛性圓滿呈現在當下,所以我們當下的一個念頭就俱備萬年,萬年前是這個念,萬年以後也是這個念,就已經萬萬年。所以就要學習當下承擔,能夠承擔了就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沒有三心了,三世都攝受不住(過去世攝受我們不住、未來世也攝受我們不住、現在世也攝受我們不住),既然三世都攝受不住,我們就沒有六道輪迴,所以當下整個佛性都圓滿呈現。這個後學要各位反覆一直聽,聽到我們非常熟悉,能夠在日常生活做,真正的就到達我們想到達的目標,就是已經頓悟,頓教法門就是這麼容易這麼快,讓我們當下到達。 假如漸修的話,要經過五十五個位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到妙覺,五十五個樓梯,各位我們爬到第幾階了?還是頓教最好,由凡夫地直接到達佛地。假如我們從五十五個位階爬的話,要經過三個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多久?好像我們有講過,一劫的時間有一千六百多萬年,有時候我們會把一個災難算成一劫,有時候算時間的話,時間的算法各位有聽過嘛?再說一次。 我們人民的平均壽命十歲,為什麼只有十歲?因為人心很壞,所以地生長的東西都有毒,可以養生可是也害生,所以壽命很短只有十歲。在十歲的時候,人民就思變,惡到極點就想行善,行善以後也不是變得很快,每一百年才增加一歲,然後一直增加,增加到八萬四千歲(就是我們人類壽命的頂點),人已經很善良了,都沒有一點壞,地生長的東西都養生,不會害生,所以可以活到八萬四千歲。我們彌勒祖師下生,就是我們人民平均壽命有八萬四千歲的時候,我們彌勒祖師才下生,我們現在平均壽命才七十歲,所以還沒到達要下生的時候。那到達八萬四千歲,人心又變化,又行壞做壞,做壞每一百年又減一歲,一直減,減到我們平均壽命十歲,這樣一增一減叫做一劫,這樣多久?各位回去可以用計算機算一算,看一劫的時間多久!然後這個才一劫,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到千萬叫做那由他,那由他就已經是千萬,一千萬叫做那由他。然後一個那由他又是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到千萬,千萬的那由他叫做一個蘋婆。一個蘋婆,然後又是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到千萬,千萬的蘋婆叫做一個迦他。一個迦他,然後又是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到千萬,千萬的迦他叫做一個阿僧祇劫,這樣一個阿僧祇劫多久?各位就可以想像,真的是無量無邊,非常久,要經過三個,所以佛教不承認有上天大開普渡,佛教是承認他們要修三個阿僧祇劫才會成佛,那個是漸修。他們不相信這些凡塵的變化,他們都相信那個他們認知的劫刹,就是要修三個阿僧祇劫就成佛了。久不久?很久喔,所以我們一進入佛門受戒了,進入佛門以後,十年就要做早晚課、誦經,然後十年以後還沒接觸經典,到達二十年以後才接近經典,研究經典,真正你能夠深入大概都是三十年以後,我們一生就過了,下一生再來,就這樣累積。 不像我們可以沾到上天大開普渡的,很榮幸的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很巧妙我們剛好遇到,剛好遇到剛好我們能夠得道,所以以往都是修證了以後,功果圓滿才能夠授記,現在我們是先授記然後修,那要不要成佛就看我們本身的決定,以往是修到功果圓滿,圓滿了才授記「你有資格成佛了」,現在先讓我們得道了(先授記了),那要不要成就看我們的決心,我們決定要成佛就努力修,沾了上天大開普渡的光,努力修持,天恩師德,我們都可以沾光,努力修都可以回歸本位。 假如我們有求道了,可是不想成仙作佛,想要在凡塵流浪,凡塵好不好玩?年紀輕的說很好玩很好奇。所以有很多不一樣見解的,他貪戀凡塵,魔王波旬就是因為貪戀凡塵,所以他不想成佛。假如有那個思想的話,也不要去勉強,六祖有講,假如意見不合要怎麼做?「合掌令歡喜」。假如我們去渡人渡不來,「合掌令歡喜」,這樣就不會跟他結怨。我們現在有些渡不來就很生氣,會不會?不好意思說,就會說人家根基有夠壞的,我們根基就很好嘛?各位前賢根基好不好?(好),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根基不好不可能求道、根基不好不可能遇到上乘佛法,所以根基都很好,才可能全部都碰上,既然這麼殊勝的機緣,又在台灣出生,生活絕對不會像顏回那麼苦,絕對比顏回好,顏回都能夠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那我們怎麼都沒有快樂呢?就是沒有去了解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重要。假如我們認識了、了解了,喔!這麼殊勝,不生不滅真心佛性竟然充塞整個宇宙虛空、竟然這麼靈敏、竟然這麼奧妙,假如說知道的話,我們絕對會跟顏回一樣,「得一善,拳拳服膺,終身弗失」,絕不讓祂失掉。 我們有求道不修的話,只有種子不滅,種子就是我們佛性本體,不滅就是不會變碎靈。我們有看過螞蟻嘛?螞蟻就是已經碎靈,螞蟻的靈已經粉碎了,然後要他轉世為螞蟻的那些全部死光光了,才能夠再集靈,很久喔,非常久!為什麼?因為一出生為螞蟻,就有先後,先出生的已經死掉了,後出生才出生,結果都不會同時間死掉,所以要集靈就集不起來。那我們有求道沒有修,就是靈沒有粉碎,就是種子不滅。種子不滅,我們經過萬八逍遙,之後人滅了,天地混沌了,重開天地,下一個元會,然後子會開天、丑會闢地,寅會降人,那什麼人要來凡塵?就是在凡塵有行善的這些人、有求道沒有修的這些人,他們就一定要來,所以 皇母訓子十誡裡面有三山坡,然後老母把我們仙衣仙鞋收回去,把我們趕到凡塵來,那個是說的好聽一點,讓我們心裡不難過。其實是我們起心動念,沒有修證,沒有恢復到佛性的光明,所以我們落入到凡塵就是一念無明,一念無明就生三細,有業相、轉相、現相,就是因為有起心動念,所以才落入現相、才落入凡塵。 那我們要回歸到我們的本位,最重要就是把我們起心動念能夠了解、能夠控制、能夠沒有念了,都沒有念了,我們的生因(會生在凡塵的因)就斷了,全部念都絕了,生相也就盡了,沒有生因、沒有生相,我們就不會在凡塵受苦、不會流浪。我們要對我們整個過程要了解,怎麼到凡塵來,我們在凡塵怎麼樣生活、怎麼樣追求、然後怎麼樣回去,我們都要了解。以往我們可能都沒有研究,沒有研究就不知道,就渾渾噩噩一天過一天,到最後一口氣不來,我們去哪裡了?我們來不知道從哪裡來,我們死掉也不知道到哪裡去,都是渾渾噩噩,朦朦朧朧,都不知不覺。所以我們的知覺性要發揮,讓我們能夠了解「我們是怎麼來的,要怎麼回去」,我們一直研究的話絕對有答案,會努力來追求。我們研究性理心法,會說「在講的都聽不懂」,開始的時候都這樣,「聽懂的已經研究一、二十年了,脾氣毛病都在,都沒改」,那你看「聽不懂的,欸,聽沒多久,我們會改耶」,改了沒有?各位有沒有改掉脾氣毛病?不好意思說,最起碼我們對自己根源都會了解,這個是很重要,我們道親最大的問題所在就是「不知道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個是最大的毛病所在,全部的道親都了解了嘛?假如我們都還沒研究性理心法,我們知道不生不滅的心在哪裡嘛?不知道的話,那我們修是依據哪個在修?就是依據我們六識心,六識心是變化、是生滅的,再修個幾生幾世都不會成就,是不是瞎修行?老前人時常都這樣講「摸著根的成仙作佛,摸不著根的瞎修行」。 我們就是要摸著根,摸到根,這個根不是很困難,就是我們能夠知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本體就是我們的根源,我們能夠摸到了就可以成仙作佛,所以後學都一直鼓勵,只要你有一點點的時間,三、五分鐘都可以,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能夠了了分明的知覺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不是很容易?很簡單,可是一定要啟發祂,要認識整個輪廓,不能只有摸到就放掉,要乳哺三年。嬰兒生出來是要扶養,我們的真心佛性一認識了以後也一樣,要把祂扶養,那個時候祂很容易受到驚嚇(我們佛性本體很容易受到驚嚇)。我們在生活之中也可以體會,譬如我們專心在做事的時候,旁邊突然有很大的聲響,我們會不會嚇到?(會),那個嚇到又沒有碰到我們身體,我們為什麼會嚇到?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法身)受到驚嚇,雖然沒有碰到我們色身,可是我們法身就在我們周遭,我們日用而不知道,現在我們啟發祂了以後,了解原來不只有在身體裡面,原來在身體的外面有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各位體會了沒有?(體會了),一定要自己本身真的努力去做,做了以後要守住那個輪廓:「就是要時時刻刻保持那個靈敏度」,那個靈敏度你能夠保持,保持一段時間以後,會有般若妙智慧產生,般若妙智慧產生以後認識真理就容易,真理一認識了以後,我們要修持就會很簡單。 我們假如都還沒了解到真理,要修就會困難重重。各位前賢修道容不容易?我們上個禮拜有講難跟易(難易相成),假如我們在凡塵感染的塵垢很厲害,那我們修起道來真的不容易;假如我們凡塵的感染沒有,時時刻刻都能夠守住本性,那修起道來就很容易。所以這個容易跟困難都沒有固定,每一個人也都不一樣。好比後學講,抽煙跟喝酒的人,要他戒菸戒酒,他就會很困難。假如我們沒有抽煙也沒有喝酒,要我們戒菸戒酒就很容易,本來就沒有抽煙也沒有喝酒,就很容易可以達到。我們在凡塵也是這個樣子,假如我們累世習性(習慣性)沒有不好的,那我們修道就容易。假如我們的習慣性(我們的嗜好)都是偏離真理,這樣修起來就比較困難。可是不管容易困難,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成就。我們上個禮拜也有特別提到這方面,所以在凡塵靠我們自己的心,看看怎麼決定,一定要像六祖一樣「惟求作佛」,把這個目標確立,只有這個是最值得我們追求的。凡塵的財富、凡塵的這些現相,都是虛幻不實在,一口氣不來沒有一個東西是我們所擁有的,都是歸於別人(都是別人的),那我們辛辛苦苦去得到的,都沒有用。所以唯有把不生不滅佛性修的光明、圓滿最重要,這樣各位能夠聽得進去嘛?(可以),可以喔,這個很有價值的!所以聖人之治,聖人要怎麼樣來治理我們的生活,就是要虛其心,空虛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裡面都沒有物(沒有被物佔據),然後也沒有事,心都沒有物也沒有事,這樣心就清淨。我們的心清淨,我們就容易恢復到我們的本性光明。所以虛其心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我們能夠做的話,真就可以呈現。 「實其腹」,實在的我們肚子裡面有東西(就是有內涵),這個就是我們人格很健全很清高。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自己有沒有知道很多,自己最清楚了,所以實其腹就是要充實我們的內涵,很重要的。尤其我們落入凡塵以後所學的都是聰明,聰明以後我們都會佔人便宜不肯吃虧,要知道不肯吃虧佔人便宜會把浩然正氣用掉,用掉以後,我們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魑魅魍魎會找我們麻煩。 所以我們要充實自己的內涵,充實內涵就是「肯吃虧、有實際的能力幫助眾生,又不記在腦海」,這樣都會走入我們性分,所以實其腹非常重要。後學就講我們要試驗自己有沒有很實在充實的內德、有沒有很充實的浩然正氣,就是晚上一個人到墳墓去,看看自己會不會發抖。有一些比較老舊的墳墓,晚上會有靈火(鬼火),各位有看過嘛?(沒有),想不想看呢?(不想),最好是不要看,因為靈火就是我們骨頭裡面生發出來,很輕,我們經過的時候會跟著我們身的風走,當我們走得慢,靈火也走得慢,我們看到鬼火跟隨著,走快一點,鬼火也跟著你快一點,到後來你用跑的,鬼火也跟著你一直跑。所以試驗自己浩然正氣夠不夠,夠的話你不會害怕,因為幽冥鬼魂魑魅魍魎都在保護你,所以你不會害怕。假如我們感到害怕就表示我們浩然正氣不夠,所以人頂天立地最可貴的就是浩然正氣,所以孟子鼓勵我們養浩然正氣,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能夠吃虧都是在培養浩然正氣,可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肯吃虧,肯不肯吃虧啊?(肯),真的嘛?(真的),這個內心回答,那以後真的遇到現象就要記得「我在上課的時候有講過,要真的學習吃虧,培養浩然正氣」,這樣做起來就容易。假如我們想都沒想,絕對不肯吃虧。先在心裡面建設,都已經建立了「吃虧沒關係,我可以培養浩然正氣」,那就很喜歡吃虧,這樣了解嘛?沒力道。我們要知道「實其腹」,實在的培養我們內得很重要,這個說不得的,要自己做的,因為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自己有沒有做到自己最了解,我們實際的真的踏入修道的軌道。 各位都在看什麼(指現場聽者)?怎麼這邊看一看、那邊看一看,那邊有性理心法?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就是要能夠掌握自己的心,自己的起心動念、自己心的變化,自己都了解,自己能夠掌握,自己能夠左右,這樣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因為我們沒有研究的話我們都不知不覺,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都是不知不覺,不知不覺就是無明,我們都在無明之中生活,無明就起惑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都這樣沒完沒了。所以我們修持了,要研究性理心法,明心見性,心明了因果不昧,見性了成佛無疑!一定要了解心明了因果不昧(不會迷昧因果),因果是決定的,我們不會迷昧就不會造業,就不會受苦;見性了成佛無疑,不用懷疑,一定能夠成佛,因為那個性就是成佛的根源,我們都見到了、摸到了、已經培養了,就絕對會成,早晚而已,說「早晚而已,一定成的」,要有這個信心,要有這個擔當。都有了沒?(有),一定要有! 「弱其志,強其骨」,弱其志就是我們對凡塵所有追求的志向,我們要使它很軟弱,也就是「不追求物質的享受、不追求感官的刺激」,我們在凡塵大概使我們能夠全神投入來做的事就是「外面的物質跟感官的享受」,就只有這兩個讓我們花錢都不會心痛,我們對這兩個一定要弱(弱其志),不要去追求感官的享受、不要去追求外在的物質,當這兩個已經弱了以後,我們就省掉很多麻煩,很多煩惱全部都省掉了。假如我們太強了,要追求物質、要追求感官的享受,那造業連連,造了很多業我們就受苦不斷。各位前賢對這方面強不強?(不強),不強,那很理想,所以我們要弱其志,對凡塵物質的追求、對感官享受的追求我們都要很弱,這樣的話就可以省掉我們很多的煩惱,我們也可以省掉造業(不會造業)。我們大概就是追求感官的享受,所造的業是最大最多的,追求物質還其次,那個畢竟有東西可以摸得到,也不會太強烈。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後學都講日用不缺就好了,有得吃、有得穿、有可以遮風避雨就好,不用再額外的去追求那些財寶財富,那個都會讓我們後悔,追了那麼久到頭來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帶得走。所以凡塵就是要看的透徹,假如東西已經失掉了,我們就想:「我生都沒有帶來,所以沒關係」;然後追求不到東西也不用煩惱,就想:「我死了也帶不走」;生也沒帶來,死也帶不走,那為什麼要苦苦的去陷入這些物質的生活當中?就不用了!我們台灣真的福報很大,假如我們一出生就在非洲,各位前賢我們假如一出生就在非洲,那怎麼樣?像肯亞、衣索比亞電視報導出來,不止小孩在垃圾堆找食物吃,連大人也在垃圾堆找食物吃,看了真是可憐,大人耶,也都在垃圾堆找東西吃,真的是很可憐。不過我們這邊也有,假如在車站等車久一點,就會看到有一些街民,他們就去垃圾桶,然後從垃圾桶裡面撿東西出來吃,各位有沒有看過?有的有,有的沒有,要了解在我們現實生活裡面也有。在我們台灣只要你肯付出勞力,生活都不是問題。那些人就是自己自甘墮落,看看他們都還不是很年長,都還年輕力壯,還很有力氣的時候,不去賺錢而在垃圾桶裡面撿東西吃,他一生是不是完蛋了?所以我們一想,想到自己以後:「不錯喔!還可以修道」,是不是很幸福?(是),我們很幸福,要把握這個非常好的修道環境,能夠啟發我們不生不滅佛性出來當家,不要讓感官當家,我們讓感官當家已經很久了,都習慣性,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權柄交給佛性本體,由佛性本體來當家,各位有沒有做?(有),真的啊!很理想喔,佛性當家視聽言動都不造業,都是佛性在主宰。 那我們感官當家就不行了,一到外面去,尤其現在景氣好一點,百貨公司一家一家開,大家都搶著買搶著要,我們假如看到那些的話,我們又處在那種現象之中,人家在搶我們會不會想跟人家搶?(不會),真的啊?這麼理想耶!這個已經跟人家相處在其中,不會想跟人家搶,真的很理想喔!因為一般人都會想「這個本來是賣一百元,現在才賣十元」,你搶不搶啊?(搶,哈哈~),哈哈~才剛剛不搶,現在竟然要搶,那誰在當家啊?又是被感官拉走了,所以要知道,理想跟現實有一段距離,真的有一段距離,你都不缺了,雖然一百元賣十元,你想想:「我買回來也變垃圾」,那要不要買?(不要),還是不要,即使它賣一元我也不要,縱使它要免費送你,「麻煩,我還要帶回去」,那我也不要;這樣是最理想的,全部都是佛性當家,有沒有到這樣啊?所以要了解,一定要佛性當家的時候,就是「它要送給我,我也不要」,要到這個程度。這個時候,我們會去買彩卷嘛?我們會去想對獎的東西嘛?所以我們要有那種知覺性,為什麼?我們到凡塵來一生之中用多少,已經都有一個定數,要用多少都有固定。假如你本來是可以活到八十歲,要用的錢我們六十歲就用完了,那底下二十年要怎麼辦?是不是促成自己提早死掉!所以我們不要去拿那個額外的錢,不該我們拿的錢就是不要拿,不該我們拿的東西就是不要拿,免費送給我,我也不要!就是要到這個程度,這樣容不容易做?各位可能在想「若是讓我遇上的話,我全都要!」我們真的要了解,很多東西不用的時候,就是不用(使用不上);那你拿到家裡之後,你隔了一段時間,就是踢過來踢過去,都沒使用過,到最後還是到垃圾桶去了,那何苦哀哉呢!乾脆來的時候,我就不要,省得麻煩!我們要培養,本來我們佛性都不用這些有的、沒的東西,都可以不用。 尤其化妝品,後學都說蠻貴的,白天擦一擦,晚上睡覺都要洗掉,後學說「可以用,不洗嘛?明天還可以用」,不洗掉怕皮膚會有後遺症出現,還是要洗掉。現在因為很多裝假眉毛,裝起來好不好看?(不好看),真的啊?那個裝起來不是很好看嘛?那不好看幹嘛要裝啊!現在因為工商社會比較忙,沒時間在家裡裝,結果坐在車裡面裝假眉毛,所以坐車就可以時常看到人家在裝假眉毛,還不容易裝,裝了老半天,車子已經走了很久,她還在裝,因為後學時常在搭車,時常看人家在化妝;裝假眉毛是一個,還有小鏡子畫眉毛、眼睛化成綠色…等,因為搭長程的車子,坐在車上時間很久,就看著她怎化妝怎麼畫,所以每一個人的審美觀都不一樣,有時候化妝了真的有比較漂亮;假如像後學LKK的看了以後,看了以後會有一個感覺,若是不化妝會比較漂亮,化妝以後有點像山妖水怪。 我們樸素,臉洗洗最素色最漂亮,最美就是這樣,而且我們表現真善美,真的都不在外表,後學比喻整車子座位都被坐滿了,然後有年長者上車,老年人站都站不穩,都沒有人要讓座,雖然座位上的人都是年輕者而且都長的很漂亮,她們都不要讓座,這個時候你看到她們漂不漂亮?後面有一位長的不怎麼樣就說:「阿伯你來這裡,我這裡讓你坐」,那位長的不怎麼樣的變得很漂亮,因為她的心好,所以真善美在心裡面,你真的把阿伯牽引到你這座位來坐,就是真善美,我們要的就是這個。所以第一面看的時候是外表,很漂亮,但接下來你心不好,叫做蛇蠍美人,人家是不是都敬而遠之?要你跟她一起生活的願不願意?不要了,將心比心,所以真的好就是在心裡面「真善美」,從心裡面發揮出來,不在外表形相,所以可以省掉很多錢。我們研究這個課很好,以後你要買化妝品,買可以但買少一點;服裝要買也可以,但不用買那麼多,有得穿就好,是不是可以省錢?(是),可以省下來很多錢。而且現在年輕人穿的服裝,上面一件、下面一件拼湊起來,好不好看?他是很好看,可是我們看起來怎麼會這樣呢!大概又是LKK看不習慣。所以樸素才是美,要從心裡面發揮出來,我們在生活之中就去實現它。 所以「弱其志」,把凡塵追求的志向都減弱了;「強其骨」,就是對我們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行持,一定要強;強其骨(就是道骨,就是我們要把佛性本體培養得很茁壯),這個都是我們自己心裡面能夠做的!各位自己的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有沒有培養了啊?哇!這麼努力的在鼓勵,我們竟然都還沒有人回應,就表示還在考慮階段。所以我們一定要強其骨(強我們的道骨),就是對佛性本身的重視程度一定要加強,加強了以後我們對凡塵的現象就看淡,凡塵的現象一看淡以後,我們對凡塵事就不會計較了,然後對可以幫助眾生的事情會努力去做,然後幫助了以後就拋開甩開了,不記在腦海,很理想,我們這樣一直行持,真的道骨很堅強(強其骨),我們自己都會很欣賞自己。各位前賢欣不欣賞現在的自己?(欣賞),欣賞它哪個地方?欣賞它能夠研究性理心法!它能夠坐著聽已經很不容易了!都聽不懂的,但又能夠坐的住,那很不簡單耶!你講的都讓人家聽不懂,但是又能坐的住聽你講,你看是不是很欣賞!所以很多北部的前賢報告心得都會講「我聽都聽不懂,但是我就是知道這很好」,要一段時間,大部分都要兩三年、三四年成效才會出現,不像我們這邊這麼快,才一年時間都已進入狀況,我們自己也說我進入了,雖然還沒有很深入,可是畢竟能夠知道了,那「知道了這個」就是摸到根,很重要!一定要鼓勵有求道的道親一定要「摸到根」,找到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真心一定要找到,而我們在凡塵用的識心可以放下,真心一定要找到然後一定要保有祂,這樣我們這一生就不白來。 「常使民無知無欲」 常使民無知無欲,就是長時間的是我們六識無知無欲,我們六識能夠無之無遇救不會造業,我們六識太強的話就不好。六識就是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我們的心都是這樣來的。由根塵相對產生的心,這些心就是「人民」。常使民無知,常使這些心無知(都沒有那個知)。所以我們識心,假如都知道的話,我們都會比較,我們一落入比較,我們生活都有苦可以吃了。假如夫妻之間落入比較,那一對夫妻怎麼樣、哪一對夫妻又怎麼樣,各位前賢這對夫妻的感情會怎麼樣?會摩擦了,一落入比較:「你看那個小孩子都念第一名,你怎麼都是最後一名」,這下子小孩子又吃苦了,所以只要一落入比較都不好過。那我們在生活之中比不比較?「你看人家都有車子可以開,你都騎機車」、「你看人家都騎機車,你怎麼都騎腳踏車」、「你看人家有腳踏車可以騎,你怎麼都用走路的」,要不要比較?(不要),一比較了以後,心就不平;心不平了,怨就來了,我們充滿了怨在生活就很苦,各位生活之中有沒有怨?你看這很誠實都不敢回應。多多少少都會有,只是大怨跟小怨,在心裡面都會有,只要在凡塵生活多多少少都會有怨。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之中,先把怨找出來,然後去除掉不要有怨,因為有怨了以後不清除,我們會變成恨;一恨了就比較濃厚的怨了,再接下來就惱、怒、煩,「怨恨惱怒煩」以後會做什麼?這輩子死了以後,下輩子會變成什麼?會變毒蛇,所以這一生絕對不要去醞釀「怨恨惱怒煩」,只要我們一直醞釀,來世一定會當毒蛇。我們這一生遇到怨恨惱怒煩的人會不會避開?不願意跟他相處,因為都是抱怨一些有的沒的事情,抱怨沒完沒了的,都是在傾倒垃圾,要不要趕快離開?就好像我們在避開毒蛇一樣。 所以要使我們的六識(民,就是我們身內的人民),我們佛性就是聖人,我們六識就是聖人管理之下的人民,那要使這個人民無知無欲,沒有知覺的話,它就不會比較;沒有欲望的話,它就不會有怨;無知無欲就不造業了。可是我們就不願意處在這種狀態之下,都是要「知」,愈不讓我們知道的,我們愈是去傾聽(就是拉長耳朵去聽),所以一聽到以後就產生很多煩惱,人家不讓我們聽的事情,我們硬是要去聽的話,聽到以後反應會怎麼樣?絕對是不好,不知道的話最好、最幸福了,知道了以後煩惱很多。所以無知無欲就是很理想的狀態,已經都沒有起心動念的因(因都消失),所以常使民無知無欲,沒有知覺性就不會做壞事。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夫是發語詞,使我們稍微有一點智慧的話,不敢為(不敢去做),就是做了以後會受苦。都從我們自己本身入手,人民就是我們六識,聖人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所以我們佛性本體(聖人)是智,就是要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使有智慧的,它不敢去做壞事。 「為無為,則無不治」 為就是做,無為就是無所作為,無所作為就是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做,我們做從佛性發揮出來叫做「為無為」。這三個字在一起,第一個字「為」就是做;「無為」就是我們佛性本體;那做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因為三個字都蠻簡單,「為」就是要做,怎麼做呢?就是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去做。就是從我們佛性本體掌權、有權柄,能夠發號施令,從佛性本體叫我們去做,然後我們就按照佛性本體去做。像我們上個禮拜就講「我們要把道德經帶回去,來的時候要把道德經帶來」,各位都有帶了沒有?因為講義是後學五年前寫的,是慢慢一直思索,然後看很多人的註解,把他們的精華都集中,然後寫下來。不是從第一張開始寫,是從中間開始,然後往後、往前,慢慢促成一本,各位可以拿回去看,跟後學所講的都不同,角度都不一樣。因為講義是坐著慢慢寫慢慢想,所以想的比較完整比較週到,所以角度會比較多,拿回去看的話就會更了解到,我們佛性發揮出來不一樣的作為跟道的功能作用,又有很多是沒有在我們講課時候講出來,可以知道更多的角度。各位回去有看嘛?這個大概十分之一都不到,已經不錯了,能夠看一下對自己絕對會有幫助,所以後學都鼓勵各位拿回去,拿多一點回去也沒關係,假如有親朋好友來,他也很喜歡老子、很喜歡研究道德經,你也可以送給他一本。那你只有一本的話,在那種狀態之下,他很喜歡老子,可是你也很喜歡看,就兩難很難處理,到底是要留著好、還是給你好呢?你有兩本的話,兩全其美,一本我留著,一本給你。所以多拿沒關係,就怕沒有,有的話就多拿,後學看剩下蠻多,大家沒有很踴躍的拿回去。 ◎還剩下五分鐘,我們稍微把安民章複習一下。 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聖人。我們聖人之治,不尚賢(不崇尚賢名,因為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已經就是最高了,我們不崇尚假名相,那個我們都不追求,所以不尚賢)。不尚賢,各位要了解,凡塵的假名我們都追的很厲害、爭的很厲害,現在有五都選舉,爭的厲不厲害?很厲害,我們爭不爭?(不爭),不爭,所以不尚賢。這個使民不爭(我們不爭),因為我們不爭,叫我們去坐那個位置我們也不去坐,我們要作佛(我們要坐佛的位置),不要去坐那個位置,所以不尚賢,然後就使民不爭(使我們六識都不去爭這麼賢名,假名都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因為我們佛性是最貴重的,我們已經得到了,這個是最貴的我們已經有了。外面的貨(就是財物),那些東西我們都不貴重,一口氣不來都不是我的,我們不去追,所以不貴難得之貨,這樣就不會變偷盜。我們為什麼會偷、會盜?就是因為那些東西很值錢,我們才會偷才會盜。假如我們了解,我們到凡塵來該用多少都已經有數,已經註定了,前生都已經造那些福報來了。我們有拜斗(就是北斗七星),因為我們的福祿就是北斗七星在掌管,我們拜斗就是告訴北斗七星,我的福祿記得送來給我。所以我們拜斗就是在拜我的福祿,記得送來給我,各位有沒有拜?(沒有)。我們要了解,凡塵很好布施的人,他命中有福祿,他把應該享受的福祿布施給人了;布施給人了,他命中還有,還沒有用到,所以北斗七星又趕快把他的福祿送來;又送來的時候,他又布施,北斗七星又趕快把它送來。這樣各位了解嘛?他得到一個很好的名聲,因為他都沒有用到,都一直送給人家使用,北斗七星就很忙,因為他都沒有使用,所以北斗七星就又趕快送過去。所以吝嗇的人,北斗七星最高興,都不送去給他,都閒閒的不用忙,他都已經夠了,他都一毛錢打二十四個結,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有沒有這種人?(有),可不可憐?很可憐。 所以梵文「檀越」,檀就是布施,越就是越過貧窮,只要你肯布施,你就越過貧窮,你就不會貧窮。不肯布施的人,一定不會富有;愈肯布施的人,他擁有的愈多,一直送來、一直送過來。所以檀越,布施越過貧窮,真的就是這個樣子,在凡塵就是要能夠做。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我們在凡塵會造業都是可欲,都是把那些假相當成真的,都認為可以追求到,不知道這樣業已經造成了。我們都不去追求這些虛幻不實在的物質,不見可欲,心就不亂了,心就很篤定,所以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所以我們要聖人當家,要我們不生不滅佛性當家,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這樣子我們這一生就都會很有成就。 ◎剩下約13分,提問問題 【問】:沒有能所,等於無為,等於真心佛性,這樣子對嘛?【劉講師答:對!正確】。(後面還有問題),還是沒有能所,等於無為,等於真心佛性的功能作用才對?比如開車,不加思索即無為,算是真心佛性的顯現,還是真心佛性的功能作用?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到他講的這一些我們沒有能,沒有所,沒有能所已經就是一體,沒有能所一體就已經回到我們佛性的狀態,假如說這個時候我們真心有所作用,那這個時候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所發揮出來,佛性本體是體,然後發揮出來是用,有體有用,像說我們有錢,錢就是體,我們有錢才可以去買,買就是用你去買東西,哪假如說我們去買東西沒有那個體,你說要去買東西進去以後,我跟你買東西,買東西你就要拿錢來,要有體,體用,體用,有體有用啦!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那個體用,我們在修持的時候是要修持那個體重要,然後我們在運用時候你有體了,祂會發揮作用,發揮佛性功能作用,一用了以後要攝用歸到你的佛性本體回來,我們凡人沒有修道的話,一用我們會把那個用當成是體,不知道這一用了以後像我們拿錢去買,是不是錢已經給人了你就不能再買了對不對? 錢已經都給人了沒有了,那個用只有一次啦!體是永遠在,所以我們要了解說我們佛性本體祂是永遠在,可是我們應用的時候,就是當下的那一個用了以後,我們要攝用歸到本體回來重點是在這裡。 當然我們在開車的時候,我們已經進入到沒有能所佛性本體,就是已經不用再告訴腦筋我現在要踩離合器,現在要換檔都不用,就直接開到你要開的速度檔剛好,那個就是你已經從佛性本體的作用發揮出來,發揮得剛好,可是你要記得這個時候你要收回本體回來,不能落入說我很會換檔,我很會開車,這樣就已經偏離了沒有攝用歸體啦!差別在這裡,所以我們凡人有時候不研究的話,我們會把那個用當成體。那用當成體就已經不正確了,那我們要了解『用只有一次,體是永遠在』。 【問】:凡塵所有相皆虛妄,劉講師提過水泥壽命不過是一百年,所有物質皆是水火風土因緣聚會所呈現,皆有生命,那為何六祖以及很多肉身菩薩一千年不壞,老師當年化緣所留下,最後一根樹木在寺內井底,也是歷經數千年不腐壞,後學想是,大概是佛法無邊不可思議能解釋,是不是?謝謝! 劉講師答:這個落入神蹟就是不可思議,不是我們的頭腦能夠想得出來,不是用我們的嘴巴能夠論議啦!不能夠用辯論的,為什麼?因為它已經走入神績,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這個都是短暫的,為什麼?因為它還在千年,那經過加倍萬年再加倍到億萬年,那怎麼樣?是不是又不一樣了,那又經過我們整個地球混沌,經過重開天地,重開天地所有景象是不是都不一樣了,所有的人類又是從寅會生人開始,又開始孔老夫子來教化眾生,又重新開始,所以我們要了解說我們所知道的都有其限度,那我們縱然能夠講出來幾千年到幾萬年,那也是很短暫的時間。 因為我們要了解說我們的佛性祂是常住不遷,永遠在不會變化,這個才是我們值得追求啦!不會變化常住的,不遷變的,那所有的落入形象它都會變化,縱然它是一個元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下一個元會會變,下一個元會沒變,再下去那一個元會會變,再下去那一個, 再下去那一個, 再下去那一個,像我們現在是賢劫,那我們之前有莊嚴劫, 莊嚴劫有一千位佛,那我們現在賢劫也有一千位佛,那到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我們彌勒祖師是第五位,那後面還有九百多位,那這個賢一過去以後還有一個星宿劫天上的星星, 星宿劫一樣也一千位佛啦!所以這個時間是不是無量無邊,喔那個多到不能講的多啦!我們就可以了解說賢劫就已經這麼久了,才第五位佛而已,第五位佛(彌勒佛)還沒有下生哩,佛要下生還要多久?要五十六億萬年是不是很久,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落入現象都是虛幻不實在,真的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常住不遷,不會變化,所以我們一定要全心全意追求我們的本性,能夠恢復到我們的本位每一位都是佛。 【問】:後學有聽過一說法,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初在菩提樹下講經說法的時候,祂法相頭上有一顆一顆的,有聽說是鳥糞的所…,不曉得這個說法是不是正確? 劉講師答:這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有六年的苦修啦!我們要了解那個菩提樹就是非常的清,就是連蜘蛛網,蜘蛛沒辦法住得上去,住不上去啦!那個菩提樹非常乾淨,所有的都沒辦法沾惹到那個上面,各位有看過菩提樹嗎?那個很有意思喔!這個就是我們仿間社會上,就是把那個佛坐那麼久,坐了六年的時間都說那個是鳥糞放下來著的變成一顆一顆,所以我們朝拜的時候買水果供佛就不買那個釋迦啦!因為忌諱那個名稱, 釋迦、釋迦買來敬佛這樣沒有尊敬,沒有那個恭敬的心,就是那個意思啦!那個番石榴和那個番茄因為經過我們的腸子出來以後又會生出來,用那個去拜佛的話不淨,所以我們稍微了解它的典故跟那個來源,那個在講說祂在那邊坐那久不動的話,那一定是鳥糞落在祂頭上的那是想像啦!不是真的那個樣子。 【問】:有一次後學在睡覺的時候,外面在打雷,我已經睡得很熟了然後驚嚇起來,那是不是我們佛性本體的作用? 劉講師答:好,請坐,對,我們上課的時候有提到說,我們很專心在做事的時候,然後突然旁邊離德還蠻遠的有很大的聲響,我們突然會被嚇到,我們要了解說我們那個佛性本體祂充塞整個宇宙虛空,然後如如不動,那如如不動被那個很大的聲響敲到,敲到以後我們連帶整個身就跳起來,那個叫日用而不知,我們日常都在運用我們的法身,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我們都在運用,可是我們不知道,像那個打雷離我們很遠的地方,然後一打雷以後我們都會被驚嚇,被那個雷一觸,觸弄然後我們嚇到,所以告訴我們有如如不動的真心佛性,那個佛性是在,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這樣了解嗎?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布施。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a
附記: ◎我們要了解,我們有一個來源(根源),我們剛才唱那個善歌,說我們離開家鄉已經六萬年了,各位離開多久了?
恭錄濟公活佛恩師慈訓:遊子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片課程「摘錄」: ◎我們佛性本體掌權、有權柄,能夠發號施令,從佛性本體叫我們去做,然後我們就按照佛性本體去做。像我們上個禮拜就講「我們要把道德經帶回去,來的時候要把道德經帶來」,各位都有帶了沒有?因為講義是後學五年前寫的,是慢慢一直思索,然後看很多人的註解,把他們的精華都集中,然後寫下來。不是從第一張開始寫,是從中間開始,然後往後、往前,慢慢促成一本,各位可以拿回去看,跟後學所講的都不同,角度都不一樣。
◎因為講義是坐著慢慢寫慢慢想,所以想的比較完整比較週到,所以角度會比較多,拿回去看的話就會更了解到,我們佛性發揮出來不一樣的作為跟道的功能作用,又有很多是沒有在我們講課時候講出來,可以知道更多的角度。
附記: ◎劉講師手寫道德經第一本手稿講義封面,沒有寫上劉芳村講師三個字,由研究性理心法的前賢,自己去寫自己心中,沒有汙染佛性本體的道德經。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