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24 12:05:26瀏覽481|回應0|推薦0 | |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5片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99/11/06 各位前賢大德道德經_視訊影音讀書會開始上課了
◎課前先唱善歌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按佛規禮節跟著視訊上課,請起立跟劉講師問好,再坐下。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上次講到「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第五章守中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橐籥就是現在的風箱。各位有看過風箱嘛?(有),可能老一輩以前在打鐵店有看過,打鐵店在炊爐火的時候,那個叫橐籥,一拉一推,不管是拉是推,都有風。我們一般的只有一面,推的時候風才出去,拉的時候風就沒有。可是打鐵店的竟然兩邊不管是拉是推,全部都有風出來。這邊老子講天地之間就好像橐籥,一推一拉,我們整個凡塵一陰一陽、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都一直生生不息,春天的時候萬物發生,夏天的時候生長,到秋天秋殺,促其成熟,冬天冬藏,這個是一個往復循環,天地之間就是這樣往復循環,我們又把收成的那些稻穀播種,來年春天又可以生長,天地之間就好像橐籥。要了解,這是一個自然的道理、自然的呈現。我們所有的生長下來的果實,果實裡面都有種籽,我們吃的水果裡面都有種籽,只要我們米收成以後,不經過製造(一製造以後就不能發芽),沒有製造我們又把它播種的話,它又可以發芽又可生長,所以生生不息,老子就講天地之間生生不息,就好像橐籥一樣,一拉一推,不管是生機還是殺機,都促成我們成熟。 我們在凡塵要了解,修道的時候我們有武煉、有文烹,武煉就是很用力努力修,我們有煮過飯嘛?開始的時候火要烈(烈火來煮),等到熟了,在收水,就要用文烹。我們修道也是一樣,開始的時候離道太遠了,我們要用武煉,用烈火來燒,讓他能夠比較快速的進入狀況,等到快要成熟的時候,水乾了,在收水的時候,不能再用烈火,再用烈火下去,飯就會變成燒焦,燒焦了飯就不好吃。所以聽到水在收了,沒水了,火要退出來,那是以前,以前用柴在燒的時候,才用這樣。以往有煮過飯的人就知道,在煮飯的時候,能不能掀起鍋蓋?一定不能掀,掀起來看看熟了沒,那就糟了,這鍋飯一定不好吃。所以不能在中間的時候掀開鍋蓋,要等到全部都熟了以後,水都乾了,在溫個五分鐘到十分鐘,飯才會Q。假如我們有負責開法會煮飯的時候,各位前賢,大鍋飯要加一點鹽巴、加一點油(炒菜的油),鹽巴一加下去飯會甜,不能加太多,加太多變成鹹飯就糟糕了。油加一點在水的上面,看起很亮很好看也很吃,也要會煮,各位會煮飯嘛?煮出來好不好吃?煮是會煮,要了解,煮出來的飯要好吃。現在要洗米之前,洗洗米要泡水,泡個半個小時,甚至更久兩個小時也沒關係,泡著米心才會穿透,才不會吃到不Q的飯,這要看功夫。凡塵有很多都是要我們用心去學習,學了就會,後學在老前人身邊,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不然會被念。所以對煮大鍋飯,五十人吃的,都煮的…,假如有一千位來賓要吃的話,就有夠忙的。 老子講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不管是生機、不管是殺機都是在幫助我們,幫助我們能夠生長、幫助我們能夠成就,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道理。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虛就是空間,我們整個空間。要了解,各位前賢我們這個空間有什麼?色空不二,空間有水火風土,知道這空間有水火風土嘛?要怎麼樣把它呈現?我們有冷氣機、除濕機,就可以把水集中,就可以看到這個空間有水。空間有風,有風比較簡單,我們一隻手動,一隻手不動,就有風了。空間有火,要知道打火機跟火柴,火是一個讓它呈現,假如空中沒有火,你用什麼方法都不會呈現、都不會出來,就是因為空中有火,像我們身體熱熱的那也都是火,縱然是在零下幾度,一樣空間有火。空間有土,就要看太陽光照進來以後,我們從太陽光裡面可以看到灰塵,灰塵集中就是土,土集中就是地球,就是大地。所以空間裡面有水火風土,水火風土跟空合在一起,叫做色空不二(色跟空是一,是一體的,合在一起的)。 然後各位前賢,空中還有什麼?我們不是有一直交待各位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嘛?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什麼生?(佛性),對,就是佛性生了,佛性生了以後,我們有沒有學耳根圓通?(有),就是要把佛性延伸到整個空間,整個虛空都有佛性,所以這個虛空裡面有佛性在,這個空叫什麼空?(真空),嗯,就叫真空(空中不空);不是頑空,頑空是什麼都沒有,空間什麼都沒有叫頑空;空中有佛性叫真空,因為沒有形相,所以叫妙有(有,但沒有形相),所以我們佛性就叫真空妙有,充塞整個宇宙,佛性很寬廣,各位要在日常生活之中體會,體會我們那個很寬廣的佛性(此時外面有鞭炮聲)。 現在外面在做什麼?(放鞭炮),為什麼知道?怎麼會知道外面在放鞭炮?就是佛性,你看,有沒有我們佛性在?(有),我們都知道在放鞭炮,就是佛性知道。我們借著耳朵的聞性,知道那裡在放鞭炮,所以聞性已經都充塞整個虛空,整個虛空都是我們佛性,所以以後我們一直修的時候,虛空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會知道,因為都在佛性之中,一定要努力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祂就可以慢慢呈現這些佛性的功能作用,功能作用呈現我們就會感覺到很奧妙,各位有體會了沒有?可能有的已經有,有的還沒努力做,所以功效還沒呈現。我們也一年多了,一年多要有功夫了。要了解,我們事先都可以有徵兆,就是第六感特別敏銳,那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只要我們時時刻刻跟佛性打交道,那個功能作用就會呈現。 各位前賢,我們整天都跟什麼打交道?都跟凡塵打交道?有沒有跟佛性打交道?我們大部分都會說,佛性又沒有形相、又看不到、又摸不著,所以都不管祂,很多人都是不管祂,所以沒有跟祂打交道,沒有跟祂在一起,既然都沒有跟祂在一起,祂的功能作用怎麼會呈現,就不會呈現。那我們時時刻刻都跟祂在一起,祂的功能作用就呈現。所以我們聽了以後,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實際去做去實現,只要有空閒,三、五分鐘也可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什麼緣都放下了,那個時候我們佛性就呈現了,佛性呈現的時候,我們就跟祂在一起了,以後時間久了,我們可以請佛性出來當家。 我們現在都是感官在當家,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意念在當家,那個很強已經當家很久,做得很習慣,有沒有?(有),我們要知道,我們這些感官當家的話,都會造業,造業我們要受苦,所以要把佛性請出來,要啟發佛性來當家,讓佛性來當家的時候,要了解,那個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的有良心,所以良心就是道,按照良心去做就叫德,維持不變都這樣一直做就叫經,所以道德經。我們現在在研究道德經,有沒有時時刻刻把它抱守在我們身上?這個一定心虛,不敢回答。所以我們要自己本身時時刻刻,能夠按照我們的良知良能,按照良心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這樣的話我們就已經在道之中,然後我們發揮的所有的行為完全都是按照良心出來,所以叫德,那個德非常多,一個行為動作就是一個德,所以叫恆沙妙德(恆河的沙,一粒沙一個德,沙很多,所以我們的德很多)。 要了解,培養浩然正氣很有用的,很有用喔!後學上個禮拜要我們試驗自己看看佛性有沒有光?各位有試過沒?找不到狗啊?要不認識的狗才可以,找狗試驗自己看看有沒有發亮了、有沒有德性、有沒有善心,所以很實際的喔!後學有講過在三重一家印刷廠,養一隻狗當守衛,後學還被牠咬過,老前人跟前人大姑有到那家印刷廠去,因為後學知道那個情形,特別注意那一條狗看牠什麼反應,當看到老前人、前人的時候,狗頭低的不得了,尾巴一直搖很高興,看到佛菩薩了。所以往後我們看到不認識的狗也可以試驗一下,朝著我們在吠的時候就是不要跑,當狗在吠而我們跑,表示我們有虧心事,那有做虧心事,有些狗看你跑牠會追會咬人的,你假如站定不跑,而且有一個動作狗會怕,什麼動作?蹲下來,你站著然後蹲下來,狗會怕,知道那個原因嘛?你會撿石頭丟牠,所以牠會怕。可是我們不跟牠對立,我們試驗自己佛性有沒有光明,狗在吠的時候是跟我們打招呼,因為狗不會講話,狗要跟你說你好你好,狗是用吠的,狗在吠的時候你就站定,然後兩眼守玄,放出你自性之光,對著狗的眼睛看,狗看到你這個動作,頭低下去了然後尾巴一直搖,恭喜喔!佛性都已經發出光芒。假如我們這麼努力兩眼守玄在看牠,牠也朝著我們看,然後一段時間以後開始又吠,那什麼情形?就是我們是黑暗一片,狗眼看人低,瞧不起我們,又對著我們吠。那就要反省了,要改變我們日常的一些作為,要培養我們德,要把德培養出來。所以我們藉著動物,狗很容易見到,所以我們就可以試驗。尤其現在一些流浪狗,流浪狗有些都是很兇很惡劣,你若用這樣,牠一樣喔,看到你有浩然正氣、看到你有佛性之光、看到你有德性,德重鬼神欽,鬼神都欽佩了何況是狗,所以很現實呈現的。這是生活的一些經驗。 「虛而不屈」,虛就是整個空間,可是它不窮屈(就是沒有窮盡),道在整個宇宙空間沒有窮盡,不會不見而且都在。所以在開始的時候一念無明生三細,開始的時候完全都沒有形相,都在空中(都在虛,都在沒有的狀態之下),因為我們有念頭了,念頭在空中形成業力,業已經有了,有業,這個業就要發出來,發的時候就轉相,轉相以後就現相,可是這個時候一念無明生三細,三個很微細的全部都沒有形相,都還沒呈現現相,是因為有這個念頭才有山河大地(就是我們有世界),世界的形成是我們的念頭妄念形成的,這個我們大概都不會去想像:「怎麼會有這樣,我們的念頭會形成世界」,因為原始狀態是沒有(是真空妙有),整個都是佛性本體。因為我們有起心動念所以才有世界,世界形成以後才有眾生,眾生有了以後才有業果。所以境界為緣長六粗,一念無明生三細,都是我們落入凡塵的一個程序。在皇母訓子十誡裡面,講我們在三山坡,老母把我們的仙衣仙鞋都收回去,把我們趕到凡塵來,其實是我們起心動念,自己來的。現在希望我們都能夠回去,天地要混沌了,這個元會要過完了,要交給下一個元會,所以在這個要收束的時候,要我們大家都修證本來,都回到本位,都成仙作佛。 假如我們對凡塵貪戀,對凡塵都一直不放捨,各位前賢,凡塵事放得下嘛?可不可以放下?假如過的很如意的話,凡塵都放不下,那放不下,我們就要接受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什麼遭遇我們都要去接受。假如我們對眾生沒有幫助,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坎坷(就是日子都很不好過);假如對眾生都有幫助有布施,會有福報,過得比較舒服,有錢又有社會地位。可是要了解到,有錢有社會地位我們會貪戀,一貪戀以後會染上很多的塵垢,塵垢染了很多,我們佛性就不光明,我們剛唱那個歌不是要佛性恢復光明嘛!恢復光明就是恢復本來,本來都是很光明的,沒有私心、沒有自私自利,非常光明,只要我們恢復光明就可以回歸本位,回歸本位以後我們可以到無量的佛世界,看是要去生活也好、還是要渡化眾生也好,都可以,隨意自在,隨心自在,自由自在的,可是我們現在沒有,因為是被業把我們推到凡塵來,所以我們都是在了業。有時候我們就是知道,有的業多,有的業少,從遭遇的現象來推斷,看看我們自己本身以往造的業多不多;假如遇到的事情都非常大又非常多,表示我們以往所造的就是不好不善;假如很少,那些遭遇的都很小,表示以往我們沒有造什麼業,所以過得都很平順,所以都是了業債業障。 佛對所有眾生在凡塵,不管是什麼身份地位,佛都同等看待,因為所呈現的都是果報而已,只要我們果報都了盡了,就可以又回歸到佛的本位。所以佛就是證悟沒有分別心,我們眾生的分別心很濃厚,各位就是要努力把分別心去掉,不用分別,分別都是多餘的,虛空是一個,都是沒有形相、沒有事情,我們了解,因緣聚會才呈現現象,因緣聚會才呈現事情,所以緣聚則生緣散就滅,當下都是空的,都不實在。我們了解,真理是這樣,原來因緣聚會才有形相才有事情,那我們在因緣聚會的當下就知道它虛幻不實,它都會變化,從空兒來又歸於空,一百年之前我們還沒出生,一百年以後我們都死掉了,一百年在我們現象來說很久,可是在我們佛性本體來說一百年很短,只有一剎那,一剎那一百年就過去了,一轉眼就過去了。所以時間雖然說很慢很慢,各位前賢我們在坐年歲也都不小了,歲月不饒人,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被招喚「好了!回來回來」。 假如我們在生活之中,說你可以活到今天為止,各位前賢,我們會怎麼樣?會說「不行,我還有很多事還沒做」。我們要怎麼樣的來生活呢?就是活在當下,不管是什麼時候離開凡塵、不管是什麼時候住在凡塵,都已經無關緊要,要生活在這一種狀態之下,所以就是要努力活在當下,當下沒有三心、沒有四相,當下整個佛性圓滿呈現,當下跟佛沒有兩樣。這樣了解嘛?很不容易喔,因為我們都有三心,三心就引起四相,三心四相我們就被三世攝受,就一定要六道輪迴。那我們沒有(三心),保持心都很清淨,就可以回到佛性本體,回到佛性本體就是已經真理世界,那個叫本際,就是我們本來就是在真理的世界裡面,本來都沒有動,都如如不動。所以億萬年就在剎那之間,剎那之間已經過了億萬年,可是我們一百年都很難過,難不難過?可能各位都過的很好,所以都不承認。最起碼在我們心境上就是要過的很愉快,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我們很煩惱的過也是過,很快樂的過也是過,我們要怎麼選擇?就是選擇快樂,不要自己找麻煩,找那些不必要有的沒的,給自己障礙,那個都不要,時時刻刻保持快樂,這是我們在凡塵可以努力的,可以從我們佛性本體發揮出來。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愈動就愈出,愈出來愈多。我們愈努力的話,愈努力幫助眾生、愈努力工作、愈努力勞動,我們身體就愈健康。若是整天都不動,我們很快就老化,尤其走下坡以後,老的更快。因為後學之前有在埔里仁愛之家,上面是天元佛院,下面是仁愛之家,去那邊養老的歐吉桑、歐巴桑,看他們在老的速度快得不得了,因為後學是在上面天元佛院,沒有去下面仁愛之家,所以跟那些老人互動的機會比較少,但是偶而一到老人活動的地方,發現「疑,這位怎麼老的這麼快」,所以我們吃飽沒事做,吃飽之後又等著吃飯,因為養老院就是這樣,吃飽又等待吃飯,其中有兩、三位老人家會出來幫忙拔草(因為地方很大,埔里仁愛之家有七甲半的土地,很寬廣,有種些樹、草,花,都有雜草),那些出來拔草的歐吉桑歐巴桑,衰老的速度就不會很快。所以要了解,我們都不動真的老的夠快,再過不久,那一位呢?回去了,回去那?所以要了解,一生真的是轉眼,轉眼之間就過去了,所以我們在生活的選擇就是要盡量能夠讓人家、盡量幫助人家,自己吃虧沒關係,很快都過了,我們一直爭爭爭,我們什麼都爭到了,一口氣不來了,爭到有用嘛?沒有用,爭到死掉了,爭是多餘的,能夠讓人就讓人,比如「醬油讓你沾,你把沾醬盤整盤都端走,也都讓你端走」,不用愛惜它。所以凡塵要培養寬廣的心,培養幫助眾生的心,那也會習慣,這樣我們的生活真的就是選擇快樂,時時刻刻都很快樂。 所以「動而愈出」,我們愈動愈動,佛性功能顯現作用就愈多,過得就愈有意義。在凡塵我們就是過得要非常有意義,很有意思。各位前賢,到現在為止,各位覺得自己過得有沒有意義?還會稍微思索一下我這樣過的有價值嘛!要了解,我們沾到上天大開普渡就已經很難得,不是有四難嘛!四難我們都全部有了:「人身難得,我們得到了;大道難逢,我們也遇到了;生在中華很難,我們也遇到了;明師難遇,我們也遇到了」,四難都變四容易了,又這麼幸運可以研究性理心法,我們活佛老師慈悲又要我們來研究性理心法,讓我們能夠明心見性。各位明心見性了沒?不敢肯定,這個就是自己缺少擔當,自己不敢承認自己就是佛!都不敢說,因為會覺的說還差得很遠!各位前賢,離佛遠不遠?(不遠),我們跟佛是一樣喔,跟佛差的不遠,差別只在我們行為之中,還沒有能夠完全都放得開,完全沒有把真心呈現出來,只有差一點點而已。所以要把我們的真心整個都呈現,能夠幫助眾生就幫助,然後幫助以後不要記在心上,我們幫助人記在心上以後會怎麼樣?(福報),福報是往後的事。你幫助人你記在心上,被你幫助的人很怕再遇到你,那你都忘了,被幫助的人他就很高興。你若是記得牢牢的,他往後看到你就趕快跑避開你了,他會怕。所以我們幫助人就甩開,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能夠靜下來。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多言就是語言話很多。話很多,現在凡人的話很多,就引起我們很容易說話,就沒有把我們說的話實際去做,就是說歸說、做歸做,我們有沒有這樣?怎麼都不回應,說歸說、做歸做兩回事,心口不一。要了解,我們本來福份很多,因為我們語言很容易就講出口,所以把福份從我們的語言用掉了,一直講一直講,所以你看很多話的人,他沒有福,有沒有發現?話太多了,我們福份都被我們的話已經分解了,福沒有了。要了解,以往聖賢都是心口如一,怎麼說就怎麼做,一定按照自己說的去做,所以就很謹言慎行,很謹慎的說話,說了以後就一定要做到,要守信用。所以人沒有信用的話,就沒有辦法當人。所以「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居在我們中央,信最重要,相信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從佛性發揮、從本性發揮出來,這樣所做的都符合真理,沒有造業就不用受苦,我們一定要自己努力。 多言的話會數窮,就是講的很多,形容到後來就沒辦法講了,就是語言有它的侷限。像我們講性理心法,要把整個佛性跟我們法性全部都透徹了解,可是一直講的話,總有一些角度沒有辦法闡釋的淋漓盡致,就不會很清晰明白,所以點到就好。能夠點到,讓我們整個都改變,我們從日常生活之中最重要就是要記得「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語言不多,只有八個字而已,我們從這八個字裡面,可以從凡夫修到成佛。 之前後學有講,有一個梵志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法門,很簡單的,可以修證,一直到成就」,佛說有,各位還記得嘛?五個字,「非汝物莫取」,佛說「不是你的東西,你不能拿」。這一句話可以修證成佛,很簡單的法門。那個梵志聽了以後,說我知道了。佛很驚訝,「啊!你知道了,你講講看」。梵志說「身體也不是我的,所以我身體也不取」。佛一聽就說「對對!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你看我們在凡塵生活,那一個東西是我們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天地的,我們都沒有喔!我們生有帶來嘛?(沒有),都沒有,所以沒有東西是我們的,所以「非汝物莫取」。這個梵志聽了就說「最親的身體也不是我的,最親的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所以我這個身體也不取,不住在身上」,佛說「對,就是這樣,正確的法門」。 我們現在,各位想想看,我們對身外物爭不爭?追不追求?(有),很厲害喔,所以知道,我們離這個「非汝物莫取」還蠻遠的,還差的很遠。不是我們的,每一樣我們都要,所以這樣我們煩惱就很多,假如我們能夠做到「非汝物莫取」,清不清淨?(清淨),就是很清淨了,已經恢復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了,全部都不是我的東西,我都不要,那個叫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最後一個,捨就已經可以做到了)。所以「多言數窮」,話太多了,完全沒有辦法把整個精髓闡釋出來,所以點到就好,能夠點到,了解了,就可以了。 所以底下接著「不如守中」,講的太多沒有用,那我們守中。中是什麼?中是天下之大本,庸是天下的達道。中就是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叫做中,中就是道體,道的體就叫中,不同文字而已。所以我們不如守中。講太多的話,不如我們來守住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講太多的話,口開神氣散,神氣會散。我們不講話,然後守住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守住了以後,祂的功能作用才能呈現,呈現功能作用對我們幫助非常大,非常有幫助,我們所有的真理一切都認識,然後「怎麼做」,我們的般若妙智慧又會告訴我們,然後所有佛性的功能作用可以發揮,所以那個時候不只有六通,可以整個遊戲神通,整個我們都可以變化,可以把空間的水火風土集合,然後把它變成看我們喜歡什麼形相就讓它變什麼形相,修證以後就可以達到這個樣子。最後一句不如守中,守住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各位前賢,我們一天之中注意力最多的是在哪裡?我們注意力最多放在哪裡?可能就是我們要買東西的那個東西(放在金錢上面),有沒有?我們注意力最多的就是放在金錢上面。我們現在就是要轉移,把注意力轉移到我們佛性上面,轉移到佛性上面的時候,可以培養我們那個般若妙智慧,般若妙智慧非常重要,我們能夠摒除凡塵的所有一切,般若才會呈現出來,所以我們一定要能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讓不生不滅的佛性整個呈現整個都出來,出來了我們就跟佛性在一起,這個時間要久。 所以後學這一段期間都在回想,領悟(43歲)以後,十三歲參禪打坐,經過三十年,到四十三歲就努力講,講到六十七歲,又經過二十四年了,後學在想「我這麼努力在講,奇怪,怎麼沒有看到有到修成就的人出來」,所以最近就調整方向,鼓勵要實現,實際去做,了解真理以後,不要知道而不做,我們很多知道而不做,因為性理心法是上面的密寶(祕密的寶貝),只要我們擱了半年,不去複習研究,又不做,祂整個消失就不見了。因為後學看過非常多的前賢,剛開始努力的一直研究,可是隔了一段時間以後,欸,怎麼完全都不了解性分裡面的事,怎麼會這個樣子呢!才會知道說「原來這個,你不要了、你不重視了,上天把你收回去」,因為你不要了,上天就不要給你了。所以我們知道了要去實現,實際做,因為你看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有形相,看不到也摸不到,所以要不見很快喔,快不快?我們可能又再產生懷疑,會不見嘛?要知道,佛性不會不見,可是我們對佛性的知覺、對性分裡面的涵義,性與天道無量無邊的深,沒有辦法去了解,就完全都陌生了,聽到的跟研究的都不見了,就又恢復跟一般社會人士一樣,很可惜。 所以這陣子就調整,鼓勵大家實際做,在日常生活三、五分鐘、空閒也可以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你已經做到熟悉了,有三年的乳哺,然後有培養茁壯長大,祂就不會不見,絕對在,所以很重要,我們一定要讓祂留住、在,自己都很清楚了解,一定都達到這種狀態。所以開始的時候入手是比較困難一點,但是不要怕難,一定要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體會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體會到以後,不要摸到就放掉喔,要把祂乳哺(生小孩且又養小孩),聖胎都已經呈現,我們要把祂乳哺培養,讓祂能夠自己吃飯、能夠自己走路,那個時候就已經是我們的了,上天就要不回去。所以一定要做,在日常生活之中,三、五分鐘都可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有事就做事,沒事的時候又可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樣整個佛性的靈敏度就愈來愈強,等於我們對佛性本體就愈了解,整個就可以算領悟摸到,這樣的話慢慢熟悉,對自己佛性已經熟悉了,各位都熟悉了沒有?我就知道回答不出來,不敢說,還沒熟悉,還沒有真正的很投入進入。要了解,這個真的就是最殊勝的法門,讓我們可以摸到佛的本體,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祂在成佛。我們已經認識到祂,就已經認識佛了,祂離我們不會很遙遠,很親切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跟我們在一起,所以我們要努力的對佛性的認識堅固堅定,然後一直培養。這樣會嘛!比較不好做啦! 谷神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神章,谷就是山谷,一山跟一山中間的空間。老子用谷神來形容,我們都有一個山谷,就是我們的玄關。谷神不死,谷神,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會死亡的,祂也沒有生也不會死,可是我們從來都不認識,都不知道我們有谷神,因為不認識不知道,所以就沒有在這邊用功夫,因為沒有用功夫所以我們身體的生死就很重要,對佛性不生不死就不在意,要了解,我們沒有啟發我們的佛性,沒有使祂延伸跟整個空間融合,這樣的話,我們身體的生死就很重要,因為業力把我們推到現相來,業力又把我們推到另外一個現相去過身,這樣都一直在六道裡面輪轉不息。我們台灣話很傳神,「某某人呢?就過身了」,過一個身(過身),過身就是已經死掉了,可是不講死掉,欸,為什麼我們俚語裡面就已經知道我們佛性不會死掉!只是過身而已。 所以那一陣子,白○○被綁架的時候,後來兇手已經死掉了,也經過蠻久的時間,因為那個兇手蠻好色,所以轉世以後一定是在畜生道裡面,所以你去看很大的豬舍,你大聲叫他的名字,看那一豬會回應你!要了解,已經過身了,過到畜生的身上,人的身已經失掉了,已經到禽獸的身,變成畜生,你看牠等於是整個都沒有智慧了,都愚癡了。各位有沒有學習過,對畜生講道理?各位可以試驗看看!你對畜生講道理,看牠會有什麼反應。後學倒是遇到很多次的毒蛇而且很大。以往的記憶裡面,都會想毒蛇一定是不大,都是小小的,結果後來看到真的很大的時候,就很驚訝「啊,有這麼大的毒蛇喔!」後學看到牠都不敢動,毒蛇也沒有動,毒蛇沒動,後學也不敢動。然後開始講道,可能是習慣性,說「你就是都不做好,所以你才會變毒蛇」,一直跟牠講喔,牠也一直看著後學。然後又講「你不要出來嚇人,你出來嚇人增加你的罪過,去躲起來,不然人家會把你打死,趕快走,去躲起來」,不只有一次,很多次都遇到這個現象。而且有一次後在迴龍(地名,新莊再過去,在山上),看到錦蛇,是沒有毒,身體大到山上整個產業道路都被錦蛇身體橫檔著,身體的粗好像我們大腿的粗,很長,後學看到一樣不敢動,後學想「連表演的蛇也沒這麼大尾」,真是夠大,怎麼這麼大,然後又開始對牠講道了「你就是在世都不做好,你才會轉到蛇的身上,你這麼大,大家一定怕你,你不要造罪,趕快去躲起來」,一樣對牠講,錦蛇就慢慢爬,就爬到不見了。然後隔天後學又去看,再找看看是否在那邊,真的就不見了,再也沒有見過那麼大的蛇,也沒有聽到被人抓走,就不見了。所以,一轉到畜生道以後,都不只有一世,都要經過很多世,很多世過去以後,再恢復到人的身體,腦袋已經空空的,所以對於行善全部都沒有觀念,都只知道吃而已,吃飽飯就睡覺,禽獸的習慣性就是這樣,肚子餓了吃,吃飽了睡覺,睡醒了以後又找吃。 所以後學才講,你去渡人的話,他假如都不聽,你也不要難過,嘴巴不要講「你這畜生道出來的」,會傷人的,心裡想可以,嘴巴不能講,不要苛求,只要跟他講「你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樣就好了,種一點善,經過一世以後,他有一點善,那時候你在跟他講一些粗淺的道理他就會聽,再經過一世,一世一世一直過去,愈累積就愈多,各位前賢,我們想想看我們累積多久了?我們能夠接近最上乘佛法累積多久了?無量無邊了,不止五百世,要了解,能夠接近最上乘佛法不容易,這個可以讓我們成仙作佛回歸本位,就是不簡單。要了解,縱然我們沒有累積那麼多生多世也沒關係,我們在這一生之中盡量一直利益眾生,然後一直都不記在心上,做好事都不記在心上都拋開,因為我們記在心上會變福報。我們做好事都記得牢牢的,會變福報,福報被我們一用,就沒了。沒了,我們又不知道要做,就糟糕了,變成在受苦。所以我們要做了以後,把它拋開不記在腦海,變成它進入我們性分,在我們性分中累積留住了,這個最殊勝,所以叫殊勝的因緣。 我們一般人都會住相布施,都記得牢牢的,說我布施幫助人家就是有福報,那一定有,因果定理是一定有的,可是我們要修道就是要把真理了解「幫助人利益眾生不要記在腦海,我們不接受福報,我們要接受功德」,所以後學就講,我們若記得牢牢,「布施一百元,就是一百元的福報」,回報給我們一百元。假如我們布施一百元,已經全部不記在腦海,都放入虛空,虛空無量無邊,是不是很大?一百元就不止有一百元的價值,已經無邊的大,所以無邊的大,果報一回來,就變成性分中的功德。所以我們看到經典有的說「深植德本」,那個就是行了善幫助眾生以後,不記在腦海,那就深植德本,我們種植德已經有本錢了,可以坐在供桌上。假如我們都沒有德,供桌上坐不住。所以自己本身要培養德,在利益眾生之中不記在腦海,這樣會嘛!做起來還不容易,記得比較容易,要忘記比較不容易,可是我們要從真理的角度來體會。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玄就是非常深、非常奧妙。牝,就是母,就是會生育、會生發。老子就是講,我們佛性本體可以生發無量無邊的現相跟事情,都是從我們佛性本身生發出來。所以谷神非常奧妙,佛性本體可以生發萬相萬事,山河大地都是我們佛性生發的,我們是一體的,我們到達一體了、沒有分別了,就可以成就。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玄牝就是奧妙很深佛性本體的功能作用。牝就是產生、生發,整個都是從我們玄牝之門、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生發,生發以後才有山河大地才有萬相,然後才有眾生,這些全部都是從我們佛性生發。是謂天地根,這個就是天地的根源,天地的根源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祂就是一直延續著,綿綿都是存在,本來是存在,老子因為怕固定話的話,祂就會落入生滅,所以用若存(好像存在),本來就存在,可是用的時候,用不走到極端的、不走到兩邊的說法,所以綿綿若存。要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有生滅,永遠都常存的,老子把祂描繪都好像在,讓我們去體會那個整個呈現的功能作用,這樣我們對道追求的心就會比較強,我們自己本身就會去追求。用之不勤,就是我們用了以後,祂不會窮盡。我們很努力的使用,佛性都讓你用不完。我們佛性用的完嘛?(用不完),用不完的,所以愈用就會愈多,愈不用的話,現象就會變化,所以我們愈用祂就會愈多。 所以老子都把關鍵點出來,讓我們知道我們佛性可以主宰凡塵的所有一切現相一切事情。我們一體會到了以後,整個天地就在我們身上,我們身上就具備了整個天地。經文才一行又多一點,很短,但很綱要的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第七無私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無私章,沒有私心,沒有偏,整個都是公心一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長地久我們講的很習慣,天地非常的長久,可是要了解,天長地久是講現象。假如講到佛性本體來,是沒有形相的,就不用那種名詞了。這邊是告訴我們,我們在凡塵也一樣,過得生活一天一天,時間也算是蠻慢的,一秒一分這樣過,怎麼能夠維持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常且久(能夠長久),就是不自生(不自己照顧自己),天地之中,不會自己照顧自己,不自生所以才能夠長生。因為我們一落入凡塵以後(人一出生在凡塵),都是照顧自己,都是想到自己的過往過程,怎麼樣來過生活,所以都是自己注意自己,不會注意到別人,不會注意到整個公共的變化。老子跟我們講,因為天地都不自生(不為了自己生存),我們可以說現在的人類那一個不為自己生存,有沒有人類不為自己生存?很難說我的生存是為了別人。所以有時候我們是為了生活才工作,還是為了工作才生活?喔,真的那麼清高喔!都是為了工作才生活。可是現實是很殘酷的,都是為了生活才工作。沒工作就沒錢,就沒辦法生活,所以為了生活才去工作。 要了解,這個意思剛好我們很理想的狀態是一樣,「為了工作才生活」跟我們現實的殘酷「為了生活才工作」不一樣,這樣了解「不自生」的意思嘛!就是不是為了他本身。我們眾生一定是被現實,為了五斗米而折腰。折不折腰?不然你就沒得吃。沒吃就死翹翹,所以折腰。所以我們就是為了生活才工作,這樣就跟「不自生」完全不同的。他不會為了自己,「為了我自己要生存,然後才生存下來」不是這樣,他完全都是相反,剛我們用那個就是「因為要工作,然後才生活」,天地就是這樣,「為了要工作才生活」。所以不自生才能夠長生,永遠都在,因為都是為別人。所以我們體會這邊老子講的意思,用體會的比較容易進入。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聖人按照上面所講的「不自生才可以長生」的道理,然後講到聖人。聖人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能夠「後其身」,祂就是把自己擺在最後。各位前賢,我們把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擺在最前、還是擺在最後?我們竟然沒有擺位置給祂。我們有沒有擺位置給我們佛性?從這邊了解到,聖人後其身,就是他把身已經擺在最後,所以之前有講「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我諍」,還記得意思嘛?就是如來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與世間共諍,就是不會跟我們凡塵的現象…,世就是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間就是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我諍」,就是世間跟我們佛性在爭權柄。我們要了解,佛性真的修養很好,祂都真的後其身,把自己擺在最後面。我們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意念,全部都要當家,都要爭權,佛性都不跟它爭。真的佛性都不爭,所以真的聖人都後其身。我們要修道就是要把佛性啟發,然後賦給祂權柄,讓祂來指揮我們身體的視聽言動,身體的一切都是佛性在指揮,這樣修道就成了。可是我們現在都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意念在指揮,因為這個用了太久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意念就是婢女奴才,主人就是佛性,主人都在睡覺,有沒在睡覺?(有),還很好睡,睡到都不知道要醒,不會醒過來管管婢女奴才。我們求道修道研究性理心法,就是要請主人清醒過來,不要在睡了,然後起來整理家園,活佛老師講(參考慈訓春夢)我們理天的家園已經都蒿蓬亂飛了,都長蜘蛛絲,都沒有整理,要回去整理了。 要了解,我們感官真的是很強,眼睛喜歡看、耳朵喜歡聽、嘴巴喜歡吃喜歡講話、身體喜歡摸、意念喜歡想,好事多呢還是壞事多?好事是有,但是力道不強;壞事力道就很強,就拉著我要去地獄。叫我們走天堂的,只有佛性而已,佛性才會要我們走上天堂,所以要請出來讓佛性當家,來指揮我們身體,這樣就成功了。所以聖人後其身,因為祂都在最後,你把這些婢女奴才都降伏了以後,佛性才出來才呈現。 可是要了解,為什麼會「而身先」?因為畢竟祂是不生不滅,當我們一口氣不來這些婢女奴才去哪?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意念去哪?整個都不見了,所以祂就是後其身而身先,你那些要爭權柄的都不見了,沒辦法爭了,那個聖人就出來了。我們這些(感官)要了解,都是爭先恐後,現在社會你一出門以後,會不會爭先恐後?尤其開車,一定爭先恐後,一定要拼在人家前面。所以我們要在真理之中去領悟,說這些都是假相,所以不要去爭那些,我們把佛性能夠啟發、請佛性出來當家,然後祂整個都呈現,就是「後其身而身先」,祂都常存。 「外其身而身存」 就是把對外面的所有一切注意,全部都割捨放掉(外其身),外面的我都不要。現在在凡塵剛好相反,外面的這些金銀財寶、財產物質,我們都很想要,這樣就沒有外其身。我們都一直努力在追求這些帶不走得東西,都知道一口氣不來都帶不走,可是我們都很努力在追求,所以沒有「外其身」。 當我們能夠把身已經看成外了,然後而「身存」,所有這些外在的已經全部都去除了,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才會整個都存在、常住不遷。所以「外其身而身存」,我們把這些所有不重要的、帶不走的,全部都看得很淡(都是身外物),這些都外其身了(身之外了),這些我們都不要,我們留下來的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個身能夠存在、常住不遷。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就是因為祂能夠這樣的去做,實際的利益眾生,所以祂能夠永遠(億萬年)都還在不變之中(如如不動之中)。所以老子就講我們就是要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能夠啟發以後,我們用之不勤(可以用不完的),所以最值得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然後身外物就看淡一點,想一想「一口氣不來,沒有一毛錢帶得走」,何苦為了那些惹了滿身罪過,就可以當下就清淨,身外物都是假的,不用去爭,不用去用心去求。 第八章若水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上等的善就是水,水德,水呈現在凡塵讓我們看到、用到、知道,這個最上善就是水。水的善,利萬物又不跟萬物爭。我們不管是很污濁的東西用水來洗,水都不會拒絕。然後拿水來澆花、拿水來灌溉、拿水來滋潤所有萬物,水都不會拒絕。所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不會跟我們人來爭,說這都是我(水)的功勞。凡塵要是沒有水,各位前賢,我們活得下去嘛?活不下去,尤其現在我們家家戶戶都是沖水馬桶,假如沒有水的話,會變成怎麼樣?都不能使用了,不像以往那個茅坑,茅坑沒有水還可以用,可是現在沖水馬桶沒有水就是不行。只要有一個人用過以後,你就要捏著鼻子,沒有水沖就是不行。 「處眾人之所惡」 所以最上等的善就是水,水利萬物而不跟萬物爭,然後又處在眾人之所惡,眾生所討厭的,水都不討厭。再怎麼污穢的東西用水來洗,水都不會拒絕。水一直流,流到最低處,水不會往上流,一定是往低處流。我們去體會水的德性,假如能夠學水的話,在凡塵是最圓滿的,一定是流往很低很低處,水不會想爬高,所以水不會爭先恐後,水都走到最低的地方去,處眾人之所惡,眾人所討厭的,水都不討厭。所以水的德性是很大。 「故幾於道」 幾就是接近,處眾人之所惡(眾人所討厭的),水都不討厭,所以已經幾乎接近道了。上善水德,已經在道之中。 「居善地」 水居在最善的地方,就是最低的地方,最低的地方就是最善。我們身份地位高的話,危不危險?我們身份地位高的話,要了解,要小心了,會有那些嫉妒的人,就會發生事情。所以居善地就是居在最底下,水流到最低處,一定是最低處,水才住在最低的地方。 「心善淵」 像大海的深,好幾千公尺,水一樣還是居住著。水善淵,很深淵。像東部過去就是太平洋,那個地區水就很深,所以看地圖顏色是深藍色的,就是很深的海水;地圖上看到比較淡的藍色,就是比較淺的海水。像台灣海峽就比較淺,太平洋就比較深。所以以前有人講「太平洋沒有蓋子,你不去跳太平洋」,講那個話是沒有修養。所以很深的海,一樣水也居住,所以那個心就是很深,所以心善淵,很深,很有包容,不管你是什麼水,全部一流到海,它全部都容納。要了解,海水為什麼是鹹的?那個鹹味從哪裡?是從山上的石頭來。石頭裡面有那個流出來…,一般我們都沒辦法了解,那是科學家研究的,那些一直流,然後流到海裡面囤積,囤積以後慢慢的變成鹹,是石頭流出去的才變成鹹的。所以後學看科學報導,石頭怎麼會鹹,再怎麼想也不會鹹,但是石頭從山上跟著水一直流到大海裡面,累積以後,慢慢囤積就變成鹹水。後學因為有住過大武崙,靠近現在的核電二廠那邊,那邊出去就是海,可是出去的方向是北,但是所有那些道路溝渠的水,都往裡面流(往基隆市區流),後學就想很奇怪,就往大海流出去就好,為什麼要往東流,而且流得很遠,繞了一大圈,繞往基隆河,淡水河,再往八里流出去。繞了一大圈,時常都會引起汐止地區淹水,所以就在瑞芳,從山打一個山洞,讓水直接從山洞流到海裡面。很奇怪喔,自然的力量,流往大海就好,為什麼要繞這麼遠,水往東流,所以這個自然界有時候很難去解說。所以心善淵,心能容納很深,我們要學心的善淵,就是很有容量。 「與善仁」 與就是給,給人家仁。像我們拿來灌溉,水都不拒絕,它的仁心表現。 「言善信」 各位前賢,水會不會說話?(不會),可是這麼老子講「言善信」,就是講海水漲潮跟退潮,潮水都有一定的時間,所以言善信,就是守著它的信用,不會說該漲潮,它退潮;該退潮,它漲潮,不會的。你可以算出海水什麼時候漲潮、什麼時候退潮。 「政善治」 就是水能夠管理水,水自己夠管自己。我們會講「水到渠成」,可以引導,水要怎麼流,你怎麼做,水就怎麼流。所以政善治就是管理的意思。 「事善能」 水做出來的事情,能力很多。因為水能夠利益萬物、利益我們眾生。 「動善時」 水的動,一定按照時間,要了解,為什麼天會下雨?因為我們太陽一照,地上的水就蒸發不見了,不見了就上升在天上,在天上累積多了,烏雲積在一起,就下雨。所以水是一個變化的。動善時,就是當地面的水氣已經累積在天上的時候,累積到一個能量,就下雨下到地上來,所以動善時,一定要有這一些過程。現在天氣變化無常,那是跟我們人心有關係,因為我們人心變化很快很無常,所以整個大地的變化,就隨著我們人心的變化,心一變了,整個氣象也變了。之前看佛經裡面寫,颱風的形成,竟然是我們眾生的心念,眾生的心念變化太快,又很多眾生都同樣的變化太快,形成颱風。後學想,那整個沒有接近海洋的,會不會有颱風?應該不會,是接近海洋的才會比較有颱風。所以動善時,水的動一定都有時間性。 「夫唯不爭,故無尤」 夫是發語詞,沒有意思。唯有不爭,故無尤,因為都不爭,所以才沒有怨尤,沒有負面的,因為我們凡人都很容易爭,很容易爭就很多事情,很多麻煩、很多煩惱都來了,就是因為爭才產生。 若水章,老子希望我們能夠學水的德,最上善,最善的就是水德。利了萬物以後,又不跟萬物爭,要我們來學。學水容不容易?(不容易),非常有內涵,水可以含污納垢,可以養育群生,功能很多,要我們努力來學水。
◎剩下約17分,提問問題 【問】:前賢認為釋迦牟尼佛時代生活環境衛生不好,所以佛說所有生物要熟食,後學認為佛和聖人講的話皆是本屬不變的真理,不應該有時空的差異,請劉講師您認為呢?如果沒錯的話,水果和沙拉,如何熟食? 劉講師答:這個後學是看到楞嚴經這個釋迦牟尼佛有講:說我們用火煮過以後就叫「淨食」清淨,三點水那個淨,就勿啖生氣,啖就是吃,勿就是不要吃,不要吃生氣,各位前賢要了解到水果它熟了以後,各位前賢它還有沒有生氣?有沒有(沒有)水果如果成熟了你沒有去摘,它就掉下來,然後就腐爛了它沒有生氣啦!所以佛有講說假如我們生下來的嬰兒,我們大概滿周歲的時候都會餵他吃飯,都會讓嬰兒吃我們大人吃的東西,佛說那個時候就不可以吃到生的東西,它還在生長沒有經過煮食就把它拿給嬰兒吃,佛說那個嬰兒吃了以後神經會錯亂,所以我們了解到佛祂講的是勿啖生氣,不要去吃還在生長的東西你拿來吃,水果已經熟了它沒有生氣,水果就是要讓你生吃的,這樣知道意思嗎?後學不是說絕對,固定是這樣,後學是看佛經裡面這樣講的,後學才把它闡述出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有一些不吃是可以,吃了有毛病我們怎麼辦?對不對?否則去試看看孩子你都讓嬰兒吃沒有煮過的東西,還在生長的你看往後會怎麼樣?佛講話不會騙人啦!佛這樣講後學把它闡述出來是這個樣子的。 那有一些你說沙拉,沙拉就是要讓我們生吃的東西,所以我們了解到我們都是大人的現象之下,有一些身體裡面的生理機能可以處理,我們的生理機能可以處裡可能那個毛病就不會產生,那我們既然知道不要吃可以生長的東西,勿啖生氣它重點就是不要吃那個(植物)還在生長的氣,這樣了解嗎? 【問】:像青草茶搥一搥,讓小孩子喝? 劉講師答:喔!那個是屬於藥,藥草,那個不是生物,那我們現在講的是我們吃三餐的生物,而那個是藥治病的藥草,藥草有的是要生吃它才有效,那個又不同的角度了,有的也是摘下來以後搥一槌就敷在傷口,就可以消腫退紅對嗎?也是要用生的藥草,那個不一樣的啦!那個是藥草類。 【問】:後學請問一個課外的問題,家設有先天佛堂,旁邊也供奉氣天神,還有祖先的牌位,後學在點佛燈獻香的時候,同時也會一起獻,後學意思是讓氣天神、祖先也能同時一起沾光,可是前賢說,要先滅佛燈以後,才再獻後天的神位,請問這樣對嘛?須不須要這樣分別來對待? 劉講師答:好請坐,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家裡有設先天佛堂,然後也供奉氣天神仙,然後又有祖先的牌位,那我們了解到重點在一個尊敬,那氣天神仙他也是一個過程而已,他想修到成佛的程度,那我們的祖先因為也有累世的修持,所以才有我們後代的子孫設立先天佛堂,這樣它是一系列下來,所以點佛燈的時候也要庇蔭到氣天神仙,也要庇蔭到我們的祖先,那個是一定的啦!固定的,假如說你一定要先送佛燈再來後天神明上香,對自己祖先上香,你這個分別心就太強了。 那佛沒有分別心才成佛,所以瞭解說並沒有說你這樣不可以,你這樣不對,不是啦!那個是我們「一個敬」的心全部都一樣的。這樣了解嗎?就是我們對先天佛堂恭敬的心,對後天神明恭敬的心,對祖先恭敬的心都是一樣的。雖然他們現在的位階有一點不同,有分說氣天神仙,有分我們歷代的祖先階級不一樣,可是他們的根源都是一樣的。回歸本位都是佛,那現在被我們朝拜的那個時間性不同,那不同那個是過程,只是過程而已,最後終究他還是成佛啊!氣天神仙他利益眾生有福報,那他往後也會在凡塵再修他也會成佛,那我們歷代祖先他也會投胎再來凡間,他修證也可以成佛所以都是一體的,這樣了解嗎? 【問】:在坊間有一種照相機,可以照得出來我們周遭氣場的顏色,劉講師說佛性都在我們周圍當中,這樣的話,這是我們自己本身氣不好、我們本身氣的問題、還是佛性也算是氣的當中的一項? 劉講師答:好,我們要瞭解到佛性本體祂是如如不動,祂是光明、圓滿,沒有我們用想像的是五顏六色啦!那我們要鼓勵凡人要行善頭頂上就有黃的顏色,那如果為惡做得不好頭頂上有黑色,那個是要循循善誘啦!要我們多去行善 【問】:劉講師常講到,真心佛性盡虛空徧法界,充塞整個宇宙虛空,要我們怎麼樣來啟發?有沒有捷徑? 劉講師答:哈哈~我們現在的人都要捷徑,這個真的沒辦法沒有捷徑,而且別人也幫不上忙,就是要自己本身一步一腳印,自己本身實地去做,在入手的時候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我們先把那個佛性的輪廓先能夠摸到,先能夠自己知道喔!我的佛性就是這樣,什麼都沒有的,那一種靈敏的知覺,那一種佛性本體你一定要去了解。了解以後你一定要讓祂成熟,不能說你摸到了就把祂放掉,摸到了,一定要讓祂成長,成熟,很熟了,就好像我們每天吃飯,碗拿來裝飯,飯裝好了就拿來吃,很自然,自然而然,那一個狀態之下已經很熟悉了,開始了以後用耳根圓通把佛性延伸,用眼根也可以啦! 「滿眼本非色」,都是文殊,「滿耳本非聲」都是觀音,所以我們的「見性」跟「聞性」,那個都是佛性的本體,那現在把佛性延伸出來以後,你看我們眼睛看到很寬廣的地方,是為什麼知道?你知道那個就是佛性啦!喔我們聽到,聽到也了解,了解是什麼?那個也是佛性啦! 那我們的佛性就充塞在整個宇宙虛空之間,非常寬廣,又因為如如不動啦!如如不動就是最不好體會,所以才會用照相機原理來說,照相機你看我們按快門七恰,啊鏡頭晃動洗出來相片模糊不清,就是如如不動七恰喔很清晰,所以我們那個佛性也一樣如如不動,所以我們轉頭轉得很快看形象也很清晰啦!ㄟ那個就是祂如如不動,整個空間祂都有我們的佛性,你看我們到哪個地方去都不用帶佛性去啦!哪個地方都有我們的佛性,只要你看得到你的佛性就在那裡。只要你聽得到你的佛性就在那裏。這個沒有捷徑啦!一定是要一步一腳印,而且別人幫不上忙,別人說我修的一些給你沒辦法的。一定是要自己去修、自己去體會、自己去做,你到達那個狀態以後,你就瞭解說喔身體原來是假的,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那我,我的就是佛,我就是如來。那個宇宙空間全部都是,都是佛,都是如來,那一種狀態之下「無知無覺」,你「有知有覺都是生滅」,那個一定要自己做,從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開始做起,可以到達。很殊勝的。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芳村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