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7 22:14:45瀏覽577|回應0|推薦0 | |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6片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99/11/20 各位前賢大德道德經_視訊影音讀書會開始上課了 ◎課前先唱善歌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按佛規禮節跟著視訊上課,請起立跟劉講師問好,再坐下。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時間的好快,已經隔了一個禮拜。我們講到第九章持盈章。 ◎第九章持盈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就是把持,盈就是盈滿。我們把持盈滿是我們在凡塵的生活態度,我們心中都想擁有,而且要擁有很多,擁有到能夠圓滿,持而盈之。各位前賢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用什麼樣的心來生活?是不是想擁有這些物質可以享受?正在想喔,看看自己對精神方面的注重比較多,還是對物質生活的注重比較多?我們是哪邊比較多?(精神),喔,那很不錯,能夠注重我們精神的話,我們就會重視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各位都有啟發了嘛?(有),回答的人不多,可是回答的人很肯定說有,這是很安慰,畢竟這個是要我們實際去做,做了以後確實就可以把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啟發,我們修道很重要就是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個後學都一再強調,假如沒有找到不生不滅的心,那我們用生滅心,不管修的多久,縱然是千生萬世都不會成道,不會成就,生滅心變化無常。 我們一般沒有研究性理心法,不知道我們有不生不滅的真心。我們沒有上過這個課,知不知道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不知道),嗯,就是我們不了解,我們是日用而不知(日常在用可是不知道自己有),那我們研究以後,知道這裡本來就有,只是我們沒有去啟發祂、沒有去認識祂,這樣子而已。我們被凡塵的景相、被凡塵的造化引誘,我們都朝有形的物質去追求。所以持而盈之,就是我們朝物質方面追求,保持心胸之中都是物欲(物質的欲望),物質的欲望我們在凡塵有身體都要有,可是不要太強烈。假如我們太強烈的話,會掩蓋我們的良心,我們的良知良能會被掩蓋,會被物質淹沒。 所以後學都講我們研究道德經,道就是我們的良心,我們按照良心去做就叫德,保持不變就叫經,所以我們都把道德經已經放在身上,各位有沒有把道德經放在身上?(有)。要了解,事情一到了,我們去應對,假如感到心有一點不安,那就不符合真理,不符合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那個事就不要做,一定不要做,做了以後會後悔,而且做了以後業因已經形成,果報就在後面。所以我們感到心不安的,連想都不要想,因為我們做都是從想來,想都不要想,我們決定不會做,這個很重要。而且後學一再講,我們落入念頭,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想自己得到利益,所以不要起心動念,念頭沒有了,我們不造業。念頭就是業,各位一定要記得「念頭就是業」,所以閒閒坐著就要坐著,當閒閒的就好,會不會做啊?(會),閒閒的會不會當?不要人閒閒坐著,頭腦亂想,亂想就會造業。要了解,我們累世六道輪迴太久了,會把以往過往那些所造的業拉來,我們現在的念頭就叫「緣」,以前種的是「因」,因緣會合了就顯現果報,我們要承受。假如我們不起心動念,雖然往世有造業因,它沒有緣不會呈現果報,我們只要保持清淨的心,都不要起心動念,這樣那些業因會消滅,它沒有機會呈現果報,這個理我們要懂。 可是假如我們又落入舊巢,又恢復胡思亂想,又做一些不合真理的,那所有以往的那些業全部又回來。聖賢有跟我們講過「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果報都要自己去承擔。所以我們最重要就是不要起心動念,沒有念頭了,我們一定不會有不善的行為,不善的行為沒有,不造業就不會有受苦的果報呈現,這個我要了解。 所以老子才教我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就是不如早一點讓它結束,已就是停止的意思,就是趕快停止;我們想擁有,盈就是盈滿,我們想保持盈滿,就是要享受物質(物質的生活要享受),我們要早一點停止那種心,那種作為、那種心沒有了、消失了,我們就可以從那個有形物質的世界解脫出來。所以老子跟我們講「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早一點停止。這樣知道意思了嘛?(知道),我們心中有沒有一直想追求物質的享受?各位前賢,我們一定要立定目標,「惟求作佛,不求餘物」,物質享受都是很短暫,我們身體能夠生存在凡塵不過百年而已,再怎麼享受也是百年,我們不要利用短短的時間造無限的業,讓我們受苦無量無邊,一定要藉著短短的時間,我們能夠把光明的佛性修的讓祂恢復光明,所以這個很重要,「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揣就是揣摩,銳就是尖銳。揣而銳之,我們在生活之中都會有一種觀念,就是我們不能讓人家欺負,太軟弱會被人欺負,就要強一點,揣而銳之就是要磨的利一點。銳就是尖銳,要了解,我們把它揣摩的很尖銳,刀刃的刀口就很容易斷掉,就受傷了,用不久就鈍了,磨的太銳利在使用上很快就鈍了,所以要剛好就好,剛好可以用就好,不要太銳利,所以揣摩不要揣摩的太過頭。我們在做人的時候,各位前賢要了解,假如我們太強勢,太強勢的人容不容易相處?(不容易),很不容易相處,家人也是一樣,夫妻也是一樣,尤其夫妻之間是要長久相處、要互相扶持。假如有一方面太尖銳,太有自己的個性,那另外一半是不是倒楣了?(是),要了解,一定要能夠互相扶持,互相幫助,不能太尖銳、不能夠太強勢。 可是後學發現,現在有一點反常,就是乾道都很軟弱,坤道都很強勢,有沒有?可能跟應運有關係,現在是坤道應運,所以不強勢怎麼可以!那個不是這樣喔,要了解,那個變成會摩擦,太強勢了先生就抬不起頭來,我們讓先生抬不起頭來好不好?(不好),對啦,都是不好,所以先生也不要太強勢,大男人主義,有沒有?這個有是在坤道在回答的,奇怪喔!(哈)。要了解,我們都是平等,要以平等那種相對待、相扶持,這樣就會家和萬事興,這個很重要,尤其生活之中那個都要長久很細膩的,假如互相之間扶持,生活就過得很如意;假如互相之間都很強勢的話,一方面就受傷,那絕對不好。我們想想看,假如我們旁邊的人、最親的人不在了,會怎麼樣?不方便,所以在的時候我們要珍惜,要好好珍惜,要能夠互相照顧,這樣才能夠圓滿,要做到怎麼樣?我為他做到死都甘願,要這個樣子,不管是乾道、不管坤道,都要讓人有這種「好,我為他做到死都甘願」,不要說「他死掉了,我去買鞭炮來放」,你看那個怨有多深。要了解,你做好也是做,你做壞也是做,幹嘛去選擇那個不好的,所以我們要選擇好的,選擇那種很溫暖的生活。 假如晚輩一看到父母親都相親相愛,他幸不幸福?(幸福),他一定會學,就很幸福,所以他以後出來社會就沒有問題。假如夫妻都在吵架,小孩子長大以後出來社會,也真的是麻煩人物,社會也是很頭痛。要了解,在家裡面身教很重要,夫妻要互相扶持,不要揣而銳之,老子跟我們講不可常保,沒有辦法保持長的時間。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金玉就是財跟貨,有金錢了然後又有很多財產貨物。有很多財產貨物,要了解莫之能守,我們沒有辦法把它守的下來。在生的時候被這些物累,假如我們錢很多累不累?可能在想我又沒錢,管它累不累(哈哈)。在高中英文課本有一篇,樓下的修皮鞋匠每天都高歌,修皮鞋的時候很快樂,修皮鞋匠的樓上是銀行家,每天三點半都很頭大,都在跑金錢。銀行家想我這麼有錢都不曾唱歌,你修皮鞋匠沒錢怎麼每天都在唱歌啊!銀行家就想出一個方法,拿了一大疊的錢就給修皮鞋匠,說這些錢無條件送給你;修皮鞋匠拿到錢以後不會唱歌了,他那些錢煩惱,不知道要去藏在哪個地方,不知道要怎麼用,為了錢很煩惱。所有鄰居就來問他,疑,怎麼都沒有聽到你在唱歌了,是發生什麼事嘛?修皮鞋匠說「樓上銀行家抱了一大堆鈔票來給我,不知道要怎麼處理」,鄰居很好心說「很容易的,物歸原主」,你把錢拿回去就好,修皮鞋匠真的又抱回去給銀行家,修皮鞋匠又開始唱歌了。要了解,我們在生活裡面,有得吃有得穿可以遮風避雨這樣就好了,再多的財產誰的?全部都別人的,我們沒有一毛錢可以帶得走,一毛錢都帶不走,幹嘛我們那麼拼命的想去擁有它,我們聰明還是笨?(笨),竟然自己承認笨!都一直在鑽錢,整天都一直在鑽財產。 有時候我們想想不值得,要生活的很值得、很有價值,很有價值就是心光明,我們心地非常光明,仰無愧於天,俯無怍於人,俯仰無愧,這樣我們就已經頂天立地,已經人格很清高,才可以算是一個真正的人。因為現在社會誘惑,錢不好賺但很好花,會變怎麼樣?就想歪心了。用詐騙的比較快,騙一下就有好幾十萬、幾百萬可以用,若再去賺一小時才八十元,不好賺,打工一個小時才賺八十元,不好賺。用八十元好不好用?倒是很好用,很快,尤其我們到化妝品,八十元大概…(不能買),不能買一樣化妝品,你看你打工一個小時還買不到一個化妝品,那一天呢?打工八個小時,賺六百四十元,可不可以買?可以了,品質比較不好些。後學都講,晚上睡覺要不要洗?(要),抹一抹要洗掉不是很可惜嘛?留著明天在出來見人就好,可不可以?(不可以),會怎麼樣?皮膚會壞掉,既然皮膚會壞掉我們幹嘛去抹,畫起來真的很好看嘛?可能見人見智,有的看起來很好看。假如你平常都沒化妝,有一天你濃妝,裝扮的全部都化妝,會變怎麼樣?(妖怪),真的喔,變妖怪,人家都不認識你了,你是誰! 所以老子講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就是我們不要累積這些財產,我們生活夠用了,能夠整個安我們的心,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都是正確的錢賺進來,我們才要。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我們富貴了,前面已經「持而盈之,揣而銳之,金玉滿堂」,這樣就富貴而驕。富就是有錢,貴就是有地位。有錢有地位了,然後就驕傲。後學十一月份搭高鐵,剛好封面就是一隻候鳥,伸展翅膀,飛起來很好看的姿勢。後學說這個就是驕傲,驕傲去轉世的,所以當候鳥,我們要看候鳥的話要用望眼鏡。假如小驕傲,就變成小麻雀,看過嘛?小小的。我們有沒有驕傲?竟然都安靜。要知道,我們內心裡面看不見的都會有一點驕傲,其實我們當人應該驕傲,為什麼?因為難得,有人的身體很難得,所以應該要驕傲,可是不是對人驕傲,是對自己,很滿意的驕傲是對自己,可以,但不要表現對人,對人的驕傲就變成搖擺(台語),搖擺(台語)就不可以了,會變成一種強勢,會妨礙到別人,給別人壓力。我們都沒有,只有對自己而已,自己欣賞一下,會不會?又安靜,不會欣賞自己啊?假如自己做的很如意的、很理想的,那不會欣賞一下嘛,會不會?(會),會啦,對,「這樣做很對,很正確,人生道路走的很正確」。要了解,不要驕,富貴而驕,就會自遺其咎,咎就是罪過,自己會遺漏一些罪過下來,這個是我們不知不覺的,所以我們就來觀看一些社會現象。現在他很有錢很有社會地位,然後他表現會怎麼樣?就是有點不可一世,那個就是自遺其咎,他要留下一些罪過,要了解,那個是環境造成,不知不覺環境造成他那個樣子,他自己並不知道。我們研究真理以後,有修持有修養了就不會驕傲,就不會富貴而驕。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我們所有在凡塵輔助整個天地的運作,已經功成了,幫助眾生過生活也已經過的很安居樂業(功成),然後我們身退(就是不居功),把功勞都推給別人,這個身退了,這個符合天的道。尤其老前人時常講我們要推功攬過,各位有聽過老前人講嘛?老前人時常講這個,我們要把過錯攬過來,這樣的話我們會培養我們的內德,會培養我們的涵量,涵養就愈來愈深。然後把功勞都推給別人,事情完成了,功勞不要自己攬過來,那樣不好,人家會嫉妒,你把功勞都全部推給別人,這樣會造就別人,他會很高興愈努力的去行善,所以推功攬過。只是不容易做,你看我們社會現象,大家都這樣,有功勞都說這是我的,都爭相搶著要,有罪過就都不是我。 所以這一篇持盈章,一直在告訴我們,凡塵的現象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持而盈之」,一直想擁有一直想擁有;「不如其已」,早一點停止,這一種狀態不適合我們長時間的來做,長時間來做一直造業,所以不要,早一點停止。「揣而銳之不可常保」,我們太強制的話,做人失敗,不可以永遠都常常的保住你這些想擁有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再多的財產一口氣不來,全部都是別人的,我們不要為了財產的事,投入很多心意很多時間。「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我們不要有了身外物,然後就很驕傲,那個都是虛幻不實在的,我們能夠了解。「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我們要推功攬過,這個符合天的真理,這一章第九章,算起來蠻短的。接著下一章。 第十章玄德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載營魄抱一」 因為載營魄抱一對我們來講有很實際的修持方法,所以各位手上都有一張三魂七魄跟西洋十二星座,載就是承載,營就是經營,魄就是我們魂魄,我們要承載、要經營我們自己的魂魄,然後抱一(抱住大道)。這邊後學就把載營魄,怎麼樣來了解認識我們三魂七魄,我們先天求道以後大部分都不談三魂七魄,這個是後學在後天廟長時間接觸以後所得到的一些(就是實際現象),實際現象之中呈現的這些,跟我們很切身的關係來研究它,因為研究以後我們可以事先防範,知道我們的氣數被什麼樣的氣數左右了,會怎麼樣做,我們事先知道的話,我們會防範,會做的很好,就不會深陷其中。比如講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在不在氣數之中?(在),我們都在氣數之中,而且那時候後學也試驗過,非常的準確,怎麼樣試驗呢?就是對認識的人,早上一見面你就可以試驗,看看在不在氣數裡面。 當他平常都沒事,你跟他講:「啊~你身體不舒服嘛,怎麼臉色這麼難看,唉呦」,這樣就好,話不多,對他造成影響是整天。他今天一整天的時間都會這樣(劉講師動作:甩甩頭),為什麼?因為氣數,他被這個氣數綁住了,本來身體都沒事,被你一講,他整個都有事,什麼事?不舒服,「我身體臉色很白很難看,喔,不知道哪兒不好」,整個都被這個數綁住,整天都不會舒服。然後你隔一段時間再來試驗不一樣的情景,他也是在沒事的狀態,你就跟他講:「你今天有什麼喜事嘛,怎麼紅光滿面」,各位前賢他今天怎麼樣?他走路都很輕快,三步併成兩步走,可是他一樣還是沒事。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就是數,氣數,我們被氣數綁住。 要了解,那種就是無形的暗示,給你暗示「說你會怎樣、說你有災難,你會如何…」,你的心會怎樣?就會怪怪的。然後跟你講「你有什麼這個好的…」,可是你會說這個是詐騙集團。講好的都不太相信,講不好的都很相信,所以我們都在氣數裡面,所以我們要超出。這個就是跟我們修道很有關係,我們認識自己不生不滅佛性,你管他是怎麼樣好、怎麼樣不好,都跟佛性沒有關係,是不是已經撇開了!數就不見了。我們修道就是超出氣數之外,我們還要超出三界,數都在三界之中,所以我們超出,不管好、不管壞,都跟我們佛性沒關,一下子撇開了,是不是都沒事!會不會做啊? 所以後學說我們在凡塵,只要我們投入研究的話,會有很多的內容可以發現,後學就把三魂七魄,因為以前在後天廟一定要用,要了解,我們一落入凡塵,生的年、月、日、時就可以排流年,你一生的經過都可以事先知道,你這一生幾歲會怎麼樣、幾歲會怎樣,都可以事先知道,可以排出流年。這是我們大致在前世所造的因,這一世所要接受的果報,那是有一個脈絡,有一個遵循的地方所在。可是我們落入凡塵我們會改變,只要我們修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都會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有時候我們會不知不覺的受到氣數左右,而不知道。那我們探討這個,就是要先知道,先知道這些要影響我們的那些變數,我們事先都知道了,往後應對起來我會怎樣,我事先防範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過錯了。 這邊就把三魂七魄稍微了解一下。三魂就是生魂、覺魂、靈魂。生魂:動植物都有,它會生長;覺魂:就是有痛覺、餓的覺,那個動物也有,人也有;靈魂:我們人有,動物也有,可是動物的靈魂被牠自己掩蓋,牠自己蓋覆,把靈蓋住,所以所有的動物一定是背朝天,各位回想一下,所有的動物背都朝天,那就是違背天理,違背天理才會轉世當動物,動物的背一定是朝天。縱然像小猴子坐著的時候,頭是朝天,可是小猴子要走路一定是背朝天,都是背天理,違背天理。要了解靈魂,禽獸動物不是沒有,而是被牠自己掩蓋。七魄,我們人類有身體以後,才有這個七魄。身體死亡以後,七魄就消失不見了,就歸於墓地,被我們掩埋掉。底下就有講魄的名稱,有講生的時辰(看我們什麼時候生的),然後後面有講那個時辰生的有一個主試(就是北斗七星在掌管),現在看哪一個星君來掌管,祂會讓我們的喜好變成喜愛什麼。譬如,子時出生的人,他別的都沒有,就很愛吃。子時出生的人,對吃的特別注重、特別喜歡,至於穿的、睡的、男女之間那個就比較看淡。可是丑跟亥時辰生的人,他好穿,他吃的倒不重視,對穿的很重視,所以他家裡衣服一定很多。後學跟各位講,這是一個傾向(就是你那個時辰出生的一個傾向),不是絕對,可是他大概百分之七、八十有那種要朝那個方向去進行。從寅時、戌時出生的人就是好淫,就是男女之間作愛的事很喜歡。卯時、酉時出生的人就是好賭,這個好賭不是一定要做上臺桌,在生活之中時常也可以聽到「不然來打賭看看」,那個就是好賭,喜歡跟人家賭,那種在生活之中就會呈現。辰時、申時出生的人好禍,好禍就是看到人家跌倒就大笑,就是喜歡人家有災難。巳時、未時出生的人好貪,好貪都有程度上的差別,有的貪心比較大,有的貪心比較不顯著,都會有,可是這個時辰生的人特別好貪。午時出生的人好一切雜事,自己的事放著不管沒關係,別人的事沒管,他很難過,我們凡塵有沒有這種人?(有),他可能是午時出生的人。這個後學把它寫下來就是讓我們知道,看看我們哪個時辰生的,假如你是那個時辰的話,你特別去注重那個時辰會怎麼樣,嗜好是怎麼樣。像後學是子時出生,所以就第一個好吃,其他的都不要,吃的特別注重,那知道了以後,後學吃的就會比較…不是要吃的好、也不是要吃有生命的肉,只是吃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是比較好吃確實沒錯,這個是給各位作參考。所以底下才講「此三魂七魄是人類輪迴六道,被天地陰陽氣數所影響支配,而人們又少對此研究探討,不知不覺中,被無形的氣數左右,沒有加以防範,順著氣數喜好,造業連連,不知回頭,一轉眼大好時光已過,追悔莫及…」。 翻過來背面是西洋的十二星座,十二星座的生日要看國曆的,不是看農曆。十二星座大部分我們都有接觸。後學有把星座的名稱、星座生的時辰(這是指日期),譬如3月21日到4月19日是屬於牡羊座,五行屬於火,牡羊座很聰明、很活躍,很剛毅有野心,這是他性格的傾向,假如我們有稍微研究十二星座,準確度很高、可性度很高,幫助我們來認識眾生,眾生看看什麼時候生的,就可以知道他什麼座、什麼傾向,有的就是很固定、樸實,像金牛座樸實固定;雙子座就是很善變,具批判性,後學就是雙子座。巨蟹座就很活躍又好管閒事,所以後學就講在6月22日到7月22日這時間生的,又是午時的話,這兩個都是放著自己的事不管,喜歡管別人的事,假如剛好又是在6月22日到7月22日、又是午時,這下子不得了了,自己的事情都不管,別人的事不管就很難過,就有那個傾向。 要了解,自己生的時候是在那個時候,我們要自己約束自己不要管別人的事,別人事跟我無關,要管自己的事,這個就叫「事先防範」,不然我們被氣數支配,不知不覺自然就去管別人的事。這邊後學寫下來大概性情是怎樣,大概用什麼態度來處世。西洋十二星座對照我們國曆生日蠻準確,因為後學在後天廟大概沒事情做,都在研究這些,看命、排流年、八字、手相、面相,大概都在學這些,可是後來後學一求道以後,後學全部丟開,全部都不看不管也不說,這是講到「載營魄抱一」才又找出來,才寫下來的,不然後學都不再探討這個。我們有沒有稍微了解?稍微了解對我們有幫助,看我們性格的傾向以及我們嗜好,大概會怎麼樣的情形。當我們了解以後,我們事先去防範,等於說功效很大,可是我們用的心很少。假如我們沒有事先防範的話,用很大的力道,功效沒什麼呈現出來。這是我們研討問題的利益所在。 「載營魄抱一」,載就是承載,就是要帶我們自己魂魄,各位這樣會自己帶自己的魂魄了沒?營就是經營,來經營我們自己的魂魄,要怎麼樣來經營,經營的有聲有色,能夠載營魄,我們三魂七魄都是收攝的好好,都沒有缺一魂一魄。有時候會說少一魂一魄?有時候後天廟時常會講你的魂魄已經散了,各位有沒有散了?(沒有),都齊全,三魂七魄都齊全。所以載營魄然後要抱一,抱一就是抱住大道,一就是道。要了解,知得一萬事畢,你知道一,萬事萬物都畢業了,因為一,把一拉成一個圓圈就變成一個無極;把圓圈一切斷,一拉直就變一;然後濃縮就變一點,這一點就是玄關,所以這個一就千變萬化。所以數目的開頭就是一,知得一,你知道根源了,知道本來了,萬事萬物都畢業了。畢業了沒?因為一還沒知道透徹,所以還沒畢業。要了解,知得一,一就是代表道,道的本體就是一,在我們身上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們佛性就是一。所以「載營魄抱一」,我們承載著、經營著我們的三魂七魄,然後抱住大道,就已經抱住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因為有佛性本體以後才生發所有萬相萬事,我們能夠抱一抱住大道的本體,這樣就沒有問題了。深不深?很淺啦,了解了就不深,不了解就很深。在這邊跟各位預告,我們下星期會寄金剛經CD大概有300套,一套有45片,就是在北部王氏佛堂所講的,是很生活話的講解,對大家的幫助很大,我們這邊也要講,可是因為道德經有八十一章,等到我們講完時間還要很久,所以先把金剛經寄過來讓各位先聽一聽、了解,以後我們再講就容易了,都有概略的認識。 「能無離乎」 就是不要離開這個大道,我們知道不離開大道就是不離開我們良知良能,就是不離開我們良心,能夠這樣的生活態度就會很理想。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這個就要做工夫了。專氣致柔就是我們要專一,然後要能夠恢復到我們嬰兒的本來。嬰兒沒有分別心,我們能夠致柔,到達最柔和的境界,嬰兒帶來的元神元氣都很充足,我們一長大以後才分散。所以我們看嬰兒的哭聲很響亮,哭很久都不沙啞,為什麼?因為嬰兒帶來的先天氣都很足,我們落入後天以後都被我們用掉,所以我們要學嬰兒的元氣很充足,然後嬰兒握起拳頭很緊,為什麼嬰兒這麼有力?那就是先天帶來的。我們一樣,愈長大以後就愈用掉它,元神元氣都一直消散。假如有養育孩子的時候就會了解,你陪著孩子,你跟他一樣的動作,你絕對會累垮,孩子不會,可是你一定累垮了,他還沒躺平你已經先躺平了。所以嬰兒先天帶來元神元氣都很充足。假如我們能夠專氣致柔,能夠柔和到極點的時候,就跟嬰兒一樣,全部都具足了,我們先天的元神元氣都具足。 老子講「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到達嬰兒很專一,沒有分別的狀態,所以嬰兒是最純真的,嬰兒有沒有分別心?(沒有),嬰兒沒有分別心,所以你有錢沒錢、有社會地位沒地位,嬰兒都不會去管這個。我們長大以後管不管?(管),我們都會在意。能夠恢復到嬰兒,就是能夠恢復我們天性,天性整個都恢復。老子教我們專氣致柔,到達嬰兒的狀態。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滌就是洗滌,除就是除掉,洗滌除掉;玄覽就是我們學的很多、知道的很多、看的很多,所有的一切都列入玄覽,就是我們落入凡塵所知道的,落入凡塵所知道的這些,全部都把它洗滌乾淨,就是全部都沒有。要了解,學的愈多就愈放不下。後學都講,能夠研究性理心法,大概是因為國民小學沒有畢業,假如後學念到大學、留學當博士了,大概就沒辦法了解到性分裡面很深的真理,這個大概有得有失。我們凡塵有所得的話,所得心一存在心中,真理就格格不入。所以我們要發揮般若妙智慧,後學都跟各位說,一定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認識佛性本體,又乳哺三年,又培養茁壯長大,以後發揮出來,那個就叫般若妙智慧,不是我們落入後天學來的,不是有身體以後用金錢時間去學的而得到的,是我們佛性本體發揮出來。 要了解,佛性本體發揮出來才叫做般若,為什麼不翻成智慧?因為它包含蠻多意思在,而且是跟凡塵的智慧不同。我們凡塵的智慧都有一點聰明的傾向,我們凡塵用聰明不好,我們就是不肯吃虧想佔人家便宜,不肯吃虧會把浩然正氣用掉,我們凡人假如沒有浩然正氣就枉費當人了,沒有當人的資格,做人的資格就沒有了。我們最可貴就是浩然正氣,浩然正氣的培養方法就是「能夠吃虧」,你能夠吃虧就能夠培養浩然正氣。各位前賢有沒有去找不認識的狗試試看自己佛性有沒有光明?(有),有啊,怎麼樣?講講看(後學是有試過,但是狗還是會吠後學)。有時候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完全都沒有見過得狗,然後狗看到我們以後會吠,吠是跟我們打招呼,狗不會講話,打招呼也是用吠的,然後我們站定就兩眼守玄,放出自性之光,對著狗的眼睛看,然後狗也朝著我們看,那時候我們那個動作就把求道點玄放出我們自性的光出來,狗看到這個光會很刺眼,狗會低下頭,可是狗會感覺很高興,看到這個光就是佛菩薩,所以尾巴一直搖,搖的很快,那個就恭喜了,佛性已經有亮了。 假如說,我們都這樣做,狗也朝著我們看,然後看了一段時間以後又開始吠,又對著我們開始又叫又吠,那什麼情形?佛性沒光,你都沒光,狗眼瞧人低,看人瞧不起,所以狗又開始吠了。我們就要檢討了,為什麼沒有發出光明了!一方面也沒有行善,因為行善那個善累積了以後會生根,善根會成熟,善根成熟以後我們才可以遇到上乘佛法,才可以有這麼殊勝的機緣,這個都很不容易。要了解,只要你有培養那個善,有根,那個叫德重鬼神欽,鬼神都很欽佩有德性的人,狗就不會對你吠,會對你很尊敬,都可以從外表形相看得出來。以後要有勇氣,看到不認識的狗試試看,要勇敢面對自己,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全部都是要從自己內心深處去修持,把內心看不見不好的都去掉,不要它,才能恢復佛性的光明。佛性恢復光明才能成仙作佛,才可以坐在供桌上受人朝拜,這要我們自己努力。 滌除玄覽,把凡塵的所有一切都能夠放下,所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滌除玄覽,各位會做了嘛? 後學有講過,我們這邊第一個發問的郭講師說「我做萬緣放下就睡著了」,他現在紐西蘭,打電話回來問後學,因為以前是躺著做萬緣放下,現在環境改變要坐著,他說坐著做萬緣放下有點困難,為什麼?因為萬緣放下時候,我們身體會歪,頭會傾斜,口會流口水,因為萬緣放下都不能去提起,一提起就是緣,所以不能提起那個緣,他說那個樣子大概已經到不能看,後學說這個做法非常正確,你是把萬緣放下真的放到空,放到空妄已經盡,妄盡真顯(妄已經全部沒有,真就經出來),所以你要認那個真,全部都沒有,連身體也沒有了,整個呈現就是真,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都呈現,你要乳哺,不要摸到以後就放掉,要把祂繼續培養,讓祂能夠茁壯長大,一定要經過一段時間你才會熟悉,這樣以後你進入法性之中,就可以慢慢深入,一深入以後真的盡虛空徧法界,都是如如不動的真心佛性,到達證悟本性的無知無覺,整個都會呈現,很高的程度,那個已經是億萬年都在當下,沒有時間跟空間的障礙,我們現在有身體都被時間跟空間障礙,時間是2010年,空間在台南,都有時間跟空間的障礙。那我們一進入到佛性本體全部都摒除,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全部都沒有,所以你要說祂是民國幾年都不對了,祂億萬年前也在當下,億萬年後也在當下,很深的法性都呈現了,跟佛都一樣了。 所以我們要追就是追這個,不很困難的,只要我們有心都可以呈現,我們把凡塵的滌除玄覽都放下,會做了嘛?一直鼓勵我們做,要做,一定要做,你能夠放下多少就多少。有時間三、五分鐘也可以,就做萬緣放下,全部放下,身內放下、身外放下,所有一切都放下。妄就會盡,妄盡真就顯,真顯的時候我們就是要認真,要認那個「真」,平常有沒有認真?這下子都不敢回答,全部都認假,在凡塵的生活全部都是假,都不真,變化無常,真的不會變化,我們就是要認那個不會變化的,億萬年都不會變化的,最值得我們追求的,就是這個,等到我們能夠確實已經很篤實的進入了,那個時候千百億化身就不遠了,要遊戲神通也就可以了,大用無限,整個佛性的功能作用就可以呈現。我們在日常生活就是要做,要我們實際的做,能夠做一分的工夫就有功效出來。「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就是沒有一點點瑕疵,一點點瑕疵都沒有,我們就是朝這個方向努力,只要各位做都一定有成效出現,最起碼一定會認識我們自己本身的脾氣毛病,各位認識自己的脾氣毛病沒有?所以在做這個工夫的時候,我們脾氣毛病會呈現,呈現的時候我們會了解:「本來我都沒有發現到它,都不知不覺,現在怎麼都會發現,能夠知覺了」,那個就叫進步。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之中有在進步了。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愛民治國,我們不要一下子推廣到外面,要先回來,愛民就是愛我們自己,就是自愛。治理國家,愛國家,那個就是處理我們生活,我們生活之中能夠處的很圓滿的話,整個國家你治理的很好,就能夠愛你整個國家。在愛民的時候,要了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明明德,我們佛性本體叫明德,第一個明就是修,修我們的佛性,讓祂恢復到祂的本來,所以在明明德。然後明德了以後,佛性光明了以後,在新民,就是做一個新民,不要做舊民。舊民跟新民我們分得清嘛?就是我們按照舊的那些行為動作去做就是舊民。佛性已經發揮光明了,那是一個新民,新民的行為跟舊民就有所不同,所以做新民,然後在止於至善。 所以這邊愛民就是愛我們自己,我們能夠自愛才能夠愛人,我們都還沒有修持之前,都不用想我現在去治理國家然後去愛人民,那樣就太不實際了。我們先把自己能夠做新民,能夠恢復佛性光明,來做一個新民,不做舊民。各位前賢,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剛好一年,我們一年前跟現在一年後,我們自己看自己有沒有一樣?有沒有做新民了?(有),換一個不同的人了,我們的生活態度都不一樣了,因為認識真理以後,我們從內心深處發揮出來的作為跟想法跟以前不同了,以前的想法跟現在的想法不一樣,以前是比較朝於自私自利,現在會走入比較屬於真理的世界去進行,所以我們整個心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所以我們愛就從愛自己開始,自己能夠做一個新民,以後推廣到我們整個家庭,家庭圓滿以後推廣到整個鄰里鄉村,整個相處的人都受我們影響。我們在凡塵就是這樣,不是影響別人就是受別人影響,那我們是希望能影響別人、還是希望受別人影響?(影響別人),對,要影響別人自己一定要做新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做一個新民),然後在止於至善,要了解,到達最善至善的程度就是我們要追求的。所以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就是無所作為,無所作為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我們有所作為就是我們想利益自己(就是自私),利益自己是有為,有為都是利益自己,而且有為很快就不見了,很快就會變化,有為我們不追求,追求無為。了解意思嘛?因為可能跟我們以往在看道德經解說都不同的意思,而且後學也有寫道德經的講義,各位有看嘛?(有),講義是對照很多註解寫下來的,看很多本的註解然後把最好的收集一起寫下來,那時候還用蠻多心思,也用很多時間,因為很多都要先看先去了解他們的觀點,以及他們把老子的意思闡釋的怎樣,然後才寫下來,其實後學也覺得按照講義來講就很理想。 可是我們的習慣性,假如後學按照講義來講,各位會怎麼樣?各位一定會想:「若按照你這講,我拿回家看就好了」,就會那樣想,因為北部也是這樣跟後學反應「你按照講義講,我拿回去看就好了」,不過有些沒有講解,雖然是寫下來但裡面的意思也不見得會知道,裡面有些都是蠻文言文,因為後學看久了會習慣性知道它闡釋什麼意思。所以這次在這邊講解就完全不按照講義裡面的意思,而是直接從老子直接想傳達的,又採用六祖所說的「講道不離性」,離性講道叫做相說,就是形相的說法,形相的說法對我們眾生的幫助不大,所以講道不離性(不離開我們本性),所以後學把道德經全部都拉到本性來,愛民治國一樣也拉到本性來,就是愛我們自己,能夠自愛才能夠愛人,我們能夠自己尊重自己了,才能夠尊重別人,我們若是看不起自己,別人看得起我們嘛?一定也看不起。要了解,全部都到我們身上。治理整個家裡也很重要,就把它當成一個國家在治理,整個很詳了,夫妻能夠很融洽了,兒女也都很聽話也都很乖,這個等於治理國家就成功了,不會違背老子所講的。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天門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我們身上的玄關,玄關就是天門。開闔,我們天門一開一闔,能不能夠為雌(雌就是母性),母就特別仁慈。所以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就是有沒有那種博愛、有沒有那種仁慈、有沒有讓萬物能生生不息,這倒是蠻重要。各位有沒有發現,我們在生活之中有時候殺心蠻大?各位有沒有玩電視遊樂器?(沒有),有沒有看過?(有),在看到遊戲畫面片段的時候,看到壞人有沒有在心裡面想「讓他死、讓他死」?因為現在台北地下街一些電子產品,想要吸引人家購買電視遊樂器,都會讓人家免費玩,都是用大螢幕讓大家免費玩,大部分都是日本畫出來的動畫,都是一些打打殺殺,站在那邊看,後學就會覺得有那種殺心:「讓他死」,所以小孩子耳濡目染,就會變得比較殘暴,會有暴力傾向。可是我們如果沒有那樣的話,生意不會好,你做出來沒有生意就沒效了,所以還是要生存,有時候…嗯,我們看一看就好,知道那個是假的,真的還是假的?(假的),我們看一看知道都是假的,可是那個假的竟然影響到我們的心裡,我們看久了一定受影響,所以還蠻悲哀,整個大環境都讓我們覺得很悲哀。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明就是光明,白就是虛白。就是整個都非常光明的沒有污染,能夠四達(四通八達);這個就是講我們能不能夠使我們的佛性恢復祂的光明潔白,各位前賢有沒有信心使自己的佛性恢復光明潔白?(有),喔,倒不錯喔!這個很重要的觀點,我們要自己建立主觀意識,就是不要有負面的,負面不好的我們不接觸,不要接觸那些不好的,不好的接觸以後我們會不知不覺受到影響,所以我們要朝著光明面進行,然後我們自己能夠做到,然後也影響到我們周遭的親朋好友也能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不要講那個洩氣的話,也不要講不好方面的話。要了解,佛要進入涅槃之前,第三件事「弟子變心了,要怎麼樣來應對」,我們說「默擯」,因為我們還沒接觸到,所以比較生疏。後學把精神講出來,「默」就是惦惦(台語),人家不好了,你看到不好的,你不要說,就是隱惡揚善,他的惡把它隱藏,發揚那個善。所以變心的弟子有犯戒律,修的不好,佛就講「默擯」,默就是你要容納他,不要講他的不好,都不要講,這樣讓他還有改過的機會。你一直講了以後,我們人都會「不好就不好,大家都知道了,就愈做愈不好」,就會變成那個樣子,所以叫「默」。「擯」就是你不要理會他。 在佛家的戒律來講,不要理會他,是最重的懲罰。因為他已經沒有成佛的機會,人家不理會他了,你有成佛的機會嘛?就沒有了。所以「默擯」就是最重的處罰,不要理會他。我們凡塵倒是也會用,我們有沒有對人家說「我不要跟你講話」?那個是不是也是很嚴重的處罰?很嚴重才會到這個程度。有沒有夫妻說「我不要跟你講話」?還有啊,那個不好耶! 明白四達,使我們光明的佛性恢復到真的光明,沒有塵垢沒有污垢,這個要靠我們自己本身努力,自己內心自己會知道,自己有沒有光明自己會知道,各位知道自己佛性光不光明?這個倒是還可以,因為都講出來就炫耀了。而且有些自己都還不敢很肯定,所以這個是努力的方向,明白四達,我們要讓光明能夠呈現整個宇宙虛空,整個宇宙虛空都是佛性都是光明。 「能無知乎」 就是不用我們的機智,就是不用聰明的意思。能到達無知,要了解,文字「無知」並不是說什麼都不知道的無知,而是他不表現能所,沒有能知、沒有所知。了解意思嘛?這倒是比較深一點,因為沒有能所已經是進入一個絕對體了,絕對體以後就沒有對待、沒有能所。這邊我們先知道,可以到達絕對體(一體的),到達絕對體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覺,那個是最理想的狀態,這邊我們先講一下,讓我們知道可以修到這個程度。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生之畜之,就是我們凡塵都使它能夠生發、能夠持續,這是我們一般人的習慣性,可以使它生發,可以持續下來。 生而不有,這倒是不好做。能夠生,可是我們不擁有。我們現在一生了孩子以後,都會把孩子變成我們財產,都想擁有他,這樣就不符合真理。要知道生而不有,生了以後不擁有。各位有沒有把自己的後代當成自己的財產?大部分都有,這個很誠實,都會這樣子。社會上看新聞報導,有父母親想走絕路了,一定會帶子女一起走,那個都是把子女看成自己的財產,不知道佛性是平等的,生是生了身體而已,佛性並不能生,生出他的身體而已,我們觀念就是不正確,老子講生而不有,生不擁有,這是真理之中的。天地本來就有佛性在,要了解,佛性是常存的、永遠都在的,我們不要去擁有祂,我們生了以後,在現象照顧他,現象使他能夠跟凡塵一起生活,不會危害到眾生。 「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為而不恃,為就是做,有所作為;不恃就是不仗恃,不靠勢(台語)。為就是作為,就是要去做,努力去做,但是不靠勢(台語)。我們大部分都是做了以後,都會靠勢(台語),說「我才有辦法可以做,別人沒辦法做」,都會有一點驕傲的心呈現。老子跟我們講「為而不恃」,我們去做,可是不仗恃。 長而不宰,使它生長,不當它的主宰,這也是很不容易。看看我們教導孩子,「你就要念什麼、念什麼」,都幫孩子主宰。我們都會給孩子出主意,老子教我們長而不宰,使他生長,可是不當他的主宰,他要自己主宰他自己,自己要發揮自己的興趣,自己的興趣自己投入,這樣往後會做的比較順利,因為都是自己選的,自己有興趣的。若是長輩幫他主張的,他大部分都會有埋怨的心,雖然也去完成,可是那個過的一生就比較不很如意。假如我們按照老子的意思就是長而不宰,使他生長,可是不當他的主宰,是謂玄德,這樣就是玄玄不可窮盡的天德。 要了解這一篇玄德章,給我們教導的都是蠻理想,要載營魄抱一,就是我們本身要有承擔,承載著我們的魂魄(三魂七魄),經營我們的三魂七魄(就是所有的魄都聽令於我們的佛性,三魂七魄聽令於佛性),所以要抱一,要到達沒有離開的時候,沒有離開道,沒有離開良知良能,所以載營魄抱一。最要努力的就是這一句話「載營魄抱一」,到達無離的狀態。 ◎專氣致柔,專氣就是我們要專一,使我們所有的心智都集中,致柔就是到達最柔和的境地,到達很純真很柔和的境地。 ◎能嬰兒乎,到達嬰兒的狀態,那種沒有分別心,能夠把元神元精元氣都保守住,那種嬰兒的狀態。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我們把凡塵所學的、所知道的,這些都把它洗滌乾淨,到達都沒有妄,妄都已經盡了,妄盡真就顯,到達沒有一點點瑕疵。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我們就是愛我們,做一個新民,這個新民對眾生都有利益;然後治理我們整個家庭的生活都很和樂,這樣都沒有作為,無為就是從佛性發揮出來。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就是我們一進一出,從我們玄關的所有一切進出,都是仁慈、都是能夠利益、生長所有眾生的好處;為雌就是當母親的意思。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使我們佛性都能夠光明,能夠純白,到達四通八達,整個宇宙虛空全部都是光明(我們的佛性),到達沒有運用我們的機智,沒有運用聰明(無知),那個就很理想的狀態,到達原始狀態。 ◎生之畜之,我們生發所有善念,然後培養所有的這些善事,生之蓄之,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都努力去做。 ◎生而不有,我們生了,不想擁有它;生了,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不擁有,就是我們不自私自利想到自己,所以生而不有,從觀念上改變很不容易。 ◎為而不恃,去做但是不仗恃。 ◎長而不宰,使他生長,但是不當他的主宰,可以講給他參考:「你朝哪個方向努力或是你自己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也可以提出來跟父母親商量」,長而不宰倒是我們現代的父母親要努力的方向。 ◎是謂玄德,這樣就是玄玄不窮盡的天德。 ◎剩下約28分,提問問題 【問】天有五賊」,何謂五賊(劉講師問,是在講災難的劫嘛,哪個字),就是陰符經裡面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者」。 劉講師答:五賊,我們要瞭解到應該在講我們那個根,五根,眼耳鼻舌身。 【問】:天有五賊就是在陰符經裡面。 劉講師答: 陰符經因為後學沒有看過這本經 。 【班員答】:它是後學佛堂看到的,在三十幾年前○前人拿過來的,後學還不是很熟悉,所以請問劉講師謝謝! 劉講師答:後學對那個沒有研究過,它大概是屬於道教的。 【班員答】:它是三聖經典。 劉講師答:對, 三聖經典它是屬於道教裡面的經典,那後學開始接近經典是接近道教,所以那個時候有看那個雲遊仙蹤,還有那一些三清的經,那一些倒是有看,可是那時候是講一些比較現象的事啦!是在有形有相方面的事,因為你講的後學不了解內容,所以不能加以回答。 【問】:就是那個賊? 劉講師答:賊,因為我們一般會用到那個賊是屬於現象方面的事,是在有形有相方面的事,因為你講的後學不瞭解那個內容, 所以不能加以回答。 【問】:請劉講師慈悲解說那個賊? 劉講師答:一般我們講五賊是在講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啦!我們一般最貼切的,最親切的就是這五個跟我們在一起。 【問】: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者….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哈哈!假如說後學有可以看那本經的話,大概後學就知道它在講什麼?(後學再找找看)好,下次有機會再帶過來比較切實啦!可是後學覺得我們在生活之中五賊,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對我們損害最大,就是它會影響我們六道輪迴的主要原因,就是眼耳鼻舌身,那有時候會用五欲,五個慾望來說啦!那平常我們在佛經來講的時候會講六賊: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賊,不好意思。 附記:(經過三十年了在意識上落印,萬緣放下,放下六賊影子自在無礙) 【問】:後學想問,張拙悟道偈裡面的「真心不落入思惟」,最後那一句「無相光中常自在」 劉講師答:那個真心不落思維,『真心不落入思惟,妄心本無處所,三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緣空,妄緣空處即菩提,無相光中常自在』 這個是偈語的全部就是我們的真心祂不落入思惟,一落入思惟就是識心,就是生滅心、妄心,所以真心不落入思惟,那妄心本無處所,就是我們的妄心它沒有地方所在,那因為我們不了解說妄心它沒有地方所在,後學都會用那個實在的東西來比喻:說我們這個茶杯很漂亮,很漂亮我很喜歡,喜歡是不是心?可是我們這個東西它會變化,有時候我們把它摔破了,那摔破的時候我們那個喜歡的心去哪裡?就不見了,再怎麼找都找不回來對不對?所以那個叫妄心啦!沒有地方所在,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妄心本無處所。 三際求心心不有,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要求過去心、要求現在心、未來心都求不到,心不有,心不有處妄緣空。既然我們要求三際的心都求不到,那我們要攀的都是妄緣啦! 所以沒有,我們要知道說凡塵的萬象萬事都是空的,沒有。那我們心不有處妄緣空, 妄緣空處即菩提,我們攀不到緣了,那個空的本身就是菩提,妄緣空處即菩提。 然後無相光中常自在,這個無相光就是我們佛性之光,我們剛才講明白那個就是佛性之光,那佛性之光祂常常呈現,祂都在,而且他不受環境、時空的影響,時間空間都不會影響到祂,祂自由自在,所以那個無相光中形容祂的遍虛空,整個虛空全部都是,然後那個常自在形容祂的本體自由自在, 無相光中常自在是這樣的。 (講解完後,劉講師又補充解釋另一個偈語,『妄想原來本是真,除時又起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別人』) ◎之前我們講六祖壇經的時候我們都會講一些偈語啦!那個時候也有說過說: 『妄想原來本是真,除時又起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別人』有沒有聽過?那個時候我們講妄心原來本是真,就是生發妄心的就是我們真心佛性啦!所以我們就一直在講說:我們起心動念,誰能夠起心動念?ㄟ就是佛性,佛性本體才能夠起心動念,所以起心動念的就是佛性本體,那我們了解說那個起心動念的,沒有去迴光返照的那個動念的來源,我們起心動念了以後,跑到那個念的內容裡面去了,因為跑到內容裡面去了所以我們就變成行為,行為已經不符合真理了所以才造業啦!這樣了解嗎? 有沒有更詳細的知道說我們凡塵怎麼樣會造業?怎麼樣起心動念?有沒有?就是起心動念都是佛性本體,沒有佛性本體沒有能力可以起心動念,能夠起心動念的來源我們說觀照,觀照念頭就是在觀照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才有辦法起心動念,那我們差別就是在起心動念內容去注重,沒有迴光返照來看誰在起心動念?這樣聽懂嗎?知道意思了嗎?(知道)比較細膩喔所以我們修就是要透徹了解。 透徹瞭解了以後我們就了解那個起心動念沒關係,那是佛性生發的,只要我們不進入念的內容就好,進入念的內容就煩惱了,對不對?那個念的內容一定使我們煩惱,然後煩惱造下來一定是業,種業,業種下來了。 【問】:請教一下因為我們都處在氣數當中,假如以這個星期當中,你就是眼皮一直跟著跳的話,你會如何去面對這個(劉講師:眼皮跳的話要怎麼處理喔),對,我們都是太執著了,是不是這種情形? 劉講師答:好請坐,所以我們要自己告訴自己,不管是左眼跳,還是右眼跳,都是好事,左眼跳、右眼跳好事來了,所以那個我們要瞭解到那個是血液循環的問題,不要在意那一些啦!都是好事。就是不要有負面的,一負面一來我們要瞭解到我們假如說在晚上,你一直想像有鬼有鬼有鬼,那個鬼真的出現讓你看見,很奇怪你一直想它形象就跑出來喔!你要看仙佛形象也依樣,你一直想一直想仙佛形象就跑出來,所以我們那個意念真的是很重要,所以就訓練自己不要起心動念,動念都在自己的知覺之中這樣就可以了啦! 【問】:(1)三魂七魄與我們人的靈性有什麼關係? (2)人死了,做頭七是代表什麼? 劉講師答:這個後學剛開始解說的時候就有講,說三魂七魄生魂、覺魂、靈魂,那個就是我們有身體了以後,生魂使我們生長,覺魂使我們知道痛啊!餓啊!那個覺,然後靈啊我們就要知道我們身上那個靈,就屬於識神,那我們有一個元神,就屬於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所以那個三魂七魄是我們有了身體以後很注重的,沒有身體了以後那個七魄就不見,那七魄是我們在凡塵主宰我們一些行為動作,我們在凡塵都有一些嗜好動作,那個都屬於七魄在主宰,那一到我們死亡的時候就全部歸到那個墓地啊!七魄全部都在墓地,所以只要稍微知道就好了,不要去著重,我們去著重它就會有很多不必要麻煩會來,說你的三魂七魄散掉了啦!欠幾魄幾魂那個就會很麻煩,我們了解說走入不生不滅佛性以後,這一些有的沒的都不見了。 【問】:劉講師請問一下,萬緣放下是代表清淨而已嘛?還是啟發佛性是智慧,還是多做少說,那種也是德性嘛…還是怎樣? 劉講師答:好,請坐,你這個問的倒是大哉問,我們要了解到萬緣我們凡塵所有接觸的一切,都稱為萬緣,那放下了就是不固執,不執著了,全部都放下,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在做的時候,先從我們自己本身身上做起從身上放下,把身上的力道放下,把身上的執著放下,把身上所有一切都放下,然後再推廣到外面一切,我們罣礙外面所有的事把它放下,全部放到什麼都沒有了,那個叫『滌除玄覽』。就是已經妄盡了,那妄被我們放盡時候真才顯,那個妄盡做到妄盡的時候我們連身體都不見了啦!身體有可是那個感覺已經沒有那個身體,身體的知覺性都沒有,身體的知覺性已經都不見了,沒有了變成沒有,所以那時候呈現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要一段時間啦!各位前賢那個是教導各位做,然後朝這個方向,一段時間很努力做才會達到啦!不是一下子就會達到。 那個少說是過程之間的努力,就是不要跟別人講一些不必要講的話,那個是在做這個功夫之前一個努力階段,那個都還沒有進入狀況啦!進入狀況以後是所有的知覺都不見了,這樣了解嗎?要努力,那個要努力,一定我們要先培養,培養自己的心能夠清淨,不胡思亂想然後有空間,有時間,有空閒可以多幫助別人累積那個善,讓那個善能夠生根,這樣我們做起來就比較順利啦!不會障礙重重,假如說我們這一些善都沒有累積啊做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障礙,障礙一來我們就不順,沒有功效呈現,所以要了解說你真正做到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身體的知覺性都沒有了,那個妄才盡,妄盡真顯那個時候真的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這樣有比較認識沒?(有)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是慢慢來的,不是一步登天,慢慢做,慢慢做,一定會到,一定可以到達。 【問】:劉講師前面問的頭七你沒講(台語) 劉講師答:哈哈!那個頭七喔!你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七孔,眼睛、鼻子、嘴是不是剛好七?(是)那我們一個禮拜有幾天?(七天)那為什麼都是七?所以就有那個涵義在,那我們一斷氣了以後就是走入中陰身,就是我們身體已經不能用了,我們又沒有歸位,還沒有歸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所在,那個中間的過程就有做七有七七四十九天,那麼七七四十九天死亡的本人他就是歸入一個中陰身,中間那一個中陰身,那這個中陰身我們要瞭解說在凡塵都一直在幫人,做好事,那麼他這個中陰身的活動就比較靈活,而且可以時間比較久到達七七四十九天,那假如說他在凡塵都不行善也不修道,也不管佛性的事,他這個中陰身很快就沒有辦法主宰了,就等於不到七天,有時候一天都不到他就不能主宰了,不能主宰的時候又沒有路可以走,那就很可憐。所以後學都鼓勵我們就是要先瞭解那個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我們把祂啟發了以後可以自由自在,整個天地都有我們大馬路都可以走,很通順的,那假如不修的話一口氣不來一步都不能走了,沒有路啦!黑漆漆的,走入中陰身以後黑漆漆一片,那我們在做七的時候趕快引導他,所以才會誦經嘛!那個經就是徑,就是真理,就是路徑引導他說你就要這樣走,你就像這樣做,你看我們在生的時候都不接近,不接近真理啦!然後一口氣不來中陰身的時候喔很認真在聽那個經怎麼唸?經就是真理,就是要教他怎麼走?那他就按照經的真理去走,才有路走啦!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凡塵修很重要,我們以後一口氣不來身體還給天地,水火風土就還給天地了,佛性就可以自由自在了。 那沒有修的人不行啊!他的識神侷限在他的色身,色身不能用了一口氣不來了,變成他的識神就走入中陰身,走入中陰身以後他七七四十九天以後他歸位了,到地獄去。那假如說他有利益眾生,他會到天道去,也一樣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可是四十九天他有利益眾生就比較理想,他的中陰身活動比較靈活,是這個樣子,做七那個七天,所以我們要知道做七的時候那個斷氣的人他都在,他都在啦!你,做一七、二七一直到七七他都在。那因為我們年歲大了容易去見到中陰身,那假如年紀小不能超過三歲,三歲以前他可以看到中陰身,會看到死的人回來跟那些親屬蓋棉被,那個是他的一個意念那個小孩會踢被子,他的意念跟他蓋棉被,那個孩子會看到,看到不是真正的棉被會動啦!這樣了解嗎?就是說他那個愛心呈現出來那個孩子看得到,看到喔阿公回來跟我們蓋棉被,這樣子啦! 【問】:劉講師請問一下,因為後學家裡有一個求道的道親,他歸空的時候,後學是沒有看到,聽他的家人說穿衣服來不及,那後學想說可能是三寶忘記了,這樣他已經都出殯了,我們再幫他求的話,這樣有沒有效?謝謝! 劉講師答:好請坐,這一種情形我們要了解到只要他本身都沒有罣礙,沒有執著就好了啦!他本身回想看看他執不執著?罣不罣礙?那假如說都不執著、都不罣礙你們都不用幫他做,這樣了解嗎?所以後學都講說沒有求道的人他不固執,他也不會當鬼啦!因為不固執,固執才會當鬼,所以我們不固執很重要,我們固不固執?(固執),對!我們都蠻固的,所以就要了解說問題都在我們本身啦!本身不固執的話都很靈活。下課了。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芳村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