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11 00:39:07瀏覽704|回應0|推薦0 | |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4片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99/10/30 各位前賢大德道德經_視訊影音讀書會開始上課了 ◎按佛規禮節跟著視訊上課,請起立跟劉講師問好,再坐下上課。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道德經第四章。大家都有書嘛?(有),第四章不盈章,不盈就是沒有全部充塞、沒有盈滿。這一章是在講道的功能作用。這一章是在講道的功能作用。 ◎第四章不盈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沖就是沖散開來,就是講我們佛性本體沖散開來以後的功用(功能作用),在凡塵整個全部都是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功能作用,我們在凡塵是日用而不知,我們不了解整個都是佛性本體生發,連山河大地全部也都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生發出來,我們因為都沒有研究也都沒有聽過,所以會覺得蠻生疏都不熟悉,各位心回來了沒有?怎麼我們都左觀又看呢,那樣心不在咧,心不在有聲音但不知道在講什麼,心要回來才能夠聽得懂,性理心法就是要學專一,能夠明心能夠見性,心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全部都充滿,可是我們因為沒有研究都不知道,各位可以了解,我們都把祂當成非常自然,我們一生下來以後,為什麼全部都是有七孔?有四肢?這整個都是我們佛性本體所生發。為什麼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呢?我們也都沒有研究,沒有研究為什麼我們一生下來以後就有千差萬別。我們了解,是在生活之中所有我們的思想、作為,然後引起我們呈現的現象就不一樣。我們在凡塵一定要把精神收回來,這樣的話,我們所有的思想、一舉一動全部都在我們自己的知覺之中,只要我們全部都能夠知道我們所有的思想跟行為,我們就可以掌握不造惡業,不造惡業我們就不用接受痛苦的果報,這個是蠻重要。可是我們在起心動念以及我們的行為,我們時時刻刻可以說不知不覺,那不知不覺就是無明,我們為什麼會有無明?是從佛性本體生發。假如沒有佛性本體,無明就沒有作用,所以無明也是佛性本體生發出來的。我們修道就是要掌握時時刻刻都明,沒有無明,因為無明引起我們造業,造了業就一定要受苦。所以我們功能作用因為是太大,所以都沒有去研究,不知道整個全部都是,所以老子就講「道沖而用之」,這個道,然後沖散,就像我們泡茶,茶一泡了以後,茶水裡面全部都有茶葉的味道,整個呈現了以後,我們生活之中整個都在道之中。所以我們都日用,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就已經都有,全部都在日用。 老子就講「或不盈」,或就是沒有進入肯定,就是假如的意思。為什麼這麼肯定的事情,老子用不肯定的語氣來說?因為假如一落入肯定,就已經走入一邊,走入一邊以後就有另外一邊,兩邊產生了就有生滅,一生滅了就變化,變化的我們不追求,我們追求不生不滅不變的,我們能夠掌握到不變的,我們才能夠有主宰。假如我們都在變的裡面去注意的話,我們心中等於是沒有主,沒有主怎麼做我們就比較茫然。我們了解,完全都在自己的佛性功能作用之中,都掌握,這樣就很理想。各位知道意思嘛?因為我們南部修起道來比較好修,後學都講在北部性理心法聽一年要了解,可以說很少,都是要兩、三年,甚至五、六年才會了解。我們這邊才聽了一年,可以說都進入狀況,各位有沒有進入狀況了?(有),你看這麼肯定,這麼有信心,對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都能夠摸到那個輪廓,這個叫做摸到根。摸到根,老前人講成仙作佛。假如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我們沒有摸到、沒有了解,那就瞎修行。這個我們要知道,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一定要實際的做,只要有空閒的時候,三、五分鐘都可以,我們做「萬緣放下」,那個已經摒除外染(外面的感染我們都摒除了),就是凡塵的污垢我們都放下,放下以後我們心性就清淨,我們清淨了以後就回到佛性本體,這麼理想的,不會很困難。 所以對顏回大家也都稍微耳聞、了解,顏回居陋巷,簞食瓢飲,人不堪其憂,可是回不改其樂。他快樂在哪裡?就是他已經摸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他把這個本體看的非常重要,因為祂不生不滅,我們身體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總有一天會死,都要還給天地的。所以後學那時候,老前人跟後學交待「把天元佛院看好,你出去也是死,你在這裡也是死」,後學都一直想都會死。所以身體總有一天要還給天地,我們借著天地的元素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我們身體都一天一天在變化,身體細胞都新陳代謝,沒有一個人可以保有我們的身體,沒有辦法可以主宰它,說「身體你不要變,我要這樣就好了」,不可能,一天一年一直過去,到後來就一口氣不來了,整個都還給天地了。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沒有生,所以也不會滅;我們凡人都不研究不了解,我們已經沾到上天大開普渡,得道了,這麼殊勝,一定要借這個機會趕快修證,身體還給天地,還沒死之前就把它當死了一般,使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整個都活過來,所以人心不死,道心就不生。 我們人心很厲害,造化都引誘我們去追求,我們追求外面現象,我們佛性就迷失了,迷失了以後,等到一口氣不來,啊,糟糕了,沒有路可以走了,怎麼辦?被業推,又推去現相,現相以後又受苦,就這樣惡性循環。我們了解,身體要還給天地的,所以要努力在佛性上用工夫,絕對要使我們佛性光明圓滿。所以剛才那首歌,我們在凡塵不如意事、不好的事是非常多,而且我們習慣性(習性)也都沾惹了很多塵垢,都很習慣性的引導我們走不理想的道路。我們這麼幸運能夠求道、能夠修道,又能夠接近性理心法,這麼殊勝,一定要把祂恢復,我們都跟仙佛在一起,我們本身也都是仙佛,所以要自我期許,本來就是佛,我們為什麼沒有成佛?就是因為造了很多業,然後一直接受果報,接受果報的當下我們又迷惑了,又再造,就這樣。所以我們說:「我要脫離苦海,絕對不能再造業」,業不能造,才可以離開惡的果報。所以一定研究道理,道理研究了,從心念改變,心念一改變我們行為就改變,行為改變我們的遭遇、我們的結果整個也都改變,所以從研究證悟者的說法,然後了解真理。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不盈就是不會充滿,其實這個道已經很充滿,為什麼說不盈呢?因為老子很忌諱說「物壯則老」,物到達頂點的時候,它就走下坡。所以一盈滿以後,就走入不理想的狀態。所以用不盈來講,留一點空間。我們在凡塵做人也事一樣,看到人家做錯、不好了,我們責備也不要太超過、太甚,給人家留一點空間,這樣就圓滿。所以一定要留一個空間,物壯則老,等到物到頂點以後走下坡,它就已經開始變化。我們不使它走到頂點,留一個空間(留一個我們有發揮的空間),這樣就保持很理想的狀態。所以老子講「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祂已經全部都充滿了,整個都是我們真心佛性,可是祂還留有一點空間,還可以再發揮、還可以再努力,這樣就很圓滿,這個是老子的觀點。 「淵兮似萬物之宗」 淵就是深淵(非常深),我們法性非常有內涵、非常深,祂就是萬物的宗旨(根本),很深淵好像萬物的根本,本來就是,可是老子用「似」,好像的意思,好像是萬物的根本,本來就是萬物的根本,可是老子不用決定詞,一用決定詞很容易走到撞到牆壁(很容易會遇到兩邊的觀點出來),所以都留一個空間(似=好像),本來是絕對的、一定的是萬物的宗旨,可是老子用「似」萬物的宗旨來形容,讓我們知道在凡塵的為人處事也一樣,雖然是很正確的,但有時候我們都會得理不饒人;那我們得理還要饒人(要能夠原諒別人),這樣的話涵量涵養就很夠很深。我們佛性本體功能作用常的大、非常的多、非常的奧妙。 「挫其銳」 銳就是銳利。我們在生活之中,「銳」,讓我們感受最明顯的是什麼?用台灣話講叫「搖擺(驕傲)」。各位了解什麼意思嘛?(了解),驕傲是不是銳?要不要挫?挫其銳。驕傲會不會得罪人?(會),像上次講,開BMW的車主引擎蓋被人刮傷,車主驕不驕傲?(驕傲),車主要人賠三十萬,害死一條人命。假如車主有涵量,知道不貴難得之貨,引擎蓋刮傷了但是車子都沒有損傷一樣還是可以開,只是不好看而已,你有那個涵量原諒人的話,那個老年人就不用自殺了。老年人就是看不了人家驕傲。所以老年人也不好,幹嘛去刮傷人家的引擎蓋,刮傷了你也沒有好處。我們會不會有這個動作?這個叫做嫉妒。看人家有就嫉妒(眼紅),所以我們要學:「那些都是身外物」,不管我們有沒有,在凡塵是富有還是貧窮,都沒關係的,跟我們佛性都沾不上一點關係。所以人家有,我們喜歡;人家沒有,我們有能力的話,能夠幫助他。不要有那種強烈的嫉妒心,嫉妒一出來絕對會出問題,很厲害喔,不知不覺我們就會有那個行為動作,一嫉妒了以後就會有行為動作,這樣會害到我們自己也害別人。 假如我們吃虧了,要了解,我們要寬宏大量,那個時候可以培養浩然正氣,吃虧就是培養浩然正氣的最好方法。我們佔人家便宜就是消耗浩然正氣。後學都一直講,人煙稠密的地方浩然正氣顯現不出它的可貴,那你到人煙稀少的地方,浩然正氣就很重要。要試驗我們有沒有浩然正氣,晚上你一個人到墳墓去,看看我們的心是什麼樣的狀態?各位前賢,用想像的,半夜一個人到墳墓去,會不會皮皮挫(台語)?假如你浩然正氣充足,你到墳墓的地方也很篤定(就是平時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我們都朗朗上口,試驗自己看看,試驗自己到底是真的多還是少,若是皮皮挫(台語)就別去了,不然暈倒在墳墓。我們人的心一怕起來,是很厲害的。這個都有實際的讓我們可以經驗,實際的可以了解本身的正義感(浩然正氣到底是有沒有)。我們能夠在凡塵頂天立地最重要就是浩然正氣,沒有的話,魑魅魍魎都會欺負我們。假如我們在外面遊玩,經過比較不乾淨的地方,回來了以後,身體都不舒服,去醫院檢查都沒有毛病,可是就是非常不舒服,那個狀態就是可能已經被魑魅魍魎揍一拳了,因為魑魅魍魎沒有形相,我們被它揍一拳我們也不知道,但就是很難過,很難過但找不到原因,醫生說你器官指數都正常,可是就是很難過啊!各位有沒有遇到這個現象?(有),還有啊,各位前賢,魑魅魍魎要揍我們,是我們本身:(1)佛性不亮,(2)沒有行善、沒有德,魑魅魍魎才會揍我們。 假如我們平常時候,都沒有負面的念頭(等於佛性會光明),我們又求道了,求道以後最起碼我們玄關都有一點小香的亮度,我們培養亮度就像兩儀燈那樣很亮,再大一點就像畫佛像有一團光跟著,那個就是佛光,佛的光呈現很大。這些幽冥鬼魂、魑魅魍魎看到這個亮度,遠遠的就跪著拜,它們就已經看到佛菩薩。要了解,眾生只要你培養佛性光明,有這個光明,幽冥鬼魂看你就已經是佛菩薩,不是等到我們一口氣不來以後才成就,而是在當下就已經是了,所以幽冥鬼魂看到以後就跪著朝拜。這些魑魅魍魎、日月遊神、凶神惡煞就要保護你,它是不好的東西,可是它要保護你,因為德重鬼神欽(鬼神很欽佩有德的人),所以它都一直保護你,絕對不會欺負你。 我們會被魑魅魍魎揍一拳,各位,我們有沒有德?絕對沒有。要了解,那一個狀態之下,我們真的就是要反省。後學也說,在日常生活我們也可以試驗,自己求了道,玄關有沒有光亮?現在有很多狗(自己養的狗不算),去找不熟悉的狗,然後狗看到人有時候就會吠(因為狗眼看人低,牠瞧不起人,因為狗本身很忠,主人怎麼打牠,牠都不會去咬主人,可是我們人做不到這個狀態,被老闆罵了幾句就一直在背後講老闆的壞話,沒有狗的忠心,所以狗眼瞧人瞧不起,說我們都沒有盡到那個忠)。我們用狗來試驗,狗開始吠的時候是跟我們打招呼(狗不會講話,打招呼是用吠的,這個時候你也不要跑,你跑的話有些狗會追,認為你有做壞事所以狗會追你會咬你),然後你就站定站好,你兩眼守玄,對著狗的眼睛看(就是放出你自性之光),然後狗朝著你看,假如狗已經低下頭,尾巴一直搖,那就恭喜,為什麼?你玄關的亮已經都發出來了。 因為後學有跟老前人、前人陳大姑,就是有觀察到這個現象,後學在台北三重有渡一個印刷廠的老闆,老前人、前人都有去印刷廠,印刷廠不請守衛,而是養一隻狗,那隻狗很厲害,沒有主人招呼你要進去就是不讓你進去,你硬要闖就會咬你,後學就被牠咬過,所以特別知道。然後老前人、前人到的時候(不同時間到達的),後學就注意看那隻狗怎麼來對老前人、怎麼來對大姑,很明顯的,也不用主人來招呼,狗看到老前人,頭就低到快接近地面,尾巴就一直搖,真的差很多;然後大姑,大姑很怕狗,大姑還沒到就怕狗,大姑怕狗,狗也怕大姑,所以大德者真的就是不一樣。後學說我來都不會這樣,都咬我;老前人、前人來你就這個表情出來。所以後學就了解,這個真的假不來,你有那個德,有佛性的亮,整個都呈現,很兇惡的狗都表現這個樣子。所以後學講就有力道,後學自己遇到的,不是用想像的。 我們可以試驗自己本身那個佛性,點傳師已經點開我們玄關了,有沒有發出光明。假如是你都已經守玄對著狗的眼睛看,狗也跟著你瞧,瞧了以後頭都沒有低下來,尾巴也沒有搖,可是又開著對著你吠,什麼現象?就是黑黑暗暗,佛性整個都黑暗,沒有光,狗眼看人低就一直吠你。這下子真的要反省要慚愧,得到這麼殊勝的道都沒有行持培養,就是要努力。這個很容易,我們遇到狗很容易。後學已經很久沒有這樣講了,之前都時常會鼓勵人家去試驗,道親說會我不敢耶,為什麼?知道答案以後會很恐怖,後學說怎麼會,知道答案以後,假如狗頭低下去了,給你信心啊,你佛性已經有亮了;假如狗一直對著你吠,表示你修的方法不對,佛性沒有亮。這樣不是很好嘛?道親說不敢。各位可以試驗看看,不熟的狗才可以,熟的狗不行,自己養的狗不行,一定要不熟悉的,看看怎麼樣的反應,給我們自己考試卷,看我們修的夠不夠程度,佛性有沒有發揮光明出來,這個蠻重要,各位有沒有信心:「我佛性已經光明了」,哇!怎麼搖頭的比較多呢!對自己都沒有信心,可見我們平常「銳」還沒多的,就是驕傲。各位驕不驕傲?我們多多少少都有,都會有驕傲,都不知道的驕傲,所以我們一定要挫其銳,我們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來把這些銳挫敗,把銳全部都降伏,讓那種很強勢的作法全部都降伏,很強勢就是尖銳,我們做人有沒有很強勢?人家在講都不聽,就一定要聽我的。怎麼靜悄悄?在想可能自己有犯到這個毛病(都很強勢),強勢就是尖銳。所以我們的脾氣毛病尖不尖銳?(尖銳),我們有沒有去改它?(有),有,那個就是用佛性本體來挫其銳,把銳降伏,我們能夠降伏我們本身的這些銳氣是最重要,只要我們能夠降伏我們所有的妄想心,我們的妄想心很尖銳很強,不要想就會跑出來。 要了解,像現在社會現象,後學都覺得有時候不是很理想,像我們在高速公路開車,假如你按照速度規定開九十或一百,可是後面就有趕時間的一直按喇叭趕你,你技術不是很高超,又不能左衝又撞,就會反應比較慢,後面的人覺得你故意在整他,所以當他開到你前面就來個緊急煞車,結果你就撞上了,誰的錯?絕對不是緊急煞車的不對,是我們沒有保持距離的不對,但是那個現象各位就可以想像,是不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明明就是他不對,為什麼我要賠。所以就了解,人心一念天堂,一念就地獄,而且現在還蠻多現象是這樣,尤其你在外面開車的話時常都會遇到,要知道那都是很小的小事,可是引起會出人命,我們就在生活之中盡量培養「不去妨礙到別人,自己寧願吃一點虧沒關係」,有開車的人稍微都會了解這種現象。有沒有遇過?還有啊,遇到以後心情怎麼樣?就很惡劣,一定開朗不起來。所以能夠幫助人家、能夠看到好的事情我們都會很高興,看到這些惡劣的現象我們都會很難過,我們是在社會生活,所以那一種尖不尖銳?很尖銳,我們要把這一種挫其銳,都把它降伏,那種不滿的心都要降伏。假如你是在趕時間,前面都把你擋住,你要想想:「人家的技術都不像你這麼好的,不一定是馬上可以讓開給你走的」,這樣的話都沒事了,降伏我們的內心。所以遇到有些很難壓下來的尖銳事情,我們在平常的時候就要訓練,訓練自己能夠降伏我們很尖銳的、很盛滿的怒氣,等到我們能夠征服了那些我們很大很強的怒,能夠降伏下來,我們會很高興。可是我們一般都豁出去,會不會?(不會),這樣就是各位的修養都是很好,已經進入狀況了,已經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當中,佛性本體都沒有這些事,而且這些事都是凡塵事,都是很小的事,不要因小失大,因為這些小事把我們佛性本體染得五顏六色,因為在那種現象之下,我們很容易起心動念,就是受現象的錯誤的引導,然後心念就不正確。 所以古時候的聖賢都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一定要培養我們佛性本身的定力,定一夠了以後,我們充實定力以後,就不會被這些不合理的現象左右,就不會被影響,這樣生活就很理想,而且我們自己也會很高興。假如我們是被現象降伏、克服了,現象把我們內心都壓抑壓制了,我們生在凡塵就沒有意義、意義就不大。要了解,凡塵一切都虛幻不實,假的,要認清所有都是假的,不真,真的就只有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在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一種狀態之下,整個我們的天性都恢復,就可以像顏回一樣,顏回生活那麼困苦,可是顏回很快樂很高興,而且那個快樂的高興是真的,不是做給人家看,是真的從心裡面產生。我們真的要從心裡面產生,就是要對自己不生不滅佛性認識程度很深,程度很深以後我們會安住在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上面,一安住了以後,凡塵什麼事都是小事,都變化無常,就不會在意,就很理想。 所以老子跟我們講,我們用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來挫其銳,從我們本身做起,有這個「銳」,有胡思亂想、有驕傲的心,全部都降伏(挫其銳),銳一挫了以後,可以很柔和。我們三寶最後一寶就是合同,已經跟天地整個合了、跟天地整個同了,有沒有合同?怎麼都反應不過來。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都在用三寶,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玄關竅),用五字真經(理氣象,彌滿整個虛空,收束我們身心),要了解,三寶很殊勝,日常都在用,所以挫其銳,把我們不合真理的,全部挫敗降伏,然後跟天地整個都合、整個都同,合同了。所以整個天地就在我們身上,有沒以?不相應,還在想什麼意思,意思還沒體會出來。要了解,我們求道的三寶很殊勝,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我們要用。 「解其紛」 解其紛就是凡塵紛紛擾擾,我們用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可以把這些紛紛擾擾的萬象解開,所以我們處理的時候就是從我們佛性之定來處理萬象,凡塵是不是紛紛擾擾?(是),很混亂,我們可以處理的很理想,我們會不會跟著亂?(不會),要了解,我們都有主宰,我們佛性本體就是有一個主宰,這個主宰在處理那些很棘手、很不好處理的事,都可以處理的很圓滿,就是解其紛。紛紛擾擾我們都解開,都很理想。 「和其光,同其塵」 和其光,同其塵,和光同塵。我們現在是一個群居社會,大家都是相處。要了解,要尊重所有的眾生,尊重各行各業,我們都互相之間,我們沒有製造衣服,我們有衣服可以穿;你看我們身上所用的東西,什麼是我們做的?都不是,我們都沒做,但是都有得用,所以這個叫群居社會,互補。我們沒有做,但是我們都有得穿。現在我們要使用東西,也不是我們自己生產自己做,但就有得使用,所以我們要感恩:「感謝大家這麼祥和,互相之間,和其光,都同時在一個空間裡面生活,過得很如意」,各位生活之中過得如不如意?(如意),有沒有抱怨連連?真的沒有嘛?那麼理想啊,都沒有抱怨?這個表面的跟背面的都不一樣,表面的很理想,背面的抱怨連連。我們要從內心裡面培養,培養出來「感謝這麼多的不同行業,製造不同東西給我們用,我們都用的很順心很如意」,所以要感恩,這樣就「和其光」。所以了解,不可能我們要吃飯就去種田,要穿衣服就去織衣,都不可能這樣。可是我們在生活之中日用都不缺,沒有缺欠,可以說我們福報都蠻大。像在非洲衣索比亞、肯亞那邊,他們日用都缺的蠻厲害,我們這邊可以說都很富裕,就是因為在這麼好的環境之下,不努力修道,可不可惜?(可惜),非常可惜,我們有這麼好的環境一定要努力修道,就是把日常生活之中,所有不好的脾氣毛病去掉,然後整個起心動念都不要有負面的,神動要天隨,各位有聽過嘛?「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這是子貢講的。我們在家裡面居住,可是我們神通萬物,神通萬物就是我們萬緣一放下一念不生,然後我們佛性本體啟發了,啟發了以後我們又用耳根圓通,使整個佛性延伸到空間,所以整個空間都有佛性在,所以尸居而龍現,神通萬物,這是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淵默,很深淵的靜默而雷聲(打雷的聲音),就是他所作所為都是從佛性直接發揮出來,他直接發揮出來就是德,所以他的德性感人就好像打雷那麼震撼,淵默而雷聲,他沒有講話(不靠講話),靠實際的去做利益眾生,這樣德性就感人。第三句神動而天隨,就是起心動念(神動),然後天理都跟著;我們現在起心動念有沒有天理都跟著?啊,沒有一個回應喔。 我們開始講的時候有講,道就是我們良心,按照良心去做就叫德,經就是我們都這樣做不變化,就叫經,道德經就在我們身上。我們都有良心,我們發現良心就是道,我們按照良心去做就叫德,我們都不變化就叫經,道德經。各位都有沒有?身上都有,要把「道德經」都帶著,不困難的,不要找藉口說「良心一個已經死掉了,一個還沒出生,這個期間剛好空檔」,那個事找藉口不想做,因為我們按照良心來做事比較會吃虧,那我們都不想做才找藉口來講,要了解,這個都是我們本身的關係,凡人一定都是自作自受,你做好事你得到好的果報,做壞事得到壞的報應,都是自作自受,我們按照良心來做,最起俯仰無愧,對得起天、對得起人,沒有感到難過的地方,這樣的話本佛性本身就光明了,就不用怕人煙稀少的時候,魑魅魍魎會揍我們一拳。因為我們現在都生活在人煙稠密的地方,所以體會都不深。 後學都講,只要你有空閒的時候,你到合歡山,合歡山沒有下雪的時候沒有人,可是那邊的天氣,像夏天去的時候還很冷,因為雪剛好融化,融化的時候是最冷,但沒有人,你在那邊走個一天都遇不到一個人,各位那個時候會怎麼樣?心慌,後學因為有經驗,那時候是想到合歡山閉關,找不到理想的地方,後學想我來這邊閉關但又這麼冷,我一定死在裡面,所以不敢一個人,再找另外一個熟悉的人,結果熟悉的人找不到,就沒有住在那邊,不然就在合歡山閉關,就是要深入我們法性。所以這個追求一定要自己發心追求,而且後學都是真的實現,要怎麼來研究、要怎麼來進行,都自己去實驗看看,所以很多講出來的都是後學自己本身的經歷。所以就告訴各位「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可以到達佛的領域」,顏回就是把凡塵所有放到全部空,空到盡頭,什麼都沒有,那整個妄盡真顯,真就顯現,雖然三十二歲就死亡,可是顏回的佛性已經整個都佛了,都沒有一點瑕疵,那個是最理想。我們也可以從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去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各位前賢可以想像,這個時候沒有三心(沒有過去心、沒有未來心、沒有現在心),我們萬緣放下就是什麼都放下了,就沒有三心;沒有三心,三世就不攝受,過去世攝受我們不住,未來世也攝受我們不住,現在世也攝受我們不住,三世都攝受我們不住,我們的佛性就整個呈現;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全部都沒有,沒有三心四相,我們當下那一個念就是億萬年(萬萬年喔),「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就是這個狀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眼前那一個了了分明的佛性本體,那一個我們把祂稱作一念」,三世各有三世就九世,加上那一念一世,剛好十世,十世的古今不離開我們當下這一個狀態。了解嘛?我們要追就是要追這個,追這個顯現在當下,讓我們了了分明,讓我們能夠掌握的,這個就是佛!了解嘛!不會很深,做也不困難! 後學有一個時期,不知道幾歲,曾經政府幫後學找工作,去做扛米,一包米六十公斤,剛好一百台斤,後學說會被壓死,後學扛個一天就沒命,一包米後學就扛不起。我們修這個要不要那麼費力?不用,要了解,這個是從心性著手,心性著手我們要了解到根源,了解到祂的來源是怎麼來的,我們怎麼到凡塵來,我們要怎麼回去,這個一定要了解。各位了解了沒?(了解),真的了解,我們怎麼來的?我們要知道我們怎麼來,才會知道怎麼回去喔!所以我們是一念妄動而來(起心動念),各位要了解,起心動念就是最容易,我們很容易就起心動念,為什麼會起心動念?因為太閒。各位前賢,很忙的時候,念頭多還是少?(少),很少,都被工作卡住了,念頭就比較起不來。 我們空閒的時候念頭就很多,這個念頭就是最難降伏,要了解,因為有念頭(有念)我們才落入凡塵,我們要回去就是要先把念頭…,我們開始修的時候,先能夠掌握念頭,所有念頭都在我們掌握之下,我們能夠控制我們自己的念頭,不要超出我們控制的範圍,這樣會嘛?很困難喔!我們的念頭都超出我們控制的範圍,控制不住(念頭),想要想什麼、想什麼,很難去管制它,都超出我們知道的範圍,它都超出。所以我們為什麼沒辦法回到佛的本位?就是因為念頭障礙,念頭把我們障礙了。我們現在先了解我們念頭,我們都能夠去管制念頭、約束念頭,然後我們盡量慢慢的把念頭能夠消除(就是都沒念了),然後到沒有念的時候,我們的生因就斷;念盡(已經都全部盡),我們的生相就沒有;生因斷了,生相沒有,我們就沒有六道輪迴。 最容易的,最困難做的。我們的念頭是不是我們自己起來的?我們去知道起念頭的是誰?就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才能起念頭,不是頭殼。你看我們一口氣不在,頭殼還在,會不會起念頭?(不會),不會了,所以起念頭就是佛性本體。要了解,我們起念頭的時候趕快迴光返照,來看那個起念的來源(念頭的來源從哪裡來),我們會發現,它竟然是「眾緣聚會」,眾緣聚會才起念頭。所以我們的念頭叫做眾生,眾緣而生,很多因緣聚會才生發念頭。所以我們渡化眾生,佛說渡眾生,第一個要先渡自己的眾生,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眾生,我們把所有念頭都渡盡了,沒有念頭了就成佛了。這樣知道嘛?沒有聽過喔?(有),在哪邊聽到? 我們都以為念頭沒有關係,北部的道親還說「腦袋瓜生下來,不起心動念太浪費了」,就是腦袋瓜要用,後學說腦袋瓜用的太厲害會抗議。所以各位假如不相信後學講的話,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就開始胡思亂想,一直想不要停,想到後來不知道怎麼睡著,但一定也會睡著,明天起床的時候你看看你的頭會怎麼樣?會爆炸,頭痛的讓你難過得不得了,要了解,那個佛性在抗議。假如我們另外找一個時間,一躺下來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睡著了,明天起床的時候,你的頭腦非常舒服。這個後學都試驗過才講出來,很喜歡試驗。所以沒有念頭的時候(全部都沒有念頭),真的我們的心清淨,心一清淨以後就恢復到佛性本體回來了,所以心清淨容易明心見性。 我們假如心太容易起心動念,胡思亂想,要明心見性就比較不容易,沒有那麼快而且也沒有那麼深入。要了解,明心見性的程度也有粗淺、也有深入的,我們就是要深入的,深入我們法性,愈深入以後我們就會愈寬廣,整個宇宙大地、整個山河山川,全部都是真心,到那個時候心跟境一如,心跟境已經合在一起,心跟境合在一起就不用分別,沒有分別心的時候,就回到本來,佛就是證悟本性,就是沒有對待。我們現在在凡塵都有對待,有對待就有生滅,生滅不停就無常變化,我們就沒有回到我們的根源;回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這個根源,這個根源沒有對待,是一個絕對體,我們現在是從對待之中來修持,先把這些對待都了解透徹,了解「它都是無常變化,我們都是住相以後才產生很多煩惱,產生很多煩惱有所作為,才造了業因,業因一造了以後才接受果報」。所以是我們自己找的,自己做的、自己種的,我們自作自受就要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進入,自作,然後自己接受證悟本性的果報,就是成佛。了解嘛?肯不肯做?要知道看看自己選擇什麼樣的道路,這是一條不會後悔,很值得我們做的,一勞永逸,雖然是有點困難,可是不是做不到的,是我們決心問題。有決心要做了,好,我現在開始訓練我的念頭,都在我的知覺之中起,知覺之中起念頭沒關係,我不會被念頭左右,從這樣開始做,然後做到後來,慢慢的我把念頭降伏、降伏,讓念頭不起,這樣又能夠經過一段蠻長時間以後,真的合同了,和其光了,跟整個天地變一體了,不用分別心了,回到本來了,很理想的。一定要自己做,這個別人幫不上忙,也不能用想像的,要實際去做。 所以和其光,同其塵,跟凡塵都已經融成一體,不容易,可是可以做,可以做到,修證了以後就是做到。我們剛才看的那些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落入凡塵太久了、習性太強了、脾氣毛病太多了、意見太多了」,所以我們在凡塵的生活,要告訴自己「有意見人人討厭,有辦法人人喜歡」,你都不要說話,把問題都解決了,你喜不喜歡跟他相處?(喜歡),很喜歡,所以我們就做那個人家喜歡的人,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不講話,不要人家做了你有意見,有意見就人人討厭。不然你來做,做又不要,講又很會講,我們還真的有這樣的人喔!凡塵事都是變化無常,不要太在意,但要了解我們在凡塵我們都不長久的,幾十年一轉眼就過去了,不能夠因循歲月,要掌握。 「湛兮似若存」 湛,就是原始狀態。我們佛性的原始狀態叫做湛然常寂,可以感而遂通。湛兮似若存,就是祂很湛然,好像都在,因為不落入形相,所以都用那種比較抽象的形容:「就好像在」,我們佛性都有,可是老子都不把話說死,都講讓我們比較能夠用體會用領悟的。 「吾不知誰之子」 老子說我不知道這一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什麼人呈現出來的。 「象帝之先」 象,形相。形相的皇帝,祂比形相的皇帝還要再早;就是所有相都沒有的時候,祂就已經存在。我們就講先天,先天祂就已經存在;我們後天以後才有的,就講後天。我們都講先天,先天之道,後天寺廟,有形相以後才有蓋寺廟,所以廟都是後天。我們這個佛性是沒有形相,祂就已經有了,所以叫先天(天地之先,比天地還要早)。 第四章不盈章就是這個意思,也是蠻深,深不深?淺不淺?說深就是我們都還不了解,說淺就是已經都了解,了解了以後就是很淺顯,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都可以呈現,那個就很淺;假如我們都沒有去經歷,就很深。我們在生活之中都用祂,就很淺。所以我們佛性本體都沒有形相,我們都一直在生活裡面,有空閒三、五分鐘都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可以體會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都可以體會出來,那就很淺了!有沒有這樣做啊?(有),這個有的,不到十分之一。一定要知道,我們要重視祂,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要重視,因為我們重視才會付給祂權柄。我們不重視祂,我們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意)會掌權,會發號施令。我們重視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我們會啟發祂出來當家,啟發祂當家就很理想,就是我們的良心整個都呈現,整個呈現我們不會做錯、不會造業,就不會受苦。所以一定要重視,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有空閒就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就把妄去除掉(不真的、變化無常的這個妄都去除掉),已經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個呈現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一定要讓祂很確確實實的整個輪廓都出來,出來以後我們要培養要乳哺,那個叫聖胎,結聖胎了,聖人出現了。 我們有講過聖人是誰?那一天不是說孔子嘛?後學說「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聖人,因為就是從祂,然後修證成就的,我們就是要把這個聖人認識、培養,然後讓祂茁壯長大,這個時候我們就恢復到本來本位,就是聖人。所以聖人就是這個,就是我們了了分明的知覺性,雖然祂還不是全真,可是畢竟是要這樣進入,這樣進入了以後,你很熟悉了,很熟悉以後就會有般若妙智慧,從佛性本身發揮出來,所以般若不是我們有身體以後去學來的,學來的都叫聰明,我們很聰明,現在你在社會上看到所有人的面孔,那個聰明相都寫在臉上,說我很聰明你不能佔我便宜,都很聰明是我們落入後天以後去學的。我們的般若是具備在佛性本體,佛性本體一定要培養,我們先認識佛性本體,然後一段時間的培養,般若就會生發。生發般若以後,從佛性本身發揮來認識真理,這個時候,要了解,定跟慧互相幫助,認識真理就屬於智慧,你有智慧,定力就增加,你有定力了,處理事情輕重緩急就處理的很圓滿,整個都在我們佛性本體裡面。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做,只要有空,三、五分鐘都可以,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然後體會那一個了了分明的知覺性,不能著於相,可是那個知覺性我們是可以領悟的。一定要做喔!有沒有做啊?(有),乾脆都不回應了,你一直問,乾脆都不回應了!要了解,就是這樣子進入的,聖賢之門這樣子進入,不是很困難,看看我們有沒有誠心、恆心、堅定的心。有誠心了,我們體會了;有恆心了,我們啟發般若了;有堅定的心,我們把祂修證成就了。絕對是一勞永逸,可以成就的,從心裡面產生,很實在的。 再講第五章守中章。因為守中章跟不盈章,一個是體,一個是用。守中就是守住我們中道本體。中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道(中就是道)。 ◎第五章守中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很不仁慈,把萬物當芻狗。芻狗就是古時候祭祀用的,把它雕塑的非常漂亮,還沒祭祀之前一直雕塑,雕塑的很漂亮,然後等到祭祀祭拜完了以後,就把它毀掉了,不要它了。芻狗是古時候祭祀用的。像我們現在也是一樣,若要一個慶祝會,還沒舉辦之前,會場都裝扮的很漂亮,然後舉辦了以後就整個拆掉毀掉,我們現在也都是這個樣子,要展覽之前,裝扮的很漂亮,展覽以後就當垃圾全部都清掉,這就是老子所講的現象。 要了解,老子講天地不仁,為什麼天地不仁慈,把萬物當成芻狗?就是我們春生夏長,都使萬物一直生生不息,一直生長的非常漂亮,可是一到達秋天的時候,秋殺之氣,我們看到所有樹葉都凋落下來,樹變成孤枝;你看要讓它漂亮的時候,春天、夏天很茂盛,等到秋天的時候卻變成孤枝。所以老子的意思就是講,天地要使萬物生生不息的時候,雕塑的非常漂亮,可是一等到秋天以後,秋殺之氣又把這些萬物毀掉了。可是我們要了解,我們都有吃米,我們曾看過種稻穀嘛?假如我們使五穀一直生長,不要有秋殺之氣來讓稻穀成熟、望花、結穗,那個對我們有用嘛?(沒用),沒有用,所以讓稻穀一直生長,生長到跟天一樣大,沒有用。所以老子講這個意思,就是使它生長,生長到一個時間,一定要秋殺之氣促其成熟。現在讓稻穀一直生長,長大到一個程度,讓它望花、結穗,那個時候就是要秋殺之氣,它才會成熟,成熟我們才有稻穀可以收割,才有米可以吃。 你看我們製造的這些木材,這些樹木若是一直讓它生長,不要秋殺之氣,要了解,木會變化變形,那個就是還沒成熟。所以使樹木生長,生長以後又有秋殺之氣促其成熟,就可以堅硬,堅硬我們拿來當傢俱,才不會變化,木材才不會變形。要知道,就是用的木材還沒成熟,木材還是很嫩,還沒熟,秋殺之氣還不夠,所以不能夠那時候就去採來用,採來用做成傢俱是不行的,會被人罵,買回去以後,會去找製造的人吵架,說你怎麼都製造這些會變形的傢俱,所以一定要等到成熟。我們了解,天地之間有一個生氣、有一個殺氣,生氣讓它成長,殺氣讓促成它成熟。 所以老子是講相反的意思,不仁其實就是天地的大仁。大仁才能夠使萬物對我們有用,就是因為有促其成熟,我們才有萬物可以用。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這個意思,講相反的角度。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一樣也是不仁慈,把百姓當成芻狗。為什麼?因為要教導我們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聖人要教我們百姓這些人應該要做的八德,我們生下來就具備,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全部都具備,聖人教導我們要具備。當我們遇到,有時候為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我們會把命喪失掉,像為國家盡忠去打戰時候,要不要為國家盡忠?(要),就是要為國家盡忠,去前線打戰會不會死掉?(會)。假如聖人沒有教導,那我們不要盡忠,他拿槍要打我們,我們趕快跑回去,這樣就沒有當人的資格。所以告訴我們,你為了要盡八德,你會把命都喪失掉。可是因為我們能夠守住八德,所以人格才健全,才有頂天立地的資格,才有浩然正氣。要了解,聖人叫我們盡我們本分,我們去盡了,這個我們就沒有虧欠。不然我們雖然有人的身體,假如沒有做到八德,那跟禽獸是一樣。我們現在看禽獸,各位前賢,我們什麼心?很可憐牠。我們以禽獸的本身,牠知道牠可憐嘛?(不知道),不知道。所以要知道,你沒有去盡你的八德,就跟禽獸是一樣。假如有人的身體,是禽獸的心態,那生不如死,在凡塵一點意義也沒有,活著都沒有意義,都是白活的。要了解,我們要追求真理,要了解真理,要在真理之中生活,那個才是重要,非常重要。所以「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也是告訴我們,因為我們能夠盡到人應該盡的本分,雖然身體死了,可是我們那個佛性整個常存,跟天地融成一體,合同了,跟天地都相合相同。要了解,那個價值所在就是這個樣子,不然我們雖然身體存在了,可是佛性都是很污垢,請問各位前賢,佛性很污垢能夠回歸到本來嘛?(不行),不能耶,不能回歸到本來,你看我們這一個人身一失掉以後,是要過身,那會過什麼身呢?我們都做的不好的話,會轉到什麼身?就三惡道的身了。要知道,很重要的就是要恢復佛性光明圓滿,光明圓滿才可以恢復本來恢復本位,那個是我們要努力的。我們研究真理就是要勉勵真理,要頂天立地,培養浩然正氣,使自己佛性都恢復光明。 剛才上課前,講師說上個禮拜我們颱風假,沒有上課,美國道親已經累積很多問題要問,叫後學把發問的時間留多一點,所以我們留半個小時來回答問題。各位前賢,要了解,有疑必問,疑就是結(打結),我們沒有把結解開修證不成,一定要使心中坦坦蕩蕩,心中都沒有疑問,這樣才可以成就,所以有疑就問。北部前賢在講課之中,因為人數不多,馬上有問題馬上舉手馬上問。因為這邊人多,怕混亂,所以才留一個時間讓大家發問,一定要踴躍發問,這樣把心中疑問都解開,就會很好修道。 【問】:「若見緣起即是見法,若是見法即是見佛」這一段話,與「有體必有用,有性必現相」這一段話,意思是否一樣?請劉講師詳細解說。 劉講師答:這個問的蠻中肯就是抓到問題所在,因為釋迦牟尼佛都鼓勵祂的弟子說要研究緣生的道理,若見緣生,因緣所產生,即是見法,若見法即是見佛。所以都鼓勵祂的弟子一定要研究緣生的道理,因緣所產生,所以各位前賢我們凡塵的萬象,萬事都是因緣所產生,我們要去研究那個因緣產生,不是已經落入現象的相而是因緣,什麼因?什麼緣?然後產生那個中間的過程去研究緣生的道理,這樣了解意思嗎? 因緣所產生,像我們父母親結婚了,父母親的因緣結婚了以後然後才把我們生下來,這個就是父母親把我們生下來那個中間的過程,那個叫做緣生啦!要了解到說一定有因有緣,假如說我們跟父母親沒有那個緣,就不會成為一家人,所以要知道會成為一家人的因緣,都有像我們台灣話說的:相欠債(台語)所以孩子一生下來一直賺錢那表示他要來還債,那孩子生下來錢一直用那個要來討債,各位有沒有這一些現象?都有喔,這個夫妻生下孩子以後家裡做得很順,一直賺錢表示他要來還債,那假如說生下來一直生病找醫生,然後做事業又不順那個就是要來討債,所以會結成一家人都是有因緣,佛要我們去研究緣生的道理,因緣所產生就是要我們去了解所有的現象的來源,現象怎麼來的?現象本身它沒有性,那個會促成現相聚會那個過程沒有形象,那個沒有形相的你去研究研究緣生,所以你去研究了那個緣生的道理,你知道了那個就叫見法。這樣見法知道嗎?看到這個法,看到這個方法,知道嗎?所以要了解到這個不是在講而已而是在講理論,它很實際,在我們生活之中我們都可以遇到,這個現象怎麼樣才產生?這個事情怎麼樣才產生?都有它的來龍去脈,那我們去了解它所產生的來龍去脈那個叫因緣所產生,見到這一些就是會怎樣又會怎樣那個叫見法。這樣知道嗎?是有一點點要用心去了解啦!那我們因為他怎麼樣又怎麼樣他的態度很好啦!所以她就看到很喜歡就嫁給他了,哈哈~不是這樣嘛! 所以我們要研究那個因緣所產生的,那個過程都是沒有形象,沒有形象,那這一些沒形象過程促成在的時候,ㄟ形象的出來了,那我們去研究那一個還沒有呈現形象那個時候,那個就叫見法。這樣了解嗎? 為什麼佛會瞭解說你見到法就會見到佛?因為這一些它會促成形象,呈現事情都是沒有形象,那這一些沒有形象的,沒有形象的本來我們不是有講萬法皆空嗎?空性即是佛性,所以就是佛性在促成這一些因緣,這樣知道嗎?(知道)所以見法就已經見到佛了。這樣有了解嗎?(?)就是沒有形象的佛性這一些因緣然後才促成形象,促成事情,事情呈現它又不久,又消失滅掉了,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所以它滅了以後到哪裡去?又歸到我們的佛性本體回來。所以見到法就見到佛,這樣有了解了嗎?(有),它從沒有形象的時候促成有形象,有形象以後那個叫緣聚則生,那這個有形象的緣聚則生它有生、住、異、滅的變化,那變化了以後又歸於沒有,散了就滅了就沒有了,沒有了到哪裡去了?又回到佛性本體回來,所以那個就叫見法了以後就叫做見佛。那見佛就見到如來啦! 所以我們瞭解到後面他問說「有性必現相」跟這個有牽連,你有佛性了然後因為我們有發心或是起心動念,一個是造業,一個是我們發願兩個它都會現相,你有發願也會現相,你有造業也會現相,所以有性必見相,這樣兩個有沒有都解決了? 【問】:前面那個有體必有用? 劉講師答:喔!有體,這個有體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有體祂就產生作用啦!跟我們今天所講的「道沖而用之」是一樣,就是我們有體了就有用在凡塵呈現,所有的萬象萬事都是我們整個佛性本體所呈現的。所以祂的作用非常廣泛,非常大,只是我們落入我們人的身體以後,我們人的情緒沒有好好的加以認識跟管理,就變成我們會有自私自利,那假如說我們把自私自利去掉那叫修持啦!「挫其銳」把這一些自私自利去除掉,我們就恢復佛性本體祂的功能作用回來。整個都回來,所以修持的作用叫做攝用又歸體,那我們凡人就沒有,我們把那個佛性功能做發揮出來時候,去抓住那個功能作用一直再往那個虛幻的境在追,所以我們瞭解說凡塵所有一切它都在道體之中,只是發揮出來不同它的功能作用全部不一樣可;是回到佛性本體ㄟ都是一個『絕對體』都是一樣的,所以佛因為證悟到祂的絕對體沒有分別的,所以就成佛啦! 那我們眾生有分別那就成眾生啦!有那個自私自利有那一個情緒的成分在,那我們修持就是要把這一些去掉,自私自利是我們對真理不透澈,不知道,不了解,然後我們自私自利最後害的是我們自己,要受苦啊!假如說不自私自利我們可以回歸本位,回到本位以後就像天地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那麼自然的發展,這個就是有體有用。 【問】:在我們平常的行住坐臥當中,我們的佛性都在,也一直都有聽到周遭的一些聲音,這樣也算是修耳根圓通嘛?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要修耳根圓通第一個就是要認識自己,對自己不生不滅佛性要啟發,要認識要啟發這個才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時時刻刻都用得上;那假如說我們沒有認識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輪廓還沒有出來那個在用第二個聞啦!就是聽到聲音以後加入我們的心意識,這樣了解嗎?我們聽到聲音以後加入我們的心意識,比如說:我們聽到一部機車過去,我們聽到以後就會說這部機車很舊了,這個老爺車噗噗叫(台語),那個就加入我們心意識啦! 那假如說我們用聞性,用不生不滅的佛性是那個知覺性聽到,聽到就好,能夠聽到就已經是了,不會進入聲音的內容,這樣了解嗎?所以做耳根圓通就把佛性不侷限在身上,要使佛性整個都跟空間融合,所以整個空間裡面都有佛性,所以有認識佛性本體這個空間有啟發出來叫做『真空』,那沒有認識佛性本體這個空間,你問一個社會人士沒有修道,他會說這個空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就叫『頑空』啦!那我們一修道以後會瞭解說這個整個空間都是佛性,因為佛性如如不動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所以這個空間就叫真空,就叫『妙有』,真空不空,妙有沒有形相,所以這個整個都是真心佛性。 所以我們瞭解說整個如如不動的佛性本體,就是在我們整個空間全部都有,所以才用那個照相機原理來跟各位講,說我們有玩過相機的人都知道,按快門的那一剎那絕對鏡頭不能晃動,你一晃動洗出來的相片模糊不清,一定要如如不動七恰影像才能清晰,那假如說佛性在我們身上,那我們身體一直在動那我們看到的景象都模糊不清,那我們不管身體動得多麼厲害但景象都看得清清楚楚,就是因為本體,佛性本體祂如如不動,所以我們對所有景象都非常清晰,所以這個如如不動的佛性本體就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我們不用像後學從基隆來不用從基隆帶佛性來啦!這裡就有我的佛性了,這樣知道嗎?等一下回去基隆也不用帶回去,基隆也有我的佛性,這樣知道嗎?所以整個空間就叫真空,真空妙有就是佛性本體,祂不生不滅的很奧妙的。這個就是真,那身體是假的要還給天地的,聽懂了嗎?(有)喔!很深喔!ㄟ要瞭解不容易。 【問】:以前聽劉講師說有一位叫密勒日巴,他是從三惡道來轉世的,修道的過程很辛苦,是否可請劉講師講述他的因緣及修道過程。 劉講師答:那個仿間我們去買有那個傳記用故事寫出來的,以前在那個車站公共場所在送給人, 密勒日巴祂大概在西元一千年那個時候,我們現在是在2010年,祂大概是在1105還是1150那個時候的時代那個密勒日巴,因為祂的修持過程,祂就是很忠厚老實被人欺負的很厲害,後來他去學那個法術,用法術殺很多人,結果他們村莊的人就很怕看到他,看到他怕會被法術殺死,所以他就講說啊我怎麼變成魔鬼了,大家都怕我,所那個時候他就轉換思想,所以他就去學修道學那個比較好的,就轉變他那個觀念,轉變觀念以後就去拜一個馬爾巴,那個他的師父一直要磨掉他的那個殺業,他殺死很多人要磨掉他那個過程,就是一般人很難忍受,很難去忍受那一種過程,然後他已經修成道以後人家問祂:你是不是累世來成就的,祂說:不是,他是從三惡道來,那個是密勒日巴自己本身講的,那個修持的過程都記載的蠻詳細的,我們去買也很便宜,因為在那個車站以前後學在那個台北西站,有一個善書贈送大概有十幾本,後學看到就整個抱回來然後就分給我們道親看,那個外面很容易買到,各位有看過嗎?密勒日巴,沒有啊!那個外面應該(麻煩寫在黑板)密勒日巴,這個大概我們修持一世修一世成,給我們做榜樣的一個人,祂的修道過程,很辛苦的硬忍著,忍到沒有可以吃都去吃野菜,吃外面能夠找得到的野菜然後全身都變綠色的,人家看到他時候問他說你是人還是鬼啊?他說我是人啦!可是就是因為沒有東西吃就變成這個樣子,祂也修到會在天上飛,小孩子都看到他在天上飛,他都在天上跟小孩子玩密勒日巴,可以買來看是比較詳細啦!我們講的只是一個概略。 【問】:有人說玄關竅是靈性出入的門戶,正門,請問靈性在我們身上的哪裡?又說若玄關竅受傷,此人命即不保,此種說法有無不妥? 劉講師答:因為之前有一個賣甘蔗的,賣甘蔗因為他在馬路旁邊在賣甘蔗,削甘蔗, 削甘蔗時他的錢袋吊在樹的上面,剛好有一隻釘子,有一個騎機車不小心去撞到那個削甘蔗那個,那一個人就是他的玄關剛好去撞到那一根鐵釘,就是他吊錢袋那個什麼家只啊(台語),錢都放在家只啊(台語)那根釘子,剛好去觸到玄關,觸到玄關那個傷勢很輕只有一點點,......,所以從那個事就了解我們那個玄關還不能受傷,所以後學不講這個事為什麼?因為怕我們有一天想不開的時候,(哈哈哈~).....,喔所以不講。 那我們要了解到這個我們那個佛性本體,那個玄關是出入的門戶啦!我們都會講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靈魂之門呢?從來沒有人講,那我們求道才知道說喔原來有正門,所以我們講六道輪迴我們死掉的時候,眼睛假如說是睜開的那就是天上飛的飛禽,你轉世到天上飛的,那假如說死掉的時候耳朵豎的高高的,那下一世一定當畜生道耳朵很大的,那假如說鼻孔掙開,死掉以後鼻孔特別掙開那個就表示化生啦!那死掉以後嘴巴張開那就濕生了,水裡面游的那個濕生。那假如說五官都很安詳肚臍最後冷表示他從肚臍出去的,那下一世再做人,人道啦!那假如說他是從泥丸宮出去的話他去天道啦!這個叫左道旁門。 那我們從玄關就是從正門,從正門就可以到達理天,到達我們那個原來的地方,所以這個就是很重要,所以各位前賢我們為什麼要求道?那個點開我們那個玄關竅,就是你修得再好你修得明心見性,你沒有點開玄關竅上天一概不承認,你還要再下一個元會要再來修,所以一定要點開,一定要求道很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做,我們親朋好友沒有求道的,要趕快帶來求道, 老前人都說父母你跪著都要求他們來求道,那我們一些晚輩或比較平輩的想盡辦法把他渡來求道,先打開玄關再說,師父領進門了修行在個人,慢慢來沒關係,那假如說到涅槃了那沒囉喔!我們台灣會比較早涅槃,因為大家有一點有那個不辦了,以後要求道要坐飛機到外國去求道,所以一定要求道這個很重要。 那我們要知道說佛性在哪裡?各位前賢不在外、不在內、不在中間,在哪裡?(無所不在)對啦!你看這麼熟了,無所不在啦!那我們身體不即不離,不即就是不住,不離也就是也沒有離開啦!這樣知道嗎?不即不離,即→就是住相,離→就是頑空,不住相也不頑空,所以很奧妙啦!所以後學都講不可思議怎麼來體會?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有沒有?(有)有啊!那已經著有了啊!不著哩。 【問】:有些前賢寫「修正即不無」,應該是不正確的,因為真心佛性是不需要修正,若是修正即是去向真如亦是邪,和頭上安頭的道理一樣,不是嘛?只有修證、證悟,及啟發我們的真心佛性才是正確的,對嘛? 劉講師答:那個修證即不無的證就是言字旁的證才正確。 【問】:他這邊是說沒有言字旁的正? 劉講師答:喔那個不對啦! 修證即不無是說我們落入凡塵沾惹塵垢太多,那染汙即不得是講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沒有形象那沒有形象就像虛空,我們用五彩的顏色你在怎麼去漆都不著啦!所以你沒辦法跟祂染成黑啦的,可是為什麼修證即不無?因為我們落入凡塵沾惹太多的五顏六色,塵垢太多所以要修證,佛性裡面沒有貪嗔癡,沒有這一些負面的脾氣毛病,那我們現在有沒有啊!都有啦!很多,所以修證即不無就是要把佛性沒有的把它去掉,佛性有的讓它恢復這個叫「修證」。你說要把祂染黑的你沒辦法染黑啦! 那假如說我們堅持說佛性本身都不用修,那個叫狂慧,智慧發狂,佛性大家都有沒錯可是你不修就成不了佛啊!那我們要瞭解說就是我們沾惹了太多塵垢,凡塵的汙垢,那這一些的汙垢沒有去掉的話,它都依附在我們的佛性緊緊的跟著,所以你看現在很多的幽冥鬼魂都會找看看哪一個跟它比較有緣,好我就跟著他,有沒有?(有)ㄟ還蠻麻煩的哩,麻不麻煩?(麻煩)會不會怕?所以要努力使佛性恢復光明。哇!超過時間了留個下個星期提問。下課!
◎課後活佛恩師慈訓分享: 南屏道濟慈訓: 珍惜前賢的陪伴 珍惜修辦的時光 珍惜圓滿的道場 讓我成長 也許做得不圓滿 也許心中痛和傷 也不會放棄修辦的理想
珍惜同修的幫忙 珍惜了愿的好時光 珍惜莊嚴的道場 陪我成長 感恩信念勇往前 大道開創把帆揚 無怨無悔 今生努力辦一場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芳村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