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3 22:01:55瀏覽3093|回應0|推薦1 | |
文/宋國誠(文化評論家) 新資本主義:景觀生產 德波含蓄但也嚴酷地暗示:馬克思以後的社會主義就是一種景觀!如果歷史上第一個真正革命化─對經濟世界絕對的占有和支配─的資產階級,通過「商品萬歲」這一意識形態的宰制而實現了對這個世界的統治,那麼至今為止的社會主義也因為通過「領袖萬歲」─「官僚資本∕個人獨裁」的方式,放棄了對這個世界的真正革命。 社會主義的失敗是因為通過把自身上升為「權威的意識形態」而放棄了對意識形態革命化的思考。社會主義基於「存在決定意識」進而天真地認定剷除經濟私有制就等於消滅資本主義,但德波卻認為,資本主義本身就是一種「意識決定存在的∕意識形態生產」。如果古典意義的資本主義是「商品意識形態」的生產,那麼今日就是「景觀意識形態」的生產。在景觀社會中,歷史已經沒有主體,無產階級已失去歷史意識,因為資本主義已經變了樣:它通過「景觀生產」─通過把敵人變成自己的共犯而使敵人棄械投降。 從「時間的人類化」到「時間的景觀化」 之所以要討論時間,是因為「人與時間的關係」是人類對自然和對自己本質之占有形式的真實反映,人與時間關係的變化也是社會變化真正秘密之所在。德波將時間區分為「循環時間」與「不可逆時間」,前者對應於前資本主義社會,後者則是景觀社會的特徵。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社會生活的規律就是時間自身的規律,「在循環時間(temps cyclique)的模式中,一個靜態的社會(societe statique)是按照它自己的自然的直接體驗來組織時間的」。然而德波的真正興趣在於「不可逆時間」。「不可逆」按字面來說,是指不重覆、不回返,但德波所稱的「不可逆」是指對時間的「人為性組織」,是依據價值規律而對時間進行切割、壓縮、限定與操作等等。 不可逆時間最早出現在基督教關於「末日審判」的信仰中,這種信仰認定人類最終將在時間盡頭─「末日∕基督再臨」那一刻,對上帝作出最後的交待。但這種宗教意義上之不可逆時間具有正面性,它具有人類通過俗世教化、原罪洗滌、道德實踐而獲得救贖的生命向度與質性。但資本主義的不可逆時間則完全不同,這是一種通過改造自然、創造價值而「侵蝕」時間之本質的否定性行動,是去除了時間的自然屬性與人文質感的「抽象時間」,是一種把時間轉化為生產刻度、勞動計量和市場媒介的虛假時間,一種把時間視為價值之榨取和剝削的消費時間,而其最終的極端形式就是時間的商品化和時間的意識形態化,這就是德波所說的「景觀時間」。 時間的商品化 在景觀時間之下,時間只有在與價值或利潤相聯繫的情況下才有意義。例如以一日為單位的所謂「上班時間」,以一季為單位的「旺季∕淡季」之別,以一年為單位的「全年無休」等等,說明了時間只有在商品價值的光環下才是有用的、有內容的時間。在此意義上,在公車站等車的時間即使再無聊也因為是準備上班而具有商品價值的意義,人們給予這個最無聊的等待時段叫「尖峰時間」,而沉思默想即使具有個人生命體驗的美感,即使「一日三省吾身」,也因為不能創造商品價值而被稱為發呆、無聊或墮落。 在景觀時間之下,人與自然的原始關係開始斷裂,進入了經過工業改造和商業編輯的時間,人們開始「日出而息、日落而作」。所謂「工業改造的時間」,例如經由抗生素的超量使用,可以增加作物的收割次數或縮短生畜的成長期以增加利潤,人們本來用來讀書、親子交談的夜晚時間被「加班」所侵蝕;基因工程改變了生物的屬性,胚胎複製可以創造第二人類,乃至雷射美容、玻尿酸給了女性對青春的自欺式定義。在此情況下,時間只有作為「非真實性時間」才是時間,人類必須打亂時間的直線性才能帶來額外的收益和歡愉,人只有不再充當時間的主人而是時間的奴隸才能成為「生產者」。在資本主義之下,時間成了最大剩餘價值的來源,人成了景觀時間下的支配物。 如果電影、廣告、圖像是人為製造的符號或虛擬消費,但即使諸如實地參觀、觀光旅遊等等也依然具有景觀社會下影像欺瞞和時間消費的特徵。人們都聽過類似「北歐深度十日遊」、「特價時段」、「限量(時)搶購」等等廣告名詞。這裏所謂的「十日」,既不是十個單日或240小時,而是一次旅費的計價單位。實際上,在景觀社會中,時間是可以經過切割、拼湊、裝飾等等一系列精心包裝(package)或企畫宣傳之後,以「時間區塊」的形式來出售的,亦即所謂「時間商品」。例如「五一黃金週」,「英語速成班」,各種歌友會、簽名會、名人茶話會等等,無不都是以商業利益為包裝的時間販售活動。 景觀社會是當代理論中對資本主義最嚴厲的批判,但也是最絕望的控訴。在德波以前,尼采宣佈人已死,在德波之後,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則把真實性的喪失視為人類「完美的罪行」,這是因為景觀社會下的人已不再是真人,而是一群被影像物(image-object)操控的「物影像」(object - image)。也就是說,人類變成了「類人類」。 註1:《景觀社會》,頁45 Posted in 復刊459期 | 宋國誠專欄 由 王婉嘉 在 週四, 2007-05-10 22:49 提供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