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7 13:26:57瀏覽751|回應0|推薦2 | |
時期: 指西方文化開始融入(西化) 現代藝術起源: 五四運動開始 代表作或人物: 畫家徐悲鴻、林風眠、高劍父、劉海粟等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感受到西方現代化力量的衝擊,逐步從經濟層面到 政治體制層面,乃至文化教育層面形成自覺的應對。“五四”新文化運動是 一次全方位的應對,由“救亡圖存”的社會現實所決定,這一階段的應對更為 自覺,它更深入、更全面地觸及到現代性問題,展開了以“科學”和“民主” 為核心的全民性的“啟蒙”運動。直到這時,作為整個社會變革一部分的“美 術”才真正被納入現代文化的視野之中。 融和型中國畫 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西方美術思潮、論著、美術教育和美術作品被大量引入。伴隨著文化上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運動,提出了“美術革命”的口 號。大批青年美術家游學日本與歐美,借鏡西方美術以改革中國繪畫的呼聲與實踐成為潮流。蔡元培、康有為、陳獨秀、魯迅和畫家徐悲鴻、林風眠、高劍父、劉海 粟等,都倡導西方古典寫實美術或近代美術與道統繪畫的融和。幾十年來,融和型中國畫成為主潮,毋寧說,這是中國民眾欲將古老的衣冠文物推向現代衣冠文物的願望和奮 斗在美術領域的表現之一。 以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為創始人的嶺南畫派,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繪畫。他們多曾游學日本,研究西方及日本近代美術,強調寫生、取材于現實、教育 性和融會中外畫法──如光色、縱深感等。尤其在山水、花鳥和走獸題材的創作中,他們把居廉的沒骨畫法、撞水撞粉畫法和橫山大觀、田中賴璋等日本畫家的畫法 糅合為一,努力創造一種奔放雄勁而又富于時代感的美。嶺南畫派雖然雲集了廣東的一批中國畫革新者,並不是一個以描繪地方風情或景色為指歸的地域性畫派。他 們以創造新國畫為己任的大膽探索雖不成熟,但卻造成了思想上的顯著影響。 受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和近代思想家康有為的啟示而步入中國畫壇的徐悲鴻,將歐洲寫實畫法與道統技巧結合在一起,把維妙維肖的造 型和憂國憂民、密切關注現代生活的藝術思想引入中國畫創作和教學。他的學派和同路者遍于各地,成為20世紀50~70年代中國寫實繪畫的骨干。徐悲鴻學派 對中國畫的改革,大大提升了中國畫描繪人與自然的能力,而其融形似與墨趣為一的風格,也增強了中國畫的豐富性。 林風 眠以調和中西、創造新的繪畫藝術為畢生奮鬥的目標。他繼承道統繪畫重視意境的特色,汲取民間美術剛健有力的素質,又引入西方近現代繪畫強調感性直觀與形式 創造的原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在注重色彩與光的表現力,加強線的力量與速度,深入表現心理意蘊,從整體上突破與超越道統繪畫模式等方面,都獲得了 巨大的成功。在20世紀以來融和型的革新探索中,林風眠的藝術成就,是最值得注目的。 融和中西有廣闊的可能性與選擇性,可以融和成多種類型、 形態與風貌。如陳之佛融東、西洋的裝飾性色彩于工筆花鳥而不露痕跡;張大千晚年的潑彩畫法,借鏡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某些原素而不改變畫面的道統風神;李可 染吸取西畫寫生法與寫實理念卻不減弱道統筆墨的作用;吳冠中用中國畫的材料工具、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色調理念與方法表現道統的詩情、境界等,都各有千 秋。在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中年畫家乃至剛剛跨入畫壇的青年畫家,在融和中西方面更是進行了多樣的嘗試與探索。緊緊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深刻地理解與學習傳 統,是這一潮流的普遍特色。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