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意外看到了這篇文章,覺得介紹的相當有條理,和大家分享
抽象表現主義與五月、東方畫會
何鳴麒
壹、前言
台灣因為經過多次的殖民時期,如荷蘭、日治等等。所以在藝術的表現上便呈現紛雜的樣貌。而其中日本殖民時期可說是影響甚深。日治時期的台籍畫家廖繼春對台灣的畫壇可說是關鍵者,其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使得日據時期台灣新美術運動的畫會經驗也經由其傳承到後世。
1950年代因為韓戰的爆發,便開始進入冷戰的時期,台灣在此時不僅僅接受美國協助維護安全,同時也提供了經濟的援助。所以這一段時期的台灣社會,無論是文化、經濟與生活等方面,可說是深受美國的影響。而此時台灣的藝術界受到外來的刺激影響之下,國內的年輕畫家也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浪,試著創造出有別於中國傳統的藝術型態。
本文將試著探討1950年代左右的抽象表現主義,並概略整理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的起因與影響。
貳、抽象表現主義
在探討1950年代的兩個新生代的前衛團體「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前,要先了解西方藝術界此時的風格「抽象表現主義」。何謂抽象表現主義?根據《維基百科》中說明,「抽象表現主義」又可稱為「抽象主義」或「抽象派」。是二次大戰前的藝術運動,受超現實主義及構成主義的影響。其出現於1920年代,德國霍洛吉評論康丁斯基的繪畫,用以描述康丁斯基的抽象繪畫。抽象表現一詞原為表達藝術的情感強度,具有自我表徵等反叛的、無秩序的、超脫於虛無以及逃避現實的特性,也有表達對未來憧憬的作品。
而在1944年美國批評家詹尼士以此稱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崛起於美國的抽象畫家,是第一個由美國興起的藝術運動。1943年到1944年的紐約畫廊與美術館相繼舉行美國抽象藝術家畫展,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至此開始活躍,且試著脫離歐洲走向自身的開創前衛藝術。 1946年羅伯特.寇茲使用此名詞來描述當代繪畫,主要是指美國藝壇1940中期至50年代的一種藝術型態,美國藝評家哈洛得.羅森堡及克雷蒙.格林伯格為重要倡導者,重要藝術家包括威廉.德庫寧、傑克森.帕洛克、馬克.羅斯科等人。而抽象表現主義在歐洲被稱為「無形式藝術(Art Informel)」。
1940年代,當大部分的歐洲陷入二次大戰的烽火中,而美國承擔了繼續發展藝術的大任。「抽象表現主義」即是第一個在美國本土發展出來的藝術流派。當時美國優秀的藝術家們聚集在東海岸,特別是紐約,正好與來美國躲避戰火的歐州藝術家們互相學習觀摩。這些歐州藝術家包括麥克斯.恩斯特、皮耶.蒙德里安等人。他們影響了美國當時的藝術風格,所以「抽象表現主義」可以說是一個「歐裔美系」的藝術潮流。
如要細分抽象表現主義,可以分為爆發表現派、書法表現派、記號表現派、幾何表現派、單色表現派與音樂表現派。所以抽象表現主義表現的並不是一種特定的繪畫風格,而是一種對於藝術的態度。此派的畫家的作品主題常常帶有沈重的悲劇性與道德感,這與當時社會與生活的現況恰成對比。此間的畫家多具有叛逆的精神與自由的信念,他們重視個性的表達與即興的創作,傳統的主題與風格已無法滿足他們的創作慾,風格已不是他們注重的課題。抽象表現主義所受到現代藝術各流派的影響包括了:梵谷的表現主義,康丁斯基的抽象,馬諦斯對明亮飽滿的色彩運用,米羅的有機造型,一直到超現實主義的潛意識的心理幻象。
50年代到60年代台灣因為戰爭的關係,整個社會、文化與生活都深深地受到美國的影響,而抽象表現主義的態度與風格也影響了當時台灣的年輕的畫家。台灣的年輕畫家因為對當時國內畫壇的保守與沉寂的風氣而產生強烈的不滿。所以他們認為要將現代的繪畫風格介紹給廣大的群眾,最好的方式便是開畫展。但有時會因經濟條件不足而無法舉辦,因此便有了組織畫會、合辦展覽的想法。
也因為如此,便在1957年左右,畫壇上出現了兩個新生代的前衛團體「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
參、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與五月、東方畫會
一、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
欲了解五月與東方,須先對「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有認識。「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是指清末民初以來,中國美術為尋求一種足以反映現代生活,又得以適切延續繪畫傳統的美術形式,而產生的一連串嘗試與努力。興起於清末民初的「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同時遭到「西洋畫」傳入的挑戰與衝擊,來自兩種不同文明的繪畫觀念等,衍生成近代中國繪畫多采多姿的表現面貌。而至滿清覆亡,民國初始,西方文明的強勢壓力,使得中國傳統社會,自根本上轉型,為因應新時代的來臨,中國美術也開始「汲古潤今」、「學習新法」,而此兩者而成為「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的主要力量。 「及古潤今」的代表者有吳昌碩等人在甲骨文與金石趣味中,發覺古拙、簡樸的筆意入畫;齊白石從民間藝術的版畫木刻中獲得滋潤;張大千則從敦煌壁畫中吸取心得。 「學習新法」的有出國留學的民初三傑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及更早的李叔同、高劍父。這些歸國人士,對民國以來畫壇的最大影響,就是建立新式美術專門學校,成為推動「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的主導力量。
1949年以後,「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可看作是與中國大陸的美術發展分支,另一方面亦可看作是與台灣日據以來的「新美術運動」合流。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下開始「新美術運動」的史頁,台灣畫家在無傳統文化的牽絆下,便在新興藝術的領域中學習,學習新的素材與技法。換句話說台灣的畫家只有「學習新法」的問題,而無「以西潤中」、更無「汲古潤今」的掙扎與衝突。在台灣美術發展中,實用性傾向始終強於純粹藝術創作。這種重視實用性美術之傾向,在歷經日據時期畫家尋求繪畫的學術獨立地位努力之後,仍轉化為「務實」的畫風。在戰後現代主義抬頭之際,台灣畫家以創新風格,企圖擺脫具象寫實的影響,卻無法接受純自心向出發的抽象手法,而寧可採行由具象變形、寫意出發的路徑。
日據時期台灣美術,由於缺乏專門性美術學校,大多數畫家在留日歸台後,都是透過畫會的組成,進行各種活動的推展;「參展」與「畫會」因此成為台灣美術運動的兩大主要模式。民國以來,在中國大陸做為「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主導力量的美術學校,由於在戰後台灣中斷,「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不得不延續日據時期台灣美術運動的經驗,以「畫會」模式展開革新的訴求,「東方」與「五月」正式在此環境下誕生的產物。
二、五月畫會的成立
1950年代因台灣無藝術專門學校,僅有台灣師範學院附設的藝術系,而產生許多無法克服的矛盾與不足。但在師範學校的體系中,並無法滿足其追求藝術的心願,便透過種種方式,如組成畫會、自辦展覽。藉此表達自我表現及追求藝術理想的目標。所以「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的重心便轉入民間畫會,形成延續日據時期台灣新美術運動基本模式的現象。而「五月畫會」便是在此契機下成立。 五月畫會以師大藝術系畢業生為核心,在1957年5月10日於台北市中山堂舉辦了第一屆「五月畫展」。參展者有郭于倫、李方知、劉國松、郭東榮、陳景容與鄭瓊娟。在創作意念與作品表現方面,並沒有發表任何宣言式的文字。第一屆「五月畫展」作品都是西畫,可見這是一個以研究西畫為宗旨的年輕藝術家團體。
在表現手法上,劉國松與郭于倫偏向抽象構成趣味外,其餘都是寫實風格。 開展後的3天在《聯合報》「藝文天地」刊出一篇提名為〈茁壯的藝術新人〉中指出青年藝人的作品,雖然往往技法不成熟,但以他們率直而銳利的「感受性」和大膽的「表現力」,卻能表達出深藏的「藝術之心」。劉國松也曾說過五月畫會成立之初,基本上是全盤西化的,其名稱也是取法於巴黎的「五月沙龍」。因此在本質上,第一屆的五月畫會是師大藝術系畢業生,為研習西洋繪畫,而組成的團體,並對外公開的一次作品發表會。所以五月畫會的組成原因可大約歸於以下幾點:
(一)五月畫會的成因
1.民初以來,做為「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重心的美術專門學校,在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以後便暫告中斷。
2.戰後台灣的師大藝術系以培育師資為主,而非成就藝術家。
3.日據時期台籍畫家廖繼春對學生產生正面實質的影響,日據時期台灣新美術運動的畫會經驗,也經由廖繼春傳承到學生手中。
4.五月畫會以師大藝術系畢業校友為成員,試著表現對藝術的熱愛。
5.創立初期,目的以實際成績證明師範學校藝術系學生的創作能力,以求取認同。
由此觀之,我們可以知道五月畫會是由一群熱愛藝術的師範體系的畢業生,為了尋求認同而發起的組織。試著向大家述說,師範學校藝術系的學生還是可以在藝術的路上,闖蕩出一番成績及帶出新的氣象。
三、東方畫會的成立
戰後初期台灣畫壇,是由台灣本土畫家、大陸來台畫家與日本滯台畫家和學者,三股力量,彼此激盪、協力推展。但在其短暫的發展過程中,卻遭遇了一些阻礙對台灣後來的文化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如228事件造成台籍精英份子死傷無數,而大陸來台畫家也難逃此事件的影響。因此在1947年之後,絕大多數畫家都撤離台灣,使台灣藝術原本可能有的一線生機,也告中斷。毫無疑問的,此一事件影響兩岸美術運動的正常交流。
而到了1947年6月,日本文化開始遭到全面禁絕,日據時期出生成長的畫家,也開始面臨巨大的壓力,以東洋繪畫的畫家為最,且引發後來的「正統國畫」之爭。1949年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使得與大陸畫壇的交流中斷,而跟隨來的大陸畫家,分為作風保守的傳統國畫家與具有「新派」思想的西畫家。而其中新派思想的西畫家因為無法打進由傳統國畫家掌握實權的「省展」系統。所以開始在社會上辦起雜誌、發表文章及私設畫室,宣傳新派的藝術主張。而戰後他們的畫室便成為有心學習藝術的社會青年,汲取新知識的主要場所。
而這其中以李仲生的安東街畫室具有關鍵的地位,可謂是台灣現代繪畫運動的搖籃。李仲生對「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有深遠的影響。1950年以後,他便以特殊的教學方式和新穎開放的觀念,採取民間授徒的途徑吸引了無數熱愛藝術的青年,並培養出「東方畫會」的一批成員。李仲生也因為教育上的成就,被稱為「中國現代繪畫的先驅者」。1955年初安東街畫室的學生們,從李仲生方面逐漸熟知歐美、日本畫壇現代繪畫發展興盛的實況,而對國內畫壇的保守產生強烈的不滿。所以要將他們認為是現代的、進步的繪畫風格介紹給廣大社會的群眾,最好的方式便是開畫展。但因經濟條件不足,於是便有了組織畫會、合辦展覽的想法。到了1956年9月,眾人對現代繪畫的討論已漸趨成熟,而從李仲生南下,到1957年11月首屆「東方畫展」的正式推出,可以發現幾件事情催生了「東方畫會」的成立。
(一) 東方畫會的成因
1.蕭勤在海外的鼓吹:蕭勤是第一位到西班牙出國留學的畫家,其在國外與安東街畫室成員保持聯絡,並一再提及歐洲畫會林立的盛況,鼓勵眾人積極推動畫會組成的工作。
2.全國畫展中的首度奏捷:1956年10月,教育部為慶祝國慶及蔣中正誕辰,舉辦了一項全國性的書畫展覽,全名為「四十五年度全國書畫展」。李氏門人皆選送了作品,令人驚喜的事,除蕭勤、劉芙美2人未送作品之外,其於眾人皆全部入選,對他們來說可謂是一大振奮與鼓舞。
3.第四屆全國美展中再傳捷報:畫展在1957年9月28日正式揭幕,東方畫會的成員也有入選,再次鼓舞了這些年輕的畫家。
4.蕭明賢榮獲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榮譽獎」:巴西當時是拉丁美洲藝術的中心,而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是國際重要畫展之一,其始終堅持「現代」風格。而蕭明賢榮獲「榮譽獎」更帶給了這些年輕畫家更大的肯定,更是朝向國際畫壇,尋求認同的先聲。
5.「五月畫會」的刺激:1957年劉國松等人的積極推動下,率先推出了第一屆畫展,給予「東方畫會」相當程度的刺激。
(二)東方畫會的藝術主張
「東方畫會」的成立是在1956年11月底,於1957年11月推出第一屆「東方畫展」。其由夏陽執筆一篇宣言式的文章〈我們的話〉,明白解說「東方畫會」的藝術主張:
1.強調創新的可貴:認為要不斷吸收新觀念,才能發展創造。
2.強調現代藝術是從民族性出發的一種世界性藝術形式。
3.強調中國傳統藝術觀在現代藝術中的價值。
4.主張「大眾藝術化」,反對「藝術大眾化」。
戰後初期,台灣畫壇在推動「現代繪畫」的起始階段,「東方畫會」無論在畫會組成、作品風格,以及對時代趨勢的把握各方面,較「五月畫會」更具自覺性與前衛性。而對西方藝術新思潮的認識,和傳統文化特色的體會,也具更多的關懷。東方畫會雖然主張「學習新法」,但也不忽略「汲古潤今」的觀念。但其強調要把握著民族性而不堅持「地域性的形式」。這一理念,成為「東方畫會」與「五月畫會」在共同推動台灣美術現代化時,一度走向不同風格的關鍵所在。
肆、結語
談論了50年代左右對台灣畫壇影響深遠的抽象表現主義,及因為在美國的現代藝術思潮之下,由當時的年輕畫家組成的前衛性團體「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我們可以知道在那樣的年代中,要打破傳統繪畫的保守觀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傳統的水墨畫與寫實風格的繪畫作品,在當時是佔據著主流的地位。要如何使這些較為守舊的觀念轉為能跟得上時代潮流的藝術思潮,便是一件值得挑戰的事情。 而官方的藝術體系是不容易接納新思潮之下的作品,所以較為年輕的藝術家們,便只能利用私人的畫展,來向社會大眾介紹宣傳新的藝術觀念與思潮。但因為開畫展所費不貲,所以有志的青年畫家便開始團結起來,以畫會的形式向台灣的社會介紹前衛的現代藝術觀念與思潮。其中以師大藝術系畢業的「五月畫會」,及受李仲生影響的「東方畫會」為最顯要的代表。
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都是興起於戰後台灣的兩個繪畫團體,活動時間起自1956、1957年之交,終於1970年前後。成員以出生於戰爭前夕,成長於戰爭期間,戰後流亡來台的大陸青年為核心。「現代繪畫」是他們積極倡導的藝術理想與追求目標。明確的言論與行動,成為戰後台灣第一個具有鮮明主張的美術運動。這兩個畫會都帶給台灣畫壇新的氣象,如1957年5月10日第一屆「五月畫展」展出之後,《聯合報》的〈藝文天地〉中便評論「他們率直而銳利的感受性和大膽的表現力,能表達出深藏的藝術之心。」而東方畫會主張要把握著民族性而不堅持「地域性的形式」的觀點,也使得其在對台灣推動「現代繪畫」的起始階段中更具自覺性與前衛性。 從民國初期以來,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的歷程,我們可以知道藝術似乎都背負著社會教化功能、且當時把寫生的觀念視為藝術創作的最高典範及藝術價值。但是因為戰爭的關係,台灣在許多方面皆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而抽象表現主義的思潮也間接地影響到年輕藝術家的觀點與想法。為了激盪傳統保守與沉寂的畫壇風格,在東方畫會及五月畫會努力推動「現代藝術」的運動之下,中國長期以來的藝術最高典範,終於獲得新的活水,台灣的畫壇也有了更多的變化。
所以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對台灣畫壇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理念及探究藝術本質的態度,都成為戰後台灣現代繪畫運動中不可不重視的過程與史實。
參考資料
1.李既鳴(2004)。邁向無限:台灣美術研究論述。台北:文化。
2.蕭瓊瑞(1991)。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台灣之發展。台北:東大圖書。
3.顏娟英、廖新田、黃琪惠(2006)。台灣的美術。台北:李登輝學校。
4.羅伯特.艾得金(1996)。藝術開講。黃麗絹譯。台北:藝術家。
5.維基百科網站。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9%A1%B5
6.藝術與人文領域網站。網址:http://www.pnjh.tyc.edu.tw/~art/newfile31.html。
引用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toyyho&article_id=44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