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08 00:15:25瀏覽697|回應1|推薦7 | |
台灣東部花蓮縣的光復鄉,夏夜清涼;在當地著名的花蓮糖廠吃「月見冰」,格外爽快。告別糖廠,三個大男生共乘小機車向北,行經田野向右望,東部海岸山脈陰影上方縣掛的明月,之大之亮,畢生僅見。 這段二十多年前的記憶,每當我重回花蓮,總會光鮮浮現。花蓮糖廠在我心中,和兩位苦拚聯考的同窗,以及純樸鄉間夜景、加了鮮蛋黃的「月見冰」和空氣中工廠煮蔗的濃香,構成難忘的畫面。 每隔幾年總有機會再訪花蓮糖廠,時間的流動在這裡彷彿慢了下來,始終不曾太多改變。最近一次,今年八月一個周六下午到達,夾在搶購冰品的擁擠人潮中汗流浹背,環顧四周各式攤商,燒烤味、叫賣聲、歌聲混雜。印象中,老糖廠從末如此熱鬧。 同行朋友第一次到花蓮糖廠,吃完冰又吃香腸,逛特產店買了大堆名產,正要上車離開,問我:「這就是糖廠?怎麼沒見到工廠和甘蔗?」我嘆口氣回答:「糖廠不產糖了。這裡,現在是觀光糖廠。」 出糖廠走上公路,下意識回頭右望,高聳煙囪上寫著「花蓮糖廠」。我指給朋友:「看,糖廠在那呢!」他理解的點頭:「對遊客而言,來這裡為的是吃冰、吃飯、買特產,糖廠只是地名罷!」 我聽了有些難過。台灣糖業的發展是部悲壯史詩,日據時期,台灣最多曾有四十九座糖廠同時運轉;1950年代,台灣砂糖出口量躍居世界第三位,賺進大把外匯穩定島內風雨飄搖的經濟。當時如海的蔗田景觀和穿梭其中的運蔗小火車、吐著白煙的糖廠煙囱,至今仍留存在許多人心底;無奈經濟轉型、加入WTO以及國際糖價低迷,製糖業成為明日黃花,許多糖廠隨之閒置。 這幾年許多糖廠轉型發展觀光或推廣農畜業、生物科技;但其中竟沒有一座完整保留製糖歷史供後人緬懷,不免讓人遺憾。 和朋友聊起國外的產業博物館。日本北海道SAPOLO啤酒廠,紅磚廠房改成啤酒博物館,精妙設計的空間創造了有趣的體驗。一旁倉庫改建的餐廳,火紅烤爐上冒著白煙和香氣,是北國茫茫寒冬中最溫暖的召喚。 日本名古屋的豐田博物館更精采。以造車聞名世界的豐田企業自紡織起家,舊廠房改建博物館展陳豐田歷年使用、製造的紡織設備,每部機器都可以現場運轉,參觀其間,等於回顧了紡織工業發展史。館內的汽車區更令人驚訝,從研發到生產的流程完整呈現,小朋友只要按鈕,就可以操作機器組裝汽車。 「工廠再利用,從兩個層次表現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第一是,它紀錄了過去的工業成就;第二是,它表現了目前的文化創意。看來台灣還沒有意識到這點。」朋友的結論很中肯;但老實說,我沒有如此憂國憂民。想著心中對花蓮糖廠的依戀,只期待每次再來都能吃到懷念的冰品口味,那已經心滿意足。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