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26 19:33:22瀏覽1543|回應1|推薦7 | |
「請我吃碗牛肉麵吧!」高雄來的朋友說。 高雄沒有牛肉麵?當然有。2005年夏天,台北市辦了一場「台北牛肉麵節」,透過媒體大量宣傳和網路投票,牛肉麵成了台北特產,如同新竹貢丸、彰化肉圓。台北市以外的人,只能跟著媒體的強勢報導流口水。 我這位朋友根本不愛吃牛肉,難得來趟台北、又是我請客,心願竟然是嘗嘗網路票選冠軍店家的牛肉麵。這家店的一碗麵,大約要價五元美金,雖然不便宜,生意卻和鍋裡的湯一樣熱滾滾。 台灣以前沒有牛肉麵,或者說,1949年以前無論內地或台灣,牛肉麵從未普及。跟著國民黨撤退到台灣的軍人,因為收入微薄,許多人開小麵店賺錢,將當時政府配發的麵粉做成麵條,配上本地牛肉大骨熬湯作滷,和在一起成了牛肉湯麵。經過幾十年演進,如今台灣各地從麵攤麵店到五星級大飯店都有牛肉麵,更有全省連鎖的牛肉麵店。 和朋友在店裡坐下,不久端上兩大碗冒煙的牛肉麵,牛骨熬的湯載著蕃茄浮沈,白亮麵條點綴一灑蔥花,還有油晃晃的大塊帶筋牛肉。我和朋友吃著,也討論牛肉麵的身世。 「小時候吃牛肉麵,老闆都是大陸來的退伍老兵;如果遇到四川老伯伯煮麵,那味道八成不會差。現在牛肉麵店都看不到外省老伯伯掌廚,多了許多是年輕的台灣小伙子。」吃了二十多年牛肉麵,從煮麵老闆的口音變化,看到族群文化的融和。朋友說:「不只如此,以前頂多川味、台式牛肉麵,現在咖哩、和風、山西刀削、泰式、創意式,什麼招式都有。」 一點不錯,牛肉麵經過台灣戰後特殊生活背景的加持,早已成為最普遍的麵點;隨著飲食口味日趨多元,牛肉麵跟著全球化了。 兩人唏哩呼嚕吃完麵,朋友連湯都喝到一滴不剩。「你不愛吃牛肉,別勉強了吧?」我開他玩笑。朋友說:「被你們台北人宣傳成那樣,不吃好像很落伍。」 今年牛肉麵節舉辦為期不到一個月,為台北市創造超過一億元的「牛肉麵經濟」,牛肉也順勢漲價。市長馬英九說,「牛肉麵節」不但明年還要辦,更考慮增加「蚵仔麵線節」。 朋友說:「用牛肉麵行銷台北是個好主意。這麼一張揚,牛肉麵好像更好吃了。」 走出麵店,朋友意猶未盡;但我心裡想著的,卻是小時候媽媽煮的牛肉麵,那種家裡有人過生日才會上桌、湯頭濃到浮著一層油花的幸福滋味。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