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社論】德國廢核 綠能面臨另類生態難題
2013/03/24 09:58:13瀏覽476|回應0|推薦7
德國廢核 綠能面臨另類生態難題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梅克爾政府為達成在二○二二年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正全力發展再生能源;但在衝刺綠能的同時,卻導致若干地區的森林遭到大量砍伐,其中甚至包括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古老櫸木森林。保育人士認為,這已演成想要保護環境卻反而重創環境的矛盾現象。

發展再生能源,卻使得既有的自然森林遭到嚴重破壞,主要原因是:德國地方政府為興建再生能源的電力輸送網,必須伐除森林以便新的電網通過。同時,在綠能政策掛帥的形勢下,木材價格高漲奇貨可居,國營林業公司或為了巨額利潤或純粹出於官僚心態,毫不心疼地伐除大片森林。

在綠能浪潮下,德國遭殃的不只是森林,還包括田野景觀和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諸如:為提高替代能源比重,不少草原和農田被改成玉米田,以生產「生質能源」;許多土地被轉為工業用地,以興建太陽能工廠,或種滿風車以生產風力發電。此外,由於玉米單一作物的大面積轉作,加上不少地方批准業者在自然保護區內架設風力發電廠,都導致自然生態的驟然改變,造成當地鳥類或其他物種難以適應而死亡。

作為全球非核家園的先驅和標竿,德國如何逐步實現「能源轉換」的目標,備受世人重視。也因此,德國在發展替代能源過程中遭遇的問題,不論正面或負面,對於落在後頭甚遠的台灣而言,在在值得借鏡。

至去年為止,德國再生能源占其總發電比率已達百分之廿,並計畫在二○二二年將比重倍增為百分之四十。反觀台灣,雖然「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已經將近四年,但行政上缺乏實際相應作為,至今再生能源比率仍占不到百分之一;產業界並不積極,更遑論一般民眾對所謂的「綠能」根本一知半解。以觀念先進且技術成熟如德國,仍不免發生種種為發展再生能源而破壞環境的錯亂景象;若換成在台灣,在毫無宣導或準備的情況下,一旦貿然廢核,而後繼的綠色能源卻無法跟上,未來的紛亂恐難以想像。

發展再生能源來取代核能,是為了環境的永續經營;但為了生產綠能作物、興建綠能電廠及架設電網,卻必須改變生態,而使環境承受更大的壓力。這正是德國環保人士對梅克爾能源政策的質疑。

我們大可假設,這些過度砍伐、轉移種植的行為,完全沒有任何不良動機,而只是遵循政府轉換能源的政策指令行事的結果。但在一陣風風火火的轉移之中,當舉國都在追逐綠能的明燈照射,可能就忽略了伴隨而來的副作用。直到森林化為裸土,原草失去了鳥蹤,農田變成了電廠,人們才意識到:發展綠能的結果,也會使大自然付出極大的代價。反過來要問的是:如果不作極端的追求,溫和維持核能的自然汰換,會不會有可能使生態少受點災殃?

對台灣而言,當核四以公投的形式被推上枱面,許多人關注的只是公投能否過關,卻忽略了其間的思考「過程」其實比「結果」更重要。不討論「核能」問題即直接跳到「核四」,這是台灣公投命題上的一個嚴重缺陷;但無論如何,德國發展綠能衝擊生態的問題,卻給了我們幾個珍貴的提醒:第一,廢掉核四,我們的電力替代選項是什麼?第二,人們掛在嘴邊的再生能源,將以什麼形式、什麼景象、什麼代價在台灣具體化?第三,台灣再生能源比重由現有的百分之一提高到超越核能的十八,需要多少年的時間?第四,若全台電力仍由台電一家獨控,電力的多元化有可能嗎?

別的不談,先想想:台灣民眾有可能接受田間種滿巨型風車的景象嗎?那正是若干台灣媒體誇為德國綠能示範區的美好景象。如果人們連電信業者申設一根鋼管基地台都要抗議,連漲個電價都要上街,則台灣談興建風力、太陽能、乃至其他火力電廠的基礎何在?

【2013/03/24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德國廢核 綠能面臨另類生態難題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784162.shtml#ixzz2OQ05Awt5 
Power By udn.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drew59&aid=742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