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01 17:46:10瀏覽248|回應0|推薦0 | |
有權有勢的人必須重德,人富而有德眾望所歸,否則就會禍國殃民危害社會,無權無勢或沒錢財的人也必須重德,否則做人沒有品質就會卑劣下賤、自甘墮落!就像一塊24K金,無論雕塑成什麼或打造成什麼都是最有價值的,這是金子的品質決定的;一塊腐朽的木頭或破銅爛鐵,無論雕塑成什麼和打造成什麼都是價值低廉的東西,這是材料的質地決定的,這也是做人必須重德、有精神追求,做一個好人與高尚的人才是人生之意義。 同樣的道理:作為人而言,他(她)的價值,是這個人的道德品質和高貴的思想決定的!一個有著高尚人的品質和思想的人,一定是社會各個階層最有價值的人;一個道德卑劣下賤的人,也一定是各個階層最卑劣下賤者。社會階層越高的人,對社會的影響力越大,因此對其道德標準的要求就越高,從而形成了上流社會與承傳道德文明精神的貴族與士階層。 物質是為人服務的,物質的質量和價值再好也是為人所用和為人所存、所有的,物質質量和價值的高低和人的質量及價值沒有關係,人價值的高低與擁有多少物質和權勢沒有丁點兒關係,這是人與物之間的辯證關係。這種人與物分離、物為人所用而不是人不為物所用和不以成敗論英雄這些先秦就奠定的價值觀,構成了中華文化造就的人的正統之價值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分出世法和入世法。佛、道兩家是出世間法,是以超脫三界昇華到更高更美好境界為目地,是偉丈夫和大智及大誌之士的人生道路,一般凡人不敢問津而只是敬佛、及求神佛保佑,這是有為之事,但是能有效啟發人的本性使人心向善,深入人心的“善惡有報”的天理,最有效的起到了德化人間和維護人間道德的作用。儒家和中醫是道家的入世法門這是“道統”二字的真正含義,屬於世間小道,道之最末節之小能小術者。奠定了人們辨別正邪與善惡及忠奸等思想基礎和人與天、地、人圓融一體的正常道德秩序,也就是“尊天地、敬神明、中人和”的擺正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天地正常道德秩序的禮儀精神,是道家最皮毛之“天人合一”學說! 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是作為文化傳承者的士人的“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的義理之骨氣昇華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者愛人之境界的必經之路!其實也是人與物分離、物為人所用而不是人不為物所用和“不以成敗論英雄”而以個人的道德取向與證道深淺為衡量人價值的文化觀念,這些先秦就奠定的價值觀的延續,構成了中華文化造就的人的正統之價值觀念之表現。貫穿於儒家實修者之清心寡欲及“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逐步達到能為天下完己責而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之士大夫精神及儒家修煉者的精神之中! 儒家高層次的以“敬天知命”及“尊天命而完責”和“順天命而盡人事”為表現,貫穿於“天人合一”的中華文化之一切因素之中,構成了中華文化之精神!也是所謂的中國人的世俗精神。 人類的文化背景與政治體制也是隨著人道德而因勢利導,因人而異。當人的道德逐步下滑人的思想也變得複雜,就得變更體製而相適應,否則天下大亂不治,這就是東西方乃至人類不同時代文化與製度變遷的道與術的辯證關係!當人道德下滑封土建國的製度就被君主集權所代替,否則戰國時代的霸王制度就不會被終結,諸侯國之間的征戰就得永遠打下去;人不講道德就得有法律相制衡,法律是人道德缺失的彌補措施。道德下滑的越厲害法律條文就越複雜,當整個社會上下階層道德下滑至失控的時候,就需要變更國家體製而相適應,由此在西方特定的人群與特殊的環境因勢利導而產生君主立憲和民主制度,民主與法制也是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必然產物。這個規律整個人類都是一樣,古人尚德,現代人尚權,尚德者重道義,尚權者缺德性,這都是自然而然的歷史發展規律至最後的必然呈現,人在其中順勢而為就是無為!因此,談論現代文明必須要懂道與術的主次與辯證,道是製度變遷的內涵,術是歷史規律的皮毛,否則就不知其所以然的什麼都說不清,這樣的人往往喜歡把中國文化與現代文明對立而文革之,這就是愚昧了。 參天地之造化,通古今之變而明事理是中國文化最本質的內涵與性質,因此懂中國文化的人才明白歷史變遷的內在原因而明事理,不懂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人不懂人之所以為人與為人處世的一般性事理,當然也就更不懂現代文明真正的內涵與變遷之道,看待事物如同睜眼瞎一般!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愚昧無知不懂文化為何物者反中華文化與道德的現代文化的中國五千年文明中最為野蠻愚昧的歷史。現代文人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那些不懂道與術的辯證關係嚮往西方文明的年輕人共計百幾十年如一日的文革中華文明,成為敗壞中國社會、淪喪中國各階層道德的急先鋒,這些不諳世事缺乏文化常識與世事變遷常理、不懂務實與事務而急功近利崇尚暴力野蠻愚昧的年輕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里通外國,使清末特別是洋務運動與實業救國的那些真正學貫東西的仁人誌士把中國導向民主與法制社會的一切努力化為烏有!其中以滅絕中國人良知、人性和理性的“文化大革命”最為慘烈!如今馬列唯物哲學造就的中國人,有多少人能明白這個膚淺的道理?有幾個人不是物質和權勢的奴隸或奴才?世俗之中還有多少明明白白的把自己當人要求,懂做人道理而身體力行的君子呢? 真正的中國人看問題是看天下大勢,天下大勢就是宇宙運行規律在人間的體現,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就像大江大河,在某一個時期會做調整拐一個彎,新陳代謝調整以後,浩蕩大勢不改。這個規律用數字表示,就像數字的無中生有從零發展到九完成一個小循環,再又接著這個循環基礎從零到九,這就是天理循環,周而復始之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事理,體現在人間就是一個朝代終結一個新的開始,古今文明一脈相通都在其中,這就是道的運行規律!道是宇宙產生與之所以然的根本,萬事萬物的運行總規律與精神內涵,這就是人們說的道法與佛法,道法與佛法才是闡明宇宙、物質與生命不同境界內涵與實質的學說,人修到那一境界悟到那一境界的生命與物質及那一境界生命生存之理,宇宙萬事萬物的一切無所遺漏的都在其中,包括地球這粒渺小至無以復加的宇宙塵埃與微不足道的小小人類!因此求道者自然明白這些人間世事變遷的皮毛道理了,自然貫通中西與古今一切事物運作的事理,這是中國文化最為精妙與精髓也恰恰是現代唯物哲學棒打和妖魔化的部分,唯物哲學的膚淺與愚昧可見一斑! 文革消滅中國上流社會與貴族階層及士階層以後階級鬥爭哲學得以立足,從那以後,正直、善良、高貴與仁德遠離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曾經擁有一切美德的中華民族成為階級鬥爭叢林哲學造就的魔域!沒有思想與高貴精神的人群再有權有勢,家財億萬也永遠是流氓無產者,永遠也不會產生真正的上流社會與貴族階層,不懂中西傳統文化精神與信仰意義及為人之道的所謂中國馬列文化與教育界也永遠都是顛倒黑白、混淆善惡與正邪與灌輸仇恨與毒素製造愚民與腦殘之士為政治服務的洗腦機構,現代中國問題的一切亂源之一! 失去中西傳統文化確定的正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的人是不會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這才是中國和整個人類最為關鍵的問題,人類在唯物哲學的誤導下早已遠離人道之常識和常理了,離道日遠、人早非人了........ < br> 中西傳統文化確定的正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又是什麼呢? 【原創】: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本質意義是什麼?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8729601 【原創】 :確立正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是中西傳統文化普世的目地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9021592 什麼叫同化傳統文化精神的實修與修煉? 傳統文化只有那些實踐和實修的人才能明白一二,其餘的無論贊同和反對者都是難以明白其真正內涵和名詞概念含義的,也就是不能真正明白傳統文化精神的!什麼叫同化傳統文化精神的實修與修煉? 現代人多數對傳統文化的態度都是好的,但都是極其感性的認識,能理性認識的非常少。把對傳統文化表意的感性認識昇華到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理性認識,這需要嚴格和極其嚴肅的實修才能做到。 人們看典籍的時候,就像面對一塊赤金,看到金燦燦的金子當然都會認為好,除非思想有問題。但是,金子都是烈火焚身煉出來的!從礦石的開採到冶煉,是有一整套煉金術的。傳統文化的各家都有自己本門獨特的修煉法門,這套煉人的煉金術就是各家各派同化大道的修煉法門。通過傳統文化表面文字實修以後能同化傳統文化精神的道路,這就是中華修煉文化! 傳統文化精神是覺者、先知和聖賢們在生死面前堅守真理、在各種艱苦卓絕的環境和人生際遇中實踐提煉出來的!當那些有著超凡毅力、意志力和勇猛精神的先知、覺者和先賢們把自己證悟的宇宙法則不同境界的天地運行之道和人生命的內涵證悟出來形成文字而傳世,這就是傳統文化的表面道理,其精神也必須在日常或特殊的各種艱難困苦中捨棄名利、在各種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為真理能放下一切自我乃至生命才能同化的!這叫實修。傳統文化精神也只有實修的這種人才會有對真理的切實感受的,才會明白覺者和聖賢道理的實質和明明白白的切實感受那些經典中描述的各種境界的感受,到完全能看得見和摸得著的,到這一步就是漸悟或開悟了。 這是人們都覺得傳統文化好,但是卻體現不了傳統文化精神的原因。表面上好像聽懂道理,好像也很明白的通情達理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做不到的原因,也是人們通常說的“明知故犯”。因為你的私心雜念沒有通過實踐道理而消滅不了的時候,這些私心雜念就會操縱你,把你當傀儡、當槍使來滿足私心雜念自己的各種慾望和要求。 而私心雜念又是什麼?其實就是人身體和大腦中的外來的靈體。為什麼我們想靜下來的時候,頭腦中的各種念頭就像萬馬奔騰一般,你想靜卻靜不下來?完全不受你得思想支配? 原因很簡單,這些念頭都不是你的,但卻都是你進入三界的構成人間的環境因素,以及後天形成的各種觀念請進來和造就養大的,這叫“內心不正、外邪內侵”!它們都只是居住在你大腦中的無形的寄生蟲一樣的靈體,通過你的大腦直接來操縱你來生存,你得一世一生就是在這些無形的寄生蟲的支配下而活著,為這些寄生蟲而喜、而怒、而悲一世一生不得安寧!這些寄生蟲的名字概括而言就是:七情六慾和各種後天生成的觀念。這就是佛家和道家所言的“心魔”,也是儒家所言“亂神”的怪力,這是孔子“怪力亂神”的真正含義。人想靜下來,完全理智的去自我支配,就必須消滅這些各種亂神的“心魔”和“怪力”!當各種亂神的“心魔”和“怪力”被遏制和消滅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自己才會“神智清醒”、才會“神清氣爽”!這就是重德修心的修煉,返本歸真、成就佛、道神仙和聖人及君子的傳統文化精神的實質,道理就這麼簡單。 中華傳統文化是神傳之半神文化,三教是載體。傳統文化表面文字看起來很簡單,卻是能通天貫地和成就君子之道的人類最精華的文化,是成就中國人性與命的根本。中西傳統文化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是證實宇宙大道的兩大文化體系,只是其特點不同而已,表面論述不同是文化背景不同的關係,條條大道通羅馬,本人有一個系統的論述分幾個大的系列,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原創】:弘揚傳統文化——凱迪社區關於傳統文化的集結帖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8521741 “傳統文化”與“史傳文化”的基本區別< br> 陳捷夫 一、“傳統文化” 什麼是“傳統文化”?百度所給出的基本涵義是,“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http://baike.baidu.com/view/ 29087.htm ) 筆者認為,百度所給出的基本涵義,其錯誤之處,在於嚴重地曲解了“傳統”一詞的基本涵義。 什麼是“傳統”? “傳統”即是“傳承”孔子儒家政治體系之“統”,或稱“傳承”“孔儒政治系統“。從字源上說,“傳”即“繼承”、“沿續”。如“傳,遞也。”(《說文解字.人部》)。又如“傳,授也,續也,布也。”(《正韻》)“統,紀也。”(《說文解字.纟部》)“紀,絲別也。”(同前)“絲別”,也就是互為連繫而自成體系的一種組織。後世的“系統”、“道統”、“正統”、“統治”、“血統”等詞,即據此而出。而從歷史角度上說,“統”,是自成體系的一種學說、制度、組織、思想文化等的總和。在孔子儒學那裡,“統”是一個重要概念,與“忠孝”互動互補;其重要性,不低於“忠孝”等。 “統”,既是中國“帝王業”的一個特質和基本標誌,又是中國特色專制政治的代名詞,“統治”即統而治之,即是明證。 在孔子儒學裡面,“統”的使用頻率極高。首先,“統”指“大一統”、“統一”等。如《公羊傳.隱公元年》記稱:“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何休解詁:“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於天下。”唐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十三經註疏》下冊第2196頁)陳立義疏引《漢書.王陽傳》記稱:“《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大”,指“廣度”與“深度”。大意是說,天下人和萬物,歸於一致,共尊一說一學,或共奉一主。又如《漢書.董仲舒傳》記稱:“下帷發憤,潛心大業,令後學者有所統壹,為群儒首。”壹即一。大意是說,董仲舒發憤著述儒書,潛心領悟孔子思想,使後儒的思想集中、統一,為群儒之首。其次,“統”指一脈相承的道統、正統、系統等。如《尚書.微子之命》記稱:“統承先王,修其禮物。”偽孔安國傳:“言二王之後,各修其典禮、正朔服色,與時王並通三統。”大意是說,繼承先王的典章制度一統化、正朔與服色一統化、權力一統化,這就是“三統”。又如《孟子.梁惠王下》記稱:“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趙歧注:“君子創業垂統,貴令後世可繼續而行耳。”(《十三經注疏》下冊第2681頁)大意是說,王者創立霸業、並傳給後世子孫,正是為了世世代代相傳下去。還有其他種種,不勝詳舉。由此可見,“統”在孔子儒學中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其特點是“統而之治”,具備與“忠孝”同樣重要的政治地位,是中國“帝王業”的一個特質和基本標誌,又是中國特色專制政治的代名詞。 從“大一統”、“統一”、“統承”等詞裡看到,“統”與“一”的關係非常密切。孔子率先以“天子”為一,如“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論語.季氏》)而商鞅、孟子、荀子、韓非、李斯、董仲舒等,相繼對“一”作了高度的發揮。如“惟聖人之治國,作壹,摶之於農而已矣。”(《商君.書農戰》)“聖人之為國也:壹賞,壹刑,壹教。”(《商君書.賞刑》)又如“君子壹教,弟子壹學。”(《荀子.大略》)“壹於道法”(《荀子.正名》)“故先王明禮義以壹之。”(《荀子.富國》)再如“用一之道,以名為首。”(《韓非子.揚權》)又再如“成帝業,為天下一統。”(《史記.李斯列傳》)“定一尊” (同前)“法令出一。”(《史記.秦始皇本紀》)還有就是“臣謹案《春秋》謂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漢書.董仲舒傳》)等等。由此可見,“一”與“統”的關係非常密切。 “統”, 既是孔子儒家的政治體系,又是中國“帝王業”的基本標誌,是中國特色專制政治的代名詞。在這個意義上說,“傳統”,也就是“傳”帝王業即中國專制政治之“統”;“傳統文化”,即是“傳”為維護、鞏固和延續帝王業即中國專制政治的一種“文化”,也就是“傳”儒家系統的“文化”。 百度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這一點並無錯。然而,中國的“大一統”,正式起始於秦、漢;而以孔子儒學為“內核”的,最早也就起始於秦、漢。即是說,孔子儒學在春秋戰國時期,除了在西北邊陲的小秦國那裡受到青睞之外,在南北方各國中毫無市場。這就有力地說明,“以儒家為內核”的中國“傳統文化”,毫無疑問地起始於秦、漢。據此可推定,把“傳統文化”定義為“文明演化而匯集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的定義,嚴重地脫離中國的歷史實際,是完全錯誤的。而所謂“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的提法,同樣嚴重地脫離世界多數國家的歷史實際,同樣是錯誤的。其次,“傳統文化”具備王官文化的特質和風貌,故“傳統文化”即是中國的“官族文化”,與“民族文化”毫無實質性聯繫。而把“傳統文化”進一步定義為什麼“民族文化”,這與中國“國情”不相符,也是完全錯誤的。換句話說,“傳統文化”的基本涵義,即自秦、漢以來,由儒家與歷代專制統治者聯手建立的相關製度、思想文化的總和,是孔子儒家的政治體系文化,是一個完整的政治系統。如政治領域里以“忠孝”、“一元”為主的“三綱五常”、“宗法(家族)崇拜”、“祖宗崇拜”等;思想領域里以“儒易”(也稱《周易》)為主的“神學”、“玄學”,以及“聖人(英雄)崇拜”等;語言文字領域裡的書法、繁體字和“文言文崇拜”等;文學藝術領域裡的士夫畫(寫意)、唐詩、宋詞和明、清八股文,以及春聯等;民俗領域里以“八卦”為主的“算命”、“拜神”的迷信活動等,以及女人纏足等。凡此種種,均是孔子儒家為維護和鞏固專制統治的而建立的一個完整的政治體系;其間既各自獨立,又彼此互相聯繫,不可分割。其基本特點,是一個“統”字。而排斥墨學等學派,以及排斥科學技術和硬筆文化等,卻是“傳統文化”的又一個顯著特點。 順便指出,“傳統”,英文作“Tradition”,源自拉丁語“Traditio”,意即“傳承”;但“傳統”決不等於“傳承”。 二、“史傳文化” “史傳文化”一詞,是筆者所首創,源於幾年前拙文的相關敘說,如“千餘年來的歷史事實充分說明,書法是愚民的藝術鴉片。它不僅讓國人變得愚昧無知,而且將所有史傳的優精思想文化毀於一旦,讓民族和國家變得更加病態和潺弱。”(《書法與現代中國人的關係》)“史傳”與“文化”連在一起,即是“史傳文化”之謂。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2409755 什麼是“史傳文化” ?筆者認為,“史傳文化”一詞的基本涵義,泛指歷史沿傳而來的思想、物質、制度、觀念等文化形態的總和。包括兩個基本方面,即“傳統文化”和“非傳統文化”。什麼是“非傳統文化”?由“傳統文化”所封殺或排斥而幾乎遭到湮滅的思想文化,如墨子墨學等先秦學派、古代科學與技術和硬筆文化等,均屬於“非傳統文化”的範疇。所謂“硬筆文化”,泛指中國古代的硬筆與硬筆製圖文化、硬筆造字文化、硬筆繪畫文化、硬筆作文文化、硬筆寫字文化等實用領域的文化。 (見拙文《簡論中國古代硬筆文化》,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920477 ; )換句話說,“史傳文化”一方麵包括了“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則包括了“非傳統文化”,如墨學等先秦學派,以及科學技術和硬筆文化等。 “傳統文化”是一種中國特色的王官文化,富於等級性、保守性和腐朽性;而“非傳統文化”,卻是全民性文化,富於平等性、進取性和積極性。這既是“傳統文化”與“非傳統文化”的基本區別,又是“傳統文化”與“史傳文化”的基本區別。 2013年3月6日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2&id=9029710< /a>謝謝陳捷夫先生的交流回帖。 看來本人這篇《淺談中國人精神與中華傳統之個人價值觀念的關係》刺激了陳捷夫先生的神經,昨天一口氣把他寫的《“傳統文化”與“史傳文化”的基本區別》一文貼了34次,把我那些還原傳統文化精神的文章頂的各個版面都是,這真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陳捷夫先生的這篇《“傳統文化”與“史傳文化”的基本區別》又一次暴露了他對中西傳統文化精神和實質一無所知的本質問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為學之道的最基本態度和底線,失去這個底線的人就無話可說了,只是藉陳捷夫先生的帖子糾正一下一些人對傳統文化和傳統文化精神最基本的誤解也好: 所謂的傳統文化的含義,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是以佛、道、儒三教為根基,三教文化一統而傳承,就是傳統文化。傳統之意是傳承一統的意思,這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文化基因也是國人通過傳宗接代而代代相傳的,其餘的傳承方式比如:舞蹈、國畫、音樂、說書等等都是傳承文化的工具。 佛家、道家、儒家的傳承的文化的信念就是中華普世價值觀念!佛家重“善”的啟發下的棄惡從善之佛性的圓滿、道家重“真”理大道的追求,窮究一切理性真相而返本歸真;儒家的仁義道德精神也是修“真”的,因為儒家是道家的入世部分,闡明了人道之仁義是道德精神不同境界的體現。佛家修善,善包括真的理性;道家也講返本歸真,本指人的本性“善”,修善和修真都是以人的吃苦能力和忍耐力為基礎的!因此,宏觀的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的文化精神三個字就可以包括,那就是:善、真、忍! 說白了:中華三教文化一統而傳承的精神的最核心部分就是“善、真、忍”!三教文化就是善、真、忍普世價值觀念的不同境界的體現,這是世俗的人們和學者都說不清的中華文明和道德普世的價值觀念,也即是中華文化的普世價值觀念。 什麼是陳捷夫說的史傳文化? “史傳文化”這個名詞其實就是一個二百五的名詞,本身就是不倫不類的沒文化的表現。不同文化體系的文化精神主宰了中國乃至整個人類的發展過程,文化精神在不同時期社會最表面的體現造成的社會規律和變遷規律,記載下來就是歷史:是人類文化造就的歷史,而不是歷史記載在造就什麼文化!怎麼記載怎麼造就文化這是在人為的造假,掩蓋歷史真相,這是馬列分子的犯罪最為普遍的惡行,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編造方法。所以整個中國近代史都要用春秋筆法重新來還原!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信史的國家,有完整的歷史的傳承。那麼傳承歷史的意義何在?其實,中國人信史的主要原因就是“以史為鑑”!那麼,中國歷史文化又是以什麼為鑑呢? 中國歷史文化是以春秋筆法而記錄的,以道德為基點,以仁心與義理為準線而理清歷史的發展脈絡和規律。那些歷史人物的精神和道德水準做的那些事的不同的後果,仁義道德精神不同境界的表現,體現在影響歷史重大事件中的教訓及在歷史變遷和朝代更替中的規律,當後人在處理問題事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完全可以藉鑑歷史相同社會背景和事件性質來處理!這個其中就體現了人的價值觀念的取向問題,人的一切行為說到底就是不同的道德品質的不同體現罷了! 從更宏大的宏觀角度來衡量中國歷史,中國歷史的兩根主線形成的歷史脈絡非常明顯: 1.善、真、忍普世價值觀念的表現及仁義道德精神的堅守體現的個人、家族、朝代的正邪與善惡及忠奸等等表現出的善惡有報; 2.順天意者昌,逆天意者亡! 這兩條體現的就是不通歷史時期的人的整體道德體現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與人和社會的關係,說到底就是老子所言的:天下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老子這句話貫穿了整個人類文化和歷史發展的主線!那麼,失禮以後又是什麼呢?天下就進入了“陰陽反背,陰盛陽衰”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文化就是唯物哲學和進化論主宰的人類了,人類的道德進入全面的衰退和毀滅時期,這就是宗教說的末法時期。 如何做人和做事,貫穿了人一生的過程。以人為本,無論從做人還是做事,無論個人做人做事體現在家庭、家族和朝代及國家的價值和後果,脫離道德基點和準線就什麼都說不清了,無法評論,後人也就無法吸取教訓了,這是中國歷史“以史為鑑”的意義之所在,而中國文化就是講了兩個字:道與德!道分正邪與善惡,正邪與善惡不同境界的和處境下如何表現及演化規律,除此沒別的。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