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8 00:54:07瀏覽16471|回應11|推薦139 | |
*
「藥食同源」在中國至少有四千年的歷史,紅麴從古至今就具藥用與食用雙重保健功能,傳統中國醫學上,紅麴主要是促進消化和活血功用。 近年來經科學研究指出,紅麴菌會產生有益人體的代謝產物及生理活性物質,如天然紅色色素、香味物質、水解酵素及膽固醇合成抑制劑(monacolins)和降血壓物質-胺基丁酸(GABA)等。 [紅麴的起源]: 紅麴的起源可追溯至十一世紀以前,北宋或五代時期,當時曾有陶谷在清異錄上記載"紅麴煮酒" 一文,明朝吳瑞也在日用本草上載有"紅麴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撲傷損之文句,同期的飲膳太醫忽思慧也描述其藥效為"健脾、益氣、溫中",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紅麴的記載則為性甘、溫、無毒;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而中國藥學大辭典對紅麴的主治功能則描述如下:酒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下痢,下水穀。 根據研究,紅麴菌可以產生十多種代謝物質,包括: 1. 各種不飽和脂肪酸、醇、酯類化合物等芳香物質。 2. 多種可分解澱粉、蛋白質、核酸、果膠、半乳糖的水解酵素,可幫助消化。 3. 可食用的紅麴色素。 4. 含有紅麴類黃酮(Flavonoids)、超氧歧化(SOD)…等、具營養價值之二級代謝產物。 用途 : 產後惡露不淨、瘀滯腹痛、食積飽脹、 赤白下痢、跌打損傷、降血壓、降血脂、 降血糖。 紅麴又名丹麴,赤麴,紅米,福麴。 紅麴毒素 紅麴製作不當時會產生Citrinin,俗稱紅麴毒素,會對肝、腎造成傷害。產生的紅麴毒素反而讓紅糟失去其保健效果。 紅糟本身有些微酸,如果會苦,就是紅麴毒素生成作怪了,紅麴毒素的毒菌---橘黴素(citrinin)。 紅麴並不是紅糟 紅麴米是發酵用的麴菌,紅糟是麴菌和糯米配合釀製出來的產品。 所以2者並非同一物. *
材料: 長糯米1斤、紅麴米半杯、港式香腸1條、花菇2朵、干貝4顆、蝦米少許、薑片適量。 水各少許、香油、白酒適量。 做法: 1. 長糯米浸泡1小時後,加紅麴米拌勻煮熟,備用。 2. 港式香腸切薄片、香姑切薄條狀、干貝泡水後剝成絲,蝦米泡水,備用。 3. 鍋放少許油,以中小火爆炒薑片,略爆一下之後撈掉,加入港式香腸、香菇、蝦米、干貝爆香後,加調味料,再將紅麴飯一起翻炒均勻,灑少許酒再拌一拌,起鍋前滴些香油。 2009 03 08 本草綱目對紅麴功效的記述:「紅麴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殼。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障氣,治打撲傷損,治女性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而本草衍義補遺、本草備要及醫林纂要等,均有紅麴藥效的記載。
中國大陸出版的中藥大辭典(1985),將紅麴的主要藥效歸納為「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產後惡露不淨、瘀滯腹痛、食積飽脹、赤白下痢及跌打損傷」。台灣民間流傳,紅麴用來治小孩和老人夜尿,以及輕微氣喘的功效極為良好。
紅麴究竟源於何時,已甚難稽考,但在一千年前宋代時即已有文獻提及,元朝以後使用更為普遍,許多調理食物的書和藥典上均有紅麴的記載。
到了明朝,紅麴的製法改良為用蒸飯做培養材料,以縮短培養時間,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1590),對於以米飯培育紅麴的製作過程應如何調節品溫及補充水分,有很詳盡的說明。
隨後,明末宋應星在其所著天工開物(1637)的「丹麴」一節裡,除指出製作紅麴要選用精白在來米外,其中記載約二次蒸飯及接種後的管理方法,均是目前國人製造紅麴的重要管理依據。
化工資訊與商情 第36期(潘子明∕台大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http://www.panwelcome.com/chn/news/950703.htm
*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