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7 14:14:19瀏覽1274|回應8|推薦77 | |
近來,「眾人的智慧」成為政治顯學,不論是人事的決定,政策的興替,「婉君」們主導了輿論的風向;另一方面,卻也有許多人憂心忡忡,認為專業議題卻交由匿名的網路論壇來決定,這樣的現象會是台灣經濟的負數。 特別是,過去同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如今已脫穎而出,遙遙領先。以民主的標準來看,新加坡不如台灣,但欠缺天然資源的新加坡,其成功的關鍵,也正有部分來自於「不夠民主」,執政者可以無視政策的雜音,忍受變革的陣痛,而堅定推動著眼於長期的政策。 然而,如果我們要下一個斷語,說「民主是經濟的負數」,現實中又顯然出現了太多反例,美國、德國、法國,這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是採用民主政治,為何他們的政府能夠順利施政,而台灣不行? 民主,是人民決定的政治體制,人民的素養決定了民主的素養。並不是說台灣人民比不上其他民主國家,而是民主的素養是需要在實踐中累積的,如果要直選總統僅僅20年的台灣,就可以與其他民主國家並駕齊驅,這期待在速度上也可算是種過高標準。 以德國為例,是因為納粹的歷史,才有了今日在基本法中對公民權利的高度重視;而美國,在麥卡錫時代之後,對於假愛國主義之名卻欠缺證據的指控,有了集體反思,至於英國如今對自由貿易的追求,也是在19世紀貿易保護卻導致經濟蕭條的血淚中,所得到的教訓。 民主,雖然是「人民決定」,但這不代表人民的意見必然正確,人民就像是公司的股東會,擁有國家的所有權,但是為了公司的經營效率,股東會要選出董事會,由董事會聘請專業經理人,來增加公司的利潤,政府之於人民,又何嘗不是如此? 許多政策,能夠滿足人民的短期情緒,但長期來看,卻不見得對國家有利。唯有人民集體能夠了解這一點,而對以情緒介入專業政策有所節制,台灣的民主方能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可惜是,作為民主政治的繼受國,我們雖然移植了先進國家的政府體制、法律規章,卻沒有辦法一同移植他們在過去的民主實踐中所得到的經驗。例如「程序正義大於實質正義」,這個與人民情感相違背的原則,如果沒有經歷過切身之痛,很難得到人民的認同。 因此,柯文哲旋風,正是台灣必須要經歷的民主進程之一。挾民氣強硬(而非依法定原因如情事變更原則等)要求企業修改已簽署的合約,未審先判宣布企業「無法無天」,如果柯文哲是對的,顯然「程序正義」就是錯的;要知道「依法行政」與「行政恣意」往往是行政首長的一念之差。到底台灣是世界各國中,不適用「程序正義」的特例,或者柯氏旋風也是民主政治史上,迎合人民短期情緒卻帶來長期負面影響的政策之一? 答案,只能在實踐中得到,也許對柯式魄力我們還無法過早判斷。比方說,在未來柯市長的施政中,我們發現企業對參與市政府的標案興趣缺缺,這表示柯市長對諸多標案的「圖利」質疑,只是他個人把合約風險想得太輕鬆;反之,若台北市政府的標案,在「柯氏風格」下依然參與者眾,這表示過去的合約的確對財團太過有利,柯文哲師出有名。 雖然柯市長目前擁有7成的高滿意度,並深受鄉民們的愛戴,筆者還是要說,我認同柯文哲市長除弊的動機,但不同意他違反程序正義的手段。王安石變法說「天地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沒有質疑的改革就不是改革,如果柯文哲真的能夠突破現行體制的層層框架,又能把政策做好,這當然是市民之福。然而,不論如何,我希望柯市長用成績來證明我的判斷錯誤。 但更重要的是,就算「柯氏風格」最後證明是錯的,這也是台灣的民主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養分,正如同其他民主國家,也正是由過去的諸多教訓中,累積了共同遵守的慣例與文化。 而這樣的養分,卻顯然是新加坡無法擁有的,不給予人民犯錯的機會,人民就不會有成長的空間。從目前來看,新加坡跑在台灣的前面,然而新加坡再成功,仰賴的是少數菁英的決策;而台灣在民主的實踐中,卻是所有人民共同的成長與進步。(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6000400-260109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