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陆提供的花园口决堤,国府事先已疏散民众的相关资料
2020/08/21 13:40:24瀏覽888|回應0|推薦0

花园口决堤,国府事先已疏散民众的相关资料

1938年6月17日被困的日军

国府的黄灾救济队

花园口决堤,国府事先已疏散民众的相关资料

1、1938年6月2日,国民政府黄委会河南修防处主任陈慰儒带着程潜下拨的第一批救济款10000元交给郑州专员罗震,由其和郑县县长全百慈向百姓发放迁移费,而中牟县县长则落实居民沿着贾鲁河向西的具体迁徙工作。(《承德文史》第3辑)

2、在决堤之前的6月2日,郑州专员就督促直接受害区中牟县和郑县的县长发放每人5元的“逃荒费”,老百姓于是沿着贾鲁河两岸向西迁徙,一共走了3天才走完。(《河南文史资料》第4辑)

3、赵口的两次决堤都告失败,原因是此时春末,黄河水量实在太小,自然出槽困难,对堤坝形不成应有的压力。(二檔,787.3489卷宗)但日军已经攻陷开封、进逼中牟,于是该地守将新8师师长蒋在珍决定在赵口向西26公里处的郑县花园口决堤,此时已经是6月7日。

4、花园口决堤,国民政府是栽赃于侵华日军的,但是宋庆龄在当时就坚决否定了这种说法,她领导下的“保卫中国同盟”勇敢地为日军辩诬:“1938年初夏,日本军队从汉口向徐州推进。中国军队决开了黄河南堤岸”。同时该报导也实事求是地承认,国府“事先疏散了当地居民”。(《保卫中国同盟通讯》,1940.10.1)

5、1938年8月5日,黄水赈灾工作人员向郑州专员罗震提交了调查报告《郑县、中牟、尉氏等县关于黄河急赈的工作报告》,是目前关于花园口决堤最原始直接的早期档案,其中提及直接受灾难民38万人,但没有统计到有任何人死亡。(河南档案馆,卷宗M08-08-0194)

6、 根据《新华日报》1938年6月10日报导,国府于刚决堤时候就发放50000元用于直接受害区的“急赈”。

7、 一周以后,政府又发放200万元用于黄泛区持续性赈灾,但此时的调查报告并无受灾人员死亡的记录。(二檔卷宗)

6、根据事后调查“6月9日,花园口决堤放水,口门以下4个村庄——邵桥、史家堤、汪家堤和南崔庄、全部冲毁、荡然无存,一直到黄灾结束,这4个村庄再没有恢复。所幸的是,决堤放水时,这4个村的居民因事先知道决堤及时迁避而无一人伤亡”。(《三联生活周刊》,2005.20.p.53)

7、时任20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为花园口决堤的实地主持者和现场亲历人的魏汝林回忆道:“黄河决口成功……灾区人民扶老携幼,均平安逃至平汉路豫西地带,政府分发大量救济金,非但无任何人员伤亡,即猪狗牛鸡,都随人走避,并无损失”。(《战史会刊》,1982.14)

8、日军战史将“花园口决堤”称作“京水镇决口”,一直以为是6月12日发生的。(《华北治安战》上册,p.74)其实决堤是在1938年6月9日,但3天以后,也就是12日,中牟县的日军14师团才发现黄河决口了,可见黄水的流量是何等的小,流速是何等的低。(《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册,p.81)

9、当年左棍记者曹聚仁回忆:那年六月间,正当河水干枯,赵口、花园口两处决口,都已炸开,还动员民夫挖掘,可是水流速每小时不及三公里;因此流了两天,才到车站,又给路基挡住了;好容易才泛过铁路南边来,水深不及一公尺;因此,各村男女老幼,都是涉水而过,自由来往,并无淹毙情事。我们于六月底,到那一带放赈,乡民各自安居家中,赤脚来领赈济物品,面有笑容,并未造成灾难。”PS:曹聚仁是支持中共的左棍记者,拒不去台湾,留在大陆迎接共产党,这是他的回忆录

10、1938年6月11日,也就是花园口刚一决堤,蒋介石就做出指示:“须向民众宣传,敌飞机炸毁黄河堤”,自此中央社定了宣传基调,将决堤栽赃日军,并且加强其悲剧性。(《郑州文史数据》第二辑)

虽然中央社按照蒋介石的11日指示统一了宣传基调,可是民间日报,比如《申报》似乎并不买账,隐约透露了国军是决堤主谋的信息,但其8日的香港版第二版也透露出别样资讯:“鲁豫境内黄河两岸之乡村农民,因战争之故,皆早已离去”,而我们已经知道,郑州专员罗震已经在5日就已经将百姓撤离完毕,两下印证,可见国府没有说谎。

11、里面详细记录了国民政府在决堤时疏散老百姓的措施和后来的救助行动!

(1938年黄河决堤史料一组)(民国档案)1997年第3期

PS:《民国档案》是南京二档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仅仅在近代史学界著名,在普通知识分子那里基本上没有读者。

陈慰儒(黄河花园口决堤经过),(河南文史资料)第4辑

王果夫(花园口决口记实),(承德文史)第3辑

(新8师蒋在珍部参谋雄先煜抗战记)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787全宗3513案卷.

黄铎五(抗日战争中黄河决口亲历记)(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

12、1937年新8师奉命于6月7日晨至9日9时在花园口决堤成功,水流缓慢,11日大雨,夜间涨水。13日赵口泛水,两口水流当日夜在前后段庄汇合,沿贾鲁河两岸经中牟、尉氏向东南泛滥。

盘踞在尉氏的日本第16师团,6月25日始撤离县东的黄泛区。他们撑船、搭桥、修路,竭尽所能艰难地通过数条水流和泥泞的温泽地带,直到7月7日,才狼狈不堪地摆脱黄河泛水的纠缠,到通许附近集结。

13、至于黄泛斯洪涛,挟巨浸入贾鲁河,那是七月下旬的事,距决口已一个半月, 黄河流域虽然在1932年结束了1922年以来的长达11年的枯水期,并在1933、1935两年接连决口成灾,即便蒋介石不掘口改道黄河一样会成灾。

13、据史料记载,国民党政府在掘堤前后为让堤下居民搬家,曾派程潜批发迁徙费万元交郑州专员发放。掘堤后,行政院又派曹仲植到郑州办理泛区善后,并设下几个粥场舍饭。然而这些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决堤的下游却是一片汪洋,平日里一望无尽的庄稼和村落都被滔滔洪水彻底淹没了。“改道后的黄河水十分湍急汹涌,宽度是现在河道的5倍以上。”许秀茹伸出自己的胳臂比划着,眼里闪过一丝悸怕。

许秀茹说,自己还是喜欢在扒口的附近玩耍,一点也觉察不出危险。事实上,因为花园口村在决口的上游,改道的黄河水并没有冲击到他们全村人腾空的房屋。许秀茹很庆幸自己处在花园口的上游,她也深知扒口是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在讲述的最后一刻,这位76岁满头苍苍白发的老人的嘴角居然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扒口值不值得我说不上,只要能淹到侵略的日本兵就好。”

14、花园口扒口时,开封已经沦陷,日军炮弹已经打到赵口以西地区。黄泛以后,这一支队因后路截断,全部被我军消灭。日军弹药损失非常巨大,其沿陇海线两侧西进的计划被完全粉碎。为排除其战术上的困难,日军改变战略,以达成迅速占领武汉的目的。而武汉防卫战是一个阵地战和守备战中寓有运动战的军事部署。中国投入百余万兵力,对付40万日军,在外围消耗敌人甚多。

15、日军东史郎在日记中也详尽记述了被突如其来洪水围困的日军惨况:“这是一条因黄河决堤而重新形成的大河,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遗留的军队已乱了章法,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最重要的是找不到食物,一开始还能扒到一些土豆,后来田地里没有一点可以吃的东西了。”

被许秀茹痛恨的日本兵,在花园口决堤之后,有的被洪水卷入波涛之中;有的由于伤病被遗弃,等待自生自灭;其他的被迫集结于黄泛区以东动弹不得。新8师参谋熊先煜在1938年6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据报,侵至平汉路新郑之日军,曾将新郑附近铁桥破坏一座。又沿陇海线开封西犯之敌,已攻占中牟县城。因我掘堤,纷纷回窜,壮极狼狈,淹没者亦不在少数。”

16、最早提出用黄河水阻敌的人是陈果夫。陈果夫在当时很受蒋介石重视,被其视为知己。因陈果夫在1932年曾一度组织过20万民工治理过淮河。自然而然的,他从黄河的字面上看到了“水”。

陈果夫意识到,如果日军渡河成功,同样用水攻的计策来挟制国军,那后果就难以预测了。他立刻呈文给蒋介石:“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可从此转入佳境。惟独黄河南岸千余里地非常不易守。大汛时,恐怕日军决堤制我。如果我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以水反攻。”

6月1日,蒋介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在测定豫东大军向豫西山地作战略转进的同时,定下决心:掘开南岸黄河,拦阻西犯日军。此后,又有一些将领陆续谏言,要求掘黄河之水。6月3日,豫西师管区司令部刘仲元、谢承杰还致密电给蒋介石称:“徐州失守,日军主力深入豫东、鲁西,若不破釜沉舟,中州将不守。生等拟掘黄河之水,沉敌之主力。”

17、花园口决河是武汉防卫战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阻滞日军,迫其改变进犯路线,为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因为花园口决河,迫使日本侵略军把打通陇海线的企图放弃或者推迟。

18、2006年香港凤凰台就花园口决堤作了专题真相播出,说出了它的历史意义,假如花园口不决堤,就没有武汉保卫战,也很难坚持八年抗战。因为中国的军工厂将彻底被毁灭,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并非不可能。

當年決定要決堤想必是十分的煎熬啊!但是多虧這一次決堤替中華民國爭取不少的時間來抗日,把武汉重要的设施往大后方移,说到惨烈淞沪会战才是最惨的,不过也成功的转移上海的公私营设备

19、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lendarkblue111&aid=1493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