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21 06:45:45瀏覽1318|回應0|推薦0 | |
转贴〉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 作者:狼回头来 〝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罗斯福 蒋公在当时的日记中写道:“双十节接获英美重订新约之通知,此乃为总理革命以来毕生奋斗最大的目的,而今竟得由我亲手达成,衷心快慰,实为平生唯一之幸事。” 在网上书库中读过1983年出版的《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一书后,对于西方列强在清朝末年间强加给中国的诸多不平等条约,是何时得以废除的历史真相,在多年过去后的今天,终于以梳理厘正了。 为了让未读过此书的网友能从中获知,在二战时期是怎样废除强加给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历史真相,笔者将该书主要内容转录如下,以飨网友。 在众所周知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其实当时的国民政府,是背负着美英等国在清朝末年强加给中国不平等条约在作战。当美英中三国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后,因国民政府的艰苦持久抗战而赢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由衷钦佩,所以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得到了反法西斯盟国的公认。 罗斯福曾致电蒋介石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 蒋介石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宣言〞首先签字的四国之一,只有尽早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适应中国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让中国与反法西斯盟国更好的合作。在此倡议下,国民政府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42年3月,蒋介石派出外交部长宋子文到美国,向美国政府转达中国政府希望立即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迫切要求,并争取和洽谈美援。 9月2日,国民政府派魏道明替换胡适为驻美大使,魏立即由重庆飞赴华盛顿,以促成尽快签订新约。 在随后中美谈判中,国民政府都提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的要求,努力争取尽早废除不平等条约。 1942年10月9日在两大阵营激烈交战之际,美英两国政府同时分别通知中国驻美、驻英大使,表示愿意立即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其它有关特权。 经过三个月的谈判,中美、中英分别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1943年1月11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和换文〞,由魏道明和赫尔代表两国在华盛顿签字;同日,〝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两国在陪都重庆签字。上述两约通常简称为〝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中美、中英新约强调∶中美、中英是平等的主权国家,缔约双方重视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并愿共同致力促进人类平等关系的发展。 在《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一书写道,中美、中英新约的签字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蒋介石称,所有百年来不平等条约的文字和精神,从这一天起可以说是根本扫除了。 中美新约共有六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废除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美国公民在中国,按国际法受中国政府管辖。 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美国愿协助中国与其他有关政府成立必要协定,将北平使馆租界区之行政与管理,连同使馆租界区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 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美国愿意协助中国与其它有关各国政府成立必要之协定,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连同官有资产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 四、美国放弃关于在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废除使用外国人引水等特权。 五、美国放弃美国军舰进入中国领水的特权,中美两国军舰互访,应照国际惯例相互给予优礼。 六、美国放弃给予美国船舶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的特权。 条约还规定新约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者,应由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会商,依照普遍承认的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 中英平等新约基本上与中美平等新约内容一致。在美英两国的促动下其他国家都与之仿效。此后,中国陆续与其他全部有关国家签订了新约。 中美、中英订立新约后重庆陪都国民政府批准新约,并决定为此庆祝三天。陪都各界庆祝新约活动开始,各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举行集会,讲述建立平等新约的意义。工厂停工一日,商店、住户悬灯三日。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连续3天全部安排播放庆祝新约的节目。 在这三天中,陪都家家户户都悬旗结彩,喜气洋洋。各界名流纷纷发表演讲;各文艺团体在主要街道及广场,举办庆祝演出,观者如潮。入夜,新运总会还特制十幕庆约大型焰火,群众一边观看焰火,一边高唱庆祝平等新约歌∶“五十年革命流血,五年半作战牺牲,挣断了枷锁,唤回了汉魂,埋葬了沈重的历史,展开了民族的新生,正义已获得申张,神州已重睹光明……” 蒋介石是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第一功臣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英中三国成为生死与共,并肩作战的战友。罗斯福曾致电蒋介石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艰苦持久抗战,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钦佩。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得到反法西斯盟国的公认。但是,美英等国在清朝末年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仍未废除,这就大大妨碍了中国与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合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更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首先签字的四国之一,只有尽早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适应中国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符合联合国家进行战争的目标。为此,国民政府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九四二年三月派出外交部长宋子文到美国,向美国政府转达中国政府希望立即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迫切要求,并争取和洽谈美援。九月二日,国民政府派魏道明替换胡适为驻美大使,魏立即衔命由重庆飞赴华盛顿,以促成尽快签订新约。在随后中美谈判中,国民政府都提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的要求,努力争取尽早废除不平等条约。 一九四二年十月九日,在两大阵营激烈交战之际,美英两国政府同时分别通知中国驻美、驻英大使,表示愿意立即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其它有关特权。 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和换文”,由魏道明和赫尔代表两国在华盛顿签字;同日,“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两国在陪都重庆签字,上述两约通常简称“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 中美、中英新约强调∶中美、中英是平等的主权国家,缔约双方重视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并愿共同致力促进人类平等关系的发展。 中美新约共有八条,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美国公民在中国,按国际法受中国政府管辖。 (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美国愿协助中国与其他有关政府成立必要协定,将北平使馆租界区之行政与管理,连同使馆租界区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 (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美国愿意协助中国与其它有关各国政府成立必要之协定,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连同官有资产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 (四)美国放弃关于在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废除使用外国人引水等特权。 (五)美国放弃美国军舰进入中国领水的特权,中美两国军舰互访,应照国际惯例相互给予优礼。 (六)美国放弃给予美国船舶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的特权。 条约还规定新约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者,应由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会商,依照普遍承认的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之。中英平等新约基本与中美平等新约内容一致。 在美英两国的促动下,其他国家都与之仿效。此后,中国陆续与其他全部有关国家签订了新约。原外国列强强加中国之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英、中美平等新约的签订,是反法西斯阵营中和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大事。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订立新约。二月四日,陪都国民政府批准新约,并决定举行庆祝中美中英新约三天。 从二月五日起,陪都各界庆祝新约活动开始。各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举行集会,讲述建立平等新约的意义。工厂停工一日,商店、住户悬灯三日。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五日至七日全部安排播放庆祝新约的节目。陪都政府各系统大员,国民党元老、各界知名人士,蒋介石、何应钦、陈诚、邵力子、于右任、张道藩、吴铁城、张治中、谢冰心等都相继发表了广播讲演。参政会连续举行茶话会,庆祝、座谈订立新约的意义。教育部指令各社教机构,利用音乐、戏剧、电影、演讲等方式,扩大庆祝活动。中美文化协会和联合国幻灯电影供应社合作,在夫子池新运服务社举办庆祝新约照片、幻灯片展览,自由参观,日夜开放。各报纷纷发表社论,共庆新约。 在这三天之中,陪都家家户户都悬旗结彩,喜气洋洋。各文艺团体在主要街道及广场,举办庆祝演出,观者如潮;街道两旁,广设高音喇叭,使庆祝活动有声有色。入夜,各团体、机关、学校举办化装演讲,艺术宣传,提灯游行。灯具上均写庆祝新约,同盟胜利,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立己立人等口号。新运总会还特制十幕庆约大型焰火。群众一边观看焰火,一边高唱庆祝平等新约歌∶ 五十年革命流血, 五年半作战牺牲, 挣断了枷锁, 唤回了汉魂, 埋葬了沉重的历史, 展开了民族的新生, 正义已获得申张, 神州已重睹光明…… 五日下午二时,陪都党政军机关,工商妇女各界两万多人,在夫子池广场举行庆祝大会,大会通电四则,盼中美、中英切实互助,加强团结。四时开始举行游行,群众自动加入队伍,人数达到七万,沿途表演龙灯狮子,观众不可胜数,到两路口后游行队伍才解散。由于中国政府与人民对世界反西斯战争的贡献与牺牲,中国人民终于将近百年来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废除了! (摘自《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史》) (原标题:重庆人民欢庆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 来源:黄花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