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123
2011/01/25 11:57:13瀏覽614|回應0|推薦0

關愛地球,了解真相 -- 值得參考!

轉貼- - 感謝原創者的分享

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 - 1     http://blog.yam.com/etsmart/article/9913083

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 - 2     http://blog.yam.com/etsmart/article/9913113

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 - 3     http://blog.yam.com/etsmart/article/9913125

狂牛症  → 取材自 

 http://blog.yam.com/etsmart/article/6086868

狂牛症》吃下狂牛 腦袋變海綿?
【記者陳惠惠】

狂牛症發作後,病牛後肢會變得無力,走路也會不穩。(圖/台大教授賴秀穗提供)
在日本政府以有安全疑慮為由停止美國牛肉進口之後不久,我衛生署宣布重新開放美牛進口,引發吃與不吃的激烈論戰,其實不但多數民眾聽得霧煞煞,就算是科學界,面對狂牛症和新型庫賈氏症的諸多謎團多年不可解,也很抓狂。

1985年,英國有133頭乳牛死於運動不協調、後肢無力。發病後的牛隻,觸覺和聽覺變得異常敏感,情緒躁動不安,具攻擊性,還會不斷流口水,發出可怕的磨牙聲。第2年,英國才確定這些牛隻感染了狂牛症,開始大量撲殺,20年過去,英國累計已有近20萬頭牛感染狂牛症,是全世界狂牛症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前10年大家只知道牛會發狂,直到1994年,英國陸續發現10個類似人類傳統庫賈氏症病例,醫學界開始警覺到,可能和狂牛症有關連。

這些病人出現腦組織空泡化的病變,發病年齡卻比傳統庫賈氏症年輕許多。患者最初會出現焦慮、憂鬱等精神症狀,接著走路不穩、變得愈來愈痴呆;到了疾病末期,患者有如植物人無法自主行為,直到死亡,至今仍無藥物可以治療。

最初,英國政府一直不承認新型庫賈氏症與狂牛症有關,直到事態愈來愈嚴重,外界的質疑如排山倒海,才終於承認這些病患和狂牛症病牛都有密切接觸。

至於狂牛症的罪魁禍首變性普恩蛋白,則是1983年由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普西納(Sanley Prusiner)所命名,他也因為相關研究,獲頒1997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認為,變性普恩蛋白可以影響、帶壞健康的普恩蛋白,導致結構改變。

究竟變性普恩蛋白如何在牛隻體內建立感染途徑,依舊是團迷霧。台灣大學獸醫學系教授賴秀穗說,餵小牛吃含有變性普恩蛋白組織的牛腦,6個月後,牛隻小腸末端的淋巴組織可以看到變性普恩蛋白的蹤跡,但18個月時,隨著淋巴組織退化,變性普恩蛋白又失去蹤影。直到牛隻32月齡大,才又在腦部組織看到它們的身影。

相較之下,變性普恩蛋白在人體內的感染路徑則清楚多了。由口而入的變性普恩蛋白,先在扁桃腺增生,免疫系統的B細胞把它們帶到淋巴結和脾臟,再進入周邊神經,最後感染腦細胞。

「腦部是變性普恩蛋白聚集的大本營。」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偉成說,變性普恩蛋白會在腦部不斷堆積,並破壞腦部的功能。

科學界雖已承認新型庫賈氏症和狂牛症的關聯性,但因無法在人體實驗,仍苦無直接證據。科學家充其量只能說,新型庫賈氏症患者腦部組織的變性普恩蛋白,跟狂牛症病牛找到的變性普恩蛋白「很像」,將人類和牛隻染病的腦組織打進小老鼠體內,出現的病變也極為類似。

儘管仍有不少謎團待解,可確定的是,狂牛症改變了牛隻屠宰上市的年齡,也讓牛肉的滋味都變了。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教授周晉澄說,現在八成以上美國牛肉都是來自20月齡以下的牛隻,這些牛隻就算帶有狂牛症病原,數量也比30月齡以上的牛隻少得多,自然大幅降低人們感染風險,但幼牛的肉質較不豐腴,不如年齡較長的牛隻多汁。


狂牛症》羊搔癢→牛發狂 人類惹的禍
【記者陳惠惠】

由變性普恩蛋白引起的海綿樣腦病,不只會讓牛發狂、讓人痴呆、讓羊奇癢難耐,甚至連鹿的慢性消耗性鹿病、雪貂的貂腦症,也都是變性普恩蛋白搞的鬼。

然而不管是什麼動物感染變性普恩蛋白,要等到發病都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潛伏期,而且不管是啥種動物感染,腦部神經細胞都會大量死亡、造成中樞神經功能受損。

海綿樣腦病這名詞聽起來很嚇人,但這不是指腦部組織真的變成像海綿般「腦袋空空」,而是指在顯微鏡下,由於神經細胞萎縮、死亡後,會留下一個個無法染色的空洞,所以看起來會像海綿組織。

和20年前才確診的狂牛症相比,其實是同一種病的「羊搔癢症」,很早就被農戶熟知了。

台大獸醫學系教授賴秀穗說,早在1732年,科學家就發現羊搔癢症這種發生在羊身上的神經組織退化性病變。發病的羊隻,除了會行動不穩、無法站立外,最特別的是,病羊會覺搔癢難耐,為了解癢,羊隻會不由自主地磨蹭樹幹,有些羊甚至把身上的毛都磨得精光。

只是,原本只出現在羊身上的羊搔癢症,為何會跨越物種藩籬,感染到牛隻身上?賴秀穗說,問題出在飼料,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推測,應該是人們把死於羊搔癢症的羊隻屍體做成肉骨粉,並拿這種肉骨粉來餵食牛隻,長期這麼做的結果,竟讓原本只讓羊發癢的病,演化成讓牛發狂、死亡的惡疾。

至於鹿和雪貂,甚至是貓感染海綿樣腦病,科學家相信也是人類惹的禍,即在這些動物飼料,都可能被羼加了病死羊製成的肉骨粉。

因為飼料裡的肉骨粉出了問題,變性蛋白從羊身上感染給牛,人吃了狂牛症病牛,變性普恩蛋白又進一步跨越物種間的屏障,出現在人類身上。

但怪的是,人不會因為吃感染羊的組織而生病,也說是說,在海綿樣腦病此一疾病的傳染上,橫越在羊與人類之間的物種屏障,顯然不像牛跟人類那樣容易跨越。科學界至今仍相信,羊搔癢症對人類是不具威脅性的。

狂牛症》Q&A︰熟食就不會被傳染?
【記者陳惠惠】

Q︰只要熟食是不是就不會被傳染?

一般的蛋白質加熱到攝氏一百度,結構就會改變、破壞,但是變性普恩蛋白可不一樣,不但一般消毒劑殺不死它,還非常耐熱,就算加熱到攝氏一百度,還是無法滅絕,可見這變性普恩蛋白有多難纏。

Q︰什麼是庫賈氏症?

新型庫賈氏症較容易找上年輕族群,平均發病年齡為廿八、九歲,但傳統庫賈氏症都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通常要等到五、六十歲才會發病。

一般認為,只有15%傳統庫賈氏症患者是屬於家族性遺傳,絕大多數是找不出家族史的散發性個案,很可能是因為荷爾蒙治療,或是器官移植、輸血而所致。

儘管新型庫賈氏症好發於較年輕族群,但病程進展卻較傳統庫賈氏症需要更長的時間。傳統庫賈氏症病患發病後,往往六個月內就會死亡,新型庫賈氏症則要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新型庫賈氏症患者腦電波圖上,還會出現周期性棘波,死者腦部組織,可發現變性普恩蛋白蹤跡,這些在傳統庫賈氏症患身上都看不到。

Q︰變性普恩蛋白和正常普恩蛋白有什麼差別?

人體的上皮細胞膜、血管內皮細胞膜也存在不少普恩蛋白,其中又以腦神經細胞膜最多,但因它們未變性,所以不會致病。但何以正常普恩蛋白會「變性」,仍是待解的謎團。

學界目前僅知的是,變性的普恩蛋白不具有DNA、RNA這兩種基本遺傳物質,卻仍能在宿主體內複製、傳散開來,並會鎖定神經細胞攻擊。跟未變性前的普恩蛋白性質最大的不同是,各種消化酵素、紫外線對它都沒轍。

Q︰變性普恩蛋白到底會在那些地方出沒?

現在知道的是,罹患狂牛病牛隻的腦部、脊髓、淋巴結等,都曾發現大量變性普恩蛋白,所以這些部位被認為最危險。

另外舌頭、腸道、脾臟、眼睛也曾發現它們的蹤跡,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國家規定屠宰過程裡,必須移除這些部位,且對進口牛肉檢驗有無這些部位殘留的原因。

雖然科學家曾在實驗老鼠的肌肉找到變性普恩蛋白,不過牛「肉」則還未被發現帶有致病原,肝臟和肺臟至今也還不找到變性普恩蛋白。

台大獸醫學系教授周晉澄說,目前科學家只知道某些部位對變性普恩蛋白特別具有「吸引力」,就像造成子宮頸癌的癌細胞不會跑到胃部去致癌,但仍難清楚解釋箇中原委。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icenice&aid=482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