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下雜誌 436期
2009/12/22 11:36:19瀏覽576|回應0|推薦0
連結網址: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9643

抗暖化 請少吃一塊肉(個人篇)

作者:蕭富元  出處:天下雜誌 436期 2009/12

相關關鍵字:預警6℃/食物大逃亡

多肉少菜、多麥少米的飲食習慣,已經讓台灣的糧食安全網,愈來愈脆弱、愈受制於人。如何從自己的一餐做起,幫台灣免除糧食危機?

專輯精采重點:

生存危機》台灣發燒了!餐桌食物大逃亡
殘酷真相》黑鮪魚、烏魚失蹤,台灣頂級美食消失中...
立即前往「預警6℃ 改變世界的數字」數位專輯

十月底,政府突然宣布大幅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牛未到,人先吵成一團。爭議焦點都集中在吃美國牛肉安不安全?就是沒有人問:「我們到底該不該吃那麼多肉?」

台灣人每年吃進肚子裡的肉類,已經跟愛吃肉的美國人一樣多了。

根據農委會二○○六年統計,台灣每人每年平均消耗七十七公斤的肉類,是日本和南韓的一倍。但是,台灣人每年穀類和魚類的消耗量,還不到日本、南韓的一半。國民健康局在去年的調查也顯示,十八歲以上台灣人,只有二三%男性、二七%女性的飲食符合天天攝取蔬菜、水果量的建議標準,兒童更低到只有六%。

先不談健康問題,這樣的飲食型態,很不環保。

愛吃肉  被國際糧價綁架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曾公布,畜牧業生產所製造的溫室氣體,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一八%。前年和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主席帕喬里(Rajendra K. Pachauri)就疾呼,肉是碳排放量高度密集的商品,個人最佳的減碳行動就是少吃肉。

更重要的是,愛吃肉,註定被國際糧價牽著鼻子走。因為,台灣畜牧業使用的飼料,完全由國外進口,只要國際玉米價格上漲,肉價必定隨之而起。

除了肉類,台灣穀類糧食的對外依存度也很高。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申雍研究,氣候變遷並不影響台灣的農業生產,真正的衝擊在於糧食供應。台灣糧食自給率僅三二%,主食穀類的自給率更只有二四%。申雍觀察,台灣人的主要糧食,已逐漸捨稻米而就麥類,可是,台灣幾乎不生產小麥和玉米。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icenice&aid=361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