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沒有第四台的日子
2007/02/11 16:56:54瀏覽3329|回應1|推薦12

每日一字,這個節目大家都記得吧?她是李艷秋!


近來熙熙攘攘的政治新聞,已經讓大家厭煩。很可惜,咱們台灣的政治人物,不若項羽般的氣魄,乾脆讓阿扁與啾啾施(附註:施明德主席愛戴領結,領結別名啾啾),在凱道上幹一架好了,勝負立判也不勞民傷財、大家也好打包回家。岔開話題,我們要跟與台灣的年輕朋友介紹,台灣沒有第四台的日子。

臺灣是一九八七年解嚴,解除報禁與黨禁,不過電子媒體的開放,是等到一九九三年以後,才稍具規模。在這之前,台灣的電視台僅有台灣、中國、中華電視台三家無線電視台。既然是官方箝制媒體的時代,每天的新聞也只有三個時段:早晨、中午、晚間新聞,對於新聞內容自然作了些【篩檢】,因此呈現的台灣都是國泰民安、公平正義的美麗國度是也。(謎之聲:軍曹?)新聞以外諸多時段,就是娛樂與戲劇節目,播放的時間亦非全天二十四小時;下午會有一段連播的【五色】節目,不是五燈獎或五色戰隊,而為調色用的區塊圖案,下午一點收播後,直至近五時才有小朋友最期待的的卡通時段。

至於收播時間就更掃興了,晚上十一點會播放由費玉清先生演唱的【晚安曲】,在悠揚的歌聲中,民眾們亦進入甜甜夢鄉,來到寧靜的夜晚。像HBO的精采西洋長片?很抱歉!要等到週末,方有午夜時段的節目播出。總之、那個年代很無趣,電視頻道的選擇更是稀少。

聽過那個無趣時代的概述,今天的年輕朋友一定難以想像吧?而台灣所處的情況,媒體與有線電視過度地蓬勃發展,看看鏡頭上的麥克風群,就能略知一二。但要反問的是:我們真的有更多選擇嗎?的確、形式上的選擇很多,有電影、戲劇、親子、新聞、炒股等占滿頻道。但精神與目的層面,卻是不斷地消費與虛擲時間:購物頻道買買買,政論節目吵吵吵,電視新聞打打打(社會新聞眾多)。既然殊途同歸,只不過眩人耳目,索性早早關機;不然學學筆者的老媽,每回轉到羶、色、腥鏡頭的口頭禪:【喂,換台!】

最末談談、台灣新聞的常青樹:【李艷秋】女士。我們小時候都看她的新聞轉播,還有教導字形字義的每日一字;若非她轉換跑道,觀眾們可能永遠都不清楚她的機智反應和妙語如珠。而最經典的是,她在金鐘獎語出驚人,說到新聞工作者皆為魁儡,體察上意與刪改真相;物換星移、如今操控媒體記者的威權,早已灰飛煙滅但廣大的閱聽人,是否卻成為遙控器操控的木偶?掙脫了教條的灌輸,卻擁抱慾望的枷鎖,這就是媒體自由?

關上電視,些許懷念沒有第四台的單純時代,以及字正腔圓、親切可人的李姐姐!

圖片來源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go666&aid=738360

 回應文章

【管什麼管】版主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2/15 00:03

沒有第四台  實實在在 發生在我家

自從線路被剪斷後 家裡就沒看第四台

只有數位電視的少數幾台  我覺這樣也不錯

不然有第四台 會一直轉搖控器 就算不想看 也還是一直轉

浪費很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