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10 21:08:47瀏覽1927|回應7|推薦53 | |
一夜傾盆大雨,把我們在皇后城的計劃全盤打亂,跑到HOLIDAY PARK的辦公室看天氣預報,再來的兩三天都是:RAIN! RAIN! RAIN!這下子,沒得商量了,只好提早一天,倉卒拔營,往西海岸出發。 離開皇后城時,雨勢仍然不小,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刻意繞道前往20公里外的阿羅鎮(ARROWTOWN) - 原本打算今晚要落脚的地方,這個小鎮是中歐塔戈的八十幾個大小淘金城中,極少數沒有淪為廢墟的金礦城之一,在十九世紀中葉,阿羅河(ARROW RIVER)附近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出,很短的幾天內,人們放下手上的工作,一下子就匯湧而入,河谷溪道,聚滿了臨時搭設的帳篷,阿羅鎮建城的歷史就是來得這麽突然。 相片:十九世紀中葉,阿羅河淘金熱初起時,席天幕地的礦工 如果看過八十年代的淘金影片 - "長征萬寶山" (PAINT YOUR WAGON - 主要演員:李馬文,克林伊斯威特與珍茜寶),對阿羅鎮當年的崛起就會有比較具體的概念,如同影片描述的那麽戲劇性,很快的,從阿羅河畔簡陋的蓬車營帳區,搖身一變成有旅館,酒吧,有報社,醫院,有銀行,郵局的大鎮,最輝煌的時候,人口多達七千人....,淘金潮退燒後,阿羅鎮因為離熱門渡假區皇后城不遠,在其庇蔭下,倖免與其他風光一時的礦城同樣的淪為鬼城,迄今人口還有一千七百人,昔日留下的淘金城風貌,現在成為小鎮觀光業的命脈,每年四月份最後的一個禮拜,鎮上的AUTUMN FESTIVAL是小鎮最動人的季節,可惜今天的大雨,讓我們徒留空入寶山的遺憾。 相片:左圖是瓦普卡蒂湖,右圖的蒸氣船是迄今仍徜徉在湖上遨遊的恩斯洛號 鎮內有個規模不大的淘金博物館,展示那段熱潮時的短暫歷史,比較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有關華人礦工的展示區,佔著相當大的一個區域。 阿羅城在紐西蘭華人的歷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在淘金熱潮時,湖區週遭曾經聚集了數千個華人礦工,大多來自閩粵兩省及海南島的沿海地區,幾張翻照的相片,每個華人礦工都蓄著一條長髮辮,有的打赤膊,有的著唐衫,背著包袱,牽著驢子,模糊的臉孔,呆滯的神情,絲亳無法讓人感受到他們翻洋越海,千里迢迢來追求一個黃金夢的熱切,流露的,反而是對生命的冷漠,以及對命運逆來順受的無奈。 其實,在淘金熱潮的初期,華人礦工並沒有機會參加,直到1864年,內陸及西海岸地區也陸續發現金礦,消息傳出後,短時間內就虹吸了許多原先在歐塔戈碰運氣的淘金客前往,這些人的離去,使得曾經繁榮一時的歐塔戈地區呈現真空狀態,影響最大的,當然是當地的生意人,少了客羣,也就少了稅收,歐塔戈的地方政府於是乎决定引進華人礦工,以來填補當地礦區的人力不足,這些華人礦工有些來自澳洲維多利亞州的礦區,更大多數的,來自中國大陸的東南沿海。 相片:當年的華人礦工就在這麼簡陋的屋棚躲避風雪 1868年,在歐塔戈的華人只有區區兩百人,到了1871年,短短三年內,成長到4300人,絕大多數散佈在歐塔戈湖區阿羅城附近的各採礦場,這些礦場在前人的採淘後,大部份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礦坑,開採難度既高,產金量又低,也許有人會問:那麽這些華人礦工為什麼不去追求新發現的礦區呢?最大的原因是受到白人淘金客的嚴重排斥,華人深入內陸的地方遭受欺凌,弄得人財兩失,甚至送掉性命的,時有所聞,這些跋山涉水而來的遠客,温順恭良,避惹是非的民族性,在得理不饒人的西方社會裏,只能流落到最邊緣層。 是的,這也是為什麽歐塔戈政府選擇開放華人入境的原因罷,這些邊緣人,沈默而勤奮,刻苦耐勞而從不埋怨,逆來順受且不會聚眾滋事,像蟑螂一樣可以適應任何惡劣的環境,全世界還有什麽地方可以找到這麼一大票順民?這些拋妻別子而來的華工,卑微的在弱肉強食文化的西方世界裏只求苟存,一念長懷的心願,只是那天告老還鄉時,能累積一點財富回去封蔭家人,然而,即使是這麼謙卑的心願,也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實現吧。 在博物館的華人展示區中,搭有模擬當年華工居住的小屋棚,用石塊疊砌的小屋,長寬各為兩公尺,三公尺,石塊空隙填滿泥土防風,湖區每年有四到五個月是雪季,他們就在這麼小的居住空間避過寒冬,屋內除了一塊板子權充牀鋪外,竟然還架了一個小小的祖先祠牌,牌上清楚寫著 "隴西",看了教人好心酸,展示的物件,也包括吸食鴉片用的煙具,在漫漫寂寥的日子裏,有些華工寄情於阿芙蓉,也是可以理解的。 並非所有的華工都是目不識丁的粗漢,有一封用毛筆寫的信也展示在架上,是一個華工寫給在丹尼丁的同鄉,平舖直敘的提到自己先日病逝的叔叔已在阿羅鎮下葬,要友人轉告這個訊息給廣東鄉下的親人....,寥寥數語,箇中滄桑,溢於言表,百年之後,偶然擦身而遇的過客,已然被牽出一串無盡的感傷。 許多人都耳聞過澳洲曾經有過"白澳政策",讓現代澳洲人感到很尷尬,事實上,紐西蘭也有類似的排華政策,這些抱著尋金夢的異鄉客,把青春生命投入在這遙遠的陌生土地,三四十年間,在當地人的岐視與政策的排擠下,4300個華工,有的回去中國的家鄉,有的凋逝在寂寞的異域,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整個歐塔戈地區竟然只剩下僅僅59人! 走出博物館,陰冷的秋雨瀝瀝,細密的斜線使長廊外面的街道朦朧起來,路旁雨水潺潺往下流,泥濘的草地上佈滿被踐踏過的枯黃秋葉....,雨水,想必也飄灑在這些先民的荒塚野墳上吧,想像這些年輕的生命,曾經對未來有過美好的期許,帶著父母妻兒的寄望,來到這天涯海角卻埋身異土,如今,家遠路迢迢,一縷孤魂,是否已飛越重洋回到思念的故鄉? 想著想著,觸景生情的引出一懷愁緒,踏上旅途幾天來,第一次,我好想家.....。 06/10/2006 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休閒|旅人手札 MUSIC : RAINING IN MY HEART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