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8 02:32:01瀏覽2523|回應12|推薦103 | ||||||||
引用文章生命中的第一杯【維也納行腳】
廁所一本備用書是『法國乳酪完全指南』,350種乳酪的樣貌與故事印在銅板紙上,因為每回都讀不到半分鐘可能永遠讀不完,卻讓每一口吃到的乳酪似乎香氣都更濃了。 ' 這就好像認識一個男人,如果沒先了解他的爹娘與前任女友史,未來滋味就難免走調變色。 ' 在維也納,經過'Hoher Markt'新藝術風格的安卡鐘Anchor Clock (Ankeruhr),12位與維也納發展相關的重要人物都有配樂(請看YouTube ),我們並不特別想要與群眾擠12點的大音樂集合,晚了些去,心中想的是轆轆飢腸。 ' 往前不遠左轉,有間展示數百種門鎖花樣的店,再往前,一個特別的中庭hof有著一幅特別的圖畫,上面的意思是”救贖來自十字”,看來此處1676-1953原本是個修道院。 ' 中庭一側,有家不起眼的店卻攫獲旅伴的注意力,因為它門前放了7個黑板,滿滿都是今日餐點,牆上也有份德英夾雜的菜單,顯然不是小角色。雖然並不會是超級餐廳,卻相當符合我們盡量貼近庶民化飲食的心念。17-18維也納傳統食品炸肉排Wiener schnitzel,可能於15世紀左右傳自一向與德語區往來密切的義大利北方,所以外觀作法都近似義大利的cotoletta(上圖右)。正統上使用的是小牛肉veal,但普通餐廳則常以豬肉或雞肉取代。 肉的重點在薄且軟,故需先鎚打pounded至不到 ' 麵包粉可混入黑胡椒粒,據說17-18世紀,皇室還流行混入金粉食用,以增添輝煌氣氛,自此也更廣為流行。而我們點的雖然素樸,用巴西利調味的薯塊還是頗為特別。更重要的是,切開肉塊,你可以清楚瞧見廚師裹出的比肉片還厚的酥皮,比起許多旅遊介紹上偌大扁平的一片,這個恰好普通盤面大小的肉,能夠處理到恰到好處,外皮膨脹得當。沒有臺灣常聞到的油糟味,想來必非回鍋油。事後,的確我的皮膚也沒有反應吃到壞油必長的痘子。 ' 除了點上述炸豬肉排,當日另點了傳統的Veal Coulash(Gulasch)與麵疙瘩Spaetzle(馬鈴薯起士麵粉蛋泥做成的餃子),以熱盤上菜。Goulash是北奧地利的典型食物,可能受到匈牙利飲食的影響,再加上更豐富的調味。廚師把Spaetzle餡和上起士泥與青菜變成炸麵捲的內餡,捲成數層麵皮後包裹在麵包粉內煎,像是巨大的春捲。 ' 此次點的牛肉丸湯,肉丸非常細緻,湯則清新不油膩;而小朋友喜愛的大蒜起士湯,上面的麵包丁鮮脆,染沾著蒜味起士湯的濃郁,具有不同口層次感,比起德國更加精巧。遊客的評等都在80分以上,更重要的是除了高朋滿座,當地食客很多,許多都是全家出動。 維也納畢竟有過它的榮光,不論是帝國、藝術、或音樂,在此光環之下,食物也變得既親切亦復神秘起來! ' 當然,在我用研究乳酪的精神觀察我的男人時,這個對象自然還是我行我素,毫無感受。或許,善於經營自由經濟的維也納人,也早就在大量東歐貧民與俄國移民中,對於自己的過往文化,沒有太多感覺了。 ↑安卡鐘 ↑安卡鐘再經羅馬遺址博物館便可見這鎖孔專賣店 ↑沒想過門孔需要裝飾哩 ↑轉過鐘錶店遇到一看就特別的的中庭 ↑上有此建物的歷史(中央的字是指"Salvation comes from the cross") ↑左側是我們的餐廳Heindl's ↑傳統料理在此 ↑很crunchy的湯"頭", 香稠的湯"底" ↑Parsley香菜調味的馬鈴薯塊, 以後家中可以參考 ↑炸得好美的皮,對於不善煎炸與處理肉質的歐人, 這菜算是少數例外 ↑麵疙瘩躲在炸春捲中,與Gouash的處理各自有趣 ↑煎餅在維也納住的旅館天天早餐吃到, 但還沒吃到鹹口味包肉的 ↑多美好的軟硬兼施 ...菜色也能讓人頓悟人生 (p.s.以上最後一句當然純屬胡扯)
since 1977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