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5 15:13:56瀏覽3698|回應0|推薦0 | ||||
哥雅最後歲月(2) Goya in Bordeaux Francisco Jose de Goya y Lucientes (30 March 1746 – 16 April 1828) Portrait of Mariana Waldstein The Countess of Carpio, Marquise de la Solana The Incantation Dona Teresa Sureda The Colossus Group on a Balcony The Shootings of May Third 1808 有影評說,看這部影片,好像用電影的票價,買到歌劇等級的享受 下面會將哥雅藝術風格大約幾組重要時期畫作作為代表,看熟這幾幅打★記號者( ★★表示高度重要性),就有如拿到GOYA電影的鎖匙…… 波特萊爾讚嘆:「哥雅偉大的成就,在於他創造了生靈活現的人生怪獸。他畫的這些人生巨獸,不但全都合理,且具備和諧之美。沒有人比哥雅更瞭解荒誕與荒謬的感覺,所有這些個扭曲令人厭惡的獸臉,充斥世間眾生……對我們而言,真實與虛幻的界限難以捉摸,微妙且難以區分解析,而這幽暗曖昧的界限,超越了藝術本質與人類經驗」。 他是『畫家中的莎士比亞』、又有『哲學畫家』 的封號;英國 D.K.叢書藝術史作者貝克特修女尊他為『十八世紀歐洲畫壇最重要的畫家』,而義大利藝術史學家文杜里則說,他是『近代繪畫的開始』 。 從來沒有一個畫家,只真正屬於『他自己』那一派--彷彿屬於許多既存的流派,卻又開發啟示了將至的流派;他一方面為功成名就而不斷攀權附貴,一方面又大膽地使他們愚昧的真相在畫布上顯現;從教堂虔敬的壁畫,一路畫到當時有史以來最傷風敗俗的「裸體瑪哈」(之後只有馬內的「奧林匹亞」能與之較勁,事實上,為了表達對哥雅的敬意,這位印象派大老也模仿哥雅「露台群像」,畫了一幅「陽台」。) 馬內的「奧林匹亞」( 法國奧塞美術館) ★「裸體瑪哈」( 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1800 所有人性底層的情緒,理性思維的辯證,都可以在他的畫中發現;他既俗麗、又雅致,既細膩、又粗獷,既歡愉、又深沉,既諷刺、又恐怖…… 很難清楚表達Saura 在GOYA這部影片,「一開始」就帶給我的強烈視覺震撼,符碼到底是什麼?拋開解析背後意義的企圖,光是感官上的豐碩呈現,就差點讓人拜倒在地。想看電影的同好,千萬不要錯過這精彩的一擊。 GOYA 是年已64 的導演多年來一直想拍而未敢動手的題材,直到拍 Tango時遇到「巴黎最後探戈」The Last Tango in Paris、「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的攝影大師--義大利的Vittorio Storaro,終於得到這位專門創造電影視覺的奇才相助,再加上弟弟是研究Goya的專家,這部Saura第30 部片子,也是他有史以來蘊釀最久的片子,才得以完成。 Saura自認此片的表演層次是較Tango更深刻的,為了不讓它淪為呆板無味的「哥雅傳」,導演細心地將哥雅畢生幾個典型的繪畫時期,悄悄溶入畫面中,微妙地只有看過畫的人才會心領神會,有時即使如畫廊般地展示出來,卻也會時隱時現場;而某些他繪畫的重大轉捩點,包括46歲耳聾、遇見Cayetana、親見委拉斯茲奎「宮女」真跡,由於情節較複雜,則是改以敘事方式、帶著一點意識流的手法表達。 電影由死之將至,住在波爾多(卻似乎跟當地人不甚和諧 -- 導演個人詮釋)的Goya開始,彷如幻夢,而故事卻也在幻境化真的奇異氛圍中帶入真正的現實,開始 Goya 與美麗的小女兒Rosario的對話,故事逐漸倒敘而回。 *** 十八世紀歐洲,哥雅所屬的年代 *** 歐洲於十八世紀歷經政治上大變動,1748 奧國王室繼承戰 落幕,「哈布斯堡」Hapsburg皇族的Maria Teresa 被冊封為女王。而在西班牙,經過英國、荷蘭、奧地利以及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與路易十四大戰一場,才得以執政的「波旁王朝」菲利普五世 駕崩,接著西班牙依次由費迪南六世、查理三世繼承。查理三世廣邀各地藝術家前來效力馬德里王室, 如建築師薩巴提尼(Sabatini)、新古典主義之父孟格斯(Anton Mengs),以及洛可可藝術翹楚提也波洛(Tiepolo)。 十八世紀前半,蘇維埃火山埋葬了有名的「龐貝城」。龐貝城中的繪畫由於火山灰免毀滅。壁畫的主題有神話、風俗、靜物等,色彩鮮麗,紅色更是炫濫奪目,充分運用陰影以及遠近技巧,當時繪畫水準高超可見一般。而市民住宅及商店也有壁畫,題材模仿希臘時的神話。龐貝城的挖掘,使得上古藝術熱潮再現。 啟蒙(Lumieres) 運動於十八世紀下半期的興起,科學、哲學、工業的創新,使得『新古典主義』於十八世紀中期正式誕生,以反制「洛可可」和「晚期巴洛克」風格,渴望藝術本身能重建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莊嚴、尊貴、嚴肅、道德。思想家則有孟德斯鳩 (Charles de Montesquieu, 1689-1755 ) 、邊沁 (Bentham Jeremy, 1748-1832) 、 盧梭 (Jean J. Rousseau, 1712-1778) 、伏爾泰 (Voltaire, 1694-1778) 與康德 (Kant Immanuel, 1724-1804) 、休謨 (Hume David, 1711-1776) 、亞當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赫德 (Herder Johann Gottfried von, 1744-1803) 、傑佛遜 (Jefferson Thomas, 1743-1826) 等最著名,而巴黎則正是思潮交會的中心點,諸多作品,以法語為主要通用語言。 啟蒙運動的共同信念即是「理性」批判、挑戰國家與教會的權勢、拒絕國家與教會介入知識份子組成的菁英社會、主張教育與宗教分離。這些思想家使用理性對抗傳統、舊有的、權威等正統,並試圖以引入新想法代替全然的顛覆。 啟蒙運動認為以科學為後盾,以思想與言論自由為工具,人可以主宰自我。 其中 盧梭 於1750著《科學與藝術論文》,對『新古典主義』影響極大,「自由、平等、博愛」口號即出於此。 在不同國家,『新古典主義』型態並不一致,直到法國於大革命前後,社會的不安使藝術家察覺此一思維的時代意義,『新古典主義』在法國的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6)與傑昂-奧古斯特.安格爾(Jea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畫筆下發揚光大,強調外在形態的完美,以隱寓內在價值。然而缺乏生氣,與沉重的學院派包袱,也使得它在十九世紀初便逐漸衰退。 1801 Jacques-Louis David - Bonaparte Crossing the St. Bernard Pass ★ 委拉斯奎玆《宮女》★ ★委拉斯奎玆《照鏡維納斯》 同樣想擺脫矯揉造作,最早的『浪漫主義』則承認世事的「反常」,它強調自然中不受拘束、野性的真實面貌,而不計較美醜。這種想法其實有別於後來強調感傷、感性的理想主義。由於田園自然在工業化的侵蝕下逐漸消失,『浪漫主義』在現實的衝擊與困境中崛起,展現出對生活強烈情緒上的訴求與展望。『浪漫主義』在法國的傑利柯(Theodore Gericault, 1791-1824)、歐仁·德拉克羅瓦(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參見法國繪畫300年】手上聲勢的確銳不可擋。然而於此之先,哥雅早已於他的《巨人》預示了這個時代的來臨。 The Colossus 1808-12 (120 kB); Oil on canvas, 45 3/4 x 41 1/4 in; Museo del Prado, Madrid ★《巨人》1812 同處於那個劇變世紀的波濤,哥雅的價值在於他源源不絕的原創力與真正屬於自己的畫風。我們無法將他定位於某某畫派,除了他自承師法林布蘭特、委拉斯奎玆外,他的第三位導師「大自然」,給與哥雅的畫作一種「恆定中的恆變」,源源不絕的創見,與對祖國、人性永不改變的關懷。 他的每一抹顏料、每一筆鐫刻,都在吶喊著:「西班牙!西班牙!西班牙!」。 **** 哥雅藝術風格 ( 請比對 哥雅年表 ) **** Saura 在電影中以反覆倒回的模式,由第 4 時期漸次回到第 1 時期,把他生命中不同階段的創作風格、色調,與當時的背景故事,緊密結合,惟一不按照此順序,單獨放置於最後的事件,是法軍屠殺西班牙人的歷史《1808-5-3法國槍決西班牙叛軍之油畫》 與《戰爭的慘禍》版畫中屍橫遍野、孩童啼哭尋找母親的震撼畫面。歷史上的哥雅似乎痛恨戰爭而非法國,但影片中不僅戰爭場景,就連晚年的哥雅在法國都嗅得出對方的不友善,作為西班牙人,Saura 於此難免加上一些個人主觀的控訴。 Francisco Jose de Goya y Lucientes Plate 39 from The Disasters of War 1810-1820 (first pub. 1863) 1. 1746-1779 年輕夢想、活潑明亮 Adoration of the Name of God Spanish: Adoracion del nombre de Dios Basilica del Pilar, Zaragoza, Fancisco Goya 皮拉爾大教堂濕壁畫《以主之名的禮讚》1772 Cycle of the Life of the Virgin: Frescoes in the Cartuja de Aula Dei The Birth of the Virgin (detail) Spanish: Ciclo pictorico de la Vida de la Virgen de la Cartuja del Aula Dei Charterhouse of Aula Dei near Zaragoza, Francisco Goya 薩拉哥薩市郊歐拉弟修道院委託耶穌與聖母馬麗亞生平作品, 1774 ★《女式小陽傘》,1777,正是他創作的織錦掛毯草圖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形狀配合用於裝飾門上方的一塊掛毯,富有裝飾性,構圖色調和諧生動。 ★Blind Man's Bluff 1776-77,原是帕爾多離宮餐廳t The bare stone walls of El Escorial and the Palacio Real del Pardo, 牆上織錦掛毯草圖,這些他設計的掛毯大都帶著洛可可風的華麗與安逸。 2. 1780-1792 成熟創新、出神入世(1786查理三世任命哥雅為御用畫家)
Francisco Goya: 《聖家族》"The Holy Family" 1774, oil on canvas, Museo del Prado, Madrid. 1782皇家委託聖方濟教堂巨型祭壇飾畫《西恩納的聖伯那汀》耗時兩年,試圖營造空間與深度上的生動感覺。 《受傷的鋪磚人》1786,為Osuna公爵製作的織錦草圖,社會寫實畫的先驅,用色與題材都揮灑自如 ★《布偶遊戲》1791-92,耶斯克里亞宮殿的織錦掛毯草圖 ★★ 十九世紀的藝術先聲《聖依色朵的草原》,1788 ★★ 5月15日Mnazanares 河畔慶祝馬德里首護女神 Sanit Isidore 日 Saura 在電影中將這幅油畫作了絕佳的利用與呈現 ★《Maris Luisa 》1786 查理四世老婆,據說毒死阿爾巴公爵夫人 《狩獵的查理三世》1787 ★《歐蘇納公爵家族》1788 3. 1793-1803 功成名就、理性漸起(1789查理四世登基、任命哥雅為御用畫家、1792失聰) ★《穿黑衣的阿爾巴公爵夫人》1797★ 《查理四世家族》1800 ★《幻想曲》之《理性入夢引來群魔》1797 Masks of B. There are Also Asses Who Put on the Mask of the Literati ( 罵Godoy攀附皇家血緣-- 上溯至他的祖父!) Fresco de la cupula de la Ermita de San Antonio de la Florida por Francisco de Goya ★馬德里「聖安東尼奧‧佛羅里達教堂」Ermita de San Antonio de la Florida 壁畫《帕多瓦聖人安東尼的奇蹟》,是當時歐洲藝術界的新氣象1798 4. 1804-1818 接觸鄉里、 見證歷史 (耳聾的困頓、1789 法國大革命,都使他更想貼近鄉土人民,另一方面他又作畫諷刺當時社會現象;1808春,拿破崙揮軍馬德里干涉西班牙王室,人民游擊隊開始持續抵抗,慘禍不斷;1813 與Leocadia 同居,1815因兩幅《瑪哈》遭到宗教法庭審判 ) 《抱水罐的女孩》1808-12 ★The Disasters of War《戰爭的慘禍》銅版系列82 幅 1808-23 ★ 《戰爭的慘禍》版畫在Goya in Bordeaux影片中的鬼魅萬人塚景象 ★★《剖開的公羊》1812 ★《1808年5月3日》法軍處決西班牙叛軍 1814 5. 1819-1823 控訴黑暗、追逐自由 (在馬德里購置「寧靜山莊」,開始《黑色壁畫》系列。1824,78歲,自我流放法國波爾多。) ★黑色壁畫之《聖依色朵的朝聖者》1820-23★ ★《撒旦噬子》1820 象徵主義先聲 ★《 自畫像》1820 ★《波爾多賣牛奶女孩》1827 ^^^^^^^^^^^^^^^^^^^^^^^^^^^^^^^^^^^^^^^^^^^ 印象派先聲 畢生的摯愛與關注 -- 鬥牛,『我的西班牙』!!! ★《鬥牛》1824 ★《鬥牛》The Bullfight, circa 1825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