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1 15:47:13瀏覽982|回應1|推薦9 | |
這兩天,我密切注意印度寶萊塢女星席爾巴謝蒂(Shilpa Shetty ),在英國實境節目「名人大哥大」(Celebrity Big Brother)受到白人室友古蒂(Jade Goody)等人種族歧視的新聞。 我比較西方媒介和台灣媒介標題的不同,台灣媒介意識到這就是種族歧視的程度比西方媒體低非常多,相對上來說,台灣媒介大概把這則新聞定位成文化、或者階級衝突,這個藉口事實上也是該節目所屬第四頻道對外宣稱的理由。引原文:「To date there has been no overt racial abuse or racist behaviour directed against Shilpa Shetty within the Big Brother house…However there has undoubtedly been a cultural and class clash between her and three of the British females in the house.」 會這樣的原因,除了這幾年,台灣大部分記者素質爛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台灣過去沒有顯著的種族(我不是說族群)衝突經驗。 舉台灣一家大報的標題來說,這則新聞的標題為「英電視辱印女星,罵人女出局」;美國MSNBC的標題為顯眼的”Big Brother racism row grips Britain, India”(名人大哥大種族歧視紛爭演變印英衝突) 從標題可已看出兩地媒介在解析新聞上深淺之差,台灣媒介淺碟化,不知道要怪記者、還是要盯緊編輯? 這件事情已經引起英、印兩國外交情勢上的緊張,英國政府一開始的態度還畏畏縮縮,想要大事化小,在兩萬一千通來自全世界的抗議電話湧進「名人大哥大」(當中還包含許多反省自己的自由派白人)、廣告商撤第四頻道的廣告之後,消極的英國頻道管理單位Ofcom才驚覺代誌大條,準備對該節目及所屬頻道開鍘。 今日事件最新的發展是,印度外交部發表一句我個人認為將是經典的千古名言:Racism has no place in civilised society (種族歧視在任何文明國家都不應該存在);事實上,前英國首相布萊爾也曾說過:「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We should oppose racism in all its forms.) 歧視謝蒂的室友被高達82%的觀眾投票(請注意,還有18%的人不認為這是種族歧視,我倒想從這18%裡作一些統計的交叉分析),要白人室友古蒂出局,幾個歧視謝蒂的白人室友跟謝蒂道歉後,還不敢從大門出去面對憤怒的抗議群眾,古蒂說了一句:「我這輩子從來都沒那麼害怕過自己的安危。」 名人大哥大的製作單位破天荒地讓他們走後門離開。 我每次在部落格寫種族歧視的議題,都會受到極少數的網友質疑,質疑我偏激?既然這麼不滿為什麼要到美國讀書(關於這點,我在另一篇已提出辯護,請按此)? 批評的人有他們在情感上的依據,有些人也許嫁了白人老公(我的格格倒是還沒遇到娶到白人女人的)、或者以自己在歐美的生活經驗不認為種族歧視還存在著、妙的是,很多比保守派白人更保守派的,是旅居、定居在海外的台灣人自己。 這弔詭,有點像幾十年來,批評女性主義自覺運動最猛烈的,常常是女性自己。 一九六零年代的民權運動中,連受教育的白人都走上街頭抗議白人自己壓迫黑人,真不知道少數海外的台灣人在「反對」批判白種優越什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命經驗,也許出於接受相關的教育不夠(例如在本校,大二必修的課程之ㄧ就是種族關係),也許出於崇外的心態,不管怎樣,種族歧視在歐美紐澳是歷史瘡疤、也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況,產、官、學界的理論、研究、報告堆到各國都以種族為議題成立專責部門, 然而,種族歧視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以下幾點說明: 壹、 沒有任何理論說全部的白人都是racists,也不是您身邊的白人友人、親人就一定是racist(事實上有個學術網站可以測試白人的種族歧視指數),種族歧視是一種生活態度(如上述謝蒂的例子)、或者一系列有意無意壓迫弱勢族群的政策,種族歧視源於對弱勢族群的偏差印象(例如黑人就是很懶散、客家人就是很摳、原住民先天就是不會讀書),不敢說對白人的種族歧視沒有,但從質化、量化的研究上來看,白人的種族優越(white supremacy)比歧視白人的種族主義,多的太多。 貳、 種族歧視不只發生在歐美社會,也發生在台灣社會(原住民的就業不易、通婚不易,到現在層出不窮的家暴外籍新娘),把手指向別族之前,我生為漢族,必須先反省自己,台灣從來就不用「種族歧視」視角,來省思自己怎麼對待弱勢族群?看看我們剛成立的移民署,對外籍人士,還是重境管權、輕輔導政策,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除了極少數的台灣學術單位(如東華大學民族學系),我們沒有教育漢族自己的種族課程,因此我立定決心,若有機會回台灣教書,我強烈爭取開「種族關係」的社區大學免費課程,建立對歐美白人不悲不亢的態度(想想最近央視主播用流利美語反星巴克,許多台灣人是否過度崇歐美?),對外籍新娘、原住民一種同理心,和對漢人自己的反省,我發覺談理論、談研究,不見得每個人都聽的進去,談同理心,甚至分享曾旅(留)美、歐、紐澳的台灣人「外國弱勢經驗」,相當有幫助。 參、 種族主義和女性主義的研究顯示,跨族婚姻和愛情常是藏納種族歧視的場域,不是嫁娶白人就能夠倖免,愛情和種族優越常常攪和一塊兒,爭吵時深層的種族優越感就會浮現,好吧,這裡我自爆,我自己也dating過美國白人,這種現象多少也印證在我身上,但請注意,我並不認為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沒有挽回的的餘地,持續教育、溝通白色的另一半,就好像是持續教育虐待越籍新娘的家暴先生一樣,會融合種族關係,即使每年只有一點點。 肆、 這點偏我個人意見,一些超級極端左派的種族歧視理論,發展出所謂的永續鬥爭白人途徑(例如一些新馬克斯衍伸出來的理論),我不認為白人是他族先天的敵人,我認為研究種族歧視,或者倡導種族歧視的自覺,目的是要促進種族和睦,我認為過度強調弱勢族群的社會挫折感,而不提出教育面、制度面的解決方法,有可能產生像社會學家莫頓(Robert K. Merton)所提出的「翻船效應」,產生專對付白人的恐怖主義或者暗殺行為(就像白人專門修理有色人種的KKK,建議看電影American History X)。在這裡,我的白人朋友比我的台灣人朋友還多,有些研究所的白人同學對種族之間的見解,甚至比我更基進。 這些東西我也不是一出生就知道的,我來美國接觸這個領域之前,我也是自己口中的保守派,例如我儘管包容原住民,但一談到與他們婚配就免談;又例如我不了解原住民家庭在社會結構上的弱勢,固執地反對他們聯考加分。 我學這些之前,我自己就是保守派白人,我學這些當頭,我也經歷很多自我檢視的掙扎,我現在若有一點能耐跟著我的家人、朋友一起反省這個在台灣看似一點都不重要的議題,那也拜於部落格科技之賜,台灣還有許多比藍綠、統獨更重要的民生福利議題,這些議題更切身、更實際,而種族議題(Again,這裡我不是說族群)所衍生出去最直接的就是社會福利結構與教育議題,但媒體對這些議題的關照熱度有幾分呢?只是因為報這些沒有收視率,就懶的報了嗎? 我大學讀新聞系,我先反省自己。 這篇文章在發之前,我先讓它沉澱了一個下午,我要確定我在論事,不在煽動情緒,因為情緒會模糊冷靜的省思,以上立論,我盡量都以所受訓練為經軸,除了第肆點屬個人意見,其他論點我都有報導來源、研究佐證,也不吝指教。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