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魔洋芝城華埠-上】※
2006/12/22 15:33:08瀏覽328|回應2|推薦6


撰文/艾柏特
攝影/艾柏特

美中時間七月二日午後,螢幕間隙,青藏鐵路通車、美國國慶週末布希談話、歐洲足球聯盟發表反歧視黑人球員聲明、李登輝高舉道德大纛傷扁,和以色列於迦薩走廊部署對巴勒斯坦飛彈,冷氣房裡,網際網路將我與世界連繫一線,臨向黑洞,卻又無法抗拒,安逸於被吸入吞沒的詭異,於是我從敲鍵盤的這個黑點,娓娓道來我在芝加哥四天三夜的觀察,如果九十六小時仍舊不夠深入,那麼是理論指引我的嗅覺與視角。

中國城位於芝城南方Cermak街,如同非裔美國人所受種族隔離政策(segregation)所衍生而出的黑人貧民窟(ghetto),美國社會對亞裔美國人的隔離產物就是中國城(參閱Wu,2002),到中國城Wentworth街的第一天,找好停車位,已經是晚間九點半,乾燥的空氣壓著斜射的昏黃夕陽,沿著全街中英對照的廣告,隨便進入街邊一間不太專業的港式燒鴨店,點了盤燴飯,祭祀我乾涸的五臟廟。



窗邊,擎起鏡頭,黃皮膚三五成群操著香港口音的行人,走在略顯髒亂的街道,活脫李小龍四、五零年代駐足街角,恭迎白人惡棍一般的後現代;簡陋賓館林立,襯著繁簡體字交錯著道地英文的斑駁磚牆;深不見底滿街的遠東(oriental)珍饈,客家小炒、北方水餃、港式海鮮樓;偶而幾個白種面孔,一點驚奇、半絲畏縮地在餐館前專注菜單;幾個帶著酒意的黑人流浪漢,「I am so poor!! Give me money」地騷擾穿梭而過的旅客;深呼吸幾口氣,按了幾下喀嚓,遠分閃爍金碧輝煌的希爾斯高塔(Sears),隱約瞥見台灣辦事處所在的慎悅(Prudential)高樓,開了九個小時的晡晡,橫越內不拉斯加州、愛荷華州、伊利諾依州,終於抵達這個芝加哥市長牒利(Richard Daley;民主黨)口中的「族裔區」(Ethnique)景點。




在這個芝城裡,希臘城已沒多少希臘人、義大利城人去樓空的二零零六年,中國城富有特殊性的髒亂,給芝加哥帶來一處珍貴僅存的弱勢族群景點;晚餐來了,要了一雙筷子,若有所思地看著芝城地方電視台WBBM播著一起謀殺案,昨日下午,兩名非裔男子開槍射殺另一名身分不詳的男子,受害者裹著白布,地點近橋港區,警方公佈嫌犯照片,我對了一下地圖,喔喔,就在中國城裡。

西元一九一二年,由於歐裔地主在城中對亞裔美國人的偏見(racial prejudice),以不斷漲租金的方式,迫使中國城由原本的城中Loop區(Clark Street)遷移到今天的城南位址;在轉角的Wentworth街與Cermak街交界點的建築物Guey Sam,曾經是距離中國城不遠的義大利城幫派Al Capone週末上完教堂的聚集處,一九二七年,兩名義大利裔的幫派份子在Guey Sam餐廳前面將亞裔男子法蘭克.莫(Frank Moy)活活打死,兩名幫派份子分別被定罪三十五年與終身監禁,這就是學者常提到的「白人對亞裔」(Chicago's first conviction of a white man for killing a Chinese)暴力行為研究的典型例子。



中國城的治安問題,一直是發展觀光的瓶頸,來自全世界的遊客日間在中國城消費,然而夜晚降臨,遊客又回到城區高級旅館林立的「華麗區」(Magnificent Mile),避免逗留流浪漢和零星古惑仔徘迴的夜間中國城;所幸第二代亞裔美國人受了新式教育,致力於城區改造,成立社區巡守,並在陰暗角落爭取預算加裝夜間照明,配合新任中國城區警長菲利浦.柯林(Philip Cline)的鐵腕措施,犯罪率已經顯著下降,警督菲爾克蘭甚至在一次華埠舉行的活動上說:「中國城是芝加哥最安全的社區之一。」



熟讀「種族歧視」及「亞裔美人在美國所遇困境」的學生都知道,如此中國城的整體改造,長期而言,端賴於鼓勵更多的亞裔子弟投入法學院、政治、社會、人類、歷史等人文學科來就讀,破除美國主流社會,對亞裔學生僅專精於自然科學,對爭取政治權益、角力建設預算卻「沒有聲音」的刻板印象;也就是說,除了亞裔的醫師、科學家、工程師之外,今日的美國需要更多的亞裔律師、州長、內閣閣員、政策研究智庫,在這塊種族大熔爐的土地上為亞裔人口的尊嚴與福利盡一份力量。

<i>圖片說明:中國城裡頭以亞洲人為訴求的亞裔會計師、醫師行業十分發達</i>

剛萌芽的亞裔美人研究領域發現,亞裔美國人在美國社會,飽受兩種症狀所苦,第一個是「永遠的外國人」(Perpetual Foreigner),不管亞裔第二、三代美語如何道地?甚至來美年代比其他歐裔美國人早多少世紀?只要沒有央格魯薩克遜的白人面孔、或者至少是非裔美國人的黝黑皮膚,最常遇見的問題就會是:「Where are you from?」

換句話說,在保守派眼裡,所謂「美國人」的定義,黃皮膚常常是被排除在外的。

第二種症狀是「模範弱勢族群」(Model Minority),對美國政府來說,亞裔市民絕對是給一毛就花一毛,不吵不鬧;反觀非裔、甚至西班牙裔美人,剽悍的性格相對上容易爭取到對等權益,一九六三年夏季,美國華府地區超過廿萬群眾走上街頭,令人感動的是,不只黑人,許多認同弱勢族群政策的白人也加入抗爭,催生後來的「民權法案」(Civil Right)與「投票法案」。

許多亞裔人口則受限於儒家含蓄文化的影響,再加上華人報紙「大紀元報」所警告的亞裔華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芝加哥華埠曾經發生店家明明親眼看到竊賊,卻不願指認的事件),亞裔勢力在美國社會一直相當鬆散。

根據民權律師、Howard大學學者吳大衛(David Wu,2002)的研究,台灣人眼中風光的ABC(這詞其實由台灣媒體自行發明,事實上是Asian Americans或亞裔美國人)在美卻被當作種族幽靈(Racial Limbo:非白非黑的中間幽靈),亞裔家庭在美國的平均年收入,超越白人成為美國首富階層,在「模範弱勢族群」錯覺下,亞裔被黑人及其他弱勢族群認為是「有錢白人的同夥」;美國總統雷根、電視節目「六十分鐘」,以及一九七一年的商業周刊(Newsweek)多次以「模範弱勢族群」相關的詞來暗示其他弱勢族群,要他們學習亞裔在經濟上的成功。

諷刺的是,「模範弱勢族群」其實是保守派以夷制夷(更精確的說,以優夷制劣夷)的伎倆;亞裔父母沒日沒夜地辛苦賺錢(比起美國夢裡所描述的辛勤工作work ethic有過之而無不及),錙銖必較過日,省下的血汗錢用來買豪宅、投資下一代的教育,到頭來卻讓亞裔這支「模範弱勢族群」因為經濟富裕,被保守派人士判定失去受弱勢族群保障政策(Affirmative Action)的資格。

經濟上富足、政治上噤聲的華裔美國人就真的不弱勢了嗎?

芝加哥中國城在兩年前的招商會上面,亞裔的廠商因上述原因失去「弱勢族群廠商」保障的資格,當地的華埠報紙「美中新聞」稱這樣不公義的現象,為「對亞裔新型種族歧視。」

心理學家席爾思(Sears,1988)研究白人對黑人的「新型種族歧視」,已由歧視黑人物理特徵,轉為對黑人「就是生性懶散」的自我催眠;在我看來,白人對亞裔人口的壓迫,則是出現經濟權上的防堵,至於政治權上的亞裔式靜默(Silence),保守派則是樂觀其成。

<待續>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6811&aid=609744

 回應文章

809666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忘了說
2006/12/22 15:46
背景音樂好聽


809666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看到待續兩個字
2006/12/22 15:46

就皮皮挫~~~

要待幾篇?

我最怕看待續太多的文

能不能盡量濃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