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5 09:52:40瀏覽1358|回應2|推薦19 | |
*********************************
[回憶我的國文老師張立齋教授] 張之丙教授的讀後感 [與金龍先生閑聊] (恩師張立齋教授)
(一)前言: 我在2008年10月間,寫了一篇 [懷念吳舜文老師]的文章 (http://blog.udn.com/alanjchang/2293461), 不久就接到哥倫比亞大學張之丙教授的來 函,她說她是張立齋老師的女兒,在網路上看 到我的文章,希望我能告訴她,張立齋老師在 東吳教書時的情況,還告訴我她姐姐張之宇 的電話,要我跟她打電話,可惜,一直沒聯絡 上講上話. 我在網路上搜尋了她們的資訊,原來是寫 [張學良口述歷史]的作者,兩姐妹住過夏威夷 張學良的家,也在紐約陪張學良接受王永慶先生 的宴請,正彙編出版老師的[文心雕龍考異]論文 專輯;深覺老師名家有傳,感到十分高興和親切. 其後,也陸續和張之丙教授有著聯絡了, 但我沒敢確定要寫有關老師的文章, 因為實在沒把握寫得出來. 直到09年10月間,我寫了: [回憶我的 國文 老 師張立齋 教授](一)(二) (三) (http://blog.udn.com/alanjchang/34372) 我上了部落格一陣子後,在最近才發給她看. 剛好這期間我去了一趟舊金山,也接到了他 的讀後感,旅行中只能用e-mail聯繫,一回到 夏威夷後馬上跟她通了電話,談了很多有趣 的話題,也得到張之丙教授的同意,把她的 [讀後感]公開在我的部落格,增添了我 原來[回憶文]的內容和光彩!!!非常感謝 張之丙教授精采用心的回應!!!! ******************************************** (二) 張之丙教授的讀後感 [與金龍 先生閑聊]:................ 接到您的大文:《回憶我的國文老師張 立齋教授》正值2009秋季課業的高潮時期。 迅速地瀏覽之後,卻沒有足夠的時間, 用心地拜读,細細地欣賞。現在審核了 學生的作業(期末作文與全部日記) 以及大考試卷之後,節日也过了, 年也过了,这一阵热闹(正面是‘热闹’ 背面是‘折腾’)也过去了,可以從容 地品讀了。註[1]. 註[1].此間秋季始業是九月初,以美國勞工節 後一日為始。十一月是期中考試後,開始進入 期末結束前的高潮。 ************************************************* 一開始,阅读您的大文是纯粹为填補 我记憶中父親形象的一段空白。 父親执教一生,從我有记憶的日子開始, 家中频频出现的親友中,以父親的学生 为眾,而且是我们做晚辈的可以出面接 觸的生人。‘可以接觸’是说他们来 访时,我们不需要回避。所以说是 ‘生人’因为他们不是親戚,但是不时 来家,而且不在外廰,所以無需要 我们退避;但是父親與他们之间所谈 所論,却仍然插不上嘴。 这些人我们 遵嘱要以某某大哥, 或某某大姐称呼。 其中,很有幾位印象極深的:在北平傅 作義守城的当兒,与父親争执得面红 耳赤,坚持要送父親全家离境的李大哥。 到蘭州,未久便随难民流,沿丝绸之路 向西逃亡;途中,有事就都是他们擁前 護后地招呼我们, 没事就不时的教 我们唱歌,一曲“潯陽江頭”伴我至今; 或给我们说笑话,一个‘临渴掘井小组 讨论委员会’引出哈哈嘿嘿一通,表面 上是给大家憂鬱恐慌的精神‘定定神’ ‘安安心’,事实上是用诙谐的口吻在 滑稽笑语中讽刺时政;这些都是沿黄河, 循古道,追踪丝绸之路时的孫大哥、 姚大哥。到台湾,有協助我们适应異 地之居的张大哥与张大姐。到美国, 这些大哥与大姐拿出长兄如父、长姐 如母般的情谊招呼我督導我遷居求学 就業於異邦;使我以语言教学为终生 职的李大哥和林秀大嫂,至今無时不 在於心。 不过,这些大哥、大姐与父親怎麼培养 出有如家人之親的關係,永遠是一片谜 一樣的空白。我享受到的是盛開的花朵, 但却不知培植接种的营养,更不理解其 中道理。只觉得人際情谊的可贵、可爱、 可敬。 (待續二) ***************************************************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