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8 22:05:00瀏覽3146|回應10|推薦86 | |
他感嘆,政治生態險惡的程度超過預期。 其實,古來皆然;只是,於今尤烈。 因為,施政的動力,是愛、熱情與用心;很遺憾的是,台灣當前的政治往往相反─煽動仇恨,鼓吹對立與無所不用其極的惡鬥。每當更深人靜,徘徊在歷史的微光裡,總感到毛骨悚然,但是,又不能不覺察,我們同時活在兩個世界──哲學上,一個叫「存在」,另個叫「當為」﹝價值抉擇﹞;一個是客觀的世界,另個是主觀的世界,一個似乎是不可改變的,另個是可以改變的。麥克阿瑟將軍在為子禱告詞中,希望神能幫助他的兒子,讓他知道,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又是不能改變的。而我,總是疑惑,如果「存在」是真實的世界,而「價值」是個虛擬的世界,那麼,為什麼虛擬的往往又比真實,來得更為真實?我們難道不是活在自己的價值體系當中?一個想法一個世界,一個念頭一個天堂,我們的想法不但決定當下的喜怒哀樂,每每也決定下一步的禍福榮辱,這難道不也是所有宗教存在的意義? 對於價值的選擇,往往決定存在的形式,只是我們常在世俗的洪流中迷失,無意中忽略,因而變得無法判斷,遑論感知得到:選擇什麼,到底相映的是追求什麼?老是錯把馮京當馬涼,總是把世俗或別人的價值觀當成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標。 比較有趣的事,是,例如藏傳佛教,讓藏人習慣攜帶唐卡,在觀想中可以充滿正念;又如,待產女性,喜歡張貼可愛的嬰兒海報,在觸目所及的景象中,孕育未來生命;再如,林肯總統的名言「四十歲以後的成人,必須為自己的相貌負責。」 因為,每個想法,每個念頭,都像鬼斧神工,日積月累的型塑容顏與表情,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虛擬世界──價值的選擇,卻改變了不可改變的真實世界──客觀的存在。 近來,特別有一種深深的感觸:如果是個人,怎樣的想法,就怎樣的活著。如果是社會,尤其是台灣,目前充滿負面思考的氛圍,或許,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更多人的努力才能改變。 但是,所有的努力,也有可能徒然無功,不過,卻會像是一顆顆深埋的種子,待春而發。 兩個世界,總是隨著我們的想法,向可見的未來不斷的開展。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