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常難得的380條太極拳語錄 大師心得彙集
2019/03/19 16:57:51瀏覽4214|回應1|推薦24

非常難得的380條太極拳語錄  大師心得彙集
一 太極拳十三勢,捧、捛、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實即八卦、五行之合稱。
二 十三勢者,一炁之演練也。
三 天下之國術,莫不存有此十三勢。
四 中定者,九宮也,為先天之元炁之所藏。亦即真炁穴之位。上對夾脊,下對尾閭,與靈性湧泉呼應契合。
五 勢者,內含炁機,是活的;架者,則無生機,是死的。
六 分者,拳勢之變化,屬演繹,目的在於走化黏隨;合者,勁炁之凝聚,屬歸納,目的在於攻人發放。
七 拳勢之伸縮變化,步法之進退穿插,皆依元炁而生化。
八 鼓盪內斂者,一炁分合也。即先天化後天,後天合先天意。
九 練習十三勢必須與一炁相結合,否則便是死架。
十 十三勢之外形要求,固為沉肩、墜肘、松腰、坐胯,如不能使神經、筋脈、骨節之元真扭結不散,隨著伸縮鑽翻,貫注於內竅外穴,仍難生效。
十一 邁步時,應以尾閭上下對直,並與支持身體重心之腳跟相合,身體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勁相聚,神炁貫頂,此為三元步法。
十二 一伸即變化,一縮即凝聚,是即太極。動而生八卦,靜而歸一炁,這就是太極拳。
十三 聽勁有二:一稱外聽,一稱內聽。前者系指推手時以手去聽對方之勁炁而應答隨化;後者系指盤架時以靈去聽自己之勁炁而合關竅玄機。
十四 太極拳要慢要松,旨在內聽自己之炁機,流行全身。結合竅穴之玄妙。這是練成內功的秘訣。
十五 無形支配有形,是政治之秘;有形控制無形,是練功之秘。
十六 十三勢既喻八卦、五行,就不能忽略卦氣,就不能不知生克。不知內竅外穴,強配呼吸而練,怎麼不出氣病。
十七 中定屬土。內中含有一點先天元炁,此炁為十三勢之基,無此炁,則五行八卦不能生。
十八 十三勢八法,為後天八卦,故其形象圓。即一切動作,都在圓中生化。
十九 太極拳一動,其勁即合於八卦圓圈之中,無論手法或步法皆在圓中求啟(疑為契)機、求變化。
二十 太極拳利用圓中之勁,旋彈於敵,這旋彈勁為八勢合一,即後天還於先天,故發人而不見其形也。
二十一 太極者,一陰一陽也。太極拳者,即借陰陽變化之招式而稱為拳。舉凡無陰陽即無太極,在拳術中無陰陽變化,就不是太極拳。
二十二 太極拳內之捧、捛、擠、按、采、挒、肘、靠之用法,就是由五行而生,由五行的陰陽變化而來。
二十三 太極拳之陰陽變化,並不只是陰變陽,陽變陰,虛變實,實變虛,而是無窮無盡的。
二十四 前進有陰陽,後退亦有陰陽,故前進是要用腰胯之旋扭而上,以右手化,即以左手發,以左手化,即以右手發。
二十五 八卦是陰陽自然的生化面成,所以是活的。
二十六 天地一陰陽,物物一陰陽,故陰陽不是只在手上。即腳上、腿上、膝上、胯上、腰上、肩上、肘上、腕上、掌上、指上,以及體內。即竅穴真炁都是一舉動間,陰陽連接變化,為一整體。
二十七 在一舉動之間,本身的陰陽相結之炁,能與天地元真之炁結合成一整體,是為太極拳之高手。
二十八 拳理就是道理,道理就是以道為體,以理為用。拳架不守道,如何能用,用而無理,則非太極。
二十九 邁步不用腰,即為死步。
三十 任何一種拳招步法,有其長,亦有其短處,這是生克的原因。故在應用時,要看角度、時間、太空、速度等條件而定,不可堅持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
三十一 人體的神經作用是交叉的,故震左足發右掌,震右足發左掌,千萬不可患沖。
三十二 一舉動,全身各部都要配合,如用前腳跟,就要用後腳掌,如用後腳跟,就要用前腳掌,這就是陰陽變化,虛實分清。
三十三 藏足步,多在發人時用之,不可停留太長,應隨勢變化。
三十四 用步時,全身各關節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應陰陽相配,才是活步。
三十五 步子不死,身體才能靈活運用,製敵於頃刻之間。
三十六 步子,不是放在地上不動的。
三十七 不管什麼步,都在一條直線上,不過角度不同而已。
三十八 發勁時,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手與足合,任何步法,如能與此三點相合,便是對的。
三十九形意拳與八卦拳,丁字步非常多,因為他並沒有把步子死住,所以該等派內,照樣高手如雲。
四十 丁字步,主要把重心移在後腿,前腿虛。發人時,借後腿之蹬力,前腳稍提,拳打到哪裡,腳便落到哪裡。
四十一 腰跨一扭,就要打人,跨的越寬,力量越小。
四十二 步活、身活、招式活,圓轉旋化,故太極拳無空式。
四十三 捧勁在腰,千萬不可把勁放在手上與肩上。
四十四 捧的瞬間,即變為旋、扭、轉、化,或掌、或拳、或指、或發、或聚、或采、或挒、或肘、或靠,盡在一捧之中。
四十五 無論何勢,八字之勁勢是一個。
四十六 八手合一,速度才能快,才能變化無窮無盡。
四十七 巧勁是靈活,不是太極之功。太極之功,乃發人不見其形,道也。
四十八 不明竅穴,不能激發出體內之潛能,不能進入化境,即不能得到太極之功。
四十九 初練拳者,必須確實按拳規拳理而練,並須求明師指導。明師非名師,名師易找,明師難求。
五十 功架習熟,才能求勢的連結、貫串與運用。
五十一 習拳者,自虛無而起,自虛無而返,練到諸形皆無,萬象皆空,混混沌沌,一炁渾然,哪來太極、哪來捧、捛、擠、按,哪來手、眼、身、法、步。
五十二 練拳不只在於形式,要在元炁圓滿無虧。真炁圓滿,形式雖方,亦能活動無滯;元真不足,形式雖圓,動作亦不能靈通。
五十三 練拳者,不可守定成規成法而應用之。
五十四 太極拳之至格,無所謂身,無所謂步,無所謂法。只有混沌一炁,一炁之中,又有身、有步、有法、有體、有用,靈感性通,發人於無形矣。
五十五 拳論雲: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是即空而不空,空中有物也。
五十六 千萬注意,千萬不可將步子放在地上不動。
五十七 靜為先天,動為後天;體為先天,用為後天。體用動靜,得受靈感性通之變化,則奧妙無窮。
五十八 太極拳是動靜兼施的一種拳術,不能單獨強調動或靜,如有所偏,即不靈不活矣。
五十九 打太極拳,如同一部機器在動,每一個小齒或小螺絲釘在動,都在發揮他的功能。
六十 腳掌屬陽,腳跟屬陰,彈力在腳掌上,蹬力在腳跟上。人的站力,是腳掌與腳跟的合力。
六十一 腳掌用力時,以大腳趾與二腳趾抓地,腳上的力量即傳到膝上;如用腳跟一蹬,腳上的力量便傳到胯上。是知腳力與膝、胯之關係。
六十二 胯上發不出力,肩力從何而來;肩窩發不出力,肘勁從何而來;肘上不能發勁,手勁指力從何而來。是知腳、膝、胯與肩、肘、手之關係。
六十三 雙重為病,雙松亦為病,不管雙重或雙松,都是陰陽的偏差。
六十四 不管在何情況下,總要使腳掌用勁踏著地,同時腳趾要用力抓地,不可放鬆。
六十五 扭轉彈力在腳掌;蹬力發敵在腳心。
六十六 前進時,外三合要如一;後退時,外三合要不亂。如此才能促成內三合之統一。
六十七 稱外三合者,即指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而言。
六十八 腳勁與真炁穴及腎上腺合,並借腰椎之擺動,身體即可輕靈如貓。
六十九 腿似鑽者,指在實腳時轉身,腳掌腳趾抓地不變,隻借腰胯與膝之扭動而轉,腿即與腳掌之力相合入地而似鑽。
七十 太極拳之架勢、身法與步法,不可一刻離開腳上的變化。
七十一 虛腳必須隨腰、膝而移動,否則便是死步。
七十二 腳上虛實變化,就是腳跟的提放。比如要想虛前腿,只要把前腿腳跟微微一提,後膝稍跪,腰膝之勁合住,視敵而動。要把前腿放實,後腿腳跟一提,前腿放滿,並使腳掌、腳趾抓力,此則快而無形也。
七十三 化敵勁時,要注意自己的腰胯活動的太空。
七十四 受逼而扭腰胯步時,萬不可後退以避敵。
七十五 與人交手時,第一是不怕,第二是借力。
七十六 一般人對力,雖有新舊之分,勁雖有先後之別,但太極拳是旋轉的,雖然有陰有陽,而陰陽是不間斷的,絕對沒有陰已完而陽未生,或陽已完而陰未生的時候。
七十七 下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即臍動脈與臍之結合處,屬陰。
七十八 沉肩垂肘,是外三合的方法。
七十九 用腳掌時,注意將骨之前麵筋脈去貼裹骨上,用腳跟時,注意將骨之凹麵筋脈去貼裹骨上。
八十 肩一沉,頸部無形中微微挺起,胸部亦微微內合,腰部也自然而坐,這是很自然的。
八十一 發時扭腕,是陰陽合勁。
八十二 拔背,不是弓背,鴯將炁貼於背,並使集合於一點。
八十三 氣沉丹田之氣,不是呼吸之氣,鴯元真之炁。因為呼吸之氣只能進入肺部,根本到不了丹田。
八十四 氣海,在臍上一寸三分,即臍靜脈與臍之結合處,屬陽。
八十五 氣海與丹田之氣,有調合上腹與下腹之作用。如吸下腹,上腹自出;吸上腹,下腹自出。故練炁以此為起點。
八十六 練拳時,為什麼要將裡胯往胯跟抽勁呢?因裡胯內就是腸骨動脈,胯跟處就是尾閭骨,再上就是真炁穴,此處與生俱來,即含陰陽二炁,十分重要。
八十七 動靜者,先天后天也。天地之始原為一炁,靜也。俟陰陽交合而有動,是為後天;動後有靜,仍歸一炁為先天。練拳者,應從後天體內得先天一炁,故甚難。
八十八 應該從動中去找靜。
八十九 身心輕鬆而不緊張,是為假靜,如能做到全身各內竅各筋脈與各骨節之元真合而為一,才是真靜。
九十 化勁,是形神俱與道合真之靜境,不可一開始就學化勁。
九十一 拳經云:固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功夫至此境界,感而隨通,化之無形。
九十二 心平氣和,身體鬆柔,是在拳中磨鍊而來。
九十三 研究拳理,比練架式更重要。
九十四 靜是由內表現於外,動是由外傳達於內,故動靜皆宜,內外合一,才是真靜。
九十五 太極拳一百零八式,內含三十六天罡,陽手;七十二地煞,陰手。交配而用,變化無窮。
九十六 天的天罡,是十條回歸線所分化而成三十六天罡。地的地煞,是十二條龍脈所分化而成七十二地煞。人的天罡,是大腦十條主要神經腺所分化;地煞,是小腦十二條主要神經腺所分化。如將天地的天罡地煞合人身的天罡地煞,就是三才合一。
九十七 精神力,又稱電能。是靈性的激發力,如堅守不移,即促成兩電相吸,是謂之養。
九十八 用精神將所養之元真激發放射,而為己所用者,是為拳術家。
九十九 人身三百八十四條神經是柔,三百六十五塊骨節是剛,神經與骨節合,立即感覺身輕,剛柔自如。
一百 人以骨節為體,筋脈為系。骨的凸面為陽,凹面為陰。用陰貫陽為剛,用陽貫陰為柔。陰柔之勁,變化多端;陽剛之勁,無堅不摧。
一百零一 練拳者,就追研真炁放發的根據,才能練成太極拳高手。否則,只是鍛練笨力,無有大成。
一百零二 太極拳一動,全身內外與有形無形都要配合如一,才能發揮最大的功力。
一百零三 做出來的剛柔,只可強壯,不能養生。元真所發之剛柔,能健筋骨,並可長生益壽。
一百零四 人身骨骼,才是一凸一凹的,凸的在中間,凹的在兩端。凸為天罡,屬陽;凹為地煞,屬陰。陰陽合一則為道。
一百零五 練站樁,應全神貫注在兩腿兩腳上,腿為樹身,腳為樹根。如右腳實,就以天罡之炁,下行入地與地煞合,左腳心微提,以地煞之炁,順湧泉而上與天罡合。如此左右交換練習,可以增加兩腿兩腳之站力。
一百零六 走路時,應把精神貫注於後腿膝窩處;向下踏勁時,是天罡合地煞;邁步彈勁時,是地煞找天罡。交換而練,可增加步法之靈活與沉穩。
一百零七 太極拳為一動靜處中之道,能守能用,能養心防身,益壽延年。
一百零八 太極拳不在於身體運動之形式如何,而在於筋骨內竅元真之發揮,今人專重形式,乃本末倒置。
一百零九 練太極拳時,要配合陰陽動靜之機,反正交錯之秘,才能有所得。
一百十 一式之內要有正反,一處之間要有陰陽。舒展筋絡是,要注意縮骨;伸展骨骼時,要注意收縮筋絡貼骨。
一百十一 太極拳之秘,有守中二字。全身三百六十五塊骨節,三百八十四條神經,要交配往來,收於中,發於中。
一百十二 宇宙間的一切,都是受引力與吸力(即天地元真之交配力)之反應變化而形成。
一百十三 由吸力與引力所配而成的合力,在拳稱之為爭力,它含有迴旋、柔綿、堅剛、閃展、騰挪等勁力,揉合而成其無形的變化,即根於此。
一百十四 太極拳之圓活鬆柔,便是從爭力中建立起來。
一百十五 太極勁,是從筋骨內竅的元真裡,由於陰陽的正反交配產生出來。
一百十六 鬆勁者,系指爭力中的渾元與流旋之勁言。隨意而收發。動靜處於自然,絕無絲毫勉強。
一百十七 力學的支點和力點,便是爭力之作用。支點即陰陽互引,靜中有動;力點即發勁與沉勁。
一百十八 太極拳之基,不在於十三勢之形,而是渾元勁之成,如此勁氣不生,八法五步又有何用。
一百十九 太極拳勢中講求鬆柔。
一百廿 鬆處是虛,虛中必含有實,實者,聚斂也。
一百廿一 鬆聚之間,必須旋扭不停,扣扭繩子,繩子一鬆,必倒旋而另一端反而扭緊,這是自然的變化
一百廿二 太極拳十三字功法,不管任何一字或任何一勢,總要有一處鬆一處緊,否則,便無正反,即失陰陽。
一百廿三 太極拳雖講求鬆,但不可將全身放鬆,如將全身放鬆,便無正反、無陰陽、無內外、無虛實、無剛柔變化,無一是處。
一百廿四 太極拳之秘,在不可固執不變。
一百廿五 太極拳之招式變化,無一能離開靈性、電能衝動之作用。
一百廿六 進、退、顧、盼、定五步,不但是要配合捧、捛、擠、按、采、挒、肘、靠八法而用,還要配合住軟綿縮小巧功法,才不致落空。
一百廿七 稱中正,指腳跟、尾閭與崑崙頂成一垂直,上下相生相成,互為表裡,中聚內勁,成為一整體。動是旋扭,靜時聚斂,上下左右,總成圓形而流旋言。
一百廿八 每一招式,皆為兩面之一體。如陰陽、虛實、動靜、鬆緊、左右、前後、分合、升降、剛柔、大力、進退等,皆為正反相生相成,而為一體。如分開而用,其效即失。是為至理。
一百廿九 稱陰陽,就是變化生化之根本。
一百三十 拳勢中一正一反中合為一體,才能生化出招式。
一百三十一 勁隨身去,即失中正。
一百三十二 虛者,廣大無邊也。雖無實質的存在,卻能包容與生化一切,只有虛,無從捉摸,無從克服。
一百三十三 實體的東西再強大,都有力量和方法去克服它,抵製它。
一百三十四 空與虛,要與時相配合,才能發生效用。
一百三十五 習太極拳,只有走步的姿勢,沒有跑步的姿勢。
一百三十六 習拳應知從變化中找出出路。
一百三十七 軟、綿者,為太空;縮、小者,為時間。一軟,「虛、空」,即縮(時),一縮即發(變),這樣才能生出巧來。
一百三十八 如能運用虛來爭取時間,套取太空,才是虛無運用的巧妙。
一百三十九 動作幅度的大小,影響時速的快慢。
一百四十 注重架勢下功夫,稱為練功。
一百四十一 用精神貫注內竅而練拳,稱為內功。
一百四十二 學拳如舍其理,求其形,便是反正相背,內外不合。
一百四十三 前腳為錨,後腳如山。
一百四十四 練拳修身,一定要有堅定的信仰心。
一百四十五 用不得時,變化由何而出。
一百四十六 任何拳術,其理皆同。所不同者,完全由人的因素而分野。
一百四十七 拳無門派之分,端在拳與理、架與勢能否相合。
一百四十八 得時,則生則強;不得時,則死則弱。
一百四十九 內家拳,有三大主流,即太極、形意、八卦。
一百五十 拳架是受炁而成,不是架去領氣而出。
一百五十一 拳勢不能脫離六合的需求。
一百五十二 全身放鬆而盤架,便與六合的精神相反。
一百五十三 六合者,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前三者稱為內三合,後三者稱為外三合。
一百五十四 步子不可邁得太大,大則使勁炁上下分散。
一百五十五 六合一方為整勁、圓勁,才可做到綿綿不斷。
一百五十六 中定的中,是指脊骨中的尾閭關言。
一百五十七 六合再配合三元步法,才可練成內功。
一百五十八 前弓箭步,為練內功之剋星。
一百五十九 練拳時對真炁始終凝聚,不可鬆開,是以太極拳多用腰勁旋扭。
一百六十 六合勁者,指擰裹、鑽翻、螺旋、崩炸、驚彈、抖搜而言。
一百六十一 鬆、空、散,為練太極拳內所謂之渾元炁與太極功之大忌。
一百六十二 與敵人搏擊時,要照顧到自己的三前(腳前、膝前與手前),看住對方的七星(兩肘、兩膝、兩胯與頭部)。
一百六十三 發勁,是由沉勁放射而來。
一百六十四 沉勁在腳,發勁在手,流旋於全身,便構成一種圓勁、整勁。
一百六十五 圓勁,又稱渾元勁,完全是一種驚彈、抖搜之勁勢。無角度上之漏洞,對方之攻擊力越強,我之旋彈力越大。
一百六十六 由陰貫陽而發出者為剛,有我稱此為勁波或震波,力量非常驚人。
一百六十七 大動不如小動,快動不如慢動,動越微,神越全,如能做到不動時,才是生生不已之真動。
一百六十八 練拳盤架時,勁炁要走圓,其範圍越小越精。
一百六十九 稱綿綿不斷,非指練拳時之架勢,系指無形之元真之炁,是應注意。
一百七十 稱守中,指用精神集中,將全身的元真之炁,完全凝聚於尾閭,一切收發,皆由此處而出言。因此處之沉勁,下可達兩腿,上可貫於兩肩、兩臂、兩手,併流旋於全身,成為混元勁。
一百七十一 意先勢隨,動靜合一。
一百七十二 步法,是練拳的基礎,必與身法相結合。
一百七十三 步法失時,不能和全身配合,必敗。
一百七十四 處處都可發人的功夫,主要是在步子上。
一百七十五 前弓箭步為動步,是做調整體位前進後退,左擺右旋而用。練時將膛跨開,步子過大,尾閭與腳跟前後不能中正,而胯根不合,仙骨內的中竅穴不緊,難以發出全身整勁。今人把它當做發人用,便有問題。
一百七十六 拳勢的進行,要時時刻刻保持全身整勁發放的機會,如稍有分開,便是失時,失時則敗。
一百七十七 全身放鬆,是有條件的、有方法的、有技術的,是一種功夫、是一種靈活的運用。如果盲目地松、空,那便錯了。
一百七十八 打拳如擔擔,不論何種拳術,無不著重下沉功夫。
一百七十九 脊骨末端,有一穴名曰中竅,是人身站立的重要支柱,中正須以此竅為總樞機。
一百八十 稱松肩者,系將肩骨環節鬆開,不可用勁控制。是隨著精神意念與兩膝內勁相合而言.
一百八十一 稱沉肩,系以內斂之勁凝於肩窩,意注項骨內之竅,再沉於尾閭上之竅。
一百八十二 習拳者,要時時刻刻在動靜的剎那間,把握住腳跟湧泉穴的沉勁和骶骨內勁炁。
一百八十三 肘與膝,富有旋彈力,含有綿韌勁。
一百八十四 膝的旋彈,要與腳及胯根相配合,才能發生效用。
一百八十五 上下調合,左右盤旋,皆賴膝之運用。
一百八十六 發放時,用合步、順步、拗步為最佳。
一百八十七 太極拳,一動就要內外互結,腳下的震動和手上的發勁,要同時而生,同時而到,精神意念在勁之先,方可製人。
一百八十八 拳,以乾為剛,以坤為柔。剛為陽,陽為體。內為剛、為體。柔為陰,陰為氣,外為柔為氣。必內外往來,剛柔交錯,否則即無法活動。
一百八十九 剛柔,是種掙力的調和運用, 互動的,不是分開的。
一百九十 勁的滋生與放射,並不是用力為剛,不用力為柔。
一百九十一 陽剛之勁,重於形體,性烈短,用時快速。陰柔之勁,重於精神,性長綿韌,系無形勁氣揉合而成。
一百九十二 步法為勁炁生化運用之主要條件。
一百九十三 練太極拳,首先要明理,其次要有恆
一百九十四 稱含胸,系指含虛言。與有形無關。是一種平靜其精神情緒,使之泰然明靜,一意專註,不動心神。
一百九十五 稱拔背,系指無形勁炁順背脊骨而上言。
一百九十六 稱虛其心,系指無形勁炁。
一百九十七 稱實其腹,實者,內斂也。指收斂胎元,收元真之炁沉於腹,凝斂入骨言。
一百九十八 太極拳十三勢,合於五行八卦。五行為經,屬先天;八卦為緯,屬後天。
一百九十九 動、靜、陰、陽、剛、柔皆為時空演化而成,行拳對敵,如不知運用時空者敗。
二百 精神集中,抱元守一者,不是叫你抱守一竅,而是要抱守靈能一炁。靈能者,天地之氣也。
二百零一 要學好太極拳,第一要拜明師,依據老師口訣勤練,不可把成果放在心上。第二要明拳理,依據拳經拳義,仔細參悟,以發揮身體之潛能。
二百零二 太極為文武之聖,文能啟發大智慧,博古通今,性明易理;武能啟發內三元,貫通奇經,功能登峰造極,慧能引借天地之靈氣,令本身功力,內外玄功,逐身而用。
二百零三 太極拳為道功拳,不但武功積湛,並能長壽。
二百零四 習太極拳,首需心靜氣平,次正身形。提陰中蹻,聚真炁於中原,靈貫神,神貫氣於掌。
二百零五 兩目要靈活,架勢要輕巧正確。
二百零六 一提陰中蹻步自輕,足踏五行身自靈;掌勢按八卦,遁行在九宮;迎敵找生克,拳精為用靈;內活混元氣,貫通一筋經;神經三八四,一竅在玄宮;靈台微一動,一氣即貫通;六神合一處,掌出鬼神驚;內調三才氣,穴分蹻胎靈。
二百零七 三才真氣合一,為天罡之氣,發出時無堅不摧。
二百零八 太極以圓為準,掌分兩儀。
二百零九 太極拳練內竅之氣,身體健康,壽命無限。若練剛氣,雖可身強體壯,卻不永壽。
二百十 先氣象柔而勇,收放自如;後氣象剛而猛,放出不能收,故有礙於壽。
二百十一術高莫逞強,動則真炁傷,殺人損真炁,傷人受人傷。
二百十二 真炁蓄於腰,靈活身似鷂。
二百十三 太極存於腦,注重真理,不可注重門戶。
二百十四 人之根本在肚臍,肚臍又名脈輪或臍輪。道家稱胎元。其上一寸三分為氣海,下一寸三分為丹田,下有上陽,習太極拳者不可不知。
二百十五 練拳時,神要貫注二目,性要貫注於肚臍。
二百十六 海底後七分為外陰中矯,外陰中矯上行一寸三分為氣竅,氣竅通過後面尾閭骨、骶骨(道家稱仙骨),仙骨長三寸三分,其上一寸三分為真炁穴,真炁穴與丹田相對。
二百十七 身形飄、閃、騰、挪,尤其是輕功,便要注意陰陽維穴。
二百十八 太極拳完全用豎力,用橫力便要損壽。
二百十九 大腦有十天乾,含三十六天罡。小腦有十二地支,含七十二地煞。太極拳一百零八式,便是按此天罡、地煞列成。
二百二十 太極拳的式樣,要以圓為準。太極為圓形,血球亦是圓形。
二百二十一 打拳時為什麼注意仙骨。
二百二十二 橫力屬剛,豎力 為柔,柔而後剛是一種彈力,練太極拳是豎力,才能延年益壽。
二百二十三 西洋拳擊、日本柔道,因為用橫力,形於外,看來力氣很大,故正因內裡真氣先到外邊,氣源受損,外強內空,故少長壽。
二百二十四 拳術不打三寸三,要在三寸三以內才有威力。
二百二十五 縮小身形,往後一坐,即可避開三寸三,然後震臂發掌,肘方不飄,這就是一種反力。
二百二十六 兩腿輕而有根,出掌時腿是輕的。
二百二十七 罡氣,玄功也。由九天真穴發揮出來。
二百二十八 打太極拳講的是一個架式,架式是打拳的樣子,必須內合真氣,如果架式不貫上真氣,那就不是太極拳。
二百二十九 要學太極拳,先學龜鶴延年,即先學龜縮頭、鶴繞脖子。
二百三十 練武功者,要知道三關九竅,否則,便無發揮拳術武功。
二百三十一 三關者,玄關、元關、妙關也。九竅者,尾閭、仙骨、真氣、腰脊、腎臟、陰維、更年、項骨、玉枕也。
二百三十二 迷信者,堅決不移之至誠精神也,不迷信,焉能成大功、立大業。
二百三十三 心理可以影響生理,生理亦可影響心理。
二百三十四 氣沉丹田與神氣合一之氣,非氣也,皆電也。
二百三十五 一切物體之生化,有化即有合,有合即有化,化為演繹,合為歸納,此種定律,可以應用於各種學問。
二百三十六 拳一出手,必含變化,唯變化越變越多,必須研練聚合,才有效果。
二百三十七 勁者,電能也。欲練電能,必須明了人身內竅外穴及體系之結構,並得明師指點,方可一日千里。
二百三十八 練拳完結收勢,必須知道溶化,方有大用。
二百三十九 太極拳為我國流傳的最深奧的一種國術,不但可以健身去病,還可防禦他人侵犯。
二百四十 太極拳為我國祖宗遺留下來的武林絕學,我們不可以門派短見所限,要集多數人之智慧見解,才能發揚光大。
二百四十一 拳在多練,熟中生巧。話是不錯,如不知拳理,不懂拳義,仍是一種空架,無大成就。
二百四十二 氣,不能進入血管、筋脈而流通,能流通者本身之電能也。
二百四十三 練拳時全身鬆開,不要用力,不是叫你松得空空洞洞,如果你松得一無所有,那麼太極拳講的彈簧力,又是如何?
二百四十四 練拳時要鬆,是教你心裡平靜,不要緊張,專心一意將精神力貫於全身,發於手指。
二百四十五 鬆,電能可以通行;緊,電能仍可以通行。練拳時要鬆,而某些地方仍然是要緊的。
二百四十六 練拳如學字,只有越學越多,雖然你學的只有一0八式,如不固步自封,又無門戶之見,虛心研究,請教高明,自會變化出很多招式來。
二百四十七 各式拳架,皆由各種禽獸的動作演變化出。
二百四十八 招式是量形而發,因人而用,因為人的智慧、根基、功夫渾淺不同,雖名稱相同,而境界則有異。
二百四十九 拳劍無定形,定形即死架。
二百五十 虛既是實,實既是虛,虛虛實實,變化無定,這才是太極拳。
二百五十一 不管人邇的是四十幾式也好,六十幾式也好,八十、九十、一0五、一0八式都好,若無門戶之見,虛心確實練習,便有所成。如果今天練這個,明天練那個,結果便是一無所在。
二百五十二 練習太極拳,應力求自然,不必做作。而在自然之中又不失規矩,才能漸入神氣活現的境界。
二百五十三 任何動物發力時,都是在腰。例如貓捕鼠、虎發威,都是將腰後坐而弓,借彈勁猛力而出。
二百五十四 脊骨與後腿成一直線發之,才能有力。
二百五十五 膝不能超過腳尖,鼻尖不能超過膝尖,超此三尖即失重心,便受人製。
二百五十六 發拳掌時,應同時將後腿蹬直,才能氣貫指尖。
二百五十七 虛靈頂勁之頂勁,應將頸部放鬆,不可用力上頂。如將頸部豎直並向上頂,那是非常危險的。只要將下顎往回收,頭部即自然而然直起,然後叩齒抵舌,集中精神即可。
二百五十八 太極拳之每一個動作,都包含於陰陽變化之中。
二百五十九 練拳開始時,應求其架勢穩而渾厚,基礎打好後,便慢慢加快,如果隻知練慢,不知練快,即失之理。
二百六十 慢者,求其陰柔之功,即虛靈之勁;快者,求其剛勁之發放。練拳者,如隻知求柔而不知求剛,隻知求慢而不知求快,那便是有陰無陽,已不是太極之本體。
二百六十一 練太極拳,必須使全身之勁,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剛柔混為一體,即是陰陽變化之功,乃拳術中之最高之境界。
二百六十二 剛柔、虛實、快慢、進退,同屬重要,如分彼此,功夫即有偏差。
二百六十三 一切手、眼、身、法、步,混合成一個,再進而與精神揉合為一體,無意識存在,收發由靈,才能說得上是巧。
二百六十四 由虛靈所生之巧,才是所謂之化境。
二百六十五 兩肩鬆開,微微回縮,勁自然應付內開外合。
二百六十六 邁步轉身,先不要快,必須手、足、肩、腰、胯、肘與內外務要合成一氣,不可有一點散亂。
二百六十七 身中如有散亂,應於腰、胯、肩、肘及四梢求之
二百六十八 四梢者,骨、肉、筋、血也。牙為骨梢,舌為肉梢,手足為筋梢,毛孔為血梢。
二百六十九 用勁不叩齒,即無法發力。
二百七十 步法不穩,應於三尖求之。三尖者,鼻尖、膝法、足尖也。
二百七十一 練拳時身子高矮要一律,轉走時身子要端正。
二百七十二 練拳時要似鳥之展翅,頻頻飛翔。又如平水漂物,不見水流,只見物行,既安穩又自然,求勻與慢之秘在此。
二百七十三 勁有柔剛之分,柔勁是陰矯之電激發陰維穴而生,稱豎勁;剛勁是真炁穴之電經陰維這, 而激發陽維穴之電能而生,稱橫勁。
二百七十四 固三真而合一,才能奠定勁的基礎。
二百七十五 太極拳之所以能使人長生,在於以太極拳勁與人之筋骨血脈合為一體。
二百七十六 欲使化勁靈活,當以柔勁為先。
二百七十七 太極拳處處含化勁,處處含剛勁。
二百七十八 我之腳尖,要隨彼抬腳之力而起,稍稍一帶,彼即跌出。
二百七十九 腳化,比身化、手化、腰化重要。
二百八十 太極拳動作,應配合勁的運用。
二百八十一 難化即能發,處處一化即發。
二百八十二 勁分沾、黏、聽、拿、開、合、撥、捧、履、擠、按、懂、走、化、借、發、引、提、沉、采、挒、肘、靠、搓、撅、卷、鑽、截、冷、斷等30種。
二百八十三 沾、黏勁,即不頂不丟之勁,主柔,為太極拳中最重要之基本內勁。
二百八十四 聽勁,必須心平氣和,凝神於竅,激發電能,運用靈性,乃用周身皮膚感覺聽之。
二百八十五 練懂勁,必須配合伸、屈、動、靜、開、合、升、降之法,體尺寸之度數。
二百八十六 走勁,指不頂之勁,主退。
二百八十七 化勁,由黏勁與走勁而成。化時必須恰到好處,快或慢均無效。
二百八十八 引勁,乃虛勢假招,有引君入殼之意。
二百八十九 發勁,為拳術中之主勁,必須配合化勁而用,至剛。分截、長、沉、鑽、寸、分、冷、斷、抖勁等。其中截勁較長勁為猛;鑽勁較沉勁為厲;分勁較寸勁為狠;冷勁發人於不知不覺中,其勢甚猛,不可用;斷勁在引人得勢後,中間內勁稍斷,隨即以全身蓄勁乘其不備而直發;抖勁為當己勁與敵勁黏住時用腰腿勁抖拍之。
二百九十 任何勁,均應與人、引、拿等勁配合,拿之得勢方能言發。
二百九十一 拿人、發人,須先製其根,方能摧敵。
二百九十二 發敵時,必須注意機勢、方向與時間,方能應手而出。
二百九十三 借勁,抓著敵人之方向,用擰勁借敵順勁而發,此乃四兩拔千斤之勁,為太極拳中奧妙的上乘武學。
二百九十四 開勁,見入即開,一開即入,一入即發,一發即退。
二百九十五 合勁,敵去則合,一合即發,集眾勁於一點而發,無往不利也。
二百九十六 提勁,此為提上拔高之巧勁,全在腰腿,非高手難為。
二百九十七 沉勁,沉勁活潑,勁能沉,可挫其根。
二百九十八 捧勁,用腰腿擰勁,凝神而捧。
二百九十九 履勁,用腰腿胯擰勁,借勁履之。
三百 擠勁,敵履我已滿,不待其有換勁之機,即挫身、換位、跟步,用沉勁而發,而擠之。
三百零一 按勁。以起步為虛,落步為實,虛為引,實為發。
三百零二 采勁。系以腰胯腿之坐勁,往下沉采。
三百零三 挒勁。背勢時用之,用腰腿擰勁。
三百零四 肘勁。用肘時須與膝、腰、腿合勁,力猛勢毒,禁用。
三百零五 靠勁。靠勁要快,一靠即收(肘勁被製時用之)。以肩、腰、腿之擰勁或旋轉勁,並配合身法、步法而用。
三百零六 練拳,先求開展,後求緊湊,再研究尺寸分毫,達於慎密。
三百零七 發人時,勁不在前手,必須用後手拉勁,前掌才有效能。
三百零八 用勁時,腰胯要坐穩,兩腿要有扣勁。
三百零九 練拳時,以手向外扭轉,使其筋脈所發之掌力,與手臂陽面主力合一,方能發揮最大效能。
三百一十 練拳時,雙眼除注視自己動作外,還要透視對方之舉動。
三百十一 身子輕鬆,轉動快捷,為取勝之要訣。
三百十二 步行,應著重後腳之腳掌及大小腿之大筋,腳掌是蹬動力,筋是彈弓力,蹬與彈力如射弓箭,且連繫腰力,則輕便有力。
三百十三 拳法,著重架式之變化,應付不測之風雨,初練時,手、眼、身、步、法,以分別為之,架式純熟後,即應密切配合。
三百十四 打拳須先聚氣,內聚便是外發。
三百十五 朝裡收,便是發,氣沉丹田便是收,就是發的前奏。
三百十六 胎元收,臍動脈收,就是要發。
註解:胎元就是肚臍,有臍靜脈與臍動脈連結其上,是人生命之蒂,胎元一收,臍動脈跟著也收,就是要發放了。高手發人,就是胎元一收一放,即發人於尋丈之外。胎元又日中宮,由胎元發揮出去的元真,稱為九天,九天真穴發揮出去的力為罡悉,罡氣者,玄功也。用靈引導,以性控制,發人於無影無形。
三百十七 真泉穴上一寸三分為真氣穴。
註解:真泉穴,在仙骨瓶口上沿。其上一寸三分為真氣穴,統率全身之真氣。真氣穴一動,全身皆動。
三百十八 提罡者,提陰躋也。如錯提肛門,則百病生矣。
註解:陰躋的位置是外邊穀道前三分,真氣發於肚臍、陰躋上面,海底後七分是外陰躋,其上一寸三分是氣竅,通連後面的尾閭骨、仙骨,仙骨上端一寸三分是真氣穴,這氣竅的氣為一種陰電,陰電一動,陽電即動。所以陰躋一提,全身都會跳動。今人誤解提罡為提肛,教人練拳時要提住肛門,非徒無益,而百病叢生。(參閱第 449 條。)
三百十九 太極拳一套一百零八式,要打四十五分鐘,即在練脊髓。
三百二十 天罡,三十六,陽手;地煞,七十二,陰手。合為一百零八手。(詳請參閱第 95、96 條。)
三百二十一 太極拳之呼吸,亦合六字長生訣,決不可有聲音,練氣士必須自己都不知道,可見其聲音小。
三百二十二 太極拳講松,不是一點氣力都沒有,松就是要發的意思。松者,輕鬆也,不緊張也,不頂也。
三百二十三 針灸是講究通氣、通穴,打拳亦然。
三百二十四 胎元就是肚臍,臍上一寸三分是氣海,臍下一寸三分是丹田。
三百二十五 尾骶骨就是仙骨,左右各四個洞,吸收丹田真氣。
三百二十六 人的壽命,就在脊骨脊髓上,太極拳就是練脊骨脊髓。
三百二十七 腰椎骨不動,怎樣都不能轉動。
三百二十八 不學浮功,身體怎能輕。
三百二十九 全身要松到用時一想便力到,故初練拳,可以紅點點兩肩、肘、膝、胯。
三百三十 學拳,要知道人身關竅與天地元真合,才有奇效。
三百三十一 上山學道,三年有成;打拳十年,為什麼不成呢?以其不專故也。
三百三十二 一想,就要到,就要動。
三百三十三 醫、拳、仙相通,所以明關竅,皆在數也。
三百三十四 精神統一,即可真空點穴。
三百三十五 十個手指頭,以中指力量為最大。
三百三十六 兩手分與合,都有一股氣。
三百三十七 抓、打、擒、拿、點,要快、要準、要狠。
三百三十八 學拳、學醫,不懂天地生化不行。
三百三十九 脊骨一收,肩即上,練一周,即感氣大。
三百四十 尾閭骨,不可歪,必須正。
三百四十一 打拳應注意虛五一十,一氣貫通。
三百四十二 身體靈活,操縱於脊骨。
三百四十三 劍不可硬砍硬拚,應注意巧妙,所謂四兩撥千斤。
三百四十四 打太極拳,應注意軟、綿、鑽、貼、巧五個字。
三百四十五 打拳想住脊骨,虛靈頂勁,提罡收元,脊骨一動,周身都動,尾閭一動,全身都動。
三百四十六 筋肉向骨頭一貼,便發熱。
三百四十七 陰維穴,就是副腎,練輕功,即練此。
三百四十八 肚臍有二孔,一陰一陽,即臍動脈與臍靜脈,其後便是真氣穴,真氣穴後即腰椎骨,再後即虛五與十。
三百四十九 醫、拳、仙,必須知關竅,不通關竅,不得謂之為明醫、拳、仙。
三百五十 電能合一之謂劍,可發可收,發則無堅不摧也。
三百五十一 靜坐中還要打拳,打拳中還在靜坐,三豐之功夫高矣。
三百五十二 玄氣功:(1)項骨挺起,可承受千斤力;(2)骶骨攢起,兩腿可承受千斤力;(3)腰椎骨一想,其即跳動其力甚大;(4)輕而微(不用力、自然、不可急),腰椎骨慢慢向前挺起。
三百五十三 宇宙間之一切,才是以無形製有形。
三百五十四 虛領頂勁,動作要慢,上為靈台,下為陰矯,慢慢出去,則感手指麻脹,氣也。
三百五十五 用意不用力,乃柔非剛也。
三百五十六 氣對五臟很重要,故氣不可剛,剛則不壽。
三百五十七 學了不練,是沒有用的。
三百五十八 隔空點穴,就是陰陽合一之能。
三百五十九 身體是假竅,故須以靈光領之,以靈光指揮之。否則行屍走肉,打拳亦只是亂動而已。
三百六十 目視正方。目視中指,並非隨手中指旋轉。目視左,敵人從右擊來,如之何?故應正視。
三百六十一 陰矯一提(又稱罡一縮),身便輕了。
三百六十二 宇宙規朝前轉,出氣;向後轉,收氣。宇宙規與宇宙網合而為一,便是罡氣護身。
三百六十三 打太極拳要能定,要能鬆。
三百六十四 打拳如能守靈台,則可登峰造極。
三百六十五 習拳而有真功夫者,沉著柔和。
三百六十六 以宇宙規指揮六神操縱規,便可發生大力量,惟練宇宙規,必須先練脊髓。
三百六十七 宇宙規由後向下走到脊骨第六節,向前包住,曰渾元一體,即渾元功。
三百六十八 打拳而能使內功加入,便是太極拳拳內功拳。
三百六十九 三才規在宇宙規後面,三才規合宇宙規,生大力量。
三百七十 從宇宙規想天地規至項骨第8節,向兩邊走,是渾元功,即渾元一體。每天三次,每次半小時,六十天成。
三百七十一 醫生不知人身構造,不能治病;拳師不知人身關竅,不能成明師。
三百七十二 習拳乃至體系合一,才能發生大力量。
三百七十三 從項骨至尾閭骨,計31節,有31條神經,守住宇宙規,想此31條神經,則可擺動。
三百七十四 練拳之高手,練得好是不出汗的。
三百七十五 一身都轉動的,無一處不是圓的旋轉,則動力而快也。
三百七十六 世界上之物,只要是圓形的,便旋轉,會生存,知道這個道理便會長生。
三百七十七 出右腿用左手,出左胯用右手,左右應予互用。
三百七十八 腰椎骨在第15節椎骨處,對於上下半身之循環,有調節之作用。
三百七十九 兩手兩足為四大天王,合兩膝兩胯為八大金剛。
三百八十 練太極拳一如修道,不可性急,要全身鬆空,守住靈台,迨前後左右轉動,再想胎元脊髓,慢慢可成。
招式是量形而發,因人而用。因為人的智慧、功夫,深淺不同。雖名稱相同,而境界則有異。
虛即是實、實即是虛,虛虛、實實,變化無定,這才是太極拳。
不管你學的是四十幾式也好,六十幾式也好,八十、九十、一零五、一零八式都好,若無門戶之見。虛心、確實練習,便有所成。如果今天練這個、明天練那個,結果便是一無所有。
練習太極拳應力求自然,不必做作。而在自然之中,又不失規矩。才能漸入神氣活現的境界。
任何動物發力時,都是在腰。如貓捕鼠、虎發威,都是將腰後坐而弓,借彈勁猛力而出。
脊骨與後腿成一直線,發之才能有力。
膝不能超過腳尖,鼻尖不能超過膝尖,超此三尖即失重心,便受人製。
發拳掌時,應同時將後腿蹬直,才能氣貫指尖。
虛靈頂勁之頂勁,應將頸部放鬆。不可用力上頂,如將頸部豎直,並向上頂,那是非常危險的。
只要將下顎往回收,頭部即自然而然直起。然後叩齒、抵舌,集中精神即可。
太極拳之每個動作都包含於陰陽變化之中。
練拳開始時,應當慢慢求其架式穩而渾厚。基楚打好後,便應慢慢加快。
如果隻知練慢,不知練快,即失陰陽之理。
慢者,求其陰柔之功,即虛靈之勁。快者,求其剛勁之發放。
練拳者如隻知求剛、求慢而不知求快,那便是有陰無陽,已失太極之本體。
練太極拳必須使全身之勁,柔中有剛、剛中有柔。
剛、柔混為一體,即是陰陽變化之功,乃拳術中之最高之境界。
一切手、眼、身、法、步,混合成一個,再進而與精神揉合為一體,無意識存在,收發由靈。才能說得上是巧。
兩肩鬆開,微微往回縮,勁自然就會內開外合。
邁步轉身先不要快,必須手、足、肩、腰、胯、肘,與內外務要合成一氣,不可有一點散亂。
身中如有散亂,應於腰、胯、肩、肘及四梢求之。
四梢者,骨、肉、筋、血也。牙為骨梢,舌為肉梢、手足指為筋梢、毛孔為血梢。
用勁不叩齒,即無法發力。
步法不穩,應於三尖求之。三尖者,鼻尖、膝尖、足尖也。
十三勢者,刌一炁之演練也。
拳勢之伸縮變化,創步法之進退穿插,凋皆依元炁而生化。
凗邁步時,凓應以尾閭上下對直,判並與支持身體重心之腳跟相合,凡身體才能正直,凸不偏不倚,凳中勁相聚,凹神炁灌頂,凞此謂三元步法。
盤架時以靈性去聽自己之勁炁而合關竅玄機。刋太極拳要慢要松,凧旨在內聽自己之炁機,刣流行全身。刊結合竅穴之玄妙。凍這是練成內功的秘訣。
凴在一舉動之間,凊本身的陰陽相結之炁,列能與天地元真之炁結合成一整體,刎是為太極拳之高手。
掤勁在腰,涼千萬不可把勁放在手上與肩上。刅掤的瞬間,刜即變為旋、扭、轉、化,刓或掌、或拳、或指、或發、或聚、或采、或挒、或肘、或靠,刀盡在一掤之中。
不明竅穴,凥不能激發出體內之潛能,憑不能進入化境,凔既不能得到太極之功。
腳勁與真炁穴及腎上腺合,凘並借腰椎之擺動,則身體即可輕靈如貓。
用腳掌時,涼注意將骨之前麵筋脈去貼裹骨上,凎用腳跟時,刜注意將骨之凹麵筋脈去貼骨上。
練拳時,刖為什麼要將裡胯往胯根抽勁呢?因裡胯內就是腸股動脈,刓胯根處就是尾閭骨,刪再上就是真炁穴,別此處與生俱來,凘即含陰陽二炁,刐十分重要。幾
動靜者,凜先天后天也。凧天地之始原為一炁,凌靜也。利俟陰陽交合而有動,刓是為後天;動後有靜,凝仍歸一炁為先天。刦練拳者,鳧應從後天體內得先天一炁,刧故甚難。
身心輕鬆而不緊張,刃是為假靜,凜如能做到全身各內竅各筋脈與各骨節之元真合二為一,凲才是真靜。
心平氣和,凾身體鬆柔,凚是在拳中磨鍊而來。
精神力,列又稱電能。刖是靈性的激發力,凇如堅守不移,判即促成兩電相吸,擊是謂之養。
太極拳一動,全身內外與有形無形都要配合如一,才能發揮最大的功力。
練站樁,應全神貫注在兩腿兩腳上,腿為樹身,腳為樹根。如右腳實,就以天罡之炁,下行入地和地煞合,左腳心微提,以地煞之氣,順湧泉而上和天罡合。如此左右交換聯繫,可以增加兩腳兩腿之站力。
走路時,應把精神貫注於後退膝窩處;向下踏勁時,是天罡合地煞;邁步彈勁時,是地煞找天罡。交換而練,可增加步法之靈活與沉穩。
太極拳,一動就要內外互結,腳下的震動和手上的發勁,要同時而生,同時而到,精神意念在勁之先,方可致人。
精神集中,抱元守一者,不是叫你抱守一竅,而是要你抱守靈能一氣。靈能者,天地之氣也。
練完拳收勢,必須知道溶化,方有大用。
學拳,要知道人身關竅與天地元真合,才有奇效。
身體是假竅,故須以靈光領之,以靈光指揮之。否則行屍走肉,打拳只是亂動而已。
想胎元,自然含胸拔背。
想腰椎骨,掌指之力便無比大。
打太極拳,先想筋肉向骨貼,再想崑崙頂,然後再想胎元,對正真氣穴,慢慢想至腰椎骨,最後想三個玄化規。
一條腿站,想仙骨,即可不倒。
仙骨錢有條縱短線,與坐骨間的橫線,構成一個小十字,此縱線與橫線有段距離,合則力量甚大。
發左掌,想左邊仙骨四洞,則力量越大。
練拳時想骨髓,就是細胞的傳遞,就很快傳到兩手,兩腳。
練拳時候收胎元,提陰蹻,想崑崙頂,全身立感麻麻。
由脊椎一節一節往上想(想脊椎內側),名曰上天梯,此乃練真功必經之階段,想時一節連一節,不可間斷。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iralee&aid=125175708

 回應文章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5/11 15:01

太極拳祖師張三豐真人〈網路分享〉

Akiralee(akiralee) 於 2019-05-14 22:15 回覆:
雁師兄 是太極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