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復興)
2015/09/17 15:30:53瀏覽399|回應0|推薦27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位在桃園市復興區霞雲村與新北市的交界,面積約有一千公頃。東眼山為復興區最高之山峰,海拔約一千二百公尺,由於位於海拔較高處,受到人為干擾較少,保存了大量的原始生態。園區內大面積的美麗柳杉林,除了南投的溪頭之外,大概所向無敵。園區內有四大登山步道,今天挑自走式步道而行,到了最高點遇雨鍛羽而歸……
 
非假日的上午來到東眼山森林遊樂區,大門口前的大空地車停得將滿未滿,將車停在大門外,以步行方式走進東眼山森林遊樂區,身為桃園市民,可以憑身份證以半價購買門票。

走進大門後,寬闊的道路兩旁高聳綠樹羅列,道路無盡頭的往前延伸,有著天寬地闊的無窮盡之感。

走過道路旁的柳杉樹,道路成叉路口,不同路通往不同地點,在此必需做出選擇。

在叉路口之前,柳杉樹下一片野薑花,花開不多卻芳香四溢。

道路叉路口指標指示著,左手方向往遊客中心、停車場、野餐區,繼續直行則往化石區。

上一次來東眼山時,走往化石區方向,所以這次選擇左轉往遊客中心方向去。

不久前,道路上可能剛發生過一齣「螳臂擋車」的事,但螳臂焉能擋車,不幸螳螂命喪輪下。

由叉路口往遊客中心的這段彎道旁,種植了一整排的楓樹,秋末天冷時若有時間應該再來看看它們,炎炎夏日來到這裡是一股涼意,若是秋末寒流來,這些楓樹想必會被染成一片紅才是。

沿著道路繼續往前走一小段路,隨即抵達停車場,但最下方的停車場是供大型車輛停放,若是小汽車可以再往上行駛。

停車場邊有一座洗手間,木牆紅瓦的色彩突出於山林間的綠,建築樣式也不呆板,感覺頗為舒適。

可能是非假日的關係,大型車停車場上生意不太好,只有一部遊覽車停放。

繼續沿著道路往上走,道路旁一排櫻花樹長得高大,東眼山裡的櫻花不少,春天時實在是值得為櫻花走一趟。

沒幾步路後,路旁一座大涼亭,彎進涼亭裡去坐坐,炎炎夏日的涼亭裡涼風陣陣,不由得令人眷戀不已。

但後方的路途還長,涼亭不能久留,繼續動身沿著涼亭旁的階梯往上去。

階梯口的兩側各有楓樹,現在是滿樹翠綠,今年的秋天若有寒流,倒是打算來一睹這些楓的風采。

幾階階梯之後,轉換成石板步道,步道兩旁是茂密的杜鵑花,杜鵑花上則是高大的櫻花樹,雖然尚在炎夏,有些櫻花卻已迫不及待的開始換裝等春天。

一小段步道之後和道路交會,交會處是一塊大空地,空地後方就是東眼山遊客中心。

前二次來東眼山時,都在遊客中心停留過,今天不在此停留。

遊客中心前一幅東眼山森林遊樂區路線示意圖,內容清楚的標示著東眼山的各主步道、次步道和林道,而且也明確的標示著步道上點與點之間的距離、需要耗費的大約時間,值得對東眼山不熟的訪客參考。

遊客中心旁就有挺拔高大的柳杉,杉樹下有桌椅,微涼的空氣中在杉樹下野餐,配上眼前無盡的綠意,再愜意不過了。

沿著柳杉樹旁的步道往前行,這一段步道有點小斜坡,但平坦好走,沒什麼難度可言。

步道旁的巨石上掛著「景觀步道」的箭頭指標,但除了景觀步道之外,自導式步道也由此出發。

炎炎夏日走在步道上,頭頂上層層綠意而不見陽光,迎面吹來徐徐涼風,好像夏天早就不存在這裡般。

一段小斜坡之後的頂端處,出現了叉路,一段階梯往山坡上去。

在叉路口,若繼續直行是景觀步道,而往山坡上去的叉路則是自導式步道。

不往景觀步道走,而彎上階梯走自導式步道。自導式步道的開端是以石板配上水泥鋪成的步道,穩固又平坦。

步道旁一座解說牌,內容是自覽式步道的說明,除了主步道和支線的地圖之外,也加註了步道上各解說位置和內容。

沿著步道往上走,這段步道平緩,除了偶有幾階小階梯之外,都是平面的石板路面。

步道兩旁都是又高又直的樹木,走在步道上抬頭仰望,幾乎不見天空,四周全是濃濃的翠綠。

一小段步道後,步道走在一塊平坦的平台上,不遠的前方處好像出現了樹木的空隙。

步道旁出現一處沒有樹木的小平台,步道旁一座水泥建物,看似一座大水塔,不知道是因為沒有樹而在這裡建水塔,還是因為要建水塔而犧牲了樹木。

水塔與步道間,長長的一排野薑花,但眾多的野薑花卻都沒開花。

過了水塔之後,步道再度進入樹蔭下,仍然維持著平坦的石板路面。

進入樹下一小段步道,步道出現叉路,森林浴場步道與自導式步道在此交會。

不走森林浴步道,繼續沿著自導式步道往高處去。

平坦的石板路面在此結束,接著是黑色階梯的步道,看似無盡頭的往上延伸。

階梯為什麼是黑色的?因為是枕木階梯,階梯的材料來源是鐵軌的廢棄枕木,枕木先經過防腐處理,表面有防腐劑煤焦油的油漬,因而呈黑色。

這段階梯有點坡度而且長度長,因而將它稱為好漢坡。

爬升了一小段好漢坡,階梯旁再度出現叉路,經由叉路可通往行政管理中心。

枕木階梯距離行政管理中心很近,在叉路口就可看到建築物就在前面而已。不往行政管理中心去,繼續沿著好漢坡一路爬升而上。

好漢坡旁的山坡是柳杉林,但這些柳杉比起遊客中心旁的柳杉年紀似乎小了些。

其實好漢坡不論長度或坡度都不難,別看到好漢坡之名就被嚇著了,慢慢走還是一會兒就到了枕木階梯的頂端。頂端處又有一座水泥大水塔,而步道看似在此終止般。

枕木階梯結束了,到了水塔前換成了天然的泥土路面。

一小段泥土路面之後再接上石板階梯,一路繼續在杉林下往上、小坡度的爬升。

步道有時走在樹林間、有時走在空曠處,有時直線前進、有時迂迴曲折。

東眼山所在位置海拔並不高,但炎夏來到東眼山的氣溫卻是微涼,好像是來到另外一個國度、另外一個世界般。

山上大片的森林,沿著步道走在茂密的林間,空氣微涼但步道一路緩坡爬升,隨著步道緩緩上坡而行,流點汗,精神上卻無比的舒暢。

大致而言,這段步道坡度不大,階梯的高度適中,不貪快,以順暢的腳步而行,以輕鬆愉快的態度就足以應付。

階梯之後又接上一段平的路面,石板路面在高大的杉樹下行進,步道兩側有石板椅可供歇腳。

以緩慢的腳步走在步道上,邊走邊與步道旁筆直挺拔的杉樹相磨蹭,享受杉林間的悠閒輕鬆。

一段石板步道後,無縫接軌的接上階梯木棧道,木棧道仍然是一路在杉林下緩慢爬升。

木棧道的顏色和好漢坡一樣都是黑褐色,此乃因為它們的材料都是先經過防腐處理過。

在木棧道的半途回頭往下看,木棧道的每一階梯邊緣都有防滑和綠色反光條,在安全上可以說是十分的講究。

隨著高度的變化,步道旁也不全然是杉樹林,也有其它樹種的混合,林相上有不同的變化。

抬頭往前看,前方步道旁一座木造平台。

平台四周有樹木,視野並不開闊,而此時也沒有歇腳的需要,所以略過平台繼續沿步道往上爬升。

過了平台步道好像往下走下坡,到了自導式步道的最高點了嗎?

木棧道的最高點後往下,往下幾階階梯之後步道與小山澗交會,此時的小山澗沒有水,只像是一處凹下的小山谷。

過了小山澗,再走上幾階階梯之後,前方又有叉路。若是繼續直行,是往三角點方向;若是右轉則是進入步道的支線。

目標在自導式步道,所以不走支線而往三角點方向前進。

步道階梯轉彎處旁的山坡有個明顯的凹痕,除了凹痕之外沒有別的東西,是一處木炭窯的遺跡。這處遺跡實在是太抽象了些,即使看過實體木炭窯的人看到這處凹痕,可能也不太容易看出它是一座木炭窯的遺跡,更別說若是沒見過木炭窯的人,大概只能憑空相像。

最近幾年,曾經在新竹新埔的旱坑見過幾座還在燒炭中的木炭窯,若是對木炭窯有興趣,在秋天時可以到旱坑看看曬柿餅,順道一睹木炭窯。

木炭窯處轉個彎,繼續沿著步道的階梯而上。

階梯之後接上一段天然的泥土路面,樹根成了這段步道的天然階梯。

在泥土路面看路旁的標示,感覺已經花了一段長時間、已經走了長長一段路,沒料到卻才走了600公尺。不過換個心境,也可以很高興的說「已經走完了600公尺」。

放眼往步道旁看去,附近所見全是大片的美麗杉林。

在印象中,像這樣的杉林美景,除了溪頭見過之外好像僅此一處。

但是對家居北部的人來說,想要一睹杉林美景,東眼山比起溪頭,在交通上可就方便多了。

位在三峽的滿月圓也有一片杉林,但是面積上比起東眼山的杉林就小了許多。

東眼山自走式步道設施十分完善,完善的階梯設施即使是遇到下雨也不會因泥濘而難走,值得推崇。

前方步道旁再度出現一座木造平台,而這座平台上有涼亭。

平台四周沒有遮蔽物,涼亭裡涼風陣陣,坐在涼亭椅子上極其舒服無比。

可惜平台四周視野受到樹木阻擋,再加上雲霧的籠罩,無法看到遠處或山下。

在涼亭裡雖然享受但畢竟不能久留,享受涼風吹拂後繼續往山上去。

途中一小段沒有階梯的步道,步道旁的杉樹樹根像一張網般的蓋在地面上,樹木周圍的地面受到樹根的保護不易被沖刷,保留較多泥土而凸起,離樹稍遠的地面則較凹陷,可見樹木對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也許是非日假日,也許是東眼山的山林廣闊,沿途偶而遇到山友,但遇到的山友並不多。

一路上來沿途都是綠,偶然間步道旁出現一抹紅,萬綠叢中一點紅,不看它也難。

此時步道走在稜線上,風由左手邊吹過來,山風涼爽無比,吹在身上真是暢快。

接下來有一長段的步道都走在稜線上,步道旁有樹,稱不上有好視野,但卻有涼風一路相伴。

依在自導式步道的入口處標示,自導式步道包含支線共長四千一百餘公尺,但扣除支線後的主線不知長度有多少,但總之現在已完成八百公尺。

過了八百公尺後稜線較尖的路段,步道兩側的空間很有限,為了安全考量,步道兩側架起了護欄。

這段步道的路面也是石板,當初建構步道時,這些石板不知道是用什麼方式運送上來。

有護欄的步道不長,走完了有護欄的步道之後,步道恢復成開闊的空間,行走在沒有護欄的步道上,突然間有種豁然開朗的開闊感。

稜線上的步道幾乎都是石板鋪成,但偶而會出現一小段天然的泥土路面,這樣的空缺狀,不知道考量的原因是什麼。

剛剛在木炭窯處以為是登上了最高點,但實際上過了木炭窯仍然一路爬升,只是有時較緩和、有時坡稍陡而已。

前方的步道旁又有木造平台,這是步道一路上來的第三座平台。

這處平台是二座平台結合在一起,一座位置略高,一座較低。

平台處的步道旁有一支路標,標示著由遊客中心來到這裡,走完了1110公尺,而距離三角度點尚有640公尺,換句話說,大約是完成了三分之二的路程。

距離三角點還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尚待努力,在休息平台喘口氣之後,繼續沿著步道緩慢爬升。

過了第三座平台後,步道依然沿著稜線走,但幾乎沒什麼坡度,可以說是十分的輕鬆。

稜線上是天然的樹林,樹木為了減少冬季強風的吹襲,樹齡大而樹幹粗,但樹冠枝葉卻有些稀疏。

偶而遇到一段稍有坡度的坡,但距離很短,可以很輕鬆的應付。

步道旁的路標標示著1300公尺,也就是距離三角點已不遠。

忽然間步道消失於無形,但在這單純的環境中,即使隨意行走應該也不致於迷途才是。

有時心裡難免會產生疑竇,稜線上的樹下走了又走,三百公尺真的這麼長嗎?三百公尺的距離為什麼感覺這麼遠?

走完了平緩的路面,接著開始爬坡,猜想大概距離三角點不遠了才是。

以單程而言終點快到了,但是看到樹林間白色雲霧漸漸的在籠罩,不禁令人心裡七上八下的。

登上三角點之前又有叉路,自走式步道主道可以繞一圈,等一下下山不走原路,而將由此叉路往杉林中走。

石板階梯的頂端再接上一段木階梯,木階梯上方一片開闊,料想那必然是一處比較特別的地方。

果不其然,木階梯上方一處小平台,就是三角點所在位置。

小平台邊有一座東眼山的說明,它說朝陽乍現時,從石門水庫及阿姆坪的方向眺望此山,酷似一顆向東閃爍的大眼睛,故名東眼山。標高1212公尺,是本區最顯著的地標。

木階梯的對角處有步道,步道再接上一道高聳的階梯。

登上階梯上去看看。

階梯上是一座平台,眺望台。

眺望台的邊上有一座說明,它說登高山而小天下,此刻桃園、復興、三峽、觀山、林口台地、淡水河、七星山系及大台北地區均能盡收眼底。

但此時的眺望台卻眺望不出什麼東西來,遠處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除了白之外什麼也看不到。

不只遠處白茫茫,眼前的雲霧也不斷的在增濃中,近處也開始進入朦朧的狀態。就在此時,不幸的事又發生,天空開始下起雨來。

趁著雨才開始在滴,趕快下山去,希望能躲過這場雨。

走下階梯、接上石板鋪成的階梯步道,下山去。

舉頭看看步道上方的樹梢,白茫茫一片,心想今天大概無法倖免於淋雨。

三步併二步快速走,下來到階梯橋,這座階梯橋有點老舊態,有通行人數的限制,不過此時橋的兩端別無他人,快速的通過。

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往下走,一會兒功夫來到大株香楠處,但無心停留,繼續往前去。

步道旁一支路標,蝦密!怎麼可能,由三角點到這裡才走了132公尺,而前方還有1434公尺,不禁令人懷疑這路程有沒有算錯?

路不停的在腳下趕著,雨也隨著時間的過去而雨滴在變密中。

因為雨的追趕而腳步不敢停下,但卻無法忘情步道旁的山林,只好偶而用眼角餘光偷偷的瞄一眼。

林間的霧氣愈來愈濃,樹木間的顏色愈來愈白,而雨也慢慢的在加大。

心裡有點急,所以看到前方的步道好像是愈來也愈長,轉了一彎又一彎,永遠看不到盡頭。

如果以平常心來走這段步道是十分愜意的,無奈天公不作美,二次走上自走式步道二次遇到雨。

在往三角點的途中遇到一對往下走的山友,他們說是由此上山再由稜線方向下山,他們覺得由此上山坡度較陡,真是如此嗎?不得而知,或許也可以說見仁見智。

但這裡的壯麗杉林面積大,不論是上山或下山,都一樣有看不完的美麗杉林。

下山到了半途,雨愈下愈大,不論是階梯路面或泥土路面都已經被雨水浸溼了。

下著雨再加上霧氣籠罩,雖然現在時間是午後不久,但樹林間的光線也隨著愈來愈暗。

走在又高又直的杉林下,眼前所見全是筆直高聳杉樹的美麗身影,有種說不出的愜意。

這場雨並不是突然間下,而是由偶而的雨滴慢慢的密集,本來期望在加快腳步下能帶著相機走完全程,直到遊客中心,但到了半山腰雨實在是很大,已經到了雨傘無法保護相機的地步。

只好倉促的將相機收進它的雨衣中,一路空手下山去。出了東眼山大門時全身溼透,幸好車上帶了一套衣服可替換,雨中離開東眼山回家去。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