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真言宗佛寺、北市古蹟∼普濟寺(北投)
2014/11/10 15:20:05瀏覽408|回應0|推薦3

位在台北市北投區溫泉路的普濟寺,為台灣罕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初建於日治時期明治38年(1905)。1934年重建時,由於其信眾多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因此以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之諡號「鐵真」命名為「鐵真院」,1949年,藏傳佛教格魯派第十七世甘珠活佛駐錫於鐵真院,將鐵真院更名為「普濟寺」。普濟寺建築採用日式風格,呈現簡樸淡雅、寧靜莊嚴佛教寺院的格調。1998年公告為台北市定古蹟……

出捷運新北投站沿著中山路走,接上溫泉路,爬上一小段坡,路旁邊坡上一顆大石頭,石頭上有著于右任先生的字跡,金色字寫著「普濟寺」,目的地到了。

石頭旁一道長長的水泥老街階梯往山坡上爬升上去,但看不到究竟普濟寺在什麼地方。

沿著階梯往上走,階梯半途一支「北投靈泉山普濟寺」的牌子貼著路燈杆而立,普濟寺往這裡走應沒錯才是。

普濟寺牌子旁有叉路,叉路口一座老掉牙的木柵欄,柵欄上掛著一張紙,紙上寫著「歡迎光臨,請隨手關門」。

所以這座木柵欄就是普濟寺的大門,木柵門的上方一個可以一百八十度旋轉的木門扣,只要轉動門扣就可以自由進出大門。除了門扣可愛到了極點之外,大門的親民度和方便性也同樣到了極點。

開了門,走進大門內之後,繼續沿著綠蔭樹下的階梯往上走。

進了大門後的大門旁,一座金屬製的解說牌,內容說明普濟寺是台灣少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供奉湯守觀音,建築為日本江戶時代常用的形式,全殿為高級檜木建造。

過了大門後的階梯呈彎曲狀,坡度緩和,走在階梯上十分輕鬆。

石塊鋪成的階梯年歲不小,階梯旁鵝卵石砌成的排水溝也老,排水溝旁人字形石砌的擋土牆也很老,整條石階步道上充滿濃濃歷史味。

石階步道短短的,階梯的頂端處兩旁各有幾株老松樹,松樹內側一小塊寺埕,寺埕之後就是普濟寺的大殿。

普濟寺建於日治時期明治38年(1905),大殿建築為單簷的歇山式,近正方形,屋頂向前伸出,成為入口玄關,為日本江戶時期常用的形式。

大殿的大門上掛著于右任先生的題字「普濟寺」,落款日期是民國五十二年。

大殿前一座大香爐,外觀由金和黑二色組合成顯得落落大方,香爐體積並不特別大,修長外型帶著優雅的古韻味。

大殿主要的色調為白和淺黃二色,大門兩側各有二座窗,窗子的造型像是一座大鐘,很特別,搭配上淺色調有股輕鬆的清新感。

不巧寺裡正在忙,傳出陣陣響亮的誦經聲,不方便進入參觀。一位師姊過來客氣的說,寺內不開放照相,所以今天的參觀就僅到此為止,至於寺內以後有機會再來造訪。

就此離開大殿,到大殿四周庭園去看看。

大殿前小松樹邊一座大石碑,石碑看起來也頗有歷史感。

石碑後面刻記的日期寫著昭和某年,某年的數字似乎受過輕傷,不太容易辨識。

石碑前的碑文,一來久受風雨浸蝕有點小風化,二來碑文寫的是我看不懂的日文,所以面對著石碑,一時變成目不識丁的文盲。


石碑前的小花園裡,以石頭排列作為步道的邊界,也頗富古意。

石碑旁有一座六角形的小涼亭,涼亭裡一尊石雕的立佛,菩薩右手拿著一支法杖、左手抱著一個小孩子,涼亭上寫著慈航普渡,石刻香爐上則寫著「奉納」,這個石香爐應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

涼亭旁還有一間小房子,白色牆、圓拱門,沒有窗,門半掩,探頭往裡看,房內供奉一些牌位。

房子旁是一處圍牆側門,不過普濟寺的圍牆和門都是只有形式,門隨手可以開關,只是一個裡和外的形式隔界而已。

普濟寺為台灣罕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所謂真言宗是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密宗的一種。

普濟寺的右側,幾株大樟樹長得非常高大,枝椏往寺旁伸展過來,為寺埕增添了無限的綠意,站在寺埕上也因樟樹的綠而覺得無限舒坦。

寺的右側一間木造房子相鄰,房子小而美,美美的木造房子帶著濃濃的日本味。

房子上大大的玻璃窗,最下方的水泥牆上有個通風孔,看起來像是寺方人員的起居室。

大殿內正在忙,不適宜進入參觀,只在殿外寺埕繞了一圈。

沿著寺前的階梯,與來時反方向走下去,結束普濟寺之行。普濟寺下方有地熱谷,距離普濟寺很近,但下了普濟寺階梯後走錯了方向,多繞了一圈路才抵達地熱谷。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