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1 15:03:32瀏覽713|回應0|推薦17 | |
西門紅樓興建於1908年,是台灣第一座官方興建的公營市場,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三級古蹟市場建築物。西門紅樓由當時任職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近藤十郎所設計,年輕大膽的創意以「八卦造型」取其八方雲集之意作為市場入口,「十字架造型」作為其特色主體。西門紅樓興建完成時,隨即成為台北城內的娛樂鑽石地,同時也讓日本人認為是亞洲娛樂樣板的重鎮……
西門紅樓位在台北市成都路10號,但今天是沿著西寧南路往西門紅樓而來,在西寧南路與內江街交叉路口處,就看到一座以紅磚建構的龐然大物建築,建築物外則有一排老樹相伴。
建築物右前有一座多角形的洗子石灰白色建物,看外觀有點像是售票口,也有點像是警衛室,當年不知是何用途。離開時剛好有工作人員進入,請教他但他也不知道答案為何。
紅磚建築物不只是正面非常的寬,而且高度也很高,氣勢雄偉,後方還與另一幢建築物相連結,站在建築物前的空地上,盡可能的離它遠些,仍然無法將它全裝入相機鏡頭裡。
建築物的正面中間處一座圓拱門,圓拱門的兩側各有一座很大的圓拱窗,圓拱門上方寫著「河岸留言」,河岸留言,很有意涵的名稱,不過河岸留言要寫在什麼地方呢?寫在岩石上還是淺灘上?河岸留言現在是一處展演廳。
如果依紅樓的設計,以八角樓為入口,那麼河岸留言距離八角樓最遠,應該算是紅樓的末端。當年興建紅樓為的是服務日本移民新生活的市集地,隨著日本文化的進駐,成了撫慰日人鄉愁的購物天堂。
目不轉睛的正在盯著宏偉的紅磚建築看,一不小心眼光往旁邊偏移,卻好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紅樓旁廣場上的咖啡座,不論是屋簷下的或是露天的,都令人覺得很舒適,可惜今天的這個時間都沒有營業。
平整的紅磚牆,下半段有些地方為什麼會突出一塊?尤其是在兩牆交會的角上更是有二塊。原來這特別加上的條狀凸出稱為扶壁,為的是分散屋子的重力。
再往前走時,紅磚牆旁也有咖啡座,因而走道變成夾在兩側咖啡座的中間。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太早的關係,還是因為春節假期,廣場上的商家並沒有營業,咖啡座上沒什麼人,在暖暖的冬陽下散發著無比的悠閒味。
紅磚建築暨高且大,站在地面上無法一窺全貌,也看不出它的十字型,但在兩幢建築物的交會角上,似乎多少可以嗅出十字交錯的味道。
紅磚屋的半中間處一道白色的門,若與河岸留言處的門相較,似乎完全不同調,不知道這座門是否為後來的添加物,但又為何要在門前拉上了一條封鎖線。
看著紅磚建築物的宏偉,在讚嘆當年日籍建築師的豪氣中,八角樓出現在視線的前方處。
有一道階梯貼著八角樓旁往二樓去,原以為階梯是供上樓參觀用,但實際上卻是上了階梯也只能在八角樓的二樓外。
八角樓是當年這座公營市場的入口,但八角樓建築的外觀顯然比十字樓講究多了,二樓的牆面加了許多白色的橫帶飾條,使得外牆紅白相間簡單而美麗。
在八角樓的側面,樓旁的空間很有限,無法取得適當的距離,即使是採取直拍,仍然無法將八角樓的高度全部納入鏡頭裡。
紅樓的正前方,有比較大的空間距離,有了足夠的距離,可以記錄下完整的八角樓美麗的身影。八角樓日治時期被稱為西門市場八角樓,近藤十郎於1906年抵臺任職於總督府官房營繕課,於1907年負責設計台北西門市場及彩票局,同時期也可能設計大稻埕市場及台灣日日新報社。1910年設計第一中學(今建國中學);1911年設計基隆郵局;1916年設計台大醫院舊館,是其巔峰之作。
十字樓旁的咖啡座沒有營業,但走過八角樓旁時,一旁的商家可就熱情的招呼個不停。
八角樓的大門口前有二幅紅色的解說牌,其中一座以八角圖形來介紹西門紅樓,而文字內容只有地址、電話和營業時間。
另外一幅解說牌裡中英文並列,以文字敘述來說明西門紅樓的沿革以及目前的使用情況。
由八角樓的大門,走進八角樓裡去看看。
進了大門,大門內側旁有一道鋪了紅毯的樓梯往二樓,但樓梯口圍著柵欄,不開放上樓參觀。
樓梯旁有個櫃檯,提供一些紅樓的解說資料可作參考,櫃檯旁有桌椅可供歇腳。
室內的正中央有一根六角形的柱子,柱子上方的天花板上有一道光環,整個造形很奇特,等一下再去看個究竟。
休息區旁牆上有一張無限包容與祝福的說明,內容除了介紹紅樓由公告古蹟之後的遭遇之外,也提到八角樓與十字樓組成的符號,西門紅樓當地人深信具有避邪與祈福的意義,而紅樓歷經美軍轟炸、西門市場祝融等幾次災難卻能完好,似乎正應驗著祝福的力量。
再來是一處懷舊區,櫃子裡擺放的全是早年的包裝盒,充滿古意又可愛。
早年使用的橡皮圖章、火柴盒被收集在懷舊區旁的展示櫃裡,隨著時空的變動,圖章或許內容或材質會有變動,但仍然存在生活中,不過火柴盒可就被其他的相關物品取代,幾乎已完全消失。
懷舊區旁一座弧形的大展示櫃,以不同顏色區分成幾個區塊,各個區塊中再分成數個格子,有趣又精彩的內容,吸引著遊客的目光。
以不同的年代來區分這座大展示櫃的區塊,但主要內容還是和紅樓有關的歷史。
大展示櫃旁擺放著一台機器,機器上有一只橫放的大圓筒,圓筒下一塊大板子上放滿著像是很小的小印章,這是什麼機器呢?電腦未普及之前,若是想以工整的字體鋪滿在紙張上,除了自己練就一手好字外,就只能靠中文打字機幫忙,這就是早年的中文打字機。
那一大盤有如小小印章的東西,就是一個個中文字,這可能和早期的印刷廠裡有許多中文鉛字同樣道理吧。
除了中文打字機之外,一旁還有古老的縫紉機、收音機等,縫紉機旁有一處紅樓戲院的售票口,今天上映的是梁山伯與祝英台。
牆上有一幅連繫台日兩端緣的解說,內容說明清廷簽署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清代的臺北,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萬華、大稻埕,日本人為了改變清代遺風,挾建設之名行拆城改造之實,拆除臺北城牆,興闢現代化幹道、上、下水道建設及象徵統治威灌的新建築。西門紅樓大概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而產生。
八角樓裡繞了一圈,入口處的另一側是西門紅樓茶坊,裝潢看起來頗為舒適,但沒在這裡消費,茶飲好不好喝就不得而知。
逛了一圈後,靠近中間的六角柱子去看看。
六角柱子下方像一只大碗的碗口平面上,以圖文方式來介紹西門紅樓。
紅樓的十字樓今天沒有開放參觀,恰巧六角柱子下也有簡單的說明,看看十字樓的一、二樓現在究竟有些什麼內容。
現在所謂的西門紅樓,範圍包括電影主題公園和南北廣場,所以六角柱也對這些地方概略的加以說明。
不同年代裡,西門紅樓的市場風貌,由此我們可以一窺早年紅樓裡的市場風貌,珍貴的老照片有如時光機,將紅樓市場的時間點推回到從前。
百年裡市場的迭異,除了說明紅樓未來的活化使用方向外,也說當年日本人規劃這座市場時就擘劃了許多新的概念,整座市場的規劃大致是,八角樓賣乾貨,十字樓賣溼貨。
令人有點意外,來到西門紅樓,遊客絡繹不絕,而且外國的觀光客佔了一大半,沒料到西門紅樓竟是如此的受到國外觀光客的青睞。南北廣場上繞了一圈,結束西門紅樓之行,去隱身在大樓森林中的台北天后宮,向媽祖行禮致敬。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