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豬.飛鼠.撒可努》
2009/01/04 23:39:35瀏覽3043|回應4|推薦16

書名:《山豬.飛鼠.撒可努》
作者:亞榮隆.撒可努(漢名:戴志強)
出版社:耶魯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2005/06
版本:增訂版一刷
類別:文學類
書裝:平裝本
內頁顏色:非彩色
頁數:241頁
原價:NT 180元


        聽到“原住民”,你會想到什麼?我會想到樂天、刻苦、敬老和幽默風趣。

        我是個台東人,一歲到八歲生活在台東,身邊多的是原住民,我從不覺得原住民與平地人有何不同,就是黑了點,講話有些口音,一直到九歲搬到台中,生活開始出現「番」的不同,而且,是社會地位的不同,「番仔只會喝酒,愛偷懶,容易犯罪」這類的話時有所聞,漸漸地,對於原住民開始產生不好的印象,幾乎忘了,小時候當我牙齦浮腫(我們都稱為「齒包」,用台語唸。)在門口玩時,看見鄰居原住民媽媽走來就告訴她我的牙齦不舒服,她就走進我家,從廚房捏一撮味精,然後把味精塞進我的齒包,然後用滿是檳榔味的嘴溫柔地對我說:「這樣明天就會好了。」當時我還不懂這是什麼樣的愛,但我很開心,因為我覺得味精很好吃,現在我懂了,原住民有一個愛屋及屋的胸懷,互相扶持的真愛。

        我還記得,爸爸帶著國小三年級的我和弟弟到通宵戲水挖蛤蜊,走在海堤時,有一對原住民夫妻和一個孩子圍在一起,中間還騰騰冒出白煙,煙之大不亞於烤肉攤,走近時,才知道,他們真的在烤肉,而且,是白白的未塗烤肉醬的全雞一隻,油脂“滋滋”地不斷滴落,並在熱燙的木炭上起舞,所以才有那道翻滾的白色煙龍直竄雲宵,住台東很久的爸爸,多少學了幾句原住民語言,與他們攀談幾句,愈聊愈開心,聊完我們要離開之前,竟然把半隻雞讓給了我們,接過金黃色雞皮的肉塊,我不懂沒有烤肉醬怎麼吃,爸爸告訴我很好吃,讓我試試,我咬了一口,還真美味,原來,他們抹了鹽再烤,先用大火把雞的肉汁先封住,讓肉質更軟嫩,然後滲出的油脂滴入火炭發出的煙來燻出炭燻味,炭燻味轉換了雞肉本身的羶味,讓味道單純但又有深度,鹽則是在吃的時候提出雞肉的鮮甜,會讓人想要一再品嚐的味道及口感。與你素昧平生的,原住民就是可以跟你共享他們的食物,因為他們認為,所有的所得,都是大自然給予的,沒有屬於你我他,所有的食物都應該與族人、VeVe(祖先)、朋友分享。

        《山豬.飛鼠.撒可努》一書是從udn網誌─『尋找失物─愛情、文學及其他』得知,格主是張傑寫下了《山豬.飛鼠.撒可努:九萬名考生看見不一樣的原住民童話》,心得內容讓我突然想起原住民的純真,很想看這本書,到網拍找找有沒有這本書,還真的有人在賣,但我沒有馬上下標購買,也因為這樣,我忘了要閱讀這本書。外甥女Jill上國小一年級之後,姊姊開始培養孩子們大量閱讀的習慣,所以每回回來,都要我帶孩子們去圖書館借書,上個星期日我又帶她們去借書了,逛著逛著,意外地發現這本書就大辣辣地躺在書架其中一格的最外頭,馬上很開心地借回家了,當然,這得犧牲一本孩子的借閱。

        撒可努心中對母文化充滿了感激,對於原住民早期的遭遇傷感,對於母文化的未來懷抱理想,用單純的記述,記錄純真而美麗的血統文化,在他的排灣族生命裡,經歷的排灣族傳說、文化都是那麼的美麗,就連喝醉了也是這麼的詩意,他用充滿對排灣族的愛的文筆,向世人抗議,何以讓原住民遭受不公平的對待,更希望喚醒每個人對自己母文化的重視,並尊重每個來自不同種族的文化,讓我深深的感動。

        這種母文化的自我覺醒,台灣做得最徹底的是客家文化,不管到哪裡都有客家文化的影子,前些日子聽客家文化委員會贊助ICRT製播的客家文化節目,說著好多好多台灣的名物都與客家人有關,名茶武鶴茶是西部的客家人到花蓮種植而來的,甚至有一位來賓寫了一本關於客家文化的書,書名叫《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來賓在節目中提到書中的兩個片段,說早期滿地石頭的台東後來之所以能種出池上米,是因為客家人用鋤頭到深山裡挖了泥土,再一擔一擔地擔到平地,才能讓只生長在土壤裡的稻米生長,訪談中說台東早期的土石比是土:石為1:4,經過客家先人的努力,土石比進展為土:石為4:1,我不免質疑,平地都是石頭了,山上還會有泥土?經過這翻努力,現在台東的近平地的山區應該要只剩石頭才對,事實上卻不是如此。在客家精神的某些特質上,不禁使我與韓國的民族精神聯想在一塊兒。

        相較於大力行銷的客家文化,撒可努這樣輕柔的訴說,是一種美好的催眠,更能說進我的心裡,看過《山豬.飛鼠.撒可努》,我願意相信原住民的內心是純潔善良的,我願意相信原住民先祖留傳下來的傳說,有一種洗淨身心的舒暢,和對世事抱持希望的美好。




佑璇 2009/01/04 pm 23:20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iaigasa&aid=2535599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1/05 23:13
如果大家都說母語,天下大亂
佑璇(aiaigasa) 於 2009-01-05 23:30 回覆:
迎面而來的路人以客語、原住民語言對我說話,我大概會害羞地邊搖手邊笑說:「不好意思。」如果,我學了客語和原住民語言,不要精,能應付日常使用的話,會不會有一種文化多元的感覺呢?^^就像有些聲樂大師可能需要學會更多國的語言,在同一個餐會上,左邊用西班牙語、右邊用法文、前面用義大利文,然後來了一位說德文的要交換了見面禮,操葡萄牙文的人前來讚美,侍者用英文指示他化粧間的所在位置...........方便極了!但是腦袋會爆炸,對佑璇的腦容量來說。

大家都說母語不是個問題,與非同語系的大眾溝通只願用母語,才是大問題吶!^^不過在台灣是幸福的,因為台灣的電視連新聞都會打字幕!^^

陳阿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語有16音調ㄇ?
2009/01/05 22:34

阿雯不才~~~

我印象中視國語四音、閩南六音、客家八音耶...

還是我記錯了?

佑璇(aiaigasa) 於 2009-01-05 22:51 回覆:
哇~~這可考驗了佑璇的記憶力,我之所以會有「台語有十六個音調」的說法,是因為有一次在電視節目中聽一個教台語的老師說的,因為自小就學會台語,不能理解台語到底要怎麼教,所以小看了一段,印象很深刻,時日已久,記憶力不昨的我,也不知道是記錯數字,還是牛頭馬尾地記,哈哈!經阿雯大大這麼一指正,馬上到“古哥”那兒討教,我用「台語 十六音」、「客語 八音」、「台語 六音」、「客語 六音」下去查詢,還真的有答案耶!我的確是記錯了,呵呵 ^////////^!台語和客語一樣,都有八音哦!我硬生生給它乘以2了!哈哈哈!
感謝指正!^^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感
2009/01/05 13:04

我亦認為台灣應該以國語發聲,經常聽台語電視或是國台與及台國語令我感到三條線

佑璇(aiaigasa) 於 2009-01-05 21:55 回覆:
呵!^^您一定是聽了心地不純正的人說出的台語,才會讓您這麼不舒服,真正難聽的台語在一些地下電台主持人口中^^。
沒記錯的話,台語有十六個音調,說起來應該要很好聽才是吶!^^

陳阿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阿雯也是客家人...
2009/01/05 00:15

但是我不喜歡韓國人...

客家人跟韓國人扯在一起實在有點...(小抱怨)

關於原住民確實在社會上充斥偏見~~~

還好在很多地方他們也替自己爭氣(運動場、星光大道...)

常看到社會上很多人愛挑起種族對立

只用母語發言,不愛用「國」語...

這「國」要怎麼強盛?    扯遠了~~~哈~~~

佑璇(aiaigasa) 於 2009-01-05 01:04 回覆:
 哎呀!><我已經想到會有人來抱怨這點了,不過我的初衷是強調「柔性勸導」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覷,如果讓阿雯大大不舒服,佑璇在這裡先跟您賠個不是,請您見諒了。^^

說到國語,也不知道該用哪個語言當成國語,是原先就住在這裡的原住民語言呢?還是後來的閩南語、客語?還是統治台灣相當有效率的日本語?亦或是最後進台灣的“國語”?很高興不管是“國語”、台語我都能得心應手,如果有一天原住民語言、客語當道,對於這兩種語言不熟悉的我,會一個頭兩個大,雖然如此,還是要很努力地學,因為語言是用來溝通的。^^相信堅持以某個語言發聲的人,想法太過偏執,通達事理的人就會用各種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會只拘泥局限在某個形式或語言上,如果撒可努不用漢字出書,只用母語以演說的方式傳達原住民文化的覺醒,效果應該不佳吧?!您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