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真的是這樣嗎?
先說孔子週遊列國時,和弟子們被圍在陳蔡之地多日,子貢好不容易偷跑出去,用珠寶換了幾斤糧食回來,交給顏回和子路去煮。 孔子當時很累,就在正對著灶房門口的椅子上睡著了。過了一會,子貢去看飯是不是熟了,當時子路正坐在門檻上休息,兩人便一起走了進去,竟然看到了一個根本想不到的情景:飯熟了,正散發著撲鼻的香味,而顏回──這個孔子最令人尊敬、認為道德修養最好的學生,正背對著他倆,偷偷把一團香噴噴的飯,塞到口裡吃掉了!這個“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竟然背著所有尊敬他和他尊敬的人偷吃大家的飯??
~~~~~~~~~~~~~~~~~~~~~~~~~~~~~~~~~~~~~~~~~~~~~~
公司來了一個碩士級的護理師,老是狀況外,雖然看起來很忙,但不知道她在忙什麼,甚至可以在別人指導她作業流程的時候大嗲:「學姐,不行啦!這樣我的腳會痠,真的啦!不行。」而硬要改流程。
她曾做過一些很妙的事,例如:她用了2包沖洗棉棒來擦一個阿嬤的大便,那種棉棒的棉頭很大的,一包有六枝,是滅菌過的,所以很貴,通常用來清理傷口用,沒有人用來擦大便,因為太傷本了。
她還曾叫我們的外勞要多給一位洗腎爺爺喝水,外勞告訴她:「他不能喝太多水。」她還反問外勞:「是這樣嗎?」外勞丟下一句話:「妳是護士妳不知道嗎?」就離開了。
硬是要幫一個牙關緊閉的爺爺擦口內膏,還在爺爺的女兒面前對其他同事說:「要叫他的家屬去買口內膏。」她如果不敢真接對家屬說的話,何不在家屬不在的時候才告訴我們,請我們轉達呢?
還曾不聽兩次勸阻,硬要餵一個沒有牙齒、吞嚥困難的精神分裂奶奶吃整塊的餅乾,事後她說:「因為她一直拜託我,我覺得精神分裂也要有人權。」但她沒有想到,奶奶沒有咀嚼能力及吞嚥能力不佳,萬一因此讓餅乾也噎著而出事的話,怎麼承擔得起。
用滅菌紗布(只要是滅菌的東西,就是比較貴。)擦爺爺的大便,杓含筍片的湯給沒有牙齒的爺爺喝,問住院返回的爺爺家屬:「他不會再發燒了吼?」,把爺爺的毛巾真接丟地上,並當著其他家屬的面說:「那個毛巾很髒,要拿的話要帶手套。」......等等等等等等一大堆不合邏輯的情事。
以上,只是對她的部份描述。
有一天,我在收拾垃圾桶的垃圾時,被尖物扎了一下,我想:「完了!針頭!」把那團含有用過的採血針的垃圾拿去給帶她的護理長看,護理長也不敢置信,當時她也下班了,護理長只好等明天再告訴她針頭不可以亂丟。隔日,護理長問她,她照慣例馬上否認,由於使用採血針的人有兩個,所以我又去問了另一個,另一個人才說:「對不起!是我在無意間丟進去了,事後我也找不到針頭,真對不起!」真相大白,不是她,那也沒辦法。
又有一天,在一位早餐不用吃藥的奶奶床頭發現一包不是那位奶奶的藥,差點就讓那位奶奶吃下去了,由於前一班發藥的人是碩士護士,因此我們全部的人都大嘆:「她到底在幹什麼啦?!」我們向來接班的護士抱怨,說這樣太危險了,如果弄出人命怎麼辦?那來接班的護士大吃一驚說:「啊!原來那包藥在那裡,我昨天要把藥拿回護理站銷毀,結果我到那裡忙了就忘了,還好還沒吃下去。」真相又大白,又不是她,那也還是沒辦法。
人一旦黑掉了,真的很吃虧,吃虧在很多黑鍋會莫名奇妙地爬到背上,萬一有所懷疑的人不夠坦率直接,不願單刀直入的問你,這個黑鍋不但會背得很無辜,而且黑鍋會愈來愈大頂,因為那些不坦率不直接的人往往愛道聽塗說,偏偏這個社會“謠言止於智者”的力量太薄弱。
如何“退黑防曬”,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正直的心,而且對任何事都要善解。
保持正直的心就是對於小惡不為,大惡不作,這樣才有強韌的心志,讓人行正立直,無所畏懼。當別人邀請你為小惡(例如偷公司時數加班費、貪小便宜、散播未經証實的謠言等)時婉拒,這麼一來,當你不小心犯了小錯,旁人才會真正地當你是無心之過,並善解你不小心犯錯的苦衷。
所謂善解就是凡事都要先想好的一面,對任何人事物都要做良善的解讀,並試著對旁人說出,旁人能體會我心善良的一面,這麼一來,當你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旁人才會真正地當你是言者無心,並善解你的言之初衷。
~~~~~~~~~~~~~~~~~~~~~~~~~~~~~~~~~~~~~~~~~~~~~~
後來子路和子貢去向孔子告狀,孔子說:「我也看見了,而且不能理解顏回為何會這樣做,這樣吧!你們兩個跟我來。」於是孔子和子貢、子路去找顏回,告訴顏回這飯得來不易,所以孔子打算拿這些飯去祭拜祖先和周公以告感恩,那時候禮的其中一條是“吃過的食物不可以拿來祭祀”,孔子要看顏回是真的會裝作不知道拿去祭祀呢?還是心虛不敢拿去祭祀?
然而,顏回一口回絕了:「老師,萬萬不可!」孔子:「哦?為什麼?」顏回:「飯煮好我掀蓋時掉了一些灰塵進去,我覺得弄髒的米飯絕不能給老師和同學吃,於是我把髒掉的飯挖起來,我本來想丟掉,但又覺得子貢這麼辛苦換回來的米飯不可以浪費,所以就把它吃掉了,這樣的米飯絕對不可以祭祀。」現場其他三人聽完愰然大悟,更大吃一驚。
孔子回問子貢和子路:「這樣“我們”還要懷疑顏回的德行嗎?」這個“我們”也包括孔子本人,即使是師聖孔子都不免要掉進“眼見為實”的陷井裡。
故事參考:《親愛的孔子老師》,這是一本生動活潑,很口語的孔子故事。
結論:別再用“我覺得他就是這樣的人”來評斷一個人了!誤會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佑璇 2010/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