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抱怨的世界
2014/03/09 21:23:02瀏覽83|回應0|推薦5
不抱怨的世界
抱怨就要在講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想要的東西。
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
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您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您所招惹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話是從我們的嘴裡說出來,所以耳朵一定聽得到,但不知是什麼緣故,我們不會把這些話語認定是怨言。
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來,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
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
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自於病人的心裡。事實上,《心身》一詞,就是由<Psyche>《心》和<soma>《身》組合而成,
代表【心/身】之意。
心理和身體之間是互為關連的,心裡相信什麼,身體就會表現出來。
當您抱怨健康問題時,就要丟出負面的說詞,讓您自己的身體聽見。
這種負面的說詞會烙下印記,而您的想法《心》也會將這股能量導入體內《身》,引發更多的健康挑戰。
您是否注意過,抱怨自己健康問題的人,也會有愈來愈多的事情可以抱怨?
醫生估計有百分之六十七的疾病,都是患者《自以為生病》造成的結果。
我們的想法創造了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
抱怨疾病並不會縮短生病的時間,也不會減低疾病的嚴重性。
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病,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
史蒂芬~霍金如此說:《氣惱我自己的殘障,是在浪費時間。人生必須不斷往前走,而我到目前為止表現得還不錯。如果您一直在生氣或抱怨,別人也不會有空理您。》
您發現自己正身處一堆怨聲戴道的人群裡嗎?您周圍都是些愛發牢騷的人嗎?那您!那我要嚴正地提出一項訊息,幫助您釐清現況~~~通常,我們都會去接近和自己相似的人,而走避和自己互異的人。
《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李察,巴哈在《夢幻飛行》中曾寫下一則簡單深刻的真理:《同類相吸》相似的人,無論是同樣在抱怨,或是同樣感恩的人,都會彼此相吸。
不相似的人,則會互相排斥。我們都是能量的生物,而振動頻率不同的能量,是無法協調,交融的。
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思想,你的心靈就會轉而製造其他更快樂的念頭。
您的心靈就像是一座意念工廠,隨時都在運作,若是負面的想法缺乏市場,工廠就會重建改組,開始生產快樂的念頭。
這是不抱怨的意念將帶給您我無法想像的收穫而得到內心的平靜。
《2014年3月8日寫於台北的家有雨溫度低》
  覺得充滿希望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fushing2009&aid=11619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