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19 08:03:38瀏覽996|回應6|推薦109 | |
【濟顛】七絕 閒把葫蘆伴影隨, 世人笑我醉顛兒。 能將身醉非為酒, 盡是人間愛與癡。
2月1日這天中午,一位常客依舊一人來用餐。只見她今日若有所思,她說:『年紀大了,要修真的有很多阻礙~心魔這一關呀,實難突破。』 這個人,是熱心腸的人,我們論過兩三次佛法,雖不同教門,因大致上的理念幾近相合,彼此交談甚歡,尤其在修心這方面。店剛開幕時,她拿過兩本介紹阿彌陀佛的口袋書結緣。今日,我不知她所說的”心魔”意旨是何?面露微笑,靜聽下言。 客人:『我已經六十幾歲了…根本就沒有了…要達到圓滿,不容易…。』 她略顯愁眉,搖頭頻嘆,似有自顧自憐之意。我則凝神細聽。 客人:『沒有力道了…轉不動了…。』 聽到這裡,停下手邊的工作,這個人,或許知道修行的要點。 禪瓖:『常人皆以為越老越好修行呢!』 客人:『我無”精”,早已掏空…哀…那三樣東西,精氣神枯竭了..。』 聞之此言,知此人可語之大道,立言:『精氣神,確實是轉動法輪的重要資糧。這三樣東西若枯竭,回天乏術也~。沒有精,如何化氣?如何化神?』 她看著我的眼神,和我看她的同漾著驚喜的光彩。 客人:『妳這麼年輕就能知道正法,能朝這個方向走,不知累世積了多少福德,是非常有福報的人!!要修,越年輕越好。』 回想這幾年的境遇,可以說得上是有福報嗎? 實不敢想,就當作是人生的磨練吧!值得慶幸的是一直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禪瓖:『六祖壇經裡什麼都要空心,但不可著空,猶其空心靜坐,是為邪見;乃因空心靜坐,即為死坐、枯坐。一般人總以為老了才要修行,那是因為不知年輕修行的”資本”雄厚。待枯竭了才要修,事倍功半。』 客人:『妳應該要試著把妳知道的說出去,要儘量說給別人聽。』 禪瓖:『縱我無私,亦要所遇之人無有所執…。』 客人:『有執,有分別,那就沒辦法了…』 禪瓖:『萬法惟心,修道修心;法理對,路就對,到哪裡修都一樣。』 客人:『既然妳沒有分別之心,那不妨到我們道場修?』 禪瓖:『我已經有最適合自己的道場,我的因緣在這裡。』 客人:『也對,每個人的因緣不同。不知妳在哪個道場?』 禪瓖:『我在儒堂。』 客人:『我從年輕開始,就是想修。十幾二十歲時,就跟人家去求道。後來想要出家,二十幾歲時就在南部的寺廟,欲尋適合出家之所。但我問了好幾間寺廟裡的尼姑,問她們為何要出家?其人皆答不出所以然,因而放棄此路。我本無意結婚,卻又走上婚姻這條路,結婚的對象亦是道中同修,然而我們卻沉迷了,先生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到了三十幾歲時,我們決定分房,至少這樣次數會比較少…數十年一直在找…,現在老了,輾轉不同的宗教,讓我找到了,可,我已經枯竭了…。』 聽她娓娓道來,我的眼眶竟擒著淚水打轉,正麼有心向道的人,有心修持的人,偏偏到人生的末段才知『道』。 禪瓖:『我很難過,替妳感到心疼…妳是這麼有心要修道的人!』 客人:『雖已年邁,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去”圓滿”,現在我都唸佛號,祈求回歸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 禪瓖:『去那裡也是在修。如果不是見性,那麼不論到哪裡,時間一到,還是要再輪迴。禪定,亦是不能解脫,這只是為修得見性的過程;唯有見性,方能解脫,是為佛法之不二。』 客人:『恩…妳結婚幾年了?』 禪瓖:『97年到現在。』 客人:『你們都沒有…。』 禪瓖:『沒有。』 客人:『妳不知道,結過婚的人,心魔很難控制。妳先生不簡單!控制得住。』 禪瓖:『其他的,我不能保證什麼。但在情慾這方面,他的確可以做到清心。現在的社會,不像妳們當時那般的純樸;就算不結婚,一樣可以貪圖歡愛,日日耗散精氣神。』 客人:『結婚以後,這一方面的事情,身不由己。』 禪瓖:『所以觀世音菩薩不嫁,媽祖嫁而不婚,釋迦摩尼佛、濟佛出家,北極玄天上帝亦是在適婚年齡拜別雙親前往武當山修成正果…其意在此。』 客人:『印象中,還有一對..王重陽…有錢的夫妻..一時想不起來…』 禪瓖:『妳想說的是馬丹陽與孫不二這對夫妻吧!富有人家,馬為修道,放棄萬貫家財;其妻孫氏,自毀容貌,堅純道心。』 客人:『對對對,就是他們。修道就是要放得下。』 禪瓖:『這是<七真史傳>裡面的二真。』與先生初識時,他送我兩本書,一本<道鐘警明>,另一本就是<七真史傳>。當時即對孫不二道姑的堅心印象深刻。 客人:『當時,我也是在適婚年齡,有壓力,又想起觀世音菩薩等等沒有結婚而修成,才會想出家。』 禪瓖:『若有兒女之後,能後夫妻同修,清心寡慾,不貪歡溺愛,亦能證道。重點是:是否還有貪癡之執。』 客人:『你們練的功是什麼功?』 禪瓖:『什麼功?』 客人:『你們沒有在打坐嗎?』 禪瓖:『如果要談什麼功”名”,可以說是”九節玄功”。』 客人:『那是煉築基的。』 禪瓖:『九節玄功的最上乘是打開玄關一竅,大轉法輪,天人合一。築基只是基本功。』 客人:『玄關被點過以後,沒有修煉,又會再關起來。』 禪瓖:『玄關乃最上乘一竅,要靠”實修實煉”去實證,玄關一竅一旦開啟,立即會見法身,天人合一,具足六大神通…要到達那個境界,百千萬人中,難遇一二。我小時候也被帶去點過,但從來不覺得有被打開過…。學生時代還因為過度耗損精氣神,惹得滿身病態。不論在哪裡修都好,人的佛性本來就沒有分別,惟要腳踏實地修行,內外雙修,圓滿福慧。』 客人:『那妳斷赤龍了嗎?男降白虎,女斷赤龍。』 禪瓖:『坐斷血河,斬赤龍,我斷過。但一時不慎,心念一動,幾個月後,龍又來。』 客人:『妳斷過??太可惜了!!要到不退轉的見地呀..』 禪瓖:『對!就算”見性”,也不過是初轉..』 客人:『能夠在這一世就修成是最好了。』 禪瓖:『其實,您也並非是沒機會。我們年輕的女性修,是要斬赤龍;妳們年長已經停經者,代表生命力已經漸漸枯竭,修持的方法,與我們恰恰相反。能讓龍回,再斬,便有機會”返還”。』 客人:『你們是在修”性命雙修”的,要斷愛慾。還有另一種在修”了命”的,不用斷愛慾。』 禪瓖:『不斷愛慾,難免有漏,又如何能夠”無漏盡通”;既是有漏,凡心未死,又如何”了命”?』 客人:『精,是從食物攝取而來,可藉食物來補足。』 禪瓖:『我守貞七年有餘,也才補了5.6成;精,易失難守,要補齊,非易也。年紀越大,越是困難;固若金湯,方為上智。更何況,精也並非無限量生產,食多身體不能造化反而有礙運作。』 客人:『我們現在所談的,其實就是”真密”的內涵。』 禪瓖:『自古禪不過六耳。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若非天時緊急,真修之法,豈會輕洩於儒堂<道鐘警明>一書及各堂聖文之內。各堂仙佛神聖,代天宣化,亦是欲讓志道之士,有正路可循。』 客人:『修成以後,記得不能只為自己好,還要將正法公諸於世,使人人受益。』 禪瓖:『若等修成後才要公布,豈不延誤了眾生法身慧命?』 客人:『儒堂,就是鸞堂,我也造訪過不少間,鳳山這一帶,亦有不少。』 禪瓖:『每一間儒堂,雖是同一個上天單位所管,所要傳達的就是”性命雙修”要法,亦即內外雙修、福慧雙修。但每間儒堂的組成學員層次不同,因而教化深淺就會有不同。如果只是去拜拜求平安,那教化的內涵就會傾向”多行外善福德”此類..如果有真修實煉之士,仙佛恩師就會依照我們內外雙修時所最欠缺的養分於當期聖文做補足。』 內外雙修,外功內果(外行三千功,內證八百果)或言內功外果(內在開啟本性佛智之功德,外行利世善德之果報),講的內外都是同樣的東西。外修後天”命”德-包含人倫之道: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等利於三千娑婆世界之善福德;內修先天”性”功-藉人之三寶精氣神,打通關竅,明心見性,大轉法輪。內外雙修、性命雙修、福慧雙修。 客人:『有真修之士,祂該給的就會給。妳有仙佛神聖在前面帶路,自然會進步的比較快。』 禪瓖:『一個星期,祂們透過聖文跟堂生宣化兩次,真的是不辭辛勞,諄諄教誨。祂們看我們的缺失,比我們看自己的還要清楚不過,隨時用天眼通、他心通關照,知道我們的想法有無偏差,再因材施教、因時施教。有好幾次,心裡想的,或是眼睛看的,晚上卻字字出現在聖文中,此生能夠有這麼好的恩師作前引,我感到非常幸運!』 客人:『但,妳要知道唷,等妳修成了以後,就不需這樣了。』 禪瓖:『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交談之間,竟過了兩個多小時,若非外出理事,她仍欲暢談。客人:『真是不好意思,說太多了,耽誤了妳的時間…。我不是見到每個人都這樣的,很多事情說了,不是每個人都懂…。』瓖:『茶逢知己千杯少;您亦是我遇到的第一個。現實的生活裡,除了先生,我根本沒有其他煮茶論道的對象…。』客人:『不要怕寂寞~真正要修道的這一條路,很少人在走,是非常寂寞的;但要耐得住寂寞…。』我並沒有說我寂寞呀…怎麼她會如是說呢?看著她漸行遠去,心裡明白,她才是真正寂寞的人…,離去的背影,說著年老的蒼涼與挺立的孤潔。 感恩妳!菩提路上共行的朋友!!衷心的期望,天下志道之士,皆能得償所願,共成菩提,圓滿此生!!
(油畫練習畫作對象是王愷先生國畫作品,如下圖。)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