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副主壇司「張天師」恩師降
賜詩:
心修一心求清淨 性養一性還真性
三教妙傳心性法 心性無染証道成
聖示:
學道本是修心養性,不明自心當是道難成。所者神仙之學無它,身心性命之學而已,神仙之道無它,身心性命之學而已。當知心性之學,必一心無二,則無染,當是清淨,故心能靜、能定,則能得心之本然;性能靜、能定,則能得性之本然。
趙洲和尚對於學生說:「吾每天看經,只看心與性兩字,此並非死字,而是看它本來面目,本是光明清淨的自心、自性也」。釋、道、儒傳妙修養乃是心性之法,均以同心同性修養之本,釋是以明心見性;道是以煉心煉性;儒是以存心養性為功夫。故孟子曰盡其心者則盡其性也,盡其性則近道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矣!
所學道不能離心離性,若離心性則離道。孔子曰:「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生來堂參學,其要旨乃是修心養性不離道,則可亦道合也。若要與道合,必要心性之煉,腳踏實地確實力行,使心與物冥,理與事冥,性與道冥,道與天冥之最高境界。
所謂心外無道,道外無心,本來無一物,也無一事,那道當在爾心。道並無教之區別,任何一教傳道之妙法,皆不離本心本性也。如東方有聖人出,西方有聖人出,南方有聖人出,北方有聖人出,其理同、其心同、其性同、其道同,此是無相執,也無心染,也無性沉,真是玄妙無比。所大道常存文字外,真詮不在言語中,心性無染自清靜,動靜自如杳杳中,望生能知修,心性法自有,向佛借不得,自在心中演,人人可自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