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1956)
2022/02/19 20:24:02瀏覽420|回應0|推薦0

味如嚼蠟的歷史人物傳記,從出生到死亡,主題人物Alexander三世(西元前356- 323),33年短暫但自詡璀璨的一生,週遭各角色之間,沒有呈現出感情,所謂宏圖大志,除了不斷征戰,其實也勾勒不出具體脈絡。

1970年代初,這部電影在台灣重映,我跟家裡大人進電影院看過,當時客滿甚至還有站票,銀幕都被前排人頭擋到,我坐在椅臂扶手上,也看不進去甚麼,只記得最後一幕,亞歷山大臨終前,群臣問他傳位給誰,「給最強的人」,全場笑出聲,也不知有甚麼好笑。不過,以前好萊塢古裝片在台灣很有市場,而這也是我唯一在大銀幕看得Fredric March(1897-1975)電影,可惜他的角色出現在前段,且是複雜矛盾的家庭關係,我完全不記得他的任何情節與鏡頭,看了也等於沒看。

其實這電影劇情架構並不差,但角色無法讓人感同身受,也沒有甚麼感情投射。一開場,臨近希臘的馬其頓王儲Alexander誕生,爸爸Philip二世(Fredric March)連年在外征戰,與皇后(Danielle Darrieux)感情不合,睡夢中被搖醒告知得子,一時不知如何反應,待回神後不僅懷疑兒子非親生,且無法揮去這兒子是來取代他地位的心結。

長大後的Alexander(Richard Burton),雖也嚮往父親輝煌戰功,同時有老師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諄諄教誨,但媽媽一直怕兒子當不上國王,不時離間父子親情,說他爸爸再娶別人,只是想另立儲君,其實她自己想掌權,最終還慫恿別人去殺丈夫,Alexander夾在不和的雙親之間,劇情沒有特意編排他偏向誰,無論態度言語都是冷漠以對,因為他自比宙斯之子Achilles不是爸爸的兒子,是神的兒子,好吧

等到Philip國王被刺殺身亡,20歲Alexander即位,後半段劇情進入征服歐、亞、非洲過程,勝是勝了,名聲也不斷遠播,包括斬斷Gordian繩結(knot)傳說。但也無可避免顯出專擅獨裁,何況他自以為神之子,對人始終疏離,似乎根本不懂也不在乎有沒有真心,對爸媽不見孺慕之情,娶妻生子只在民族聯姻繁衍子嗣,對朋友也是說殺就殺,搏鬥起來六親不認,最終一病不起,沒有可倚重的大臣,也不見妻兒陪伴,說真的,自始至終就是自命不凡窮兵黷武,看不出有甚麼令人讚嘆偉大之處。

編劇兼導演是得過奧斯卡獎的Robert Rossen1908-1966),較之他得獎作「一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1949)男主角從政爬上高位後違背初衷,本片也想講的是,一國之君不在征服多少疆土異族,而在懂得統治人心,一旦志得意滿,忘記以人為本,免不了眾叛親離,孤獨以終。

或許編導有其製作意圖,也同情歷史上所謂的偉大人物,可惜拍得乏善可陳,時時戰爭,處處對峙,卻沒有政治意喻的深度。尤其Alexander即位國王,連番征戰,精神狀態、身體危機,以及愛情、友情,看似場面宏大,服裝佈景精緻,劇情擠得滿滿,但拍不出跌宕起伏。與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決一死戰,陣仗很大,但招式很弱,沒有肉搏戰激烈之感。幾位女性角色,除了Philip國王再娶的年輕王后從一而終外,其餘多半對自己丈夫無情無義,對情夫也看不出知心相許,以致劇情既無溫度也乏重量,更沒有娛樂性。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m3074&aid=17171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