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1935)
2021/05/30 06:13:36瀏覽523|回應0|推薦0

改編自托爾斯泰Leo  Tolstoy1877出版同名小說,高貴優雅的俄國官夫人,背夫別戀英俊軍官,不為社會所容,最終臥軌結束生命。

這版仍是評價最好的電影版本,2002年美國電影協會選出世紀百大激情電影(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list of AFIs 100 Years...100 Passions.),本片排名第42位。

1948年Vivien Leigh主演「春殘夢斷」(Anna Karenina,1948),也小有名氣,納入較多原著情節,但不如這版來得好看有感情。主要還是因為這版演員陣容整齊,Greta Garbo(1905-1990)、Fredric March(1897-1975)不見得百分之百還原書中人物,但有成功扮演好劇中角色。還有演兒子的Freddie Bartholomew(1924-1992)、丈夫Basil Rathbone(1892-1967)、起初喜歡男主角的Maureen OSullivan(1911-1998),以及演男主角媽媽的May Robson(1858-1942),都讓人留有印象。

原著小說除了描寫女主角Anna Karenina這條主線外,同時穿插青年Levin對土地及農民生活的感觸,以及他與女主角嫂子妹妹Kitty的婚姻路。電影礙於長度,情節必須壓縮,大概挑出原著針對Anna外遇過程幾個重要場景及對話,精準分切三段,前30分鐘莫斯科認識激起心中漣漪,中段回聖彼得堡戀愛及離家投奔情人去義大利,後段30分鐘相處開始出問題、回家看兒子,及至火車站輕生。其餘原著枝節副線幾全數刪除,包括AnnaVronsky生有一女AnnieVronskyAnna生產染病而慚愧意圖自殺、丈夫Karenin身邊出現好管事的婦人阻撓他與Anna離婚。

其實小說也沒有鉅細靡遺著墨Anna與情人Vronsky交往過程,但對人物思緒想法,到底比電影來的詳細具體。不過,電影就在看明星,看影像,製作人David O. Selznick(1902-1965)對幕前幕後嚴格控管,從服裝造型,尤其男女主角服裝顏色多黑白對比,除了與眾不同,也突顯行徑自外於人群,以及布景陳設、歌舞音樂不吝展現富麗堂皇外,導演Clarence Brown1890-1987)運鏡及場面調度,亦值得稱道。

不僅開場宴席炫富式一鏡拉開長桌美食,前段最好看的其實是那場舞會。且不論VronskyAnna邀舞被拒,Fredric March演活窘迫感,與KittyMaureen OSullivan)跳舞立刻又嚴肅鎮定。重點在其後Mazurka舞曲,AnnaGreta Garbo)跳舞看得出她心情愉悅,VronskyAnna說話詞藻豐富,且愛慕不隱藏,舞伴換成Kitty則言簡客套,沒話找話:「開心的舞會(Delightful ball.)」,「非常開心(Very.)」,Kitty一肚子氣回答。Vronsky覺得與Anna相聚時刻太短,Kitty則因看出VronskyAnna有意而希望舞會趕快結束。短短幾分鐘輕快運鏡切換,每個人心思個性,透過幾句對話勾勒大概,賞心悅目亦不失幽默。

Garbo面貌成熟,(睫毛好長,不知真假),與演她丈夫Basil Rathbone相比,不盡如原著描寫年齡相差很多,而她高貴合宜舉止,也不覺得會把持不住情慾。前段她比較像女王,每個人都來拜見,她也優雅接見每個人,親和力有,但看不出個性脆弱,好在March演的Vronsky對她目不轉睛緊迫盯人,真的有強制力及渲染力。不過,兩位大明星銀幕氣勢都強,都不受制於人,以至於中段Anna被丈夫禁足一個月,而後奔向Vronsky,少了一點理所當然。

相對而言,後段戲劇效果較好,AnnaVronsky相處開始有問題,女的覺得感情變淡,男的不耐她疑神疑鬼。其實重點在Vronsky還有朋友,還可以回軍團服務,還有媽媽,以及瀟灑外貌,繼續吸引年輕上流小姐。Anna離不了婚,見不到兒子,如同丈夫先前威脅警告,「既沒有婚姻,也不是單身,沒有未來,也沒有現在,光靠偉大的愛情支撐」,電影後段30分鐘,母子親情、社會道德,以及彼此間不信任、不耐煩,成功醞釀衝突張力,至最終悲劇結果,Herbert Stothart1885-1949)配樂,尤其最後跳軌過程,更增劇情渲染力。

Fredric March每次出場都已經盡力,雖然每場戲都嫌短促。開場那段莫斯科軍團聚餐,可看出Vronsky好人緣與求勝心,對應到其後追求Anna邀舞、示愛,不達目的絕不終止。從義大利回來俄國後尤其好,他想念社交生活,軍隊同僚也歡迎他,因此拉大他與Anna心境落差,尤其厭煩每天被逼問愛不愛,與Anna最後一次爭執相當精彩,這類有情緒的戲,March非常拿手,他向來真情流露,一旦絕起來,更絕決。

除男女主角外,幾位搭配演員真的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演兒子的Freddie Bartholomew,小說裡男主角Vronsky知道這個小孩是他與Anna間最大阻礙,電影裡花園那場戲有這意思。1948Vivien Leigh版小孩只是一個角色,並未表現對母親有牽絆影響力,這版Freddie是當年知名童星,戲分及排名僅次於男女主角。這片推出之際,正是他開始走紅,稍早演過「塊肉餘生記」(David Copperfield1935)小David,非常可愛動人,後來「怒海餘生」(Captains Courageous1937),雖然得奧斯卡獎的是Spencer Tracy1900-1967),但真正掛頭牌扛票房的是Freddie Bartholomew

本片他與Fredric March,兩個「Freddie」都是戲裡Anna生命中最愛。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幾場母子戲,小童星比大人更討好,最後一次相見,迫於丈夫威嚇,提來的禮物還不及拆,原封不動帶走,當初為愛情捨下兒子,必然會受懲罰,但若放棄愛情,繼續扮好賢妻良母,除了遺憾,人生也從此再沒有任何熱情。似乎怎麼選擇都會被懲罰,有幸也是不幸。

無論如何,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沒有對錯,就是一個選擇。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m3074&aid=16334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