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主要有八個大乘宗派(禪宗 、天台宗、華嚴宗、密宗、法相宗、律宗、三論宗、淨土宗)和兩個小乘宗派(成實宗和俱舍宗)。其中大乘的八個宗派流傳校廣,影響較大。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或瑜伽宗。漢傳佛教唯識宗是印度瑜伽行派在漢地的傳承。玄奘從印度回國後,翻譯了瑜伽學系的《瑜伽師地論》、《唯識二十論》、《成唯識論》等各論,在此基礎上創立了此宗。唯識論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由人們精神的總體——識所變現出來的,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人一共擁有八識——“眼識、耳識、知識、鼻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其中第八識(阿賴耶識)能攝持和保存一切“種子”,也就是因果輪迴的主體。
三論宗。因依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其弟子提婆的《百論》等三論立宗,故名。又因該宗闡揚“一切皆空”、“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三論宗是印度中觀派在漢地的傳承。主要理論是緣起性空,即世間、出世間萬有諸法,都是從眾多因緣和合而生,是眾多因素和條件結合而成的產物,這叫緣起,。其他如真俗二諦,八不中道等思想主要來自印度中觀派。另外漢傳佛教的天台宗,華嚴宗,禪宗都受到中觀思想的很大影響。龍樹被稱為“八宗共祖”。
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該宗的主要思想是實相和止觀,以實相闡明理論,用止觀指導實修。提出的理論包括:十如是,一念三千,一心三觀等。該宗集合南北各家義學和禪觀之說,理論體系完備,對以後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響。 9世紀初,此宗傳到日本,13世紀由日本天台本宗分出日蓮宗。
華嚴宗。該宗因以《華嚴經》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號賢首,也稱賢首宗;該宗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又稱法界宗。主要教理為法界緣起說。認為宇宙萬法、有為無為、色心緣起時,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並提出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門。
禪宗。主張修習禪定,故名禪宗。又稱佛心宗。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該宗主張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論。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主要經典包括《楞伽經》,《金剛經》,《六祖壇經》。隨著禪宗的傳播和發展,其內部又分成“五家七宗”: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臨濟宗後來又形成黃龍派、楊岐派兩派。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至今仍延綿不絕。它在中國哲學思想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禪宗後來先後傳入朝鮮和日本。
淨土宗。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故又稱蓮宗。該宗主要思想是以修行者的唸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結合,往生極樂世界。主要經典包括《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的《往生論》,稱三經一論。該宗由於修行方法簡便易行,所以廣泛流行於漢地,漢傳佛教其他宗派往往也兼修淨土法門。847年日僧圓仁入唐求法,把淨土法門傳入日本,形成日本的淨土真宗。
律宗。該宗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也稱四分律宗,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律宗主要理論為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唐代鑑真將律宗傳入日本。近代弘一大師重振律宗。
密宗,又稱真言宗。與其他宗派(相對密宗稱為“顯宗”)不同,密宗是以修持佛佗秘密真言為主,通過身、口、意與佛(本尊)的身、口、意三密相應,達到“我即是佛(本尊)佛就是我”的意境,來求證真如佛性者。密宗須由師徒密傳,故稱密宗。